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56900000012

第12章 驭下术——制臣使下之道(3)

人乏情性莫先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虽厚爱矣,奚遽不乱?……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

——《韩非子·五蠹》

【释义】

从人类本性上说,没有什么感情能超过父母疼爱子女的,然而大家都一样疼爱子女,家庭却未必就和睦。君主即使深爱臣民,何以见得天下就不会发生动乱呢?……先王首先要执行法令,并不会因为同情而废去刑法,那么不能用仁爱来治理国家的道理也就明白无疑了。解读情与法是两种管理手段,比较而言,法重于情。韩非子认为,君王的爱民不会超过父母爱子女,子女不一定不背弃父母,那么民众何以就能靠仁爱治理好呢?

因此,韩非子主张:无情不君王,无法不立国。人非有爱,法本无情,人再怎么教育,人性还是恶的,所以他搞的是恶狠狠的法制,管理一点儿也不手软,更不能留情面。用在现代管理上就是:员工做好工作后,就要奖励,如果犯了错误,就要惩罚。不要留什么情面,有些基本的制度必须有刚性,如果基本的制度都没有刚性,领导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活学活用】

在中国,情是个性化的感觉,感情问题是一个面子问题,中国人宁肯要虚无缥缈的面子,也不肯要实实在在的里子。所以,企业还要做到无情制度有情管理。所以韩非子又说了:凡要治理天下,必须依据人情。人之常情,有喜好和厌恶两种趋性,因而赏和罚可据以使用;赏和罚可据以使用,法令就可据以建立起来,治国政策也就进而完备了。

那么,怎样正确地看待制度和感情?怎样准确把握住尺度呢?到底制度要多严格?讲感情要到什么程度呢?沟通时,管理者要非常注意对方的情绪和感觉,否则即使是一好事情,也会成为坏事情。

人是管理的主体、管理的核心,通过管理,将预定的各项目标变为现实。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管理”和“领导”这根主线。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同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全方位地严格管理,而“有情”领导是进行“无情”管理的有效手段,奖勤罚懒、竞聘上岗等等是“无情”管理的表现形式。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要激励职工的积极性、竞争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就更需要在“无情”的管理中体现出“有情”领导的方式和方法,使“无情”管理与“有情”领导交相融会,创造一个既是严格的又是宽松的企业环境,从而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巨大的促进推动作用。

“无情”管理与“有情”领导也是韩非子的一个法治思想,“有情”是为“无情”服务的。在管理中,要“有情”为辅,“无情”为主。他说:听说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立功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赏罚分明,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分明了。韩非子主张“顺应人情的法治”,这也是他利用人性治理的思想表现。

“无情”和“有情”是一对反义词,“无情”管理和“有情”领导是一对矛盾体,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缺一不可。在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中,要保持关系协调,就要营造一个激励性的环境激发员工强烈的进取心和积极性,这个环境的营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有情”或“无情”。

对员工来说,激励环境不一定都是职位、金钱、待遇等等方面,有很多都是人们心理上的高级需求,如尊重员工的人格、理解职工的情感、关心员工的生活等,使员工感到企业不仅仅是谋生场所,而且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理想天地,这样,他们就会把执行“无情”管理中的规章制度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如果企业管理只去搞物质刺激,就不能长久激发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只用制度去强迫,久而久之,制度的效能也会递减;只把员工看作工具、手段,更容易激起对立和反抗。只有把员工看做是企业的主人,创造一个他们认为自身感情能够寄托、自身地位得以确认、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环境,企业才有吸引力和维系力,才会有蓬勃的活力,企业的效益将会在以人为目的的管理中得到实现。

无情管理是强调在管理科学化当中的强制性,将管理的“无情”灌输到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施行和管理任务的完成。“有情”领导是将管理中的强制性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将“无情”管理和“有情”领导之间的距离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发挥个人最大的工作效能。

【智慧金言】

“有情”领导和“无情”管理丰富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内容,深刻了它的内涵,通过“有情”领导和“无情”管理的有机结合,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目标变成现实。

神秘莫测,保持距离

【经典语录】

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韩非子·主道》

体道,则其智深;其智深,则其会远;其会远,众人莫能见其所极。唯夫能令人不见其事极,不见其事极者为保其身、有其国。

——《韩非子·喻老》

【释义】

君主所掌握的道,不能被臣下知晓,运用道的时候,也不能让臣下觉察。君主虚静无为,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看见好像没有看见,听到好像没有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按照根本规律行动,他的智慧就一定很深;智慧很深了,他的计谋就一定很高超;计谋很高超,一般人没有谁能看到他的究底。只有那种能让人看不到究底的人,也才能保全身体、拥有国家。解读韩非子认为,为君之道在于隐蔽自己,让臣子不可捉摸,而且使用这个方法,要让大臣们感觉不到。

