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7500000013

第13章 无得无说分

天下一切都是平等的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译文】

“须菩提,这话怎么讲啊?如来佛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佛有所说的法理吗?”

须菩提回答道:“依我对佛所说教义的理解,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法理叫做无上等正觉,也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法理可以由如来佛去讲说。为什么呢?如来佛所说的法理,都是不可抱有的,不可解说的,不是法理,却也并非不是法理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所有的圣人贤达,都依照着无为的法理.但却是各有差别的。”

【解读】

释迦牟尼又从自己的觉悟和宣说佛法的角度论述无相的道理。须菩提的理解也很正确,所谓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没有任何死板的规定性的。真正的佛法是不可言传的,所以对释迦牟尼宣说的佛法也不能执着。须菩提还进一步认为,一切圣贤遵众的都是无为之法,他闪的高下差别是由于对无为法理解的深浅不同而产生的。

【活学活用】

“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为什么这样说?看看孔老夫子叫做什么人?是圣还是贤?智圣先师是不是?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憨豆先生说“He know snothing,he knows everything.”他什么都知道,所以他一无所知。是一样的道理。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对应的是什么?是有为法。圣贤们不得已安立一个教法,叫黄叶止啼,就是转移注意力。小孩子哭了没有办法,总不能跟他说,你别哭,你别哭。大家都烦了,他还是哭,只好让他转移注意力。佛法就是这样,叫黄叶止啼。圣贤们没有办法,从无为法中拿出一点众生的认知,能够接受的有为法让大家去做,但是众生把这个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抓得牢牢不放,痛苦死了,圣贤也痛苦死了,没那样说呀,但是他就偏偏那样做。子非鱼,安知鱼之非乐;周非蝶,安之蝶之非周呢?整个都是颠倒的,所以众生就是这样,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在佛法观之,在佛眼视之,天下的一切都是平等,因此释迦牟尼所开创的佛法,最核心的特色就是平等。

本身禅宗有一句话: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华佗给曹操治头风病用的什么招?那是不是正人用邪法,邪法也是正。看过《爱德华医生》吗?那些医生以天使的名义去行杀人之业。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所以正和邪在世间的认知下,正邪不两立,在佛法认知没有正自然就没有邪。没有邪,当然也显不出正来,对不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是福祸无门,为谁自招呀?自己。因为你内心的动机有变化,所以才感应了福祸上门,跟外在没关系。

如果佛法的状态只能像哲学大师那样的人才能用的,那就不是佛法,佛法的平等,大学教授能用,蹬三轮的老头也能用,这才叫佛法,叫平等。

【智慧金言】

为什么佛法的特色是平等,它的教育根本是平等昵?大家想想看,出生面前皇帝和乞丐的儿子有差别吗?只不过接生环境有差别是不是?出生这件事绝对平等,衰老这件事皇帝和乞丐是平等的,疾病面前是平等的,死亡面前是平等的。

有怎样的修行,就有怎样的成就

心啊!凡夫的心只会执著而已。唯有“行者”经过训练后,“觉知”起了,才有可能不执著。以修行的过程来说,从“数息观”来看,“数法”、“随法”、“止法”三个阶段完成以后,才能“起观”。你数法、随法、止法尚未完成,也只能说“注意”,提起注意力,但还无法起观。我们一直把“注意力”当作“观”,这绝对是错的!要起观,必须在“止法”当中训练自己的“觉观”,在“觉观”中发现“心法”和“色法”的存在,因为是“心法”和“色法”的合相,让我们产生“我”的概念。现在,因为心法的存在和作用,让我把“我”的概念破了,如此“我执”才能破。我执破了以后,再破“法执”,这样才有可能入法身之流。

当“破我执”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可以“不取相”。再“破法执”以后,才能够“不取法相”。其后再经训练,才能“不取非法相”,到达这个境界,便谓之“十信满心”。这时就进入“法身大士”之流,始称“华严菩萨”,或者是一般讲的成佛。

