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3900000002

第2章

旧体诗

别诸弟三首

庚子二月

谋生无奈日奔驰,

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

孤檠长夜雨来时。

其二

还家未久又离家,

曰暮新愁分外加。

失道万株杨柳树,

望中都化断场花。

其三

从来一别又经年,

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

文章得失不由天。

浅析:

这三首诗和下面的《莲蓬人》、《庚子送灶即事》、《祭书神文》、《别诸弟三首》,都是鲁迅早年的作品。

鲁迅青年时因家境困难,没有走读书应科举的道路,于一八九八年到南京去进了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这三首诗就是一九〇〇年他在家乡度完年假,要回南京时留赠给他的弟弟的。从诗里可以看出鲁迅早年积极向上的一面:“万里长风送客船”的广阔境界和“文章得失不由天”的独到见解,正是表现了他的志向。风雨之夜,独对孤灯,思念故乡,凄痛欲绝;日暮时分,离家道上,杨柳添愁,柔肠欲断。这种抑郁愁苦的情绪,必须联系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去认识。作者去南京,一面是因为家块困难,“谋生无奈”,一面也是厌恶故乡豪绅们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后来回忆起当时的心情说:“S城(指作者的家乡绍兴--注者)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牲或魔鬼。”于是他不顾人家的奚落,不管什么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侮辱,到南京去进“洋学堂”。然而南京的水师学堂也是“乌烟瘅气”(见《朝花夕拾、琐记》)。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里,一片腐朽没落的景象和沉闷污浊的空气,怎么能使作者不感到苦闷呢?

鲁迅珍视兄弟之情。从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当临别时,兄弟之间依恋难舍的真挚感情。同时从对兄弟的嘱咐中,领略鲁迅“人定胜天”的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思想。

释义:

生活的逼迫啊,我不得不奔波在外面;

家居的弟弟啊,我们只好东分西散。

幽暗的孤灯,漫漫的长夜,淅沥的春雨,

勾起了我的凄凉和思念你们的情感。

其二

回来不久,我又要离家。

日暮黄昏时,离愁别绪分外交加。

那溪河两岸千万株依依垂柳呵,

在眼前都化作了令人断肠的相思花。

其三

上次回家,不觉又过了一年。

万里长风吹送着我坐的木船。

我有一句话你们要记住呵:

文章的得失在人不在天!

莲蓬人

芰裳荇带处仙乡,

风定犹闻碧玉香。

鹭影不来秋瑟瑟,

苇花伴宿露滚滚。

扫除腻粉呈风骨,

褪却红衣学淡装。

好向濂溪称净植,

莫随残叶堕寒塘!

浅析:

这是作者早年所写的咏物诗,全诗既处处拟人,又处处切合所咏之输,文思是很巧妙的。“扫除腻粉呈风骨,裰却红衣学淡装”两句赞美了淡泊而有风骨的品格,联系到淸末的黑醏,可以看出作者学生时的志趣,这和一般封建文人用来欺世蛊名的所谓“淸离”是不同的。

释义:

皎洁的莲蓬啊,

居住在仙境一般的水乡,

束着水荇做的带子,

穿着菱叶做的衣裳。

秋风停了的时候,

还能闻到你碧玉般身上发出的淸香。

秋风萧瑟,

鹭鸶鸟不见彩子了,

沾满浓的雪白芦花啊,

却伴宿在你的身旁。

扫除浓腻的脂粉,

呈现你战斗的风骨;

褪下红艳的新装,

穿上你朴素的衣裳。

永远保持你的挺立和纯洁吧,

可千万别随着残叶堕人污浊的寒塘!

一九〇一年

庚子送灶即事

只鸡胶牙糖,

典衣供瓣香家。

中无长物,

岂独少黄羊。

浅析:

年底祭灶,是旧社会传统的生活习俗。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用意,是以祭灶为题材,抒发“家中无长物”的穷困之感。

释义:

杀了仅有的一只鸡,

买来祭灶的麦芽糖。

典当家中的旧衣服,

换来供佛的瓜辧香。

家徒四壁空空荡荡,

何止少祭灶的黄羊!

