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2500000006

第6章 立德箴言(3)

于谦的公正廉洁不仅受到朝中众臣的钦佩和管辖地方百姓的拥戴,就连王公贵族也对他赞赏有加。但是,王振一伙却把于谦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正统十一年,于谦任河南、山西巡抚已经十七、八年了。封建时代的封疆大吏们都有提防朝廷猜忌的习惯。于谦虽不怕这些,但也长久的待在同一个地方不好,于是,他趁进京述职之便,上书给明英宗,推荐由参政王孙原贞来取代自己。王振一看,认为机会来了,就唆使他的走狗通政使李锡弹劾于谦,诬陷他是因为长期得不到升迁而心怀不满,所以以举荐私人代替的方式向朝廷施压,实属大逆不道。不由分说就将于谦逮捕入狱,还判了死罪。山西、河南两省的老百姓和许多读书人,听说于谦因被王振诬陷而入狱,顿感义愤填膺,不断有人跑到北京上书英宗皇帝,请求释放于谦。王振深知众怒难犯,只好把于谦释放出来,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于谦降职留京的消息传出后,山西、河南的群众仍不肯罢休,集合了一万多人上京请愿,跪在皇宫外边,请求朝廷让于谦仍旧去巡抚山西、河南。这一次连明王朝在山西、河南两省的藩王都出面了,他们出于希望地方安定的意愿也极力请求于谦重回两省主持政务。在这种情况下,王振不得不同意于谦复职。

正统十四年的秋天,北方少数民族瓦剌人的军队南下入侵。明英宗在王振的怂恿下,率领五十万大军“亲征”。由于王振瞎指挥,明朝的军队在土木堡一战全军覆没,结果王振被杀,英宗被俘。土木之变后,瓦剌的大军带着被俘的明英宗一路打到北京城下,北京城内人心惶惶,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纷纷准备向南方逃窜,有的甚至早已把家眷财产送到南方去了。皇太后没办法,下诏让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监国。朱祁钰召集大臣们商量大计,大臣们有的主张南逃,有的说舍不得祖宗的基业……偌大的朝堂上有哭的,有喊的,乱成了一团。

于谦当时以兵部左侍郎代理部事的身份参加了这次朝议,看到这种情况,他挺身而出,高声大喝道:“倡议南迁者,当斩首!”一下子,惊呆了正在吵闹的人们。接着,他以宋朝南迁亡国的历史教训来说明抗战的必要性,同时又提出了许多能保住北京的抗战建议。于谦的提议得到了不少正直大臣的支持,于是皇太后亲自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主持北京抗战。

下令抗战后,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一方面整顿京城仅有的二十万军队,下令调集各省驻军援助京城;另一方面向朱祁钰提出必须向军民宣布王振祸国殃民的罪行,以平民愤,振军心。在一次朝议中,多数大臣要求诛杀王振全族,没收其全部家产供军队使用。朱祁钰还没开口,王振的党羽锦衣卫指挥马顺就跳出来恶言斥骂。群臣愤恨难忍,就在朝堂和马顺大打出手,当场就把马顺打死了。这时候,大家还是感到出不了胸中的恶气,高声喧嚷,强烈要求查出王振在后宫的党羽,并严加惩处。后宫的太监们吓坏了,赶紧把平时跟王振作恶最多的宦官毛跚、王长随二人供出来,这两个家伙也立即被众人打死。马、毛、王三人的尸体被众人拖到东安门示众,军民百姓都争着去踢打唾弃。没过多久,王振的侄子王山也被人捉到朝堂上来了,群臣一拥而上,叫骂震天动地,许多大臣的帽子、鞋子挤掉了,衣服扯破了,披头散发,就连于谦的袍子也被挤烂了。朱祁钰被这种场面吓坏了,站起身来想往后宫跑,于谦赶紧上前,拉住了他的袍袖,请他立即宣布:“马顺等人罪有应得,其他人概不论处。”这样事情才平息下来。退朝时,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手,两眼含泪说:“今天,就是有一百个王爷也不如先生一个呀!”事后,朱祁钰下令抄没王振家产,处理了王振党羽,伸张了正义。由此北京军民在于谦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开始了气壮山河的保卫战。

