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4500000038

第38章 圣人之道,推崇理想的人格(1)

内圣外王是儒家追求的理想人格。在内成圣,发之而外为王道。儒家理想人格的实现首先是通过内省和践行——修身的途径来达到的。内省指通过积极的内心活动,使道德达到心灵的自觉化。内省是一种反思过程,即通过“三省吾身”、“反求诸己”,在推敲、析虑、感悟中弄清是非和善恶。践行属于人格完善的行为阶段,它把内省所得的道德观念通过实际行动贯彻到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之中,把内心的心理功能释放出来,用于“爱人”、“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外王,圣人之道,成就君子人格

内圣外王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对中国社会的政治、伦理、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政治伦理一体化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它讲究内修圣人之德,外施王者之政之功。它不仅对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今天,对于重塑我们的理想人格,和培育弘扬当代中华民族精神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儒家的思想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内圣”是指个人通过提高自身的心性修养而达到的一种高尚境界或者说是理想的境界;“外王”是指个人把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推广到自身以外的社会领域,用这种高尚的心性修养来治国安民。孔子说的“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就是内圣外王的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其中“修己”是“内圣”,“安百姓”是“外王”。“圣”是儒家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就是“圣人”。然而人一旦达到这种境界,就会释放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如果把这种精神上的东西实践到人民的政治生活中,或者说实践到国家的治理中,就必然会成就“外王”的事业。虽然内圣外王很难做到,但是儒家还是将其作为了最高的政治理想。内圣是内在的,外王是外在的。内圣外王,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继孔子之后,孟子、荀子对“内圣外王”的理想作了进一步阐发。就“内圣”而言,孟子明确地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了慎独的思想;就外王而言,孟子在性善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仁政思想,荀子主张行“王者之政”,并强调“庶人安政”。

孟子说过一句至今还对人们心灵产生冲击力的精粹的句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所回答的是两个问题就是:“内修”和“外推”,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一是“内圣”,一是“外王”。这一思想孟子不止一次地表达过,他说,“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尽心上》)他还说:“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滕文公下》)可见它在孟子心中的分量。所谓“内圣”就是改造自我,所谓“外王”就是改造世界。

“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体系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其实质就是强调道德人格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意义,认为主体的道德人格是一切社会价值存在的终极依据。首先,要成就君子人格,只有潜心于道德人格的修养磨练,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等修身功夫,将道德实践的经验内化到主体的心理结构之中,使主体逐步凝聚、积淀起一种强有力的道德精神力量,完成“内圣”的实践功夫,才能谈得上人之为人的价值尊严,才谈得上通过社会实践,将自我内在的人格力量外化于世俗社会的价值创造之中,最终才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宏大抱负。

儒者必须兼备“内圣”与“外王”的品格,仅有“内圣”他不过是“隐”,仅有“外王”他不过是“官”,既有“内圣”又有“外王”才能称为“士”。所以儒士对内是修己美身,对外是良知良心,这一特点很接近近代西方的“知识分子”,西方的知识分子不仅是具有某种知识技能的人,而且还指他们是社会的良心,人类基本价值的维护者。

首先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要想到达外王必须先修身已成圣,所以儒家向推崇圣人之道。宋代蔡沈在其《书经集传序》中对圣人所应具备的理想形象做了描述:“二帝三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皆载此书,……二帝三王之治本于道,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与治固可得而言矣。何者?精一执中,尧舜相授之心法也;建中建极,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日德、日仁、日敬、日诚,言虽殊而理则一,无非所以明此心之妙也,至于言天,则言心之所自出,言民,则谨其心之所由施;礼乐教化,心之发也;典章之物,心之著也;家齐国治而天下平,心之推也;心之德,其盛矣乎?”蔡沈认为,《书经》是圣王治道的体现与载体,其中最深层的内核,也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相授相传的圣人的最高道德人格。

儒学以圣人为理想人格,自然要人们仿效圣人。如何仿效呢?《易传·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理学家提出“圣人气象”,主旨是人们对圣人的仿效要在把握“气象”上下功夫,他们把这种功夫称作“体认”。圣人气象既内在于又超越于日常事物,“圣人气象,虽超乎事物之外,而实不离乎事物之中,是个无事无为底道理,却做有事有为之功业”。这用二程的话来说,就是“学者不学圣人则已,欲学之,须是熟玩圣人气象,不可止于名上理会。王阳明认为:“圣人气象自是圣人的,我从何处识认?若不就自己良知上真切体认,如以无星之称而权轻重。”强调圣人气象以及对其体认的超名言性,实际上揭示了人们接受圣人人格的教化是潜移默化的。

