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3900000005

第5章

一九三二年

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

泪洒崇陵噪暮鸦。

浅析: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独裁政权,革命力量遭到严重的摧残。在这中国革命的紧急关头,党和毛泽东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武装斗争的烈火熊熊燃烧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髙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到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土地革命巳取得辉煌的胜利,根据地军民已先后三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同时,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作家,也拿起笔,作刀枪,英勇不屈地反击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围剿”。“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这两句诗用极大的艺术力量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在烈士的鲜血灌溉下,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像疾风中的劲草一样经受了考验,英勇地战斗。在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之中,革命文化仍然显出了旺盛的生机,像春花萌发一般,冲破了雪压冰封的寒冬,报告着春天的消息。这两句诗,既是对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的追悼纪念,又是对继承烈士遄志,勇往直前的革命战友的赞扬鼓舞。

和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形成强烈的对照的,是反动阵营的矛盾重重。“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两句,就是讽刺,喇笑国民党政权内部的各种勾心斗角的丑剧。

释义:

尽管反动派的炮火连天燃烧,

烈士的鲜血滋润着原野劲草;

大地冰封白雪纷飞朔风怒号,

严寒深处却焕发着灼灼红桃。

南京小朝廷狗咬狗正在争吵,

托故出走装病避开多少花招;

中山陵有人把伤心泪珠弹抛,

正是群鸦喧云衬着一抹残照。

偶成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

春兰秋菊不同时。

浅析:

在国民党统治之下,“……百物腾贵,弄笔者或杀或囚,书店(北新在内)多被封闭,文界孑遗《侥幸留下的人--注者),有稿亦无卖处,于生活遂大生影响耳。”(鲁迅《书信·致李秉中》)因此作者在诗的开头就针对国民党当局对进步作家的压迫和对革命文化的摧残,发出了“文章如土”的感慨。一九三一年二月十八日作者曾说,“生丁此时此地,真如处荆棘中,国人竟有贩人命以自肥者(指特务和叛徒),尤可愤叹。时亦有意,去此危邦(指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中国),而眷念旧乡(指祖国),仍不能绝据经去(指能下决心离开),野人(指小老百姓,农夫)怀土,小草恋山,亦可哀也。日本为旧游之地,水木明瑟,诚足怡心,然知之已稔(音熟悉),遂不甚向往。”(《书信·致李秉中》九)这首诗的第“翘首东云惹梦思”,就是抒写鲁迅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愤慨,想要“去此危邦”,而又不能“绝裾经去”的心情--因为他“眷念旧乡”,要留在祖国继续战斗。

正因为生活在国民党特务统治下“如处荆棘”中,许多革命作家惨遭杀害,同时革命队伍又时时发生分化,“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背叛”,文坛是凋敝的,因有芳林寥落之感。作者最感沉痛的是自己培养起来的一批青年革命作家,在一年之前被杀害了,正如他在后来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中所说的那样,当时是年老的作者替青年写祭文,这是多么反常的现象啊!屈原在《离骚》里说他曾经“滋兰九畹”,鲁迅也把他所培养的青年比为“春兰”,在阵阵秋风当中,兰花被摧残了。“春兰秋菊不同时”一句,实际上包含着作者对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深刻的仇恨。鲁迅从来不在敌人面前表现丝毫的怯懦,他像一株傲然挺立的“秋菊”,历经风霜,老当益壮,坚持着斗争。这首诗前二句写自己对国民党统治区的极端憎恶,貌似消极退让,实质沉痛悲愤。下二句正面抒写,又是比兴出之,显得特别含蓄。这是鲁迅在极端险恶的政治环境之下,为了战斗的需要而采用的手法。

释义:

文章贱如粪土,何处才是乐乡?

抬头遥望日本,复又令我神往。

可恨瘅里进步文化也横遵摧残,

就好像春兰秋菊不能同时开放。

赠蓬子

蓦地飞仙降碧空,

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

逃去逃来吸北风。

浅析: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了日寇侵略战争给上海居民带来的危害。

释义:

天仙般的贵妇蓦地从天空降临,

驾着两辆云车还带着她的仙童。

可怜蓬子不是当今的“天子”,

只能逃去逃来吸着寒冷的北风。

“一·二八”战后作

战云暂敛残春在,

重炮清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掉,

但从心底祝平安。

浅析:

日本帝国主义于一九三一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强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于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夜,又在上海发动侵略战争。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形势下,十九路军受全国人民抗日热澜的潋励,在上海抵抗日军侵略,后因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出卖而失败。到了五月,国民党政府就同日本帝国主义订立了屈辱的和约。