在历时三个月的北京保卫战中,民族英雄于谦表现出了一位军事统帅的大智大勇和高超的谋略,在他的指挥下,瓦剌军队屡战屡败,溃不成军。为了粉碎瓦剌贵族想要利用被俘的英宗要挟明廷的阴谋,于谦坚决主张由朱祁钰继承皇位。朱祁钰登基后,称代宗。瓦剌人看到英宗朱祁镇已经没用了,就把他送回北京向明廷求和。朱祁镇回京后立即同朱祁钰展开了一场勾心斗角的夺权斗争,而胸襟坦荡的于谦这时却奔波于宁夏、山西一带的边镇,为巩固边防日夜操劳。明代宗景泰八年,朱祁镇趁朱祁钰病重之机,勾结了一部分野心勃勃的大臣实行复辟,重新登上了皇位。拥立朱祁镇的一批奸诈之徒害怕于谦,于是他们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诬陷于谦“谋反”。

于谦被捕下狱后,朝中抗战派的主要人物都以“于谦党”的罪名被捕。在一次朱祁镇亲自主持的廷审中,于谦等人受到严刑拷打。原吏部尚书王直冤愤难平,在朝堂上高声申辩。于谦却镇静自如,他笑着对王直说:“落到奸臣们的手中,没有必要再和他们辩论了。”这时,于谦已是须发皆白、年过花甲的老人了。

朱祁镇一伙害死于谦后,派人去抄没他的家产时,才发现他“家无余货,萧然仅书籍耳”。连负责抄家的人对此都感叹不已。于谦在青年时代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言志诗,诗中写道: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正是于谦刚直、清廉、坚毅的一生的鲜明写照。

智慧金言

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为官处世的两项基本技能。

坚持原则体现的是忠诚的品质;灵活的策略技巧表现的是务实的办事能力。为官治事,必须做到“外圆内方”,为了达到治理的目的,有时不妨应用下灵活的策略,只要心中的原则不变就行,但是为了坚持原则必须通过相应的权变。数学法则是: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是,在政治活动中,在起点与结果之间,却需要绕过现实的障碍。

原则是不能出卖的,目的是必须达成的,因此,策略的灵活性就是必须的。每当遇到具体的事务,都要冷静,深入地思考,通过卓有成效的策略技巧,尽可能地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化解矛盾,减少阻力,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志趣要正

原文

服官一也,而所以服官之心,不必尽同。有急于干进者一有安于守分者。干进者易躁,未尝不进,而或以才情挂累;守分者近席,果能尽分,亦终以资格迁除。此其中有命焉,非人之所为也。一念之差,百身莫赎,故志趣不可不正。

译文

当官的心思和想法,多少都有些差异。有的急于求得官职,有的却安守本分。急于谋求官职的人容易急躁,虽也有升官的,然而大多却因为他的才能不够所牵掣;恪守本分的人,如果能尽职尽责,最终也会凭借资格升官。这就是命吧,并不是人能改变的。一念之差,后悔莫及,所以说志趣不能不正。

活学活用

为高官者的一言一行,往往会被拿来做为榜样。唐代名相房玄龄通过自己的人品和风范影响着他身边的人们,使得这些人乐意与他合作,可以说他是唐王朝群臣中的一代楷模。

贞观三年,房玄龄以宰相身份主持评议百官政绩,治书侍御史权万纪觉得不公,便上奏唐太宗,要求治房玄龄之罪,唐太宗想要派侯君集推问此事。魏征上奏为房玄龄辩护说:“房玄龄乃朝廷旧臣,素以忠直为陛下看重,而且他所考评之人,数以百计,怎可能没有一二人不当者?况且

权万纪自身也在考堂之上,其身不得考,便有如此结论。他这是要激陛下之怒,不是竭诚为江山社稷考虑啊。”唐太宗于是没再过问此事。

尽管房玄龄忠心耿耿,但仍有人对他不满,出言诬陷他。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国公,性格狷介,与群臣多不合。他见房玄龄深得唐太宗赏识,便心生妒恨,向唐太宗进谗言说:“房玄龄与中书门下诸位大臣,朋党不忠,陛下不知详情。他们执权顽固,只是未反罢了。”

唐太宗说:“你太言过其实了!我既让房玄龄来做股肱之臣,就应当以诚待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应该看到他的长处,忽视他的缺点。我虽不聪不明,也还不至于不知善恶好坏!”