孔子推崇圣人之道,他自己也以圣人之道行之,并得到后人敬仰。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云云。孔子的弟子曾把孔子比作尧舜,宰我说:“夫子贤于尧舜。”在《荀子·解蔽》中为“圣王”下了一定义:“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为天下极矣,故学者以圣王为师。”因此,荀子的弟子尝歌颂他们的老师“德若尧舜,世少知之”,“其知圣明,循道正行,是以为纲纪。呜呼,贤哉!宜为帝王”。在《墨子·公孟篇》中有一段记载:“公孟子谓墨子日: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列为天子,其次列为大夫。今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若使孔子当圣王,则岂不以孔子为天子哉!”可见孔子的圣人人格在当时就能得到很多人认可。

外王则是将圣人人格外化,成就治国平天下之功,建立理想社会。这对中国历代士人和文人都产生深远影响,这在乱世体现的最为明显,并且铸造中国人的魂魄。近代史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当时无数的仁人志士都是以国家兴衰为己任,探索强国御辱之路。青年的毛泽东就是受到儒家强烈的“内圣外王”思想的影响,并按照内圣外王的要求走出一条近乎完美的“内圣外王”之路。毛泽东精神是中华绵延几千年内圣外王思想在近现代有一次实践,是在时代大潮下救国救民的平民领袖精神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很早就开始以内圣外王的要求来磨练自己。他先从内圣开始,自觉地把完善自我道德人格视为实现远大抱负的必由之路。1915年9月27日,毛泽东致信萧子升:“吾人立言,当以身心之修养、学之研求为主,辅之政事时务,不贵文而贵质,彩必遗弃,惟取其神。”《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8页。)青年毛泽东立志以“言天下国家之大计,成全道德,适当于立身处世之道”《毛泽东早期文稿》,第84页。)作为人生追求。他深信:“内省不明”则无以立身,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尽吾之性,完吾之心”的道德实践,使自己达到“内圣”的人格境界,即“发展吾之一身,使吾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04页。),那种天人合一的崇高的道德人生境界。

至于毛泽东外王之学与实践,就是他亲自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了心中理想,用实际行动而谱写的伟大篇章。毛泽东后来用一生的实践去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中国建设,内圣与外王在毛泽东身上个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与实现,虽然这与儒家的具体内圣外王要求不同,但儒家的这用成才与成就功业的模式确实深深的印象了毛泽东和当时的整整一代人,就是在现代也有不少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中用到这种模式,因为在几千年的文化熏染中这种济世观早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

内圣外王思想作为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深深的印在了每一个中华民族子孙的心中。对待儒家思想,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而内圣外王思想,应该属于其精华部分,因为儒家思想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而通过内圣外王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精神两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从“内圣”来讲,儒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要积极努力,不要轻易放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从“外王”来讲,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还不是目的,还要报效国家,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教化,这样上下一心,才能使国家国泰民安。这也正是内圣外王思想的现代意义所在。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子曾经曰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智者感悟】

大学的道理,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显明,在于使天下的人革旧更新,在于使人们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的至高境界,表达了儒家对理想中的人格境界的一种追求。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只有达到了至善,才能够做到止于至善,可见止于至善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理想,但正是对这种境界的不懈追求造就了人类的伟大人格!人类的伟大,或者说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有一颗伟大而勇敢的心灵,一颗追求人类尊严、追求卓越、追求万世和平的心灵!他们追求的具体内容或许不同,但他们的东西肯定是人类伟大的事业与心灵的象征,是人类走向完美所需要的美丽之花!或许他们在求追至善的道路上失败或牺牲,但们他们留给我们的将是永恒的记忆与魅力!

我国古代的道家认为人只有成仙得道才所完美,才可以超越肉体而达到永恒与至善,至善只有神仙才能达到,所以道家注重生活的超脱,只有超脱万物,不拘于俗,才能成为至人、真人。至于怎样的社会才是理想社会呢?道家的思想别具一格,把人类的逆向思维发挥到极致,庄子有一句名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意思是说,人们与其在世上劳劳碌碌相互关怀,相互为用,那么辛苦,干脆还不如归隐深山,回归自然,自由自在,无所牵挂,主张社会干脆解体算啦!认为社会越发达人们越辛苦,还不如“相忘乎江湖”!我国的佛家思想认为人格的至善境界是成佛,佛才是完人,理想的人,崇高到没有缺陷而无所不能的人,所以成佛是佛价值追高理想!