在韩非子看来,君主在臣属的心目中,必须保持一种神秘形象。包括深藏不露,虚静无为,以法术考责臣下的功效,不亲躬细事等韬术。其意向与决断,绝不能让臣属事先猜测揣摩。臣属对君主莫测其高深,自然会增加其畏惧感。

【活学活用】

上司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这种手段进一步发展,上司甚至连自己的行动、踪迹都要加以掩饰,使下属无从窥伺。这实在是一种有效的驭臣之术。

秦始皇妄求长生不老之药;让一批方士四出寻求,可天下哪里有什么长生不老之药?

方士们交不了差,便骗他说:“我们求长生不老之药之所以求不到,是因为有些东西妨碍它的出现。君上应当经常隐秘自己的行为,以避让恶鬼,恶鬼走开了,‘真人’才会出现。所谓‘真人’,人水沾不湿,人火烧不着,腾云驾雾,与天下同寿。不过,陛下太热衷于治理天下,心静不下来。您现在住的地方,大臣们都知道,这就妨碍神的出现了。希望陛下所居的宫殿不要让臣下知道,这样不死之药就可以得到了。”

一心想长生不死的秦始皇居然相信了这些胡言乱语,下令在离首都咸阳二百里处建了二百七十座行宫,座座金碧辉煌,巧夺天工,最特别的是行宫之间是相通的,以上下两层、封闭甚严的复道相连。

他每日乘车在复道中巡游,从不在一个行宫留上二日;他处处追求神秘,无端让人摸不着头脑,令臣下无可猜测。

一日,他在梁山宫所在的山上看到一队车马从山下经过,他见其阵容庞大,十分招摇,不禁眉头一皱。当他得知这是丞相李斯的车队时,惯有的猜疑心让他十分恼怒,大为光火。

这本是件十分机密的事,不想第二天李斯却突然大大减少了车队数量,且无任何排场可言。秦始皇再次见到,惊疑之下,自知定是有人通风报信,遂严命追查此事。

原来,丞相李斯为了探知秦始皇的喜怒哀乐,用重金收买了秦始皇身边的一个宦官。当日,这名宦官见秦始皇对李斯生怒,恐对李斯不利,随后马上将此消息传了过去。李斯闻此惊惧交加,所幸得报及时,他马上将车队大部裁撤,以便让秦始皇消除疑虑。

追查竟毫无结果。当日在场的那个宦官深知始皇帝的暴戾性格,更是不敢承认。

秦始皇极为震怒,下令将当时侍奉他的所有宦官一律诛杀。在他看来,这件事非同小可,长此以往,那就绝无秘密可言了。那样,臣下知道他的一举一动,了解他的真实态度,就会预防在先,有所戒备,势必难以驾驭。

秦始皇之所以采取如此严厉的手段,倒不完全是由于侍从暴露了他的行踪,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担心内外臣属勾结,暗中窥伺着他,使他处于被监视的地位,他的好恶被臣下所掌握,他们就可以以此来迎合他,欺骗他,使他无从了解臣下的真实面目。失去了控制臣下的主动权。

韩非子主张“以暗见疵”,即君上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而不是臣下暗中窥伺君上,一个强有力的最高掌权者是不能容忍这种关系的颠倒的。

韩非子说:“不表现自己的好恶,群臣就会显露出本来的面目。群臣显露出本来的面目,君上就不会受蒙蔽了。”

深藏不露,是韩非子关于“术”的重要思想,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驭臣的手段。

秦始皇死了,但他的这种办法却被秦二世继承下来。秦二世其实只不过是个傀儡,实际掌权的是大宦官赵高,他为了能长期独掌大权,便向秦二世建议说:

“陛下还年轻,刚刚登上帝位,干嘛要同公卿大臣一起在朝堂之上议事决策?如果有的事情处理不当,反而在群臣面前暴露了自己的短处。天子地位尊贵,不应该让臣下听见您的声音。”