“战云暂敛”,包含着对国民党政府屈辱求和的谴责。“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日的呼声响彻全国,但都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压制,这次“一·二八”上海抗战的炮火又被蒋介石扑灭,以致战云刚起,就收敛了。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不会因国民党的退让而满足,中国人民也将会以革命的反侵略战争来对付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所以作者用了“暂敛”两字,暗示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残春在”是说“一·二八”战后,上海的闸北虹口战区遭到曰寇的严重破坏,只有战火毁不了的春天还在,有杜甫诗“国破山河在”的意思。重炮固然听不见了,但也没有人有心思唱什么淸歌妙曲了。“我亦无诗送归掉”是作者当时的心情,在国家、民族遭受危难的时候,实在没有心相椎敲好诗送客了。“但从心底祝平安”感情真挚,表明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和日本人民是分别得很淸楚的。

释义:

暂停的战火,留下了残剩的春景,

淸菌的歌声也随着炮声同归于尽。

在这沉闷中我写不出送别的诗句,

只能在内心深处祝愿你一铬顺风!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朝过闹市,

漏船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孩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浅析:

这首诗集中反映了作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库死而后已的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战斗毅力以及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感情,是作者最着名的诗篇。

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亳的奴顔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这样的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作者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他的杂文如匕首,如投枪,对这样一个英勇的战士,国民党当局想尽种种方法进行迫害。“运交华盖欲何求,枣敢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四句,选九个典型的生活片断,形象而概括地播绘了作者的处樟;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白色恐怖的险恶,围攻鲁迅的各种势力的狷狂,闹市的污油讨厌,生活的动荡不安,简直无法摆联,就像交了华盖运一样。这四句表达了鲁迅对黑暗社会和反动势力的憎恶、轻蔑的心情和不妥协的态度。

无论处境多么险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也好,来自其他方面的谩骂也好,都不能使作者后退一步。他“横眉冷对千夫指”,同形形色色的敌人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毫无畏惧,英勇不屈,一往无前,表现出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战斗风格。在表示了对敌人的强烈憎恨的同时,他又满怀热情地表示自己甘心情愿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牛”,作者对人民大众感情是何等的真诚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脤。‘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

既然交上了恶运,还能有什么要求?

未敢翻身动一动,却已经碰到了头。

我只好把破帽压得低低的穿过闹市,

就像漏船行驶急流中,还装栽着酒。

我对敌人始终怒目而视,奄不宽宥,

而对人民我却甘愿做一头勘劳的牛。

还是躲进小楼吧,那里有个小一统,

管他外面寒来暑往是什么样的气候!

教授杂咏四首

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何妨跋肥头,抵当辩证法。

其二

可怜织女星,化为马郎妇。

鸟鹊疑不来,迢退牛奶路。

其三

世界有文学,少女多半臀。

鸡汤代猗肉,北新遂格门。

其四

名人选小说,入线云有限。

虽有望远铣,无奈近视眼。

浅析:

这是一组讽刺诗,所以说是三十年代的新《儒林外史》,画出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形态。作者在《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中曾写过这样一农话:“就拿龟录深教授老爷来做例子罢,他一面专门攻击科牵的文艺论译本之不通,指明被压迫的作家名之可笑,一面却又大发慈悲,说是这样的译本,恐怕大众不懂得。好嫌他倒天天在替大众计划方法,别的译者来搅乱了他的阵势似的……对着这样哭丧脸,你同他说什么呢?假如觉得讨厌,我想,只要拿指头轻轻的在那纸糊架子上挖一个窟窿就可以了。”《教授杂咏》这一组诗,虽然所讽刺的对象形形色色,各有特点,而在他们的“纸糊架子上挖一个窟窿”的办法则相同,不仅适用于赵景深一人。

所闻

华灯照宴敞豪门,

娇女严妆侍玉撙。

忽忆情亲焦土下,

佯看罗袜掩啼痕。

释义:

深宅大院的豪门权贵,

华灯照耀下酒宴大开。

侍女也只得装束靖整,

替S佬们去递菜传杯。

他想起焦土下的亲人,

柔肠寸断啊多少苦悲。

低下头佯装整理罗袜,

赶忙擦拭去頼頼泪珠。

无题二首

故乡黯黯锁玄云,

遥夜迢迢隔上春。

岁暮何堪再惆张,

且持卮酒食河豚。

其二

皓齿吴娃唱柳枝,

酒阑人静暮春时。

无端旧梦驱残醉,

独对灯阴忆子规。

浅析: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中国是多么灾难深重啊!第一首诗中,黑云沉沉,长夜迢迢,正象征着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作者向往着光明,向往着暂时被长夜所隔开的春天,在年底的时候,他勉励自己不要有什么惆怅之感,准备在新的一年里进行更顽强的战斗。