祭书神文

上章困敦之岁,

贾子祭诗之夕,

气会稽戛剑生,

等谨以寒泉冷华,

祀书神长恩,而缀之以俚词曰:

今之夕兮除夕,

香焰絪缢兮烛焰赤。

钱神醉兮钱奴忙,

君独何为兮守残籍?

华筵开兮臢酒香,

更点点兮夜长。

人喧呼兮入醉乡,

谁荐君兮一鶬。

绝交阿谙兮尚剩残书,

把酒大嗦兮君临我居。

嬾旗兮芸舆,

挈脉望兮驾金皇。

寒泉兮菊菹,

狂诵《离霉》兮为君媒,

君之来兮毋徐徐。

君友漆把兮管城侯,

向笔海而啸傲兮,

倚文冢以淹留。

不妨导脉望而登仙兮,

引盎鱼之来游。

俗丁伧父兮为君仇,

勿使履阈兮增君羞。

若弗听兮止以吴钩,

示之《丘》、《索》兮棘其喉。令管城脱颖以出兮,

使彼儇悝以心忧。

宁召书癖兮来诗囚,

君为我守兮乐未休。

他年芹茂而樨香兮,

购异籍以相酬。

浅析:

据有关回忆录记载,鲁迅先生早年很爱读书,对书保护得很仔细,总是注意不使书弄脏或蛀坏,所以有这样的游戏之作。

诗里把大祭财神,酒醉喧呼的富豪称为“钱奴”,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轻藐;但同时,他对古书的爱好和“序茂樨香”的想法,也反映了鲁迅早年思想上的局限性。后来,他坚决反对提倡青年读古书,钻故纸堆,坚决反对厚古薄今,主张“少读或者简直不读”中国的古书。他说,这“乃是用许多痛苦换来的真话,决不是聊且快意,或开什么玩笑,愤潋之辞”。(《写在《坟》的后面》)他还要求青年必须和实社会接触”,“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而已集·读书杂谈》)

释义:

除夕的晚上,香烟缭绕、红烛疯光。

钱神醮酊大醉,守财奴来回奔忙。

筵席摆开,美酒喷香;

更鼓点点,不觉夜长。

大声喧嚣,醉人梦乡,

谁为你呵把酒献上?

与金钱绝交,与书本为友,

我举酒离呼:请你光嚷我的客堂!

浅黄色的镯旗,芸草编成的车,

你来了啊,驾着蠢鱼,带着脉望。

我献上淡酒菊菜,期诵《离骚》为你助兴髙唱。

快一点来呀,带着你侣伴漆妃和管城侯,

让我一起在文稿里游玩,笔海里倘佯。

那些俗子鄙夫为你我所痛恨,

我不准他们踏进门坎,有损你的荣光!

要是他们胆敢不听,我就用刀驱逐他们,

叫他们念古书,喉如喷刺,不能把话讲,

拔出笔来逼他们写,叫他们大出洋相。

啊,我宁愿请书癖诗囚作伴,

你为我守着书籍真是无比欢畅。

有朝一日我的理想得到实现,

定要买些珍贵的书来把你颂扬!

惜花四律

步湘州藏春园主人元韵

鸟啼铃语梦常萦,

闲立花阴盼嫩晴。

怵目飞红随蝶舞,

关心茸碧绕阶生。

天于绝代偏多妒,

时至将离倍有情。

最是令人愁不解,

四檐豉两送秋声。

其二

刷怜常逐柳绵飙,

金屋何时贮阿婿?

