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8600000049

第49章 多维视野中的朱熹(1)

说实话,我以前一直不喜欢甚至有点讨厌朱熹。

这种不喜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他的形象,在我心中,总是那么一副引经据典、教化他人、迂腐古板、枯燥乏味的模样;二是他的虚假伪善、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朱熹无时无刻不在强调“革尽人欲,尽复天理”,可据同僚揭发,他不仅引诱两名尼姑为妾,还使得一名寡妇怀孕。朱熹无法抵赖,只好向皇帝谢罪,自我贬抑一番,说自己是“草茅贱士,章句腐儒”,只知“伪学之传”,不识“明时之用”,这才得以过关;三者,便是经由朱熹等人由儒学改造而成的理学对整个民族的桎锢与戕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创造与个性,无数女子的美丽青春与宝贵生命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摧残下如鲜花般凄然飘落、凋零委地,理学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实则只有幼辈道德、家庭道德与国民道德,而无长辈道理、社会道德与政府道德,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追根溯源,这种认识与心态的形成,我以为在很大程度上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学时期有关。那时候,正赶上轰轰烈烈的“批林批孔”、“评法批儒”运动,朱熹作为“孔子第二”的儒家领袖、反动道学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判,其声讨之猛、攻击之烈,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可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其创伤之巨、影响之深,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比拟……一颗年轻的心灵,接触的全是从历史深处翻拣而出的关于朱熹的破烂玩意、反面渲染及不良影响,对他产生恶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我年轻时所认识的朱熹,只是他那漫长人生中的一个侧面而已。朱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一个具有抽象意义的符号,更是一个由许许多多的侧面与层次,包括正面与背影所构成的复杂综合体。所谓正负相生、正反相依、真伪相伴,只有具备多重视角、多种维度,才有可能见到一个丰富的、立体的、完整的朱熹。

然而,早年形成的观点、产生的情感、打下的烙印是那样深刻,得需长时间地弥合与校正,才有可能走向客观、真实与全面。

一段时间,我曾有缘对朱熹的学说与思想进行过一番了解与研究,然后,我不得不发出一声“博大精深”的浩然长叹。除读书之多、著书之多、书中所涉问题之多无人企及外,我敢说,朱熹还是中国古代唯一有别于传统思维模式,将抽象与思辨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构建了庞大知识结构与认识体系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从理性上认识、折服是一回事,而感情的认可与接纳却又是另一码事。只要想到朱熹,我眼前浮现着的,总是一副脸皮紧绷、俨乎其然的腐儒形象。直到2003年7月游览武夷山时,读到朱熹描写武夷山九曲溪的长诗《九曲棹歌》,这才发现他那有别于古板刻薄、不苟言笑的另一侧面。

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著述、讲学长达40多年之久,与武夷山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情缘。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曾题写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武夷山之于朱熹,正如泰山之于孔子,既是他们的生命之源,也是他们学说的发祥之地;泰山、武夷山是两座自然的巍峨山峰,孔子、朱熹则是中国古文化的两座巍峨山峰。长期浸润在秀丽的山水之中,朱熹也会时不时地从他所构筑的理学天地中挣脱而出,将“非礼勿视”那一套东西抛诸脑后,恢复本真的天性与率性。站在长达20华里的九曲溪畔,面对一碧如染的溪面,耳听潺潺流淌的水声,体味九曲十八弯的回环韵致,朱喜的生命也贯注了一股少有的灵动,而随风飘来的悠悠山歌更是拨动着他的心弦,创作激情与沸腾的血液在胸间一同鼓荡,清新隽永、轻盈跳跃的诗句不禁脱口而出:“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虹桥一断无消息,万壑千岩锁翠烟……”吟罢一曲吟二曲,曲曲写来,极尽山转水曲之奇妙,一直吟完九曲,朱熹才不得不意犹未尽地收煞。

呵呵,这位朱老夫子,原来也有性情中人的时刻啦!

其实,朱熹还有两首广为流传的短诗,一为《观书有感》,一名《春日》,却被我有意无意间遮掩在记忆的深处了。关闭的闸门洞开,熟记的诗句不禁奔涌而出——

《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天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语言平易,形象生动,色彩绚丽,清新活泼,情景交融……其中哪有半点酸腐的味道与学究的影子?仿佛突有所悟,原来,这就是映照朱熹另一侧面的一块镜子呢!

