登陆注册
5682500000015

第15章 茶之艺:烹茶饮茶的艺术(1)

饮茶方式的演变

煮茶,古风犹存

从最初采摘茶树上的鲜叶开始,到现在的几千年间,茶叶经历了药用、生吃、煮饮、泡饮的过程。现代饮茶方式以泡饮为主,有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煮饮的方式。

煮饮法在茶文化史上可谓是源远流长。煮茶,也称烹茶、煎茶等,脱胎于茶的食用和药用。从食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通常加盐调味;从药用而来,用鲜叶或干叶,往往佐以姜、桂、椒、橘皮、薄荷等熬煮成汤汁而饮。

煮茶法不限茶叶,无论是茶树鲜叶还是经过加工制作的各类茶叶,均可用来煮饮。团饼类茶叶则先敲碎、捣成末后煮饮。中唐以前,茶叶加工粗放,故烹饮也较简单,中唐以后,随着制茶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直接取用鲜叶煮饮便不被采用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煎茶法、点茶法和泡茶法分别成为主流,煮茶法沦为支流,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即便是今天,藏、蒙、回、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地区依然煮饮,古风犹存。

煎茶,鲜若春花

煎茶法特指陆羽《茶经》所记录的饮茶方法,故应称陆羽式煎茶法。西晋杜育《荈赋》有“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诗句,是说茶汤煎成之后,茶沫沉下,汤华浮上,亮如冬天的积雪,鲜若春日的百花。陆羽在《茶经》中引用“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描述茶煎成时的状态。

煎茶法是唐代饮茶的主流形式,是从煮茶法演化而来的,尤其是直接从末茶的煮饮法改进而来。在末茶煮饮情况下,茶叶中的内含物在沸水中容易浸出,故不需较长时间的煮熬。况茶叶经长时间的煮熬,其汤色、滋味、香气都会受到影响而不佳。正因如此,对末茶煮饮加以改进,在水初沸时下茶末,二沸时茶便煎成,这样煎煮时间较短,煎出来的茶汤色香味俱佳。于是形成了陆羽式的煎茶。煎茶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末茶煮饮法。

点茶,保持真味

到了宋代,烹茶法已被淘汰,盛行点茶法。点茶法和唐代的烹茶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用瓷瓶烧开水注入,再用一种竹制的茶筅(类似小竹刷子)反加以击拂,产生泡沫后再饮用,不添加食盐和其他辅料,保持茶叶的真味。

点茶法也是宋代斗茶时所采用的方法。点茶法从宋代开始传入日本,流传至今,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点茶法。

泡茶,现代特色

泡茶法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等。在泡茶之后,茶饮才真正实现了普及,成为中国人和世界各地茶人的至爱。

泡茶法是当代主要饮茶方法之一,自然为人熟知。不过,中国各地泡茶法大有区别。由于现代茶的品种繁多,红茶、绿茶、花茶,冲泡方法皆不尽相同。大体说,以发茶味,显其色,不失其香为要旨,浓淡亦随各地所好。

选茶:嗅闻品饮,“茶颜”观色

要泡好一杯茶,茶叶的选择至关重要,茶叶种类繁多,选购什么茶叶要根据个人的饮用爱好和购买茶叶的目的。但无论选购什么茶叶,一般要从香气、外形、汤色、滋味、叶底等方面鉴别比较。

闻香气

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茶叶,放于鼻端,用力深深吸一下茶叶的香气。优质茶香气高、气味正,没有异味、霉味。

看外形

抓一把茶叶平摊于白纸上,看一下干茶的色泽、嫩度、条索、粗细。色泽匀整、嫩度高,条索紧实,粗细一致,碎末茶少的是上乘茶叶。

看汤色

茶叶经杯中冲泡后,立即倾出茶汤,将茶杯连叶底一起,送入鼻端进行嗅香,凡闻之茶香清高纯正,使人有心旷神怡之感者,就可算得上好茶。

看汤色应及时进行,一般在茶叶冲泡3~5分钟后,上层的茶叶,汤色为浅绿或黄绿色,清而不浊,明亮澄澈。

品滋味

品质好的茶叶,冲泡后香气纯净、馥郁、高鲜、持久,不能有青草味、水焖味、烟味等。

看叶底

评判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看老嫩、整碎、色泽、匀杂、软硬等情况以确定质量的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通过叶底还可以看出茶叶的采摘时间和采制工艺等。