宋国公听了唐太宗的话,非常羞愧。唐太宗念其有功,不忍加罪。唐太宗对房玄龄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房玄龄因为微小的过错而被责罚,归于府第。褚遂良上奏说:“房玄龄自义旗初建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委,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今玄龄并无不赦之罪,怎可弃之不用!陛下不可因微小过失而弃数十年之勋臣。”唐太宗觉得褚遂良说得有理,对于自己的行为十分后悔,急忙派人召回房玄龄。

房玄龄虽身居相位,名贯天下,却从不居功自傲,更不贪权图利。唐太宗曾经召集大臣,议论世袭之事,并封房玄龄为宋州刺史,更爵梁国公。唐太宗之所以要封房玄龄为宋州刺史,就是想给房玄龄一个能子弟世袭的官职。但房玄龄觉得自己身为宰相,应为众大臣作出榜样,不可贪图功名,便上奏唐太宗说:“陛下,臣已身居相位,又封宋州刺史,这样恐使大臣们追逐名利,惑乱朝政,臣以为不妥,请陛下罢免臣的刺史职位,以正大臣视听。”

唐太宗深以为然,便依了房玄龄的奏折,只封其爵梁国公。听闻此事,朝中大臣纷纷仿效,辞去能世袭的官职。唐太宗感慨说:“上行下效,朝中大臣今日能如此行动,旨玄龄之功也!”

后来,房玄龄加太子少傅,当他初至东宫见皇太子时,皇太子欲拜之。房玄龄慌忙躲避一旁,坚辞不受。东宫的诸色人等,因此皆赞他谦虚恭谨,是亘古未有的贤相。

房玄龄作为群臣中的领导者,处处以其高尚的人品和大家为众大臣起着表率作用,对唐王朝的安定和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智慧金言

自己有信义,才可以规劝别人,对待朋友也是这样。想让主人听取你的见解,就得让主人信服你的品行。忠诚地为主人出谋划策,其要领就是以名节为大,以蝇头微利为末。凡是依附于主人,并表示效忠之人,皆是惟利是图之辈,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目的,往往容易成为导致坏事的祸根。这类人势力单薄,和主人也容易产生隔阂。言行上稍不检点,攻击之辞也就会随之而来。因此,抱负远大的人,不可不首先树立自己的良好品行。

为官当先为人

原文

呜呼!此先赠公遗训也。(辉祖)生十岁,先赠公将之粤东,纡道会稽外家,问(辉祖):“读书何所求?”(辉祖)对曰:“求做官。”先赠公曰:“儿误矣,此亦读书中一事,非可求者。求做官,未必能做人;求做人,即不官,不失为好人。逢运气当做官,必且做好官,必不受百姓诟骂,不贻毒子孙”。(辉祖)跽而受命(详《先赠公行述》中)。三十年幕游间,有干吏居官,虐取以悦上官,不少留百姓馀地。不转睫而坐罪去,子孙且流落于所官之地,重为百姓唾辱,益思先赠公辞深切,栗栗不敢忘。

译文

这是我父亲留下的教训。我10岁那年,父亲要去广东,路上一块儿绕道去外婆家。父亲问我:“为何读书?”我说:“为了做官。”父亲说:“你错了,做官只是读书的目的之一,能做官不一定会做人,如果会做人,既使不做官,也能做好人,运气好能做官,确保要做好官,不能让百姓辱骂,让子孙受辱。”后来,我做慕僚,有很多官吏不爱百姓,只是奉上,不久就因为犯错而被辞退,子孙也在这些官吏当官的地方流离失所,并且还被百姓所唾弃。我看到这些,更深刻了解到父亲所说的重要性,一刻也不敢忘记。

活学活用

明朝嘉靖年间,严嵩曾执掌国家大权。当时,官职无论大小,都可以用钱买到,且都明码标价,其中清闲而又容易高升的官位价码很高。

那时,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知道陆树声没人提携,于是让人捎信给他,说只要送二百匹松江府的绫子(一种上等的丝织品),便把翰林院的职位给他。在当时,这个价码的确并不算太高,没想到陆树声却回答说:“我本来就不稀罕进翰林院,自己更没有丝毫绫子,就让他看着办吧。”拒不给严氏父子送礼。

张治作为陆树声的业师,看到他如此不识时务,就替他在严嵩面前说好话进行调解。一天,张治在严嵩面前提及陆树声,严嵩愤愤地说:“这个陆树声,实在是不识时务!”张治赶紧赔小心说:“他本就蠢钝不堪,实在不值得您计较。您大人不记小人过,回头我让他亲自来给您道歉。”在张治的调解下,陆树声才得以参加选拔翰林的考试。结果出来后,陆树声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第一名。

