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62500000032

第32章 用人箴言(5)

礼士为行政要务

原文

官与民疏。士与民近,民之信官不若信士。朝廷之法纪不能尽喻于民,而士易解析,谕之于士,使转谕于民。则道易明,而教易行。

境有良士,所以辅官宣化也。且各乡树艺异宜,早潦异势。淳漓异习,某乡有无地匪。某乡有无盗贼。吏役之言,不足为据。博采周谘。惟士是赖。

故礼士为行政要务。

译文

当官的与百姓容易疏远,士子与百姓却易于亲近,老百姓更容易信任士子,而不是当官的人。朝廷的法令普通百姓往往不易理解,士子们却容易理解,若先将法令告之于士子,让他们解释给百姓,则朝廷教化民众也就更为易行了。

贤良之士的重要职责就在于辅助官府教化当地人民。况且各乡乡情风习不同,如某乡有无土匪,某乡有无盗贼,仅凭衙役的话不足以相信的,应多方咨询当地士子才可。

所以礼贤下士应是为官行政的重要事务。

活学活用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是说君主要使用人才,首先就要尊重人才,要礼贤下士,只有真正成为贤士的知己,才能使贤能之人为自己献出宝贵的生命。战国末期发生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可以说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典型范例。

战国末期秦国国力强盛,秦王政加快统一全国的步伐,于公元前230年灭掉韩国,次年灭掉赵国,兵临易水,准备向燕国进攻,面对强秦的凌厉攻势,国弱力单的燕国根本无力与之抗衡。燕太子丹为了燕国的存亡,决定铤而走险,用恐怖手段去对付秦王。他希望能找到一位勇士去秦廷,威逼秦王退还“诸侯侵地”,如果达不到退还“诸侯侵地”的目的,就将秦王刺死,引起秦国内乱,然后重新联合诸侯,共同抗秦。根据这一计划,太子丹开始寻找肯为其效命的死士,他在太傅鞠式的指点下找来了燕国贤士田光。

太子丹亲自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为他引路,跪下来替他掸拂座席,使田光深为感动。田光坐定后,左右的人都退出了,太子丹离开座席向田光请教说:“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卿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

田光当即起身,快步走了出去。太子丹送至门口,叮嘱说:“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低头一笑,说:“诺。”

年老体衰的田光佝偻着背走到荆轲那里,对荆轲说:“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吾闻之,长者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于是,田光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说:“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说完就自刎而死了。

荆轲见到太子丹,告诉他田光先生已经死了,并把田光先生临死前说的话告诉了太子丹。太子丹一听非常震惊,他向着田光去世的方向拜了两拜,跪倒在地,泪流满面,悲痛得说不出话来。过了一会儿他才哭着说:“我之所以告诫田先生不要说,只是想要成大事而已,现在田先生以死明不说的诺言,实在不是我所愿啊!”

荆轲坐下后,太子丹离开座席,给荆轲叩头说:“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孤也……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这只是我的一番想法,不知道该如何实施,不知道荆卿可愿意做么。”过了好一会儿,荆轲才说:“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丹闻听此言,上前连连叩头,请荆轲一定不要推辞。荆轲看到太子丹如此诚恳地礼待自己,这才答应下来。于是,太子丹把荆轲尊奉为上卿,安排他住最好的馆舍,供给上等饮食。使荆轲感动的是,太子丹不仅每天都上门问候,而且每隔几天就送些荆轲物品,尽量让荆轲称心快意。

过了好久,荆轲还没有动身的意思。这时秦国大将王翦攻占了赵国全部土地,俘虏了赵王,又挥兵北进,已打到了燕国的南部边界。太子丹非常恐慌,就去请求荆轲说:“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樊将军名叫樊於期,是太子丹的好朋友,在此之前由秦国逃亡到燕国避难),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如果能把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的军事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太子丹说:“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这样做,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於期仰天长叹,泪流满面地说:“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说:“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上前一步说:“为之奈何?”荆轲说:”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扯下半边衣服,露出半边臂膀,一只手紧紧握住另一只手腕,走近一步说:“此臣之日夜切齿痛心也,乃今得闻教!”说完就自刎而死。太子丹听到这个消息,马上赶到樊於期的住处,伏在他的尸体上痛哭,样子极其悲哀。事情既已无可挽回,于是就把樊於期的头盛在匣子里封好。