《金刚经》到这里是训练“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这三个部分。以华严的标准来讲,证阿罗汉、破我执、心不取相是证“七信位”。然后破法执、不取法相,证“九信位”。法执虽然破了,再进一步的保衽工夫,不取非法相,这叫“十位信圆满”,圆教“初住位”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当中的第一位。华严修行从这里开始,在这前面叫做“摸索阶段”。

华严修行的堂奥恢弘高妙啊!要登堂入室并非难事,但为何现在没有办法?因为所学的佛法都是杂讯。外面的把戏很多,一提起佛法,金光滚滚,瑞气千条,等到要抓时,大家都跌倒,都是这种状况嘛!你要讲出一个让人可以遵循的法来,法无奇特之处,我所强调的就是数息观,这都是佛讲的法嘛!但你会怀疑:“怎么老是讲那个法?”佛祖总共也只说了这个法,不然要说哪个?

各位,这一法好好修就对了!这一法如何?“数法”、“随法”、“止法”,中国禅宗叫做“十牛图”。有没有听过“十牛图”啊?“十牛图”就是修这三个部分:“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十牛图先破我执,其后是起观,起观破法执。数息有:数法、随法、止法三法,后来就是观法、还法、净法。这数、随、止、观、还、净即所谓数息六法门。“数、随、止”,修“止”,“观、还、净”,修“观”。这边止,这边观,所以叫“止观”,演变出来变成“大乘止观法门”,就是这样来的。而“观、还、净”就是我们《楞严经》“耳根圆通章”上面讲的“六黠”,即动黠、静黠、根黠、觉黠、空黠、灭黠,“黠”即智慧之意。因为“观”,所以应该是那个“黠”。这就是“修慧”的部分。

经过上述的训练,你就可以破法执,不取法相。进而入“空”、“灭”之地,也就是“还”、“净”之时,最后达“不取非法相”。有没有?三个阶段都破,十信圆满了,真正的修行才开始。

修行就是这样,它就是死功夫,剩下来就是自己用功而已,没有别的啦!若只是坐在那边想,“哦!哪一天我开悟了……”开悟?那绝不可能!修行只有死功夫,一步一步。数法怎么做?告诉各位,第一阶段的功夫很踏实了,第二阶段才能完成。第二阶段很踏实了,第三阶段才能完成。若第一阶段就想浑水摸鱼,第二阶段就会鱼目混珠,第三阶段叫做“两光”,“两光”啊!不要以为自己成就了,没那回事!怎么踏踏实实修,就怎么风风光光成就,修行便是如此,骗不了人的。

留意一下小孩子吃饭。你叫他们好好吃,可是弟弟吃到一半,剩下的就倒给哥哥吃。弟弟很快就吃饱了,哥哥却撑个半死。待会儿玩到一半,弟弟就说肚子很饿。哥哥说:“你有什么好饿的?我吃得很饱啊!”因为他多吃的半碗是弟弟给的嘛!所以,不要投机取巧,你虽然吃得很快,但饿得也会很快。现代人很容易产生那种速食面的观念,快就好!告诉你,修行没有快的啦!有句俗话:“囡囡睏,一眠大一寸。”你去拉拉看,他是不是真的“一眠长一寸”?不可能啦!小孩子长多少是一定的,你唯有一直等。你可以期待他“一眠大一寸”,但是事实不可能真的如此!

哪有妈妈抱孩子唱着“一眠大一寸”,然后就往小孩一直拉的?没有那回事啦!你下多少功夫,经过多少时间,就长成什么样子。你要像我这种矮冬瓜,那也只好认了!不要羡慕星云大师那么高,他就是那种善根,我就是这种下根,一百六十五不要羡慕人家一百八十五。像我跟明光法师站在一起,实在是……我只好叫他站低一点。若要合照,我只得站上一个台阶才能跟他照,因为他高我一个头。为什么?因为他有善根就会那么高,我没有那个善根就高不起来。你无法期待,因为这不是期待的问题。你看别人很高,你也很想高,但是再怎么用功都不高,因为善根如此。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所能下工夫,如此而已,其他的都别想了,修行就是这么踏实的事。法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用“解门”去看,是一个方法,但用“行门”去看,才是真的佛法。佛陀教我们的是“修行”、“实践”。