武夷山归来,当我再次打量、审视朱熹时,他的全身竟然透着一种或多或少令人喜爱的率性与活泼,面容露出了几抹微笑,目光有了几分慈善,雪白的胡须不再是威严的象征,也有了飘逸与潇洒的味道……

往日的成见逐渐远去,平和的心态、冷静的叙述与客观的评价似乎触手可及,我感觉着可以写写朱熹了,于是,《多维视野中的朱熹》这一标题也就自自然然在地跃现在我的电脑显示屏上。

大凡名人伟人,后人总是在他降临人世之时附会一些神奇怪异的故事传说,朱熹也不例外。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可就在他呱呱坠地前三天,远在千里之外的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朱氏故宅却发生了一件怪事,那就是院内的一口古井,忽然白气如云,紫气如虹,经久不散,阴阳风水先生及谶讳家们就说这是天神“紫阳先生”谪落人寰的先兆。仿佛为了验证,朱熹一生下来,右眼旁就有七颗黑痣,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状。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孔子出生时身上长有黑子,近看像昴星,远看像斗星的奇异。孔子是儒学泰斗,第一“圣人”,那么后出的儒学传人朱熹,就是理学泰斗,第二“圣人”了。

古井冒气是一种时常出现的自然现象,朱熹生前三天祖籍故宅古井是否冒气无法考证,即使考证,也无多大意义。而脸上的黑痣似乎还真有其事,据今存朱熹对镜自画像石刻所画,朱熹右脸确有黑子。古往今来,脸上长痣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半点不足为怪,如果没有黑痣,在一个有着“天人感应”的传统国度里,也会从朱熹的其他生理现象入手,来一番别的比附与虚构的。

朱熹诞生之时,金兵入侵,宋军南渡,叛兵骚扰,农民起义,社会动荡不安,就连独尊的儒学,也日渐式微。处在这样一个内忧外患交织的衰世,父亲朱松做梦也不敢想象儿子的前程会有多么地显赫。在朱熹的早年岁月里,记忆最深的恐怕就是随父亲或避难他乡,或赴任就职,或赋闲寓居,一同漂泊、辗转不已。国运衰落,家事维艰,世代业儒的朱松对儿子朱熹并未抱多大指望,从一个古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出发,朱松一度还产生过让儿子弃儒从军、舍文就武、抗击金兵的念头。

儿时破落的家境与四处逃遁寄寓的经历,投射并影响了朱熹未来的人生。他从小渴望社会的安宁与和平,与之对应的,就是构建一个超稳定的庞大思想体系;他自始至终主张抗金,算得上一名主战派,然而,如果“民贫财匮,兵惰将骄”,“内有愁怨”,谈何出兵抗金、收复河山?因此,朱熹主张先修内政,治国安邦,再图恢复大计;他有着强烈的士大夫思想意识,也对生活在底层的普通农民怀有深深的同情,强调以农为本……

在《朱熹行状》中,有两则儿时纪事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在父亲朱松的指导下,朱熹八岁开始阅读《孝经》与《孟子》。他对《孝经》一读就通,父母的颠沛流离、舐犊情深给他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他情不自禁地在《孝经》上握管题字:“不若是,非人也!”他对《孟子》也是爱不释手,并产生了想做“圣人”的念头,且立下鸿愿,为达到这一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一辈子奋发精进不已。

立志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功名成就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朱熹的天赋并非格外超拔,如果没有做“圣人”的强烈渴望与内在动力在胸间鼓荡、鞭策,他能否兼收并蓄,不断超越自己,达到今日我们所知的成就,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而对《孝经》的肯定与接纳,则成为朱熹将理学推向社会实践的出发点与重要基础。

朱熹14岁那年,父亲朱松在寓居地建瓯病逝,朱熹的人生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折,学问也由此而迈向一个新的起点。