微两欲来勤插棘,

熏风有意不鸪条。

莫教夕照催长每,

且踏春阳过板桥。

祗恐新秋归塞雁,

兰艘栽酒浆轻摇。

其三

细雨轻寒二月时,

不缘红立始相思。

堕裀印屐增惆张,

插竹编篱好护持。

慰我素心香袭袖,

撩人蓝尾酒盈巵。

奈何无赖春风至,

深院荼廉已满枝。

其四

繁英蜣句竞呈妍,

叶底闲看蛱蝶眠。

室外独留滋井地,

年来幸得养花天。

文禽共情春将去,

秀野欣逢红欲然。

戏仿唐官护佳种,

金铃轾绾赤阑边。

浅析:

据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和有关回忆录,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少年时期是喜欢栽花的,并且喜欢看《花镜》、《南方草木状》、《释草小记》、《广群芳谱》之类的书,对植物学也很感兴趣。这里的四首诗,也是一个证明。

这四首诗写爱花的心情,可算是细致入微。全诗紧紧扣住一个“惜”字,充分表达了诗人爱花、护花、惜花的真挚感情。

释义:

在梦中,我也牵挂着花的命运,

仿佛听到鸟儿啼唤,铃儿摇晃的声音。

闲立在花阴深处,我盼望着雨后天晴。

那随蝶飞舞的落花啊,叫我触目心家,

那绕阶而生的嫩草啊,我更时时关心。

老天啊,你为什么偏偏嫉妒禅解德的好花?

人们啊,为什么对她也怀着备加珍惟的感情?

最使我觉得愁苦的,那是细雨打着屋橹,

送来了一阵阵秋天萧杀的声音。

其二

痛惜落花常常追逐柳絮亲零,

什么时候,才能筑起金屋请你们安身?

小雨快来了,快把护花的枝条插好,

多情的东南风啊,也只轻轻地吹拂,不发声音,

凄凉呜咽的长笛呵,请不要把黄昏催来,

趁着明媚的阳光,我要走过板桥,欣赏春景。

怕只怕雁阵从塞上飞回,秋天来临,

快快携酒乘船,轻摇双桨去把春寻。

其三

二月细雨轻寒的天气啊,

不因红豆也引起了相思。

飞红败叶惨遭践踏,

令我心头怅然若失。

插上竹杖哟编成篱笆,

且把花儿好生护持。

花香满袖,令我慰安,

我举杯痛饮,如醉如痴。

奈何那春风频频催春归,

你看满院迟开的荼苹呀,也已花满枝!

其四

繁花环绕田原,争妍斗丽,

我静立花下看蝴蝶小眠。

室外独留栽培花弁的好园地,

喜庆今年又得养花的好天气。

羽毛美丽的鸟都珍惜春天的时机,秀丽的原野上红花如火燃遍。

我也仿效唐宫护持好花的故事,把金铃轻轻地系在红栏杆旁边。

辛丑二月并跋

梦魂常向故乡驰,

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半倚床忆诸弟,

残灯如豆月明时。

其二

曰暮舟停老国家,

棘篱绕屋树交加。

怅然回忆家乡乐,

抱瓮何时共养花。

其三

春风容易送箱年,

一样烟波夜驶船。

何事脊令偏傲我,

时随帆顶过长天!

仲弟次予去春留别元韵三章,即以送别,并索和。予每把笔,辄黯然而止。越十余日,客窗偶暇,潦草成旬,即邮寄之。嗟呼!登楼陨涕,英雄未必忘家;执手消魂,兄弟竟居异地!深秋明月,照游子而更明;寒夜怨笳,遇羁人而增怨。此情此景,盖未有不悄然以悲者矣。

辛丑仲春戛剑生拟删草

浅析:

这三首诗和庚子(一九〇〇年)所作的《别诸弟三首》性质差不多,表现的是离愁别恨,带有作者早年诗的特色。三首诗以低徊凄婉的调子,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恋和兄弟之间的友爱,依依不舍之情,读来感人肺腑。同时也间接地反映了作者家从小康坠人困顿的一些情况。

释义:

梦魂呵,常常向着故乡飞奔,

我才信人间的离别真是痛苦万分!