严嵩虽然不得不让陆树声进入翰林院,但对他依然没有好感。为此,张治十分替陆树声担忧,为了调和二者的关系,他私下里让人准备了一些礼物,派人送到严嵩的门下。然后把陆树声叫去,对他说:“我已经帮你备妥了礼物,你到严相公府里拜谢一下吧。”见张治如此为自己操心,陆树声只好听从他的安排。为了谨慎起见,张治又让严介之陪陆树声一起去。

陆树声来到严嵩的府门附近,看见张治派去送礼物的人早已等在那儿,见他们一到,就把名帖交给陆树声,让他自己去献给严嵩。陆树声没有办法,只好怀揣着名帖跟着严介之一起进去拜见严嵩。整个见面的过程中,不管严介之怎样暗示,陆树声都没有掏出名帖。后来严嵩送两人出来,

见大门左边站着一个手持金币的仆人,就问两人说:“这是你们俩谁准备的?”陆树声竟然高声回答说:“不知道。”始终还是没有献出那张名帖。因此,严嵩对他更加记恨了。在翰林院没呆多长时间,陆树声就因一件小事被解职。子和他的随从统统抓了起来,带回县衙审讯。一开始,那个胡公子仗着父亲的官势,暴跳如雷,但海瑞一口咬定他是假冒公子,还说要把他重办,他这才泄了气。海瑞不仅把他行装里的银子全部没收充公,还把他狠狠教训一顿,撵出县境。

等胡公子回到杭州向他父亲哭诉的时候,海瑞举报有人冒充公子胡作非为的报告也已经送到巡抚衙门。胡宗宪明知道他儿子吃了大亏,但因为信里没牵连到他,如果把这件事声张起来,反而失了自己的体面,就只好打落门牙往肚子里咽了。

过了不久,又有一个京里派出的御史鄢懋卿被派到浙江视察。鄢懋卿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的手段非常厉害。他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吏要是不“孝敬”他一笔大钱,他是绝不肯放过的。但是鄢懋卿偏又要装出一副奉公守法的样子,他通知各地,说他向来喜欢简单朴素,不爱奉迎。各地官吏听到鄢懋卿要来视察的消息,都犯了愁。

海瑞听说鄢懋卿要到淳安,给鄢懋卿送了一封信去,信里说:“我们接到通知,说您要来淳安,让一切从简。但又听说您以往到各个地方都须大摆筵席,花天酒地。我们想按通知办事,又怕怠慢了您;大肆铺张,只怕违了您的本意。只好向您请教该如何行事。”

鄢懋卿看到这封揭他底的信,直恼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早听说海瑞是个铁面无私的硬汉,又听说胡宗宪的儿子刚在淳安吃过大亏,不免有些害怕,临时改变主意,绕过淳安,到别处去了。

同类推荐
  • 时来运转:永不消失的成功智慧

    时来运转:永不消失的成功智慧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跟他的学历、背景、环境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如果你口才出色、能说会道,就能增加成功的机会。那些能够引导、激励、鼓舞和领导他人的人,那些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善于沟通的人,往往是事业有成的人。戴尔·卡耐基指出,“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并赢得他们的合作,这是那些往上爬的人们应该努力培养的一种能力”。
  • 明白为人处世的菜根谭

    明白为人处世的菜根谭

    这是一本经典内容与新形式搭配的具有文化魅力的书。它对“菜根谭”的经典内容进行了符合当下的解读和挖掘。它既有适应当今社会的一面,又有引导人们内心回归传统的一面。其读者既对国学感兴趣,同时需要国学在现实中给予自己指导。本书编排为三大部分,清晰而丰富,是普及国学,引导人生的标准读本。
  • 微表情读心术全集

    微表情读心术全集

    人生就是一场博弈,生活就是一场较量。掀开人性内衣,观人于细微,察人于无形,瞬间看穿他人的心理诡计,避开无谓的心理陷阱,一招搞定,从而控制他人。是行走人性江湖的必修功课。《微表情读心术全集:瞬间读心识人秒杀社交对手的博弈策略》结合大量生动、具体的例子进行深入透彻、全面的剖析,从现象推测本质,由表及里,由内至外全面而精当地分析,层层剥落识人辨人之术,从外貌形象、衣着打扮、行为举止、言谈话语、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职场,商场等多种角度挖掘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奥秘,步步推进,帮你炼就金睛火眼,瞬间洞察他人内心,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令居心叵测者彰显心机。
  • 感动青少年心灵深处的真情故事

    感动青少年心灵深处的真情故事

    本丛书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意蕴深妙,语言简练,深入浅出地阐发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中学生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 交际礼仪