朱松临死前,将家事托付给崇安(今武夷山市)的刘子羽,将儿子的教育托付给崇安另外三位道学密友胡宪、刘勉之与刘子翚。刘子羽将朱熹母子接到崇安五夫里,提供一座五开间的旧楼给他们居住。朱熹将此楼称为紫阳楼,并以“紫阳”自号。正是在这座紫阳楼内,朱熹开始了受学于胡宪、刘勉之与刘子翚的学习生活。位于崇安城南的武夷山,成为三先生讲学的天然学堂。朱熹与武夷山的缘份由此而拉开了帷幕,他在这里接受了比家庭童蒙教育更正规的四书五经儒家教育,为一生的学问发展走向奠定了全面而扎实的基础。武夷三先生全都崇尚二程理学,于是,朱熹怀着异乎寻常的虔诚崇拜之心,开始研读程颐、程颢的著作。但三先生又不止于二程理学,他们都援佛入儒,胡宪、刘勉之对禅宗的参悟,刘子翚对佛教的止观都有专攻,他们对道教思想也有所吸收,三先生的经学——《易》、《大学》、《中庸》三学最具释老气息。影响所及,朱熹对佛教与道教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后来以《易》、《大学》、《中庸》的主要依据建立生平学问大旨及理学体系的逻辑构架,正是得益于武夷三先生的开导与启发。

朱熹自绍兴十三年(1144年)求学于武夷三先生到庆元六年(1200年)逝世,除担任地方官员七年,在朝廷任焕章待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解《大学》)40天外,其余近50年时间,无不汲汲于学问,或求学他人,或刻苦研究,或切磋辩论,或收徒授课,或著书立说……

武夷三先生对朱熹的教育,我以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为他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知识体系,除儒学外,并不排斥其他学说与学派,而是敞开胸怀,大胆吸纳,主动接收,为我所用。朱熹自从结识道谦禅师后,又开始访禅问学,出入佛老,花了十多年时间,直接从佛经道书和禅师那里吸取知识营养。禅学与理学两股相反相成的力量在他胸间激荡、消长、交融,终于把他推上了心学之路——以心观心,以心会理,吾圣合一。

然而,从小就打上了儒家入世精神的朱熹,不可能完全彻底地遁入佛老之学,无法练就一副超然物外、超凡脱俗的仙风禅骨,因此,后来逃离佛禅,归返儒宗,也就在所难免。然而,朱熹对佛老之学的长期浸润与钻研,使得他变得丰富而博大。如果没有对佛学的执着与痴迷,没有出入其间的深刻体会,他所构建的理学体系,将缺少一股原初的鲜活力量,缺少极有份量的佛老组成部分。

朱熹从事学问之路,乍看起来,似乎十分简单,而内心却经历了一条漫长的炼狱之路。自师从武夷三先生及道谦禅师后,又以“而立之年”恭执弟子之礼,拜理学家李侗为师,开始了经学、理学的构思与孕育,由“以心会理”到“即事穷理”。李侗死后,朱熹除失师之痛外,更是陷入欲求学问之突破与出路而不得的彷徨与苦闷。经过长达六年的探索,在声色俱厉的挞伐佛老之学中,他终于挣脱了蚕茧的束缚,完成了逃禅归儒,由“主悟”到“主静”,再到“主敬”的艰难历程。

朱熹学术体系形成之初,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可资论敌攻击的漏洞与把柄。朱熹闽学的成熟与练达,是不断辩论、不断切磋、不断探讨、不断充实的结晶。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论争,便是对张栻湖湘学的清算,在长达四年的辩论中,他由致力于修养方法、认识方法的探讨,转向本体论及宇宙观的哲学层面,使得朱熹理学体系得以基本确立。尔后,又有与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等人的寒泉之会、鹅湖之会、三衢之会、观音寺之会、白鹿洞之会、浙东角逐,不同学术流派间的相互探讨、交流、论争乃至批判,促成了朱熹主要著述《四书集注》、《近思录》(与吕祖谦共同编辑)的完成,其理学体系也日臻完善。

令朱熹没有想到的是,在论辩与说理的风雨中成长、成熟的朱子学说,会在700多年后遭受一场不容置喙的猛烈抨击。那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的阵势,若是当年的他亲眼得见、亲身经历,恐怕不仅不能激发灵感,完善学说,反而会在人格的侮辱与学问的践踏中失去继续存活的理由、勇气与信心。

简略地叙述了朱熹的人生经历及学说的形成过程,现在该说说他所创立的理学内涵了。

朱子理学博大而精深、理性而思辨,非三言两语所能道明,即使道明,也显得抽象而枯燥,给普通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然而,朱熹人生精华、伟大成就与显赫地位的落脚点,就在于他那兼收并蓄又卓然独创的朱子学说,因此,对其历史渊源、发展衍化、主要内涵,我不得不进行一番梳理与概述。