深夜倚床想念着弟弟,

月儿那样明亮,面对一盏如豆的残灯。

其二

夕阳西下,客船到了种花老人的家,

荆棘的篱笆环绕庭园,繁密的树木枝叶交加。

回忆乡居欢乐,令我怅惆,

何时重返故园,去提着水罐浇花?

其三

春风轻易地送走了我美好的华年,

如今我坐着孤舟行驶在这烟波浩茫的黑夜。

为什么脊令鸟偏偏在我面前炫耀,

时时掠过帆顶,飞向那长天!

一九〇三年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用故园。

寄意寒星莶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浅析:

《自题小像》是鲁迅留学日本时的作品。这首诗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和作者以前的作品都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作品,如《别诸弟》《惜花四律》等,虽然也时时显示出作者进步思想的萌芽,但视野较狭,艺术上以淸丽凄婉的风格为主;而这首诗视野开阔,风格刚健,尤其在思想内容上显着地反映了作者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以后的进步。

鲁迅是一九〇二年四月到东京留学的,当时中国正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京是中国的革命党人在国外的一个活动中心。章炳鳞(即章太炎)、蔡元培等在日本创立了“光复会”,积极宣传和进行革命。鲁迅到日本后阅读了许多宣传爱国主义的书籍,结识了许多着名的革命党人,一有工夫,“就赴会馆,跑书店,住集会,听讲演”(《且介亭杂文末编。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形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一九〇三年他毅然剪去象征清王朝统治的辫子后,照了一帖小照送给朋友许寿裳,

并写了这首诗,满怀着热爱祖国的激情,遥对着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黑暗统治下的祖国,感慨祖国同胞还没有觉悟,立下了献身于民族革命的誓言。

鲁迅后来在《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一文中,回忆起在东京的这段生活,对当时不少中国留学生麻木不仁、怡然自得的情况表示愤慨:他们有的头顶上盘着“油光可鉴”的辫子,不以为丑,成群结队地游山玩水;有的讲时髦、学跳舞,把中国留学生会馆的地板震得咚咚咚地震天响。祖国的命运,人民的苦难,都不放在他们的心上。鲁迅比起这些人来,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读着这首《自题小像》,真是使人感到热血沸腾,激情洋溢;一个血气方刚,激昂慷慨的革命青年的形象如在目前。更为可贵的是,鲁迅以他坚强的意志和镔实的作风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写了这首诗后,他就到日本仙台去学医,准备将来回国,救治病人的疾苦,作为促进民族民主革命的一种手段。而后来,当他认识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便放弃了医学,立志提倡革命文艺运动,以“改变他们的精神”。

释义:

我的心呵,就像被爱神的利箭射中,

祖国啊,我对你的爱是这样深沉!

风雨如磐,笼军着祖国大好河山,

漫漫长夜,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寒星啊,请你把我的一片心意捎回祖国,可惜同胞们仍然不能体察我的衷情。为了拯救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啊,

我甘愿献出自己的全部热血和生命!

一九一二年

哀范君三章

风雨纸摇日,

余怀范爱农。

华顾萎寥落,

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茶苦,

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

竟尔失畸躬!

其二

海草国门碧,

多年老异乡。

狐里方去穴,

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

炎天凛夜长。

独沈清洌水,

其三

把酒论当世,

先生小酒人。

大国犹茗亍,

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

从被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

我亦等轻尘!

浅析:

这三首诗是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一九一二年写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极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它并没有触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基袖和上层建筑,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辛亥革命后,从清朝皇帝手里夺过来的政权,落到了封建军阈袁世凯手中,而对帝国主义的统治则根本没有触动。中国社会仍处在黑暗之中。在中国近代史上,这时正是由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旧交替的时期,辛亥革命说明了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但是新兴的无产阶级还没有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鲁迅在这一时期以他深刻的眼光,看到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开始了他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探索和深思,同时也因为看不到前途而苦闷。