冲泡后逐次开展的茶叶,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茶汤浓郁、冲泡次数亦多。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是制造过程失败或陈期时间环境不好及外来温度、湿度超过于能承受的范围内,例如被高温焙火,则叶面茸毛会掉落,入口后感觉喉头很明显锁喉。

择水:精茗蕴香,借水而发

古人的择水标准

水是茶的载体,离开水,则茶之色、香、味、韵无从体现,明代有“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之说,因此自唐以来,择水就成为饮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论水、评水则一直都是爱茶人士的一个热门话题。此外,烹茶鉴水也是中国茶道的一大特色,因为水中不仅存载着茶的色香味韵,且蕴含了茶道的精神内涵、文化底蕴和高雅深沉的审美情趣,所以有“水为茶之母”之说。

水质的好坏对茶汤色泽、香气、滋味影响很大,古人对此亦早有体会。最早也是最经典地论及茶与水质关系的是茶圣陆羽,其后,宋徽宗在其茶著《大观茶论》中则将泡茶用水总结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总的来说,古人用水崇尚“清、轻、活、甘、洌”。

清:

古人要求沏茶用水“澄之无垢、挠之不浊”。水不洁净则茶汤混浊,水质清洁无杂质、透明无色,方能显出茶之本色。

为了获取清洁的水,除注意选择水泉外,古人还创造了很多滤水、澄水、养水的方法。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的茶具——漉水囊,就是饮茶煎水前用来过滤水中杂质的。此外,古人还常常在水坛里放入白石等物,一是认为能养水味,二是认为能澄清水中杂质。

轻:

水质的“轻”是相对“重”而言,古人总结为:好水“质地轻,浮于上”,劣水“质地重,沉于下”。古人所说水之“轻、重”类似今人所说的“软水、硬水”。

采用软水泡茶,茶汤明亮,香味鲜爽,其色、香、味俱佳;而用硬水泡茶,则茶汤之色、香、味大减,茶汤发暗,滋味发涩,如果水质含有较大的碱性或含有铁质,茶汤会发黑,滋味苦涩,无法饮用。高档名茶如用硬水沏泡,茶味受损更重。

在天然水中,远离城市未受污染的雨水、雪水属于纯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井水等则大多同时具有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其硬度因地区不同有较大差异,一般我国南方地区的天然水硬度普遍低于北方地区,但并非绝对。人工处理水中,纯净水、蒸馏水、去离子水等属于纯软水,自来水也同时具有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因地区不同其软硬程度也不同。

低硬度的水更适宜沏茶,例如,虎跑泉水较龙井泉水更能体现狮峰龙井的品质特征,因为虎跑泉水的硬度较龙井泉低,矿物质含量相对龙井泉要低。但是否水质越纯就越适于冲泡茶叶呢?答案却是否定的。在用天然优质泉水、去离子水(与纯净水一样,同为人工纯软水)、雨水(天然纯软水)的比较实验中,发现最佳沏茶用水仍是含有少量矿物质元素的天然泉水,而不是纯度非常高的雨水或去离子水。

活:

“活水”是对“死水”而言,要求水“有源有流”,不是静止水。煎茶的水要活,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就强调过,后人亦有深刻的认识,并常常赋之以诗文。苏东坡曾有《汲江煎茶》诗:

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赞曰:“此诗奇甚!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

甘:

“甘”是指水含口中有甜美感,无咸苦感。水味有甘甜、苦涩之别,一般人均能体味。古人认为“味美者曰甘泉,气芬者曰香泉”,“泉惟甘香,故能养人”。明高濂《遵生八笺》亦说:“凡水泉不甘,能损茶味。”故沏茶水质要求清凉甜美。

冽:

“冽”则是指水含口中有清冷感。水的冷冽,也是煎茶用水所要讲究的。泉清而能冽,证明该泉系从地表之深层沁出,所以水质特好。论及水的冷冽,古人还首推“冰水”。晋代秦王嘉《拾遗记》中说:“蓬莱山冰水,饮者千岁也。”

现代人用水

由于优质山泉水不是随处可得,因此,多数爱茶者,只能视条件和可能去选择适宜泡茶的水了,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使用最方便的莫过于自来水。自来水,一般都经过人工净化,不论是江、河水或是湖水,只要消毒处理过,都适用于泡茶。但自来水中用过氯化物消毒,气味较重,用自来水泡茶,影响品质,破坏茶味。因此在使用自来水时,需经过适当净化处理。简单方法就是,将自来水贮存在缸中,静置一昼夜,待氯气自然逸失,再用来煮沸泡茶。最好的方法是买一净水器安装在水龙头上,经过过滤的自来水,泡茶效果大不一样。

矿泉水:

一般来说,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筒装矿泉水不一定适合泡茶,因为水中矿物质的增加,影响水质本身的口感,若以此泡茶,未必能泡出茶之真味。若选用筒装矿泉水,要注意水的pH值应在7.2以下,水质较为甘滑,宜于茶性发挥。若pH值较高,不仅水的口感不佳,而且易使茶汤颜色变重。

纯净水、蒸馏水:

日前,城市中许多家庭饮用筒装纯净水、蒸馏水,水质虽然纯正,但含氧量少,缺乏活性,泡出来的茶味道可能略失鲜活。

备器:香茶美器,相得益彰

雅器名茶,相得益彰

我国最早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等共用的,随着茶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产生了专门的茶具,并且随着泡茶方法的不断演变,茶具逐渐自成一格。真正将茶具从其他器具中分离出来,并详细说明名称及用途的典籍,仍然是陆羽的《茶经》。

选择泡茶的器具,一要看场合、二要看人数、三要看茶叶。如果能用精美雅器冲泡上等名茶,两者相得益彰,堪称是一种美妙的品茗享受。

一般来说,绿茶应选用无色的透明玻璃杯,既适合于冲泡绿茶所需的温度又能欣赏到绿茶汤色及芽叶变化的过程;青茶则选用质朴典雅的紫砂壶;花茶则选用能够保温留香的盖碗。茶具既要洁净完整,还要注意色彩的搭配,质地的选择,整套茶具要和谐。

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摆放茶具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为了表达对客人的尊重,壶嘴不能对着客人,而茶具上的图案要正向客人,摆放整齐。

在泡茶之前,可专门用一段时间观赏茶具,从每人所备之茶具的风格,可想见其人的文化层次、个人修养、茶艺造诣等。

泡茶的主要茶具

茶荷:

盛放待泡干茶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茶荷为置茶的用具,但更兼具赏茶功能。承装茶叶后,供人欣赏茶叶的色泽和形状,并据此评估冲泡方法及茶叶量多寡,之后才将茶叶倒入壶中。此外,也有人会在茶荷中将茶叶略为压碎,以增加茶汤浓度。

茶壶:

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壶形的种类很多,同类壶的大小、高低和直径的比例、装饰花纹等千变万化。壶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泡茶时的动态美观,方便实用的壶用来得心应手,更增添了一份泡茶技艺的美感。

冲泡不同的茶应选用不同的壶,比如,冲泡绿茶之壶,为保持其特有的色泽,除控制水温外,须选用口大(有的大到与壶身直径相同)、壁薄(易传热,与质地也有关)的扁腹形壶,取其散热快的长处,令茶汁色碧而清冽;若冲泡乌龙茶,则应选口小、壁厚或多细密气孔、高度与直径相仿者,盖取其保温性好,使茶汤浓香诱人,余味不绝。

茶船:

茶船是放茶壶的垫底茶具。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除防止茶壶烫伤桌面、冲泡水溅到桌面外,茶船有时还作为“温壶”、“淋壶”时蓄水用,观看叶底用,盛放茶渣和涮壶水用,并可以增加美观。茶船应与茶壶的造型、色泽、风格一致,起到和谐的效果。