为了成功地行刺秦王,太子丹预先在各地寻求最锋利的匕首,终于访得赵国徐夫人的一把匕首,用百金买了来,又叫工匠用毒药水淬炼,拿去试验,只要在人身上刺破一点儿,人马上就会死去。太子丹还另外招募了一个勇士,名叫秦武阳,做荆轲的副手,协助荆轲行动。于是太子丹为荆轲置办行装,送荆轲动身。

太子丹与门客中知道内情的人,都身穿白衣,头戴白帽来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过了路神,就要登程,这时荆轲的朋友高渐离击着筑,荆轲和着筑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声调既悲壮又慷慨,前来送行的人们,听了歌声有的流泪哭泣,有的怀着复仇的情绪怒目圆睁。太子丹亲自扶荆轲坐上车子,同他挥泪拜别。

荆轲到了秦国,送厚礼给秦王的宠臣蒙嘉,让其帮助引见,秦王政听说燕国带厚礼派使者前来投降,大喜过望,就穿了朝服,用隆重的“九宾”大礼,在秦宫接见荆轲。荆轲捧着装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武阳捧着地图,依次走入宫殿。不料,秦武阳胆怯,脸色大变,浑身发抖。荆轲忙上前替他“谢罪”说:“北番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对荆轲说:“取武阳所持地图。”

荆轲取过地图献上。秦王把图卷渐渐展开,图穷匕首见,说时迟那时快,荆轲左手扯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握着匕首刺向秦王。秦王大吃一惊,慌忙抽身挣脱,伸手拔剑,可是剑身太长,只抓住了剑鞘,一下子拔不出剑来。荆轲追赶秦王,秦王就绕着庭柱逃。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群臣都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秦王惊慌得只顾绕着柱子躲避,左右的人对他喊:“王负剑!王负剑!”秦王一经提醒,忙把剑往背后一推,拔出剑来向荆轲砍去,砍断了他的左腿,荆轲举起匕首向秦王掷去,没有击中。秦王又用剑砍荆轲,荆轲被砍伤八处。荆轲知道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着廷柱坐在地上痛斥道:“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不等荆轲说完,两旁的人上来将荆轲杀死了。一代勇士荆轲为了报答太子丹的知遇之恩,不辱使命,死得很悲壮。

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正确与否,暂且不论。但他作为一个布衣百姓,为何一跃而成为燕国的上卿,为何能为太子丹舍生效命,深入虎穴行刺秦王,原因就在于太子丹善于用人并且谦恭的对待他们。他的诚意打动了荆轲,使他将太子丹视为知己,故而愿为其效命。在用人上,能让人为自己的事业献出生命,从这一点讲,太子丹用人手段确实高明。

用人要有主见

原文

上官之贤者,使人固必以器矣。即非大贤未必不用。守正之吏,我向稳处,立身办本分之事,用亦可,不用亦可。舍己徇人,断断不可。

译文

贤明的上司在用人的时候,主要是以人的才能为重。纵然不是大圣大贤,也未必就不能任用;那些明哲保身、只做份内之事的人,则可用可不用。用人不可没有主见,听信他人,或胡乱猜疑,这绝对是不可以的。

活学活用

选拔重用人才,才能不可不考虑,但他的德行、人品也应该是考量的标准之一。有才无德不能得人心。所谓“贤人”其实就是德才兼备之人。诸葛亮对于贤人“德才兼备”的要求,事实上是由于他对人的德才两方面与治国的关系认识得十分深刻,具有大智者的眼光。

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他十分注意物色后起之秀,并加以培养和大力提拔。他选拔人才不仅重视才干,也极重视德行,如他在《前出师表》里推荐董允等人时,特别强调他们为人“良实,志虑忠纯”,并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

古人所谓的“贤臣”,一般是指德行高尚、有济世之才的人。诸葛亮认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又说:“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为人择官则乱,为官择人则治,是以聘求贤士。”

诸葛亮把择贤作为其重要职责,把德才兼备作为其选拔人才的准则。他培养和提拔的后继者如蒋琬、董允和姜维都是德才兼备之士,为时人所推崇。

诸葛亮用蒋琬作为继承人,而不用时人认为“必代亮”的魏延,便是个很典型的例子。魏延是蜀汉一员猛将,其武艺和才能都不在“五虎将”之下。刘备在世时对他是很重视的,如他从曹操手里夺取汉中后,需大将镇守,众人以为必用张飞,张飞也认为非己莫属。不料刘备却破格选用魏延,把他从牙门将军提升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使“一军尽惊”。

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时倚他为军中支柱。由于他屡立战功,又被提升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进封南郑侯。所有人都认为他是诸葛亮的当然后继者,可是事情却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诸葛亮早就选定蒋琬为他的后继者了。