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境界是内心道德与外在行为的完美合一,它表现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德是内在修养,亲民是外在表现,而止于至善则是两者的完美结合。所谓“明明德”,即彰明自己天赋灵明的德胜,也就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发掘光大个人内在的优良品德;所谓“亲民”,即亲近、爱恤人民,时刻为人民的利益着想。“亲民”即“新民”,也就是使人民除去旧习恶染,不断求取进步。而“止于至善”,也就是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一方面表现为将自己本有的明德推至极致,使人心不受一毫私欲之沾染;同时又表现为应事接物之际体察入微,不仅不受事物千变万化所左右而保持吾心之贞定,而且更能将事物之方方面面照管得周匝无遗,无不妥当合理。另一方面,要“止于至善”,不仅要博学多闻,工夫上要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在实践领域也要“止于至善”。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精典

    中华国学精典

    我国千百年来,所有读书人的启蒙教材无非是流传至今的经、史、子、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文化。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读古典诗词,通圣贤经书,那么这些国学传统文化经典就会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传统经典文化的熏陶下,自内百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
  • 旷野呼告

    旷野呼告

    俄罗斯思想家列夫·舍斯托夫毕生规避理性,倡导神明启示,远离思辨,崇尚信仰。在本书中,作者尤其以独特的感悟理论向人们阐释了西方思想界与文化界巨擘克尔凯郭尔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神明启示下所显露出来的思维的魅力。同时,作者更深刻地向人性的深处拷问理性,在思想旷野发出在他认为没有回音的无声的呼告。
  •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是一本教年轻人涵养心性、收获淡定人生的智慧书!它囊括《孟子》、《老子》、《庄子》、《易经》、《传习录》、《小窗幽记》等数部国学经典中折射出的修心智慧,为现在社会疲于奔命的人们,打开一扇心灵之窗,告诉大家如何修炼一颗淡定洒脱的心,收获通透自然的人生。
  • 心灵故乡

    心灵故乡

    故乡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躯壳自我的故乡,另一种是心灵自然本性的故乡。躯体的故乡是生我、育我、长我、成我的地方;心灵的故乡是自然本有、清净无染、不生不灭的归依处。本书集结证严系列演讲中的精华文稿,完整呈现出证严诠释事理的用心,在人人追求感官物质享受的今天,让迷失在滚滚红尘中的自性重现,实在是刻不容缓的事。
  • 存在即关系

    存在即关系

    你所能见到的都是不真实的,只有你所感悟到的才有可能是真实的——这肯定是宇宙中最为奇怪的事情之一。
热门推荐
  •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社会底蕴

    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社会底蕴

    本套书系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这些名家大多在历史上都有了明确的崇高定位,许多都享有大师、巨匠、泰斗等美誉,是一代宗师,为世界人民广泛传颂。这些名作大多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和时间的考验,代表了名家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也代表了世界的最高顶峰,非常具有可读性、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具有极高的价值,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 造圣者

    造圣者

    侯门庶子林棠,因修炼平平,而被家族轻视,连自己身边婢女亦卖于烟花之地!他立志要一雪陈耻,夺回尊严!林棠因意外而获得识别功法契合度的能力,从而修炼速度大增。横扫诸邪,惩恶扬善!木为舟之本,民为国之本,圣师为天下之本!
  • 醉相欢

    醉相欢

    “沈清欢”你怎么这么笨。“沈清欢”这道题是这么写的。“沈清欢”我会一辈子对你好“沈清欢”你走吧以后不要再出现在我面前了。“林琛白”我才不笨好嘛我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沈清欢哦“林琛白”我最喜欢你了沈清欢最喜欢林琛白“林琛白”你真的从来没有哪怕一秒钟对我心动过吗本以为你会一直在这种安逸的世界一直生活下去,做一个父母疼爱众人追捧的小公主。然而一场车祸夺去了你的所有。突然出现的男人收养了你,他对你百般宠爱,然而当迷雾拨开你该走还是该留。
  • EXO遗失的冬日暖光

    EXO遗失的冬日暖光

    “我觉得,总是我这么单纯的睡你是不行的。”顾女主故作愁眉的看着张男主“那你想要怎么样呢?”张男主宠溺的揉了揉她的头.......“卧槽张艺兴你干嘛?!”“你说,老是这么睡是不行的,那我来睡你嘛。”某位张男主故作无辜
  • 霸道三小只

    霸道三小只

    大家,都在舞台上看见过三小只,可是你们见过他们私底下是那样的霸道的吗?
  • 那一抹柔情

    那一抹柔情

    她是他心中放不下的那一抹柔情,她的笑于他而言如那冬季的阳光,如那夏季的清泉,一场车祸,他们的结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八年后再次遇见,是有人故意安排,还是天意........
  • 路途,我的十年

    路途,我的十年

    大龄三十年,看到周边的人忽然间都小孩遍地跑了,于是想写写什么,就有了它的存在,不吹牛,只真实。所以故事中的你假如看见,请当一个吹牛者的笑话吧。
  • 王源爱

    王源爱

    “因为什么?”王源向远处的江希希招手。“因为我爱你啊!我喜欢你!”江希希鼓足了勇气对王源说生怕这是一个梦。“可是我不喜欢你”王源调皮的说。江希希低下头哭泣落泪珠。王源担心极了跑过去抱住她“笨蛋,我爱你。”这时天空上浮现出五颜六色的烟花,漂亮至极。江希希靠在王源怀里和他一起仰望星空。
  • 特色南瓜

    特色南瓜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佛说善恶因果经

    佛说善恶因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