公道杯:

公道杯亦称茶盅、茶海,用于均匀茶汤浓度。公道杯除具均匀茶汤浓度功能外,最好还具滤渣功能。

茶杯:

茶杯的功能是用于饮茶,要求持拿不烫手,啜饮又方便。杯的造型丰富多样,其用料感觉亦不尽相同,选择茶杯时,杯外侧应与壶的色泽一致,内侧的颜色对汤色的影响极大,为观看茶汤真实的色泽,宜选用白色内壁。有时为增加视觉效果,一些特殊的色泽也可以,如青瓷有助于绿茶茶汤“茶中带绿”的效果,牙白瓷可使桔红色的茶汤更娇柔,紫砂和黑釉等本色,则不易观看汤色的色泽、明亮度,但一般饮用时可使茶汤显得更加醇厚。

在唐代,一般均以单数配备杯子,现代则单、双数均可。在购买成套茶具时,可在壶中盛满水,再一一注入杯子,即可测知是否相配。在用于泡茶时,茶叶会占去壶容量的20%~30%。斟茶时杯中茶汤七八分满即可。一壶一杯,宜独坐品茗,享受悠闲;一壶三杯,宜一二知己煮茶夜谈;一壶五杯,宜亲友相聚、吃茶休闲,也其乐融融。

闻香杯:

茶汤倒入品茗杯后,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的器具。

杯托:

杯托是承载茶杯的器具,虽是小小一物,却也有一段佳话:唐建中年间,大臣崔宁之女饮茶时怕茶杯烫着手指,遂命丫鬟以小碟托杯,碟心用蜡捏成刚好嵌住杯底的小环,端拿时杯子不会晃动倾倒,又免于挨烫,后又请人依样做成漆器。崔宁见了,十分高兴,名之曰“托”,从此便流传开来,延用至今。因此,杯托的要求必须是易取、稳妥和不与杯粘合。

盖置:

放置壶盖、盅盖、杯盖的器物,以保持盖子清洁,并防止盖上的水滴在桌上,所以盖置要有集水功能。

雅室:品茗会友,讲究意境

雅室之中茗茶趣

从古至今,历代茶人将品茶视为雅人韵事,十分讲究品茶的环境。同样的茶会因为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品出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环境的重要性。唐代诗人钱起在《与赵莒茶筵》中写道:“竹下忘言对紫茶,金胜羽客对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即在竹丛树林里举办茶筵,绿荫蝉鸣,日影光斑。香茗涤尘烦,美景添茶兴,饮至日影西斜,意犹未尽,较之饮酒,另有一番高雅的意趣。

明代画家徐渭曰:“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飘烟。”描绘的则是冬天喝茶的情景。

周作人也曾说到:“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由此可见,品茗的环境不仅仅在景、在物,还在事体、在人品。品茶一直被文人当成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既讲究泡茶技艺,又追求天然情趣,喜欢在山水丛林、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品茶,使心灵的纯净与山水融为一体,天人合一,找回自然的我,追求“平生于物原无取,消受山中一杯茶”的境界。

品茶,欲得其真味,须得其静饮。品茶以客少为贵,人多则闹,闹则雅趣尽失。所谓“雅和茶理”,就是追求并实现和谐之美,足以说明品茗环境与人的性格和心境共鸣至关重要,也只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品茶才能形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品茗环境。

同类推荐
  • 开胃下饭菜

    开胃下饭菜

    根据人们不同时候的不同胃口,精选了近百道家常开胃下饭菜,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开胃开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得舒畅。《开胃下饭菜》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精品美味西餐

    精品美味西餐

    西餐范围很广,大部分读者希望在家做出美味的西式风味的菜肴,却苦于看不懂异于中国菜的烹调程序与找不到食材。美食无国界,是近几年的餐饮潮流,当大家懂得一些西餐基本诀窍之后,很多活泼生动的变化与创意,自然会无限延伸而来。期待着新的发现与喜悦!
  • 特色风味菜8000例

