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狼谷撤出之后,侥幸摆脱了追兵的李来亨不敢再有丝毫拖延,率军一路直往西行。沿途让开官道,专走小路,遇到城邑也是避而不入,最多派遣少数人前去置办些药材给养。
过了抚宁、永平、丰润等地,便进入了顺天府境内。抵达营州右屯卫附近的时候,李来亨出于加紧行军的考虑,与王希忠等人商议过后,决定分兵。由吴朝栋率本部与震山标中伤势较重的一部分官卒返回燕京与主力会合,其余人马则继续赶赴大同。
经过之前的战事,李来亨越发地了解吴朝栋本部的实力,也不再指望他们,再留着反而是累赘,于是便索性让他们走人了事。并且此去大同路程尚远,队伍中的大批伤员也影响行军速度,不如就让他们去燕京会和主力。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李自成还没有率军撤离燕京,应该还能赶上。
剔除了吴朝栋部,送走了伤员,李来亨身边的人马只剩下了八百多,他的嫡系已不到两百。人数虽少了,去掉了累赘之后倒也更为精简,行军速度快了不少。
途中,前世为南方人的李来亨也是第一次见识了北地边塞风光。山还是青山,天还是蓝天,但种种景物合在一处,带给人的感觉却与江南截然不同。少了一些秀美旖旎,多了不少苍茫粗犷。置身其中,心胸仿佛都敞亮了不少。
尤其是当进入了延庆州地界,临近长城行军,看到沿途那些废弃的烽火台、屯堡之时,李来亨更是心生万千感慨。追忆往昔,放眼当下,金戈铁马的残影余音、历史的深沉厚重,都在这一刻扑面而来。
“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征兵。少昊腾金气,文昌动将星..”身处此情此景,李来亨脑海中不知不觉便浮现出了这首薛道衡的《出塞·边庭烽火惊》。
临近黄昏,在前方探路的斥候回报,前方不到十里外有个不小的村子,内有炊烟,有人居住。
“娘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地走了这么久,终于找到个有人的去处了。”王希忠松了口气,“将军,不如再多走一程,今晚就去那个村子暂歇吧。”
李来亨有些迟疑,没有立即回答。这一路上,他都尽量让队伍避开村寨城邑行军,为的就是不让沿途的百姓受到波及。
在任何时候,军队都是暴力的象征。更不要说是在这个社会秩序早已被破坏殆尽、人命犹如草芥的时代。放眼当前,在大多数情况下,有刀有枪的军队可以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任何事。而手无寸铁的百姓则永远只能是弱者,如同案上鱼肉任由宰割,可怜、可叹却又无人同情。
或许,这种现象对于当前的人们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但对于身为穿越者的李来亨来说,却无疑在剧烈地冲击着他的道德底线。他也知道,自己目前不可能这一切,所以也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可能地多做些努力,以求获得些许良心上的安慰。
眼下的情形又有了不同。前些日子,由于携带的干粮足够,还能让队伍避开村寨行军。可自从今日吃了顿了早饭之后,干粮便早就消耗殆尽,几百人几乎是饿着肚子走到了现在。如果还用之前的那个法子,又在这百十里无人烟的地方,只怕走不出延庆州的地界就得全部散伙。身为主将,要是连手下人的肚皮问题都不能解决,还何谈其他?
那就去前边那个村子暂歇?李来亨当然知道王希忠言语中那轻描淡写的“暂歇”二字意味着什么。便在此时此地,他也能想象得到那无尽的妇孺哀嚎。要么就远远地绕开,既然去了,还想保持“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劫掠”,只能是个美好而不切实际的愿景而已。
“将军?”见李来亨迟迟没有反应,王希忠又一次提醒道。
“去吧!”李来亨叹了口气,终于还是做出了这一艰难的选择。
不到十里的路程,一晃即至。又饿又累的震山标士卒就好似几百条饿狼,三两下便将村庄团团围住。
从面积上看,村子的规模较大,足足有两三百户的样子。听动静却很是冷清,想必也是受了连年天灾的影响,不知道现在还剩下多少户。
进村之前,李来亨召集各部都尉,安排了布防,划分了一下区域,并再次重申了一条纪律:严禁伤人性命,违令者斩!目前,他也仅仅只能尽力维持这一条而已。
交代一了,由各部都尉、掌旅等军官带队,数百人从几个方向一齐涌入了村子。村庄上空的炊烟便就此淹没在滚滚烟尘中。
“将军?”说话的人是第一部某旗的掌旅周士贵,受李来亨的委任暂领该部。在他身后,站着第一部中现有的一百多号人。这些也都是李来亨手底下的老人,当之无愧的嫡系。
见李来亨站在原地没动,周士贵也不好带人进村。
“你们也都进去吧!我随后就来,刚才的话可别忘了。另外,抽三十人出来担任巡逻,防着别闹出人命。遇到伤人性命的,立马带到我跟前来。”李来亨淡淡地道。
“是!属下明白!”
等这一百多号人也进入了村内,李来亨在原地又站了一会儿,便也领着身边仅剩的十来个亲兵走了进去,就在村口附近找了个废弃的院子歇下了脚。
此时,村内已渐有惊叫、哭喊声传来,李来亨听在耳中,脸色越发地阴沉。
见主将脸色不好,陈铁牛赶紧道:“将军别担心,我去村里帮忙盯着,再顺便给您弄点水来喝。”
得到了李来亨的首肯,陈铁牛又对其余几名亲兵交代了一番,随后拿起牛皮水囊出了院子。
村子里,一队队的顺军士卒沿着坑坑洼洼的道路四下跑动,发现房屋、院子就二话不说地闯进去。怒喝、哀求声此起彼伏。
某处破旧的院落,枯树枝做的简易院门被一脚踢飞,落在远处溅起大团尘埃。带人走进来的正是刘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