你看!第一个“心取相”,第二个“取法相”,第三个“取非法相”。“取非法相”是极微细的,“取法相”比较微细,“心取相”比较粗劣。所以,“破”的时候从粗的向细的破,也就是先破“我执”,把“心取相”的部分破掉;再破法执,把“取法相”的部分破掉;最后再破“微细法执”,把“取非法相”的部分破掉。所以需不需要具备很大的善根?我们现在修行就有很多这种情况,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感觉,就像要把大狗抓到小笼子里面,唬!不知道怎么塞进去?它不肯进去,你偏要把它塞进去。我们心的那种野性就像这样,很难去调理。告诉你并非如此,可是你杂讯又很多,又有自己的想法,然后就僵化在那个地方——这就是“执著”,这便是取相的根本原因所在。

各位,修行为什么要有“前方便”,“前方便”当中还有“前方便”,那个方便就是让你去把它消融掉。像打坐,你以为这样坐下来,就可开始数息?要坐之前必须先有个暖身动作,只要有个运动,哪一套都可以,打太极、拉拉筋骨或练瑜珈都可以,不是一来就坐下去。有很多静坐中心,参加的人匆匆忙忙跑进来,找个位子“噗”便坐下去。听经可以如此,但静坐不能这样。人来了,把东西归定位后,服装换好,最好是居士服或者运动服,穿宽松的,然后胸部、背部动一动,筋骨拉一拉,暖身运动之后,才开始打坐。否则匆匆忙忙地来,心脏正急速跳动,突然坐下去,心脏负荷太大。坐下来之后,还要稍微搓搓身体,动一下,软化、温暖皮肤上面的微血管,但动作不宜太过粗鲁,像猩猩在动一样,把旁边的人通通吵起来了。

真的静下来时,还要回顾一下自己的基本姿势,舌头有无抵着上颚?肩膀要调一下。不要坐到最后,歪一边了还没感觉。通通调好了,再做个深呼吸,由深呼吸中,把自己逐渐带进来,这些都是前方便。到这个步骤静下来以后,要先去观照自己的呼吸状况。如果你的呼吸状况是“正圆”的,表示很健康。如果呼吸状况是“椭圆”的,可能病源已经产生。如果呼吸状况像鸡蛋那样,这头大,那头小,那大概已经病得很严重了。如果呼吸像纸张折起来,去到那里“叩……叩”,好像撞球般,那种呼吸差不多就可以进殡仪馆报到了。

从观照自己的呼吸状况中,去数息,然后呼吸会越来越慢,在慢的过程当中,你会逐渐恢复到正圆的状况,到时候身体的病自然就好了。当然,我这样讲比较快,实际练习就没有那么快。你不要回去坐个三天,“师父!我的病怎么还没好?”要去观察,直到呼吸状况出现,然后开始借着一到十的数法去数。当然,实际练习过程中,还有一大堆状况,譬如我算到五、六、七,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像船划出去,不知道怎么划回来。那时,你就要这样算,先从一算到三,再从三算到一,就是,“一、二、三、二、一、二、三、二……”这样算,然后“一、二、三、四、五、四、三、二、一……”这样才不会乱掉。这些都要自己去进行,我毋庸多言,天机泄漏太多,你都不会修。回去自己做,从一到三开始、而后一到五、一到七、一到九,最后一到十。一到十完成以后,半个钟头坐下来,大概心很少跑掉。这时候我们再进入第二个阶段一一“随法”。

“随法”要怎么修?告诉你就这四句:“置心一处,使心不乱,若心他缘,摄心令返。”“置心一处”,在哪一处?鼻息之间,息入息出。“使心不乱”,使心不会跑掉,这两句是一个法门。“若心他缘,摄心令返”,怎么把心抓回来?这是第二个法门。这四句有两个法门,不是念着好玩的!师父是很用功,可是你们都随随便便看过去。想想看,“把心放在一个地方,让心不跑掉”,这是不是一个法门?然而我们毕竟是凡夫啊!妄想情牵,心老是跑掉。