第二首诗写在一次宴会上,手酒阑人静之时,作者想起了被国民党当局杀害的革命烈士,好像旧梦涌上脑海,驱走了醉意,于是也无心听歌,背着灯光沉痛地追念着壮烈牺牲的革命好友。

释义:

滚滚翻腾的乌云,笼单着故乡。

漫漫的长夜,远隔明媚的春光。

残冬岁末,哪能再度感怀忧伤,

拿起酒杯且把河豚细细地品尝。

其二

南方的姑娘正把杨柳枝歌儿唱,

人声尽酒将散正是晚春的时光。

无故的旧梦重现,驱散了醉意,

独对孤灯怀念欲归不得的故乡。

无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

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

秋波渺渺失离骚。

浅析:

国民党政权对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都被根据地军民彻底粉碎了以后,鞞介石仍不甘心,亲自出马,自任“总司令”,于一九三二年元月指挥五十二万军队向湘那赣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四次“围剿”,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政策,妄图用血腥的屠杀吓倒革命人民。“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红涴战袍”。两句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这一滔天罪行的控诉。在落叶缤纷,秋髙气爽的时节,血腥气却布满了洞庭楚天,那些国民党军官们一面寻欢作乐,一面屠杀人民,他们的战袍上沾满了革命根据地军民的鲜血,又染上了女人的眉黛,作者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国民党腐败和没落。

这首诗的后两句笔锋一转,又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国民党统治区,进一步揭露蒋介石的黑暗统治。在那里国民党当局实行白色恐怖,大搞文化“围剿”,许多文艺工作者感到有被窒息的危险。古时候,屈原虽被流放,还能行吟泽畔,创作他的《离骚》,而在国民党黑暗统治下的文艺工作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要想如屈原那样也做不到啊!

释义:

秋风阵阵湖水浩荡树叶纷飙,

极目远望大地荒凉苍天杳杳。

反动军队劫掠成性杀人如草,

妇女的鲜血染红了屠夫战袍。

屈原曾在洞庭湖边哀呼长号,

今天更有何人再把屈子凭吊!

面对洞庭湖水一片烟波浩淼,

再也写不出千古不朽的离骚!

一九三三年

二十二年元旦

云封高岫护将军,

霆击寒村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

打牌声里又新春。

浅析: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国民党采取了先安内而后扩外的政策,他们所有的人不是躲在离山上享福,就是跑到租界鬼混,听凭日本飞机狂轰澹炸,虐杀人民。

寥寥四句,就生动地勾划出国民党消极抗战的实质。

此诗的初稿是:“云封胜境护将军,霆落寒村戮下民,依旧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几处改动都是很有意义的:“高岫”比“胜境”更为明确,国民党军界的一些要人们躲在安全的深山之中。“击”表明炸弹是被掷下来的,并且对准了下民,“落”就没有这么丰富的内容。“戮”是杀害,“灭”是消灭,改后更为通俗显豁。“依旧”可以表明国民党政府一向依附帝国主义,而“到底”则写出国民党军界买办官僚们认为藏身深山仍不如租界中安全。

释义:

云雾弥朦笼单住高山竣岭,

将军们躲进岩洞发号施令。

敌机轰炸把村落夷为平地,

遭受杀戮的全是无辜百姓。

上海的租界依然歌舞升平,

没有轰炸用不着胆战心惊。

吃饱了牛排鱼翅红茶绿酒,

打牌声里混过了又一新春。

赠画师

风生白下千林暗,

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

只研朱墨作春山。

浅析:

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笼军着白色恐怖,南京这个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尤为黑暗。蒋政府对革命人民进行了残黯野蛮的大屠杀。仅南京雨花台一处,就杀害了数以十万计的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从南京吹起来的腥风毒雾,充塞大地,笼单山野,摧残花木。这“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就是当时南京和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写照,是作者对国民党当局血腥屠杀革命人民的强有力的控诉。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作者希望画家能匠心独运,用彤红的颜料去描绘美丽的欣欣向荣的“春山”。这个作者所向往的红色“春山”,我们既可理解为红色根据地,也可理解为革命的美好前景。