当孔子以增删、编订、整理经书为手段,将具有宗教性质的原始儒学改造为积极入世的世俗儒学后,又由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定于一尊。从此,儒学从诸子百家中一跃而成为一枝独秀的显学,占据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地位。由原初的宗教儒学到孔子的世俗儒学,再到董仲舒的政治儒教,儒学发展停滞,固步自封,日益僵化。当佛教传入中国,盛行于隋唐后,儒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主导地位受到动摇,逐渐走向式微与衰落。理学又称道学,是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是“儒学对佛教思想的挑战,有了一个创造性的回应”。理学家们的努力,就是给传统儒学注入新的内容与活力,挽回伦常扫地的衰颓世风。如果说道教是回应佛教,并以佛教作为参照模拟系统而创立的一种本土宗教,那么理学也是在佛教的刺激下,吸收某些佛教思想而对传统儒学所进行的一种改造。

通过朱熹的求学经历,可知早在他建立庞大而严谨的朱子学体系之前,理学就已形成并广为传播。所谓理学,是在宋代产生发展,以抽象性、思辨性的哲理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学术思潮。理学萌芽于北宋时期,周敦颐融佛道于儒学,成为理学最初的创始人之一。只有当张载完成《正蒙》一书后,传统儒学这才真正称得上有力地回应了“佛教思想的挑战”。《正蒙》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部罕见的专讲哲理的著述,张载以传统的经验主义方法,对存在进行了系统论的探索。后起的二程,也就程颢、程颐兄弟曾师从周敦颐,程颢撇开佛教中的信仰主义,尽可能地将其纳入儒学轨道,使得传统儒学发生变异,具有了哲学抽象的规范化与原则化成分。弟弟程颐继续兄长的探索,认为心就是性,性就是理,理就是道,形成了较为粗疏的天理论。

同类推荐
  •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

    《各自的朝圣路》收集了作家周国平自1995年4月至1998年的散文作品,是他的第二本散文集。本书内容涵盖了读书感悟、心路历程、对爱的体验和针对某些时弊的“争鸣”等。
  • 走宁夏

    走宁夏

    在中华大地的西北边陲,有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那里,鄂尔多斯台地与绿色盆地共存,浩浩大漠与滔滔黄河同在,水乡景色与边塞风光交相辉映,西夏文化、阿拉伯文化与华夏文化同放异彩……这,就是被人们誉为“塞上明珠”的宁夏。
  • 康桥之恋

    康桥之恋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曾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 接受感动

    接受感动

    本书汇集了感动的故事。包括有:迟到的月光,秋梦,阳光中的找寻,绿色的回忆,最伟大的爱,接受感动,朦胧的花季等。
  • 爱的剪影

    爱的剪影

    本书是一本集亲情、爱情的为一体的散文诗集。十年了,我知道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文稿堆积成山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作品构建得严谨周密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文字的表皮钻他个万丈深渊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狭小的一隅荡他个广阔辽远的……但是,我却不能。一个文化水平很低且疲于奔命的我花了十年时间才拼凑成这样一副模样。在这十年里,我一路孤孤单单、一路磕磕绊绊、一路曲曲弯弯,心中的那份激情也是几明几暗。今天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十年努力的回报,我的心中已高高地举起了庆贺的酒杯。
热门推荐
  • 五年情牵:宝宝73天后(大结局)

    五年情牵:宝宝73天后(大结局)

    【简介:】晋升宴后,独自从洗手间呕吐回来的沈洛心。路过隔壁包厢,正好看到有人鬼鬼祟祟的往一个酒杯里下药。一时头脑冲动决定多管闲事的她,半个小时后,就偷偷的扶着一个脚步虚软的男人,离开了饭店后门,上了她自己的车子……◆◇◆◇◆◇◆◇两个半月后。沈洛心脸色惨白的从医院里走了出来,手中握着一张B超检查单子,上面写着:妊娠73天。◆◇◆◇◆◇◆◇◆◇◆◇◆◇◆◇◆◇◆◇◆◇◆◇◆
  • 宝贝复仇,男人你要负责