    特色风味菜8000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地特色风味菜的烹饪技巧、营养结构与饮食宜忌,具有体例科学、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经济实惠的特点,且循序渐进、简单易学。它是一本家庭学习地方特色风味菜烹饪方法的指导书。
  • 粤菜烹调工艺(上册)

    粤菜烹调工艺(上册)

    粤菜享誉海内外,而“食在广东”也早已闻名于世。人类对食物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个体的机能特征、时代条件、周围的自然环境等,更是取决于其文化特点。不同的文化,对食物有不同的甄别标准和消费方式。本书着重介绍粤菜选料、刀工、调味、烹制、宴席配餐及成本核算等专业知识。通过对粤菜发展进程的描述与分析,可以透视其生活方式中所蕴与美食情结。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餐旅专业和职业学院烹饪专业的教材。也适合社会各阶层烹饪同行学习、参考。
  • 美食与保健——美女靓菜谱

    美食与保健——美女靓菜谱

    食谱皆包括烹饪材料与调料、操作方法与步骤和保健功效等内容,非常全面、系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易懂、易学和易用,是广大读者用以指导健康膳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悠闲修仙

    悠闲修仙

    在天宇大陆无人不想成仙称霸,然而刘笑只想悠闲的修修仙睡睡觉,顺便看一下美女。
  • 虚灵传说

    虚灵传说

    瓦罗然是符文之地的中心地带,瓦罗然大陆上的德玛西亚城邦与诺克萨斯之间战争接连不断。虽然战争学院的创办减少了战争,但随着暗影岛这一势力的加入,让暗流涌动的符文之地再次陷入了危机之中……而作为德玛西亚一份子的盖伦,他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 若是凉夜已成梦

    若是凉夜已成梦

    每个人的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 我的天仙女友

    我的天仙女友

    什么?大白天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说要带我修仙?小妹妹你脑袋没病吧!哎呀呀,别动手动脚!小姑娘,哥哥跟你说,从理论上讲修仙是犯法的,你……你你你,你怎么不早说?来来来,咱们先把那个校花搞定了再说!普普通通的学生王逸,因跟人打架,碰上了从仙界下凡来的仙女,从此展开了一场爆笑的修仙之旅。
  • 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才子卷

    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才子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才子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才子们的经典佳作,这些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
  • 治愈系妖孽学生

    治愈系妖孽学生

    为什么只有我看见,为什么?被温和的人们温柔扶持,我也想变得温柔。商业大亨,大神作家,音乐才子,神医高手。哪个才是真正的你
  • 接吻长安街

    接吻长安街

    《接吻长安街》是夏天敏老师近年来的优秀短篇合集,收录了《月色晦明》《下山去充电》《漫过花园洋房里的浓烟》《拯救文化站》《接吻长安街》《冰冷的链条》《讨债》《在那无聊的日子里》等精彩短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能高手成长纪

    异能高手成长纪

    再一次庞大的宇宙风暴中,地球上的人类发生了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第一个成为最强者的人,主导了一场世界大战他是世界上最强的人,但我们的主角不是他,而是他的徒弟“小疯子,他们太强了,你也要上吗!”“师傅!我准备好了!”“嗯,我们……啪!”他看着倒在地上的徒弟,心有不忍,小疯子,我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不多了,不要挂念我,我给你留下的都在这本书里……和一个远去的背影……一个不可磨灭的传说
  • 公主复仇1

    公主复仇1

    她冷血,他冷漠。当他们相遇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她的复仇之路会不会为他而放弃呢?
  • 宝贝我们重恋吧

    宝贝我们重恋吧

    “少扬哥哥,你去哪我就去哪?”情窦初开时。“少扬哥,我忘不了你”久别重逢时。“秦少扬,你我从此再无瓜葛。”痛定思痛后。男人啊,就是手中的风筝,紧了,他要挣脱,松了他回不来。所以金颜宁愿自己是一只风筝,其实放风筝的人不重要,这只大家都要抢的风筝才有价值。当她成了风筝时,“颜颜,你去哪我就去哪!”“颜颜,娶我回家吧!”“颜颜,摘不了星星给你,我做个电灯泡也行,只要能照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