应该怎么把心抓回来?不是把妄想抓回来喔!要怎么把心抓回来?这是个法门喔!法门已经很清楚了,两个喔!已经灌顶了。你不要说师父没教,是你自己没修。我刚才这样讲下来,禅修的方法已经很清楚了,前行、正行和妙行三个都有了。

这个行法绝对没有副作用,你不用担心修一修会“着魔”,没有那回事。会着魔只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你本来就有魔了,不要怪到这里来。第二个有贪心,你心想:“师父教的这一步,回去坐三天,就要让它好看!”若是如此,那真的会很好看,因为你贪心嘛!你可能图名图利,图快速成长、成就,那都不行!就像养小孩,快吃!快吃!多吃一点就会长得很大,等到了晚上,你就知道会怎样了。要恰到好处,对不对?这个关键必须自己去拿捏。有的人很有时间,一天坐八个钟头都没有关系,就像上班八个钟头一样,他很轻松。有的平常忙得要死,你叫他一天坐八个钟头,那他岂不是不用睡觉了,对不对?不能这样比较,对不对?所以,要如何从现有的生活环境来进行?各位,以半个钟头为一单位,一天最好两次,这样来训练,这个东西都靠我们自己来。行法的办法已经说了,各位可以好好去运作。

这个地方讲,“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法不应取,非法也不应取。下面讲,“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法就是boat,小船,以前那种皮制的筏。到了彼岸以后,船就要放下来了,否则难道还背着它上陆走啊?若像现在都开车,大家要上六楼来,难道也把汽车背上来?不!连汽车都丢掉了,更何况其他的;正法都应该要舍了,更何况非法,这是一种譬喻。这里告诉我们,修行达到这种境界的那个法,我们都必须舍了,何况是执著的那个部分?

“若心取相”,是执著。凡夫是执著,但是行者经过训练后,有了“觉观”,才会“心动念”,心动念创造世界出来,那不一样。“执著”,是在现有环境中去执著好或坏,好的就很喜欢,不好的就很讨厌,想要丢掉,这叫凡夫。凡夫的心会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修行不是!刚刚讲过,经过“念”、“息”、“身”三者合一产生的那个心,心一启动的时候,整个世界会开始改变。所以我们讲建立内在世界是什么?是完成“念”、“息”、“身”三者合一后,它转过来,在我们的内在世界,完成一个美丽的蓝图规划。那个美丽的新世界,就建立在我们的内在之中,极乐世界因此产生了。

凡夫不是如此,凡夫是就现有的状况去执著,这叫“心取相”、“取法相”、“取非法相”。行者是经过训练以后,按照“觉观”去成立自己的世界,非常完美的世界,那叫极乐世界。因此,我们能不能成就?绝对可以!所谓“庄严佛净土”就是这样庄严的,修行便是这样来的,而不是随便念一念就成了。

【智慧金言】

我们以心来造世界的这个法,这都应该要舍了,更何况凡夫的那些执著性,你要不要舍?“如是解,如来真实义,不如是解,皆是魔说”,要了解这一点喔!当然,你要执著我这个法相,也是魔说,对不对?不能执著嘛!“心不取相、不取法相、不取非法相”,但是又不得不说,还是要告诉你这么说,但回过头来,还是希望你不要执著。

同类推荐
  • 赢得信任的倾听术

    赢得信任的倾听术

    如何听?如何让别人毫无保留的倾吐?如何正确把握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如何感知说话者还未说出口的内容?听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本书从“LISTEN”这个单词入手,通过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并结合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从六个方面指导你在事业和生活中去正确的听。通过学会正确的听,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你的人际关系,创造事业和生活的双丰收!
  •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

    想拥有李咏、汪涵、何炅这些主持名嘴的口才吗?想在主持台上谈笑自若,潇洒自如吗?最权威的主持人口才修炼手册,崔永元、杨澜等央视名嘴都在看的口语教材。让你轻松掌握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说话讨人欢心,左右逢源,在职场上无往不胜。
  • 阅人无数不如阅人有“术”