    宝贝复仇,男人你要负责

    (网游实景小说:商业大亨)我闭上眼睛,纵身一跳,那凛冽的山风在我耳边咧咧作响。四周的景色迅速在我眼前滑过,伴随着身子重重的向下坠落,心中也随之空落落的,似越沉越深,心中却突然升起一抹不甘。不!我不死!我不想死!我不要死!我睁开了双眼,含着浓烈的不屈。为什么要死的那个人是我?为什么我要变成这样?为什么他们可以幸福?可以结婚?不要!我不要死!我的眼泪随之滑落,在空中飞舞向上。随之越来越快的风声在呼啸,我狠狠的摔进了谷底,那猛烈的疼痛由头传入了整个身子。如万千蚂蚁在撕咬,在腐蚀,浑身如同骨头全散开来一般。疼的我慢慢没了知觉,渐入了黑暗。
  • 尸生佛

    尸生佛

    十六岁的生日之夜,抚娘村少女罗娆收到生日礼物为一只贴着自己相片的骨灰罐。从那天开始,她一直熟若无睹的出生地开始显现它独有的妖诡……恶毒血咒困缚的封闭山村,直通阴阳两界的风水宝地,缚魂聚阴杀局重重,只为了千年前一场因叛变而起的疯狂复仇。末路挣扎的繁衍穷途,无视代价的反抗征程,刁险人性的拉锯恶战。一夜之后,少女罗娆历经塑骨重生,打通天赋异能,为自己不同寻常的出生、明晰的未来,为了找回自己的道,她踏上了破局寻真相的艰险历程。
  •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这是一本离你最近的经济学读物。在《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里,没有晦涩的语言,烦人的曲线,复杂的公式。《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从衣、食、住、行到投资、消费,再到就业,处处充满生活的气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件件之中都有经济学。
  • 全城穿越

    全城穿越

    路渺为了寻找失踪的女友,而介入了穿越者和回归者的斗争直到中二已久的回归者重获能力沉默已久的穿越者解开枷锁那天全城穿越魔法斗气将对上玄幻修真
  • 宝藏的发现

    宝藏的发现

    宝藏的魅力不仅源自它在现实中因稀少而体现的价值,还在于它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凝结了人类巧夺天工的智慧和心血。当那些穿越绵长时光的古代艺术品重现在我们面前时,除了惊叹和感慨,几乎找不到足以形容它们的言语。儿时,我们被《金银岛》或《鲁滨孙漂流记》中的故事情节吸引,还曾经在幼小的心灵中幻想自己也拥有阿拉丁的神灯,能随时请出一位帮我们解决困扰的神,或者像阿里巴巴一样走进神秘山洞,在巨大的箱子里发现大量的金银珠宝。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慢慢体会到生活的有限性。
  • 轮回王之乱世枭雄

    轮回王之乱世枭雄

    这是《轮回王》七部曲的第二部,书接上部,初六道复活,要重整旗鼓,展开自己的复仇计划,世界为之震惊,新的格局已经诞生。祝平安将怎样面对自己的人生?四灵将又该何去何从?秘中人究竟在策划什么样的阴谋?人类的命运到底会由谁来主宰?未来之王,末世救星,都逃不过千年一次的轮回之劫。其他三大魔王也陆续开始行动,世界再次陷入恐慌之中,风起云涌之时,看谁能成为这乱世中的枭雄!
  • 同学王胜利

    同学王胜利

    原本同学聚会连单都买不起的王胜利,当了警察的他后来发达了。他开了家娱乐场所,他说,他这样可以帮小姐们卖个好价钱,保障她们的安全……
  • 天降福神

    天降福神

    近日人界幸福度普遍偏低,已影响到天界的和谐。玉帝派遣福神和他孙儿下界提高人界的幸福指数。黄粱是个悲催的屌丝男,胆小猥琐好色又好高骛远幸运的是,他竟被福神俩看中,且看他的命运是如何屌丝逆袭,还是难逃悲催的命运。本文轻松诙谐幽默,且常有爆笑之处,请勿在吃饭时观看本书。敬请各位欣赏,别忘了收藏和推荐啊~~
  • 深圳爱情风景线

    深圳爱情风景线

    轻烟!轻烟!轻轻如烟!飘飘如仙!性格温柔!惹人爱怜!这样一个女子本该集万千幸福于一身!只是老天从不偏爱任何一个人!她的爱情中同样是误会不断!时常会矛盾升级!有时候火药味还很浓!轻烟是怎样化解这一切误会和矛盾而最终和自己最心爱的人走到一起的呢?天韵!天韵!天之神韵!淳朴不变!童心依现!笑声不断!这样一个女子,本该人见人爱!偏偏天不随人愿!她最爱的男生却喜欢上了自己的好朋友林轻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