他在给后主的密信中说:“臣如若不幸去世,那么后面的事情就都交给蒋琬吧。”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诸葛亮选拔后继者是根据其德才而定的。魏延虽有才干又勇猛过人,但“秉性矜高,当时下皆避之”,不能团结人。如他与杨仪是诸葛亮军中的左右手,却闹得水火不容,甚至与杨仪争论时,举起刀来要杀杨仪。显然,不能团结人的人,是不可能把一国治理好的。

诸葛亮只用魏延的才能而没有托之以重任,这说明他是善于用人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不把后事托付与魏延是正确的。诸葛亮一死,魏延就不顾大局,为个人私怨和权力与杨仪火拼,结果被其部属马岱所杀。

所以说,诸葛亮把后事托付给蒋琬是非常明智的。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他随刘备入蜀,任广都长。刘备因事到广都,误以为他不理事,当时又恰逢他酩酊大醉,心里很火,准备加罪把他杀掉。

诸葛亮对刘备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

刘备听信诸葛亮,便不加死罪,仅把他撤职。后来,由于诸葛亮的推荐和提拔,蒋琬由尚书郎至参军,后又升为长吏兼抚军将军。诸葛亮每次率军出征,他都能做到足兵足食以相供给,对支持诸葛亮北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诸葛亮很赞赏他。

诸葛亮病逝后,后主遵其所嘱,任蒋琬为尚书令,主持国政。当时,蜀国新丧元帅,远近危悚,可是蒋琬既无戚容,又无喜色,日理万机,镇静如常,因此深得众望。蒋琬为人度量宽宏,肯纳忠言,秉公办事,不计恩怨。在他执政期间,做到人和国安,没有辜负诸葛亮的重任。

诸葛亮逝世后,蜀国军国大政先后由蒋琬、姜维主管,时间长达二十九年,比之刘备、诸葛亮两人治蜀时间还多九年。

在蜀、魏对峙中,蜀弱魏强,对手又都是杰出的人才,客观上不存在蜀胜的形势。诸葛亮曾竭尽全力,也劳而无功,单靠姜维等人的主观努力也是不可能扭转这种局面的,而蒋琬、姜维等竟能保卫蜀国达二十九年之久,如果他们没有非凡的才能和无限的忠心,何能如此!

这不仅说明诸葛亮善于“任贤举能”,也证明了德才兼备才是选拔人才的最主要的要求。

诸葛亮重用之人皆德才兼备,这与他个人风格有关。诸葛亮本人就是个德隆才高的大贤人,他未出草庐已预见天下三分,为刘备制订正确的战略决策——“隆中对”;为北图中原,统一中国,他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具有如此崇高的风格是由于他公而忘私、不谋私利,他病危时自表后主说:“臣家有桑八百株,田五十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以负陛下也。”

在诸葛亮以身作则的影响下,其僚属大都清廉自持。如蒋琬“雅性谦素,家不积财。儿子皆令布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姜维也是“宅舍弊薄,资财无饰,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

在中国古代的杰出政治家中,以选拔德才兼备的继任者来说,诸葛亮所收到的实效可谓是独一无二的。

同类推荐
  • 决定一生的8种习惯

    决定一生的8种习惯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成功揭示了一些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习惯奥秘,剖析了成功与良好习惯的互动关系;书中蕴涵的智慧和思想,能给您以启迪和震撼,能够帮助您鉴古知今,鉴人知己,重视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把握自己的命运,做一个人生的成功者。
  •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的人,想法很多,但是真正着手去做的人不多,我们总是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借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只要想做,总会挤出时间。那些忙得不亦乐乎的人,有多少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二十几岁时,只要我们确定了一种不服输的人生精神,最终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完成从弱势地位到强势地位的转换,在社会中争取到最大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 好心态成就女人的一生

    好心态成就女人的一生

    本书内容包括:积极的心态改变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你想改变自己的世界,改变自己的人生,请首先改变自己的心态。
  • 哈佛不眠夜

    哈佛不眠夜

    你见过哈佛凌晨4点的图书馆吗?每当节日到来,你是否盼望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有的礼物精致华丽,可以装饰你的房间;有的礼物实用,可以方便你的生活;有的礼物稀奇少见,可以开阔你的眼界;有的礼物看似普通,其中却包含了对方满满的心意,可以成为你美好的回忆。今天虽然不是什么特别的节日,我们也要送你一份特别的礼物。
  • 世界上最神奇的38个经典定律