    阅人无数不如阅人有“术”

    有道是“百智之首在于识人”。看透人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生存学问;是一门没有符号载体的做人艺术。会看人者能点石成金,能在危难之际力挽狂澜;不会看人者,即使有天时、地利,也往往是功败垂成。学会看人是保障一个人立足社会,服务社会,进而取得一定社会地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 青春的迷惘你怎样走过

    青春的迷惘你怎样走过

    青少年步入青春期会遇到种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这是一本专门献给中学生阅读的心理咨询参考书。作者积20余年从事心理研究及心理咨询的经验和体会,通过丰富的案例,以咨询手记的方式引出青少年青春期目前存在的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然后进行对话式分析和诊断,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本书的风格和特点:有故事、人物和情节,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娓娓畅述,可读性强;对心理问题的诊断,分析透彻,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步步递进,环环相扣,入情入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表达清晰,观点鲜明,实用性强。使读者能在轻松的阅读之中,给自己心中的世界洒一片阳光,在阳光中走上心灵自救的成功之种。
  • 成功一定有方法:青少年白金版

    成功一定有方法:青少年白金版

    本书是一本青少年读物,从明确方向、认清自己、转变思维、立足现在、积极进取等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精当的事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追求成功指明了方向。
热门推荐
  • 青春恋曲之深情浅缘

    青春恋曲之深情浅缘

    青春里的那一段深深的爱,你付出了所有的心思和牵挂,奉上你可以能为爱情付出的所有,只可惜,情,那么深,缘,却那样浅,你们流泪的放开了彼此的手,可是爱情在时光的隧道中,被诠释的更加璀璨动人,青春的恋曲早已成为你心上跳动的一根最美的旋律……
  • 不朽人仙

    不朽人仙

    一个普通的少年,立志成为至强者,战魔族,诛异邪,成不朽人仙。
  • 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二)

    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二)

    本书介绍了司马迁、蒲松龄、曹雪芹、沈从文、姚雪垠、歌德、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等55位古今中外作家的成长历程。
  • 狂追前妻

    狂追前妻

    她不过是例行任务,去参加“姐姐”的婚礼,怎么会遇见她的前夫?前夫不是别人,还是即将成为她姐夫的新郎?遇见就遇见了,他居然大发神经,从此粘着她!将她身边的男士全部列入头号威胁目标!切,她才不要吃回头草!
  • 天域仙府

    天域仙府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着下方的魔鬼,嘴角一笑,大手一挥,一颗核弹就此落下,随着一朵蘑菇云的升起,那魔鬼死的连屎都不剩……
  • 画凰第四卷妖邪卷

    画凰第四卷妖邪卷

    十方镇守,九十九邪神女后人究竟在何方?究竟是何人?抉择,是前进,还是后退命运,是残缺,还是圆满希望,是渺茫,还是——根本没有!
  • 我是鬼眼阴阳师

    我是鬼眼阴阳师

    我见过最善良的鬼,也见过最恶毒的人。我是鬼眼阴阳师,不仅斗恶鬼,更要除恶人。
  • 霸惩娇妻之六水撞上萧家霖

    霸惩娇妻之六水撞上萧家霖

    她偷偷潜入他家却换来他的折磨....."唔...放开...""送上门来还想走?""金淼淼,我们结婚吧......"
  • 天生我才必成神

    天生我才必成神

    一个天地孕育出的少年.一朝踏进修行世界.从此坠入滚滚洪流。踏遍万千世界,成仙只是我的第一步,成神才是关键。
  • 穿书之废后

    穿书之废后

    苏子衿从没有想过,只是因为心疼言情小说里最常见的女炮灰,她竟然就穿成了书里的炮灰废后。不过,既来之,则斗之。与白莲花女主斗,与腹黑男主斗,其乐无穷!嗯,只是什么时候,身后跟上了忠犬一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