从此,秦二世便呆在九重宫禁之中,不与大臣见面,凡事只和赵高讨论决定。其结果是大权旁落,朝中大事全凭赵高说了算,最后自己不仅丧失了帝位,连性命也丧失于赵高之手。

赵高的话也有可取之处。在某些情况下,不要轻率表态是有道理的。这不只是由于言语不当会降低自己的威信,更主要的是,可避免因草率决策而给国家带来的损害。多听听,多想想,经过深思熟虑而后作出决断,这不止有利于国家,也是提高自己威信的一种重要手段。

树尊立威,让下属臣服,历来都有许多方法可供当权者借鉴,而不让下属知其根底,不轻易示好,就是封建官场所奉行的两条定律,颇具普遍性,它能让上司和下属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增加上司的神秘感和庄严感,进而让人有所畏惧,不敢相欺。

【智慧金言】

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好恶、见解和喜怒哀乐,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要让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臣下就难以钻空子了,就会对君上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也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面目。

投之所好,心诚归服

【经典语录】

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韩非子·主道》

【释义】

韩非子认为,英明的君主在上面无为而治,大臣们就会在下面诚惶诚恐地尽职。解读君主控制臣属的手段,不外乎利诱与威胁两种。韩非子称之为“二柄”。二柄者,即刑与德。赏罚二柄中更重要的是“轻严重罚”。“罚莫如重而必”。韩非子说:“刑胜而民静,赏繁而奸生。……刑胜,治之首也;赏繁,乱之本也”。“重一奸之罚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为治也”。

【活学活用】

为了防范下属的不轨行为,上司可以利用监视、侦缉、告密等手段,想方设法地探知下属的种种隐情,并有意识地表现出他们对臣属的各种情况了如指掌,使臣属在君主无所不在的“神明”面前不敢有所隐瞒。这就如同将一把随时都可能落下的血淋淋的剑,时刻高悬在下属的头上,使他们心理上感受到强烈的恐惧和震慑,任何不检点的行为,都可能已被上司所掌握;任何时刻,都可能受到上司突如其来的惩罚。

唐代武则天时期,“疑天下人多图己,又自以久专国事,且内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诛杀以威之,乃盛开告密之门”,“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造成了严重的政治恐怖局面。据记载,当时“朝士多因入朝,默遭掩袭,以至于族,与其家无复音息。故每入朝者,必与其家决曰:‘不知重相见不!”’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下属整日战战兢兢,当然就易于被上司所防范和控制了。

上司在对下属实施惩罚的时候,与笼络赏赐一样,有时也不能直来直去,需要作出一定的姿态和运用一定的手腕。常见的惩罚之术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义正辞严”型。上司通过栽赃诬陷等手段,将种种罪名强加在下属头上,使他们在人们心目中成为“罪不容诛”的“乱臣贼子”。如此一来,上司对其的惩罚便成了从天意、顺民心的义正辞严的行动了。中国历史上开国君主诛杀功臣,多采用这种手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对于上司来说,只要打算惩罚下属,总是可以找到各种“正大光明”的理由。

同类推荐
  • 百折不挠

    百折不挠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像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立志修身、敬业报国、求真务实等。本书值得一读。
  • 秘密(下)

    秘密(下)

    这里埋藏着一个隐藏2000多年的富有、成功、健康的秘诀。自从有人类的那一天开始,人类就开始寻找这个秘密,这个决定人类发展的终极“大秘密”。许多次它被发现过,后来又丢失了。古代的各个种族、部落也对此都有过模糊的暗示,这一点可以从古时候传来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得到证明,如阿拉丁和他的故事,或者,阿里巴巴和他的打开财富大门“芝麻开门”的咒语。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传说,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的智者、先知,他们能够看到隐藏在这些古老的神话、传说当中的真理和秘密!知道这些的人,他们都有幸成为改变其国家、民族甚至人类命运的伟人。但是,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人完整的披露过这个秘密!
  • 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

    林语堂半半哲学全集珍藏版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尘,半土半民姻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丰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字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本书为您感悟这种生活哲学。我们学会这种人生哲学,就能呼唤出一个强大、成熟,又有魄力、有修为的内心世界,达到一种风不动我不动、风若动我先动的圆熟境界。这才叫做本色的人生。
  •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今天可以不说烦:拥有快乐的心理学智慧