    世界上最神奇的38个经典定律

    定律的运用可以指导我们更加理性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了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具体运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让它们更好地指导我们获得成功。常晓玲编著的《世界上最神奇的38个经典定律》从管理、经商、推销、致富、容人、生存和领导用人的七个方面,介绍了德尼摩定律、奥格尔维定律、杜拉克定律、惯性定律、波特定律等38个经典定律。了解定律、运用定律,或许会让我们的人生发生更神奇的变化。
热门推荐
  • 一季之夏

    一季之夏

    季夏仍然还记得,那个夏天的紫色小雏菊,小雏菊也叫玛格丽特,这是种带着神奇魔法的花儿;只要摘一朵,将它的花瓣一片片摘下的同时默念着猜想,最后剩余的花瓣就是所寻找的答案。是的,小雏菊是带魔法的花,她看见了,在那个夏天,季夏看见了童话中才会出现的精灵。
  • 象牙塔的囧美眉

    象牙塔的囧美眉

    这是一部反映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爆笑小说,书中通过描写四个女大学生和其身边舍友、同窗间发生的故事,让大家捧腹大笑。本书内容涉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直观的通过一个个小情节呈现给读者,犹如看电视一般。已经大学毕业的人看过之后会勾起青春的回忆;正在上大学的人看过后会深有感触;没上过大学的成人看过后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弥补自己没上大学的遗憾;而为大学梦奋斗的莘莘学子们看过后,会更坚定自己的大学目标!加油!!!
  • 红颜无色

    红颜无色

    一个躺在破庙里等死的少女,一只在追击中无路可逃的蝴蝶。莫名捡回一命的少女,却要背负成为药物的枷锁,人生无望,心也逐渐冰冷沉默。莫青璃重回人世,努力寻找救治自己的奇药,寻找打开心门的钥匙。用沉静与执着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 师徒之仙路情天

    师徒之仙路情天

    女师男徒、姐弟恋、单女主同好进。少年陈潇失去娘亲,被妖女捉去采补,然后他遇到了艳绝人天、法力无边的美丽师父!师父相貌美、法力高、心灵巧、爱发脾气、还爱打人,有时温柔可人,有时蛮横无理,让他伴师如伴虎,痛并快乐着……师父,为什么您总是打我呀?徒儿每次都有错吗?(严师出高徒都不懂,不打你,你怎么进步?)打我也行,但是师父……别让徒儿脱衣服好吗?隔着衣服不是一样可以打吗?(那把衣服打烂了怎么办?你以为我既当师父又当娘,教你道术,还要给你做衣服是容易的吗?)……
  • 夫人别跑,夫君的心尖宠妻

    夫人别跑,夫君的心尖宠妻

    一觉醒来竟沦落为公主府废材小姐,天啊,谁能告诉我怎么回事?
  • 几度回首难

    几度回首难

    我出生不过两三年,村子里便爆发了瘟疫,阿娘因此逝去。阿爹悲痛,生生将一切罪过强加在我身上,后更是将我赶出那所谓的家。我流落街头,本以为会一命归西,幸得池栈相救,收我为徒,被送往傅衾住处,安度到成年之日。却又被送入宫中寻那龙骨,我原以为,不超过十年,便可出宫,却怎料,竟身陷谜团,解不得……后来脱身,却再次陷入天界算计,原来自从入宫的那一刻,我就应该晓得……我陷入的是环环相扣的迷雾……
  • 兰州历史文化(一):文物名勝

    兰州历史文化(一):文物名勝

    本书介绍了能够代表兰州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宝、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等,让人们由此了解兰州历史发展大体脉络。
  • 离异男女

    离异男女

    付洁和杨刚都是不幸的离异者,因为同病相怜而走到了一起,可是生活和想象却完全不同,离异男和离异女有着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在现代中国这个社会背景下,离异男和离异女也遭受着不同的待遇和眼光。《离异男女》真实的再现了离异男女的心路历程。
  • 福晋出墙

    福晋出墙

    是提错亲还是一桩阴谋?她不该嫁给巽帧,怎么新郎会变成是他大哥?皇命难违,更怕拖累亲人,她只得捺下逃跑的念,认命地待下。然,巽帧常在大庭广众之下肆无忌惮地盯着她看,看得她心惊胆战更大胆地掳她进无人的阁楼,只求一夜晌欢!再这样下去铁定会东窗事,势必得狠下心切断他俩的“关系”
  • 文学家们的精神乱入

    文学家们的精神乱入

    文娱向小说,说白了就是在异世界抄袭本世界文章文段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