    交际礼仪

    本书是知名礼仪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正昆教授所著的“礼仪面对面丛书”之一。本书具体介绍了人们在其日常性的交际应酬中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包括会面礼仪规范、应酬礼仪规范、交通礼仪规范、聚会礼仪规范、餐饮礼仪规范及公共礼仪规范等。本书兼具权威性、规范性、对象性及技巧性等特点,可供各类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之用,亦可供其他机关单位与企业的人员自学之用。
热门推荐
  • 义匪侠盗

    义匪侠盗

    一药铺掌柜的祖父偶然得一上古遗物,相传,得此物天机者,可开启上古之秘,时逢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一帮爱国志士为保家卫国,誓要开启千年宝藏,购得军火,装备义军......由此引出来一段绿林护长镖,侠盗寻古谜的传奇故事!
  • 她是他的她

    她是他的她

    为何本来甜蜜的情侣,在三年后的巧妙邂逅时,她的脸上没有欣喜,只有厌恶为何刚许下爱的誓言,她却人间蒸发,三年后意外相遇,她对他视若无睹三年前是怎样一场浩劫当她再次爱上他时,她与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和他她该如何抉择?......
  • 都市神灵艺人

    都市神灵艺人

    “姑娘不必惊慌,吾乃神灵,来自‘紫云界’,乃是天神女娲伏羲之子‘天元尊上’,此行只为传道授业,传承薪火!”羲元白露出一个自认最真诚的笑容,脑袋上散发光晕,活脱脱一个神棍,不对,神灵的标准模样……郁冬菱被羲元白一指,整个人变得迷迷糊糊,仿佛感觉眼前有一股暖光照耀,听到羲元白的声音特别舒服,就像是自己梦里的白马王子,感觉整个人都快被俘虏了。不过,仔细一听,这特么话术也太不专业了吧,这么低级的骗术也好意思拿来诓骗本小姐?“咻”的一声,一只粉红兔的丁字……不对,人字拖鞋飞向了羲元白!…………
  • 重生变成男孩

    重生变成男孩

    我叫小白,到了古代还是小白,叫白小白。额,这是什么。妈妈咪呀,这怎么就成一男孩了呢?十八年后怎么结婚生子啊?!这位萝莉请走开,走开我是女的,女的!!!老天爷请赐给我男神,谪仙男神!妖孽男说:“小白,男人和男人怎么可以在一起呢?不过如果你愿意,我不介意,只要你是下面的那个。”一起出游的男人说:“在我眼里只有病人和非病人之分,至于你则是伴侣。”一起经商的男人说:“我已经在海外为你开辟了一片天地,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 冰山殿下的小迷糊

    冰山殿下的小迷糊

    她是一个迷糊而又可爱的小公主,当一天她遇上了寒冷如冰的他时——“小宝贝儿,你这是在诱惑我么?”某只邪恶的笑了笑,一下子扑到了小可爱。那正是在冰山中破裂生出邪恶如他的那一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赫神者

    赫神者

    赫神大陆!天才辈出!一身赫甲!一对赫翼!魂赫降世!扭转乾坤!
  • 浓情蜜意:痞子小姐杠上恶魔校草

    浓情蜜意:痞子小姐杠上恶魔校草

    【全文免费】女孩像男孩,最后干脆玩起了女扮男装,因为再次惹祸,被学校开除,想不到居然还有学校要她,只不过·······开学第一天,便和四大校草杠上了?什么节奏,一个脾气如火山,一个花花公子,一个冷得要命,一个自以为是,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男生。她一个打四个,这是什么节奏,而且个个都被收了,还要她负责?!那位真命天子到底是谁,粉丝们,你们选择吧!
  • 良辰好景:腹黑甜妻求亲亲

    良辰好景:腹黑甜妻求亲亲

    他很可笑。几乎她有时间了就去捉弄他没想到五年后她会嫁他……【请注意本故事纯属虚构】
  • 高端占位,就这么做品牌

    高端占位,就这么做品牌

    本书第一部分解析了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的现状,包括高端品牌和高端消费者的界定;第二部分紧紧围绕撬动高端品牌消费市场的8种重要营销手段来展开,包括价值营销、顾问式营销、圈层营销、艺术营销、休闲活动营销、高端品牌跨界联盟营销、高端媒介营销、终端营销。
  • 归无去路

    归无去路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迟小敏立在崖边,风吹动着她的发丝、衣角,任由发丝、衣角随风飘飞,耳中听到河上舟子吟唱的《归去来兮》,心痛难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