    “烦死了”这三个字你一定说过,甚至已经成为一句口头禅,时时将它挂在嘴边,动不动就脱口而出。烦恼已经成为影响都市人健康的心理问题之一,如果无法驱走它,它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将烦恼、忧郁、愤怒等不良情绪消除是非常重要的。快乐是驱赶烦恼的最好方法,但一些人不懂快乐,总被坏情绪占了上风,或是错误地将逃避、麻醉当成了快乐。快乐是选择,是人的行为习惯,也是自我调节的能力。寻找快乐、养成快乐的习惯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 释放一段时光给心灵

    释放一段时光给心灵

    《释放一段时光给心灵》用一个个渗透着仁和爱的故事,向我们展开了激荡人生的壮丽画卷。本书文笔优美,笔触细腻。通过仅150个哲思故事,能让读者在美好的阅读体会中,挖掘到幸福人生的和悦泉眼。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潇洒在异世

    穿越之潇洒在异世

    二十一世纪的寒月,失去了亲人,穿越到了异时空,前世她得到的是稀薄的亲情,异世她拥有了一个完美幸福家,正因为如此,她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为了保护他们,聪明善良,活波可爱,助人为乐的寒月卷入了一场宫斗。
  • 第九次重活

    第九次重活

    九次重生,拯救所爱之人!了解残酷现实,做出最终抉择。第九次重活,也将是最后一次!
  • 仙炼记

    仙炼记

    聂飞由于一次实验事故,重生到仙侠世界。他从修仙的起点开始,利用自己熟知的化学知识,提纯药材,配制丹药,凝炼法宝,提升功法,一步步攀到修仙的顶点,终于飞升成仙。这就是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化学家修仙的故事,相信一定会带给你别样的修仙旅程。
  • 降妖除魔啦

    降妖除魔啦

    她本事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可是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怪兽,让她平凡的生活给打断了………………
  • 幻星神之重生

    幻星神之重生

    曾经的辉煌,变成如今的躲藏,英勇的幻星神拯救者……
  • 十七年浮生:大约在冬季

    十七年浮生:大约在冬季

    唐花凉说,她以为自己真的就遇到了良缘,却没想到前进一步就沉入绝望,后退半尘就步入黑暗。她说,她以为自己真的就遇到了双生之谊,却没想到对方一步步推她入深渊。安和,大概是我勇敢太久,才会决定为你一个人而活。我想,我爱你。就是这样…简单地难以忘记。几年之后再回到这个城市,她却笑盈盈地道,我毕竟不再是只会做梦的女孩子了。如果你碰到他,就替我问候他。十七年浮生,从此不再提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 妖孽降临:皇上请接招

    妖孽降临:皇上请接招

    一句功高盖主让白家家破人亡,她失去所有,爱人,亲人一个个离她而去,她白若雪发誓一定要南宫绝血债血偿。进后宫,步步算计,运筹帷帐,想害她,那正好,她就借刀杀人,让他们斗个你死我活,不要说她冷血无情,后宫本来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曾经的爱人摇身一变成了北汉皇帝最宠爱的太子,甚至还忘了她,不过,没事,只要他白穆轩好好的活在这世界上那就什么都好,至于报仇她白若雪一个人来就好了。谁知自认聪明的她到头来也不过被人当做棋子,哼,既然敢利用她那么就得做好被她报复的后果,要知道除了南宋的皇后,她还是江湖人人惧怕明月宫宫主。后宫、江湖、天下、她一定要搅个天翻地覆不然怎么对的起他们叫她妖孽这两个字呢。
  • 雷杰多之宇宙至尊

    雷杰多之宇宙至尊

    执着少年继承雷杰多的光和力量,新一代大宇宙意识就此强势回归。“我来考虑一下,是帮赛罗调戏一下贝利亚,还是帮迪迦把卡密拉推倒。”戴着墨镜的骚包少年说道。
  • 千年之恋:潘金莲的爱情

    千年之恋:潘金莲的爱情

    网络作家潘小莲一不小心穿越到宋朝,竟然成了潘金莲,她和武松、武大郎、西门庆发生了感情纠葛……武松杀了西门庆,拿着刀子追潘金莲,她竟然把武松拐到了现代,潘金莲拥有了异能,成为赌石鉴宝高手……21世纪的西门青竟然和古代的西门庆长得一模一样,武松也喜欢上了潘金莲,看潘金莲的千年之恋,她究竟是选择西门青还是选择武松?
  • 闷呆女与花心男

    闷呆女与花心男

    简介:沈梦岱,27岁,却没有真正地谈过一次恋爱,闷呆型。常开朗,24岁,却早已是一位爱情游戏高手,花心型。那么,当闷呆女遇上花心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