同类推荐
  •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关键词来推荐这本《我这一生都比别人跑得慢》的话,那就只有一个词是最恰当的,有趣。但他的文章并非为了有趣而有趣,看似随意,极具调侃性,同时又不失深刻和睿智。他的文章,看似刻薄,其实话损心善;他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却在认真地誊写着他眼中的美好;他的第一本图书作品,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
  • 六十年温暖长留心间

    六十年温暖长留心间

    每当我们要编辑当天的报纸,就会为一件事情着急:好文章在哪里?一年下来,在设定好的合理篇幅内编选这一年的文章,尽管已经分成三册不同主题的书,仍然会感慨,还有那么多精彩篇章不能入选!文学的薪火相传就是如此,有时候你嫌她光亮仍然不够,甚至被一些更显耀眼的东西遮蔽了;更多时你感受到的是一种思想的力量、叙述的智慧以及艺术美感的生生不息。选在这里的文章,只是浩瀚的文学之海中极小的一部分,但我们相信,读者从中足以看到这一年中国文学所经历的路程。
  • 快活的发明家

    快活的发明家

    本书收录了“快活的发明家”、“生之门”、“一个普通女人的故事”、“明星篇”、“总是春光”等10余篇报告文学。
  •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成名作、代表作和经典作璀璨荟萃,收录了林徽因迄今所有的名篇,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那一晚》《一片阳光》《彼此》等,是迄今为止最经典、最唯美、最值得收藏的林徽因读本!在书中,林徽因诗意解读了爱情、亲情和友情,分享了她对成长有关的人生感悟,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热门推荐
  • 《都市大高手》

    《都市大高手》

    黎洛奉师命出山,竟成为了三位大小姐的贴身保镖简同居保姆。且看他如何面对众多美女的重重刁难,纵横权门世家之间的博弈,逆天崛起,成就大高手的传奇!
  • 镜戒

    镜戒

    曾经的爱恨情仇,阴谋阳谋最终是要随着这场闹剧结束还是在另一片大陆上铸造传奇?在众人觉得毫无悬念的争霸赛中,砰的一声巨响,直冲云霄的火光伴随着众人惊讶的目光,一代枭雄,陨落.他说:“前世是我负了她,今生我只为她活。自从,这命,这天下,皆归她。”此文爽文无虐欢迎入坑
  • 守护甜心之樱花公主

    守护甜心之樱花公主

    恨的黑化让她觉悟了,被背叛的她,友谊的破碎,她会怎么做,复仇女神的誓约:“守护者们你们玩蛋吧!”她邪恶的说,再一次的失恋加强了她的恨,命运的转折她该如何是好……
  • 妃本倾城:浮生一世芳华

    妃本倾城:浮生一世芳华

    我会用我的一生去冥奠为我而死去的段大哥与姐姐,留下我独自苟且于世。我自己将永生不得安宁。这漫天的飘絮勾起了我无限的哀伤与惆怅。我在这深海府门中已熬过了不计其数的年头,我对卓繁做到了纯粹而简单的夫妻之仪,别无他想。煞费苦心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再没有更多的奢望,只愿有朝一日能够解脱,回到属于我们的疆土,回到那一望无际的山川丘陵,冲上云霄的飞禽。痛之后,便无痛之说。或把曾忆。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金元四大名医现代养生方案

    金元四大名医现代养生方案

    本书以游记形式,由细微之处切入,将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这四个名留青史的金元四大名医缀连在一起,谈脏腑,论气血,读情绪,讲房事,繁而不芜,精而不碎,亦庄亦谐,挥洒成文。这是一本旅行随感,也是一册小说传记,更是一部养生秘籍,摄取养生经验,在一章一镜头的转换中为广大读者亮出精彩实用的养生智慧。
  • 剑仙之山海经

    剑仙之山海经

    三生轮回,三世劫。三世轮回,三世情。情变,心变。唯独未变的那是对剑的痴。
  • 接棒美医,重生大逆袭

    接棒美医,重生大逆袭

    一把钥匙,牵出一段惊心往事;两场暗恋,通向天堂和地狱两个结局;三座城市,三个不堪回首伤心地;四个男人,谁是真心,谁是假意,谁不离不弃,谁暗藏杀机?
  • 影月冰雪

    影月冰雪

    前世今生都不能逃开的重任,她该如何选择?身边美男如云,她为何一味逃避?一生身份众多,她该如何生活?完美无缺的灵魂,纠缠不清的感情,复杂危险的生活,她,该何去何从······
  • 具现化的美梦

    具现化的美梦

    这个世界好似镜中水月一般的不真实。虚幻与真实的交杂,犹如无法言喻的美妙梦境,一触即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