范爱农在一九一二年阴历三月二十七日给鲁迅的信中写道:“听说南京一切措施与杭绍鲁卫(“鲁卫”即差不多--注者),如此世界,实何生为?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这就是说,范爱农看到辛亥革命后所谓民国的“措施”即政策,与革命前并没有什么区别,中国仍然是黑暗社会,自己又不愿同流合污,因而痛不欲生。写这封信后四个月,范爱农就落水而死了。这封信真实地反映了范爱农临死时的心情和致死的思想原因。他对社会的看法与鲁迅有相同之处,他当时的凄凉心情也深深引起鲁迅的共鸣。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宗白华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宗白华卷

    本套书含选主小传、导读(概述)、正卷(哲学;人生卷与艺术;文学卷)三部分。在时间上限各选主49年前的论文。编选思想上着重突出他们的人生美学特色。力求雅俗共赏、学术与市场兼顾。
  • 朝花夕拾——鲁迅作品精选

    朝花夕拾——鲁迅作品精选

    本书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 寻找平山团

    寻找平山团

    “平山团”让“子弟兵”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别称,使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的*后指挥所落脚西柏坡成为必然。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走过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而永恒的精神品质,折射出可贵而独特的精神风貌!书稿约50万字,通过作家视角,用纪实手法采访一百多名平山团老战士及其知情人、烈士后人等,深入挖掘平山团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历程,再现平山团转战南北那些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和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性格特征,塑造太行子弟兵“忠勇稳定、悲歌慷慨”的英雄形象,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的深刻影响以及河北人民在在抗战中的辉煌篇章。
  • 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

    神话产生在原始氏族社会,是我们的祖先在同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关于“神”的各种幻想性故事。神话中的角色,可以是神,也可以是具有神性的人或其他生物。在自然界,生存着人类和各种各类为数甚多的动物。然而人类的智慧和动物的本能有着根本的区别:人类并非像动物那样去消极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总是力图认识自然,解释自然,以便同自然做斗争,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
  •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南京大屠杀全纪实

    以中国人的视角完整反映南京大屠杀始末。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破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进城的日军,以其占领者的优越感,在随后的几个星期里,残暴地屠杀了已经放下武器的中国守城官兵和普通市民达30余万人,在中国人心头和中华民族史上留下了一段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痛……作者饱蘸国人的血泪,文笔大气磅礴,以详尽的事实和一手资料以及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震撼着读者,以犀利的拷问促使今天的读者深刻反思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深入思考其历史教训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替身千金之金牌混混闹豪门

    替身千金之金牌混混闹豪门

    她,关夜希,凯撒夜总会罕见的招牌舞者,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化身。自幼无父无母,自认为会这样在凯撒边卖艺边上学过日子的她,有一天却被一个拥有银灰色长发的少年捣乱了所有的生活进程。好吧,他妖魅,他英俊,他真是帅到鬼神同泣!“什么??你他妈千辛万苦把我弄到这里就是要我冒充那个上官沫?”等等,上官沫是谁?“什么??那个皇家跨国集团总裁上官英雄的宝贝女儿上官沫??NND!!要我当赝品?一个出生于民间的舞女混混,一群出落于名门贵族的大少千金——金枝与野草的较量,真品与赝品的辨别!
  • 最美的追求者

    最美的追求者

    这是一部生活剧、偶像剧刘扬、刘亦婷、王宇、李亦哲等一群有为青年寻求他们人生中所谓的希望以及寄予的梦想。。一步一步的展翅高翔。不过,在追求的梦想的过程中,他们遇到的不只是挫折,还有爱情的诱惑,以及人生中的悲欢离合。也许,正是这些,让这群有为青年懂得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在哪里,才是他们温暖的家,才是快乐的。在这里,遇到对的人,执着的追求,在生命里画出一道优美的弧线,一个最美丽的追求者而那个传说中的世外美好的地方就是--东郡丽水。
  • 愿聆器语

    愿聆器语

    正若每个人的心中都藏有心里话,那冰冷的器也在寒光中颤动自己的语言。浮生下的倒映,人映出欲望与伤痛,器却映出历史尘封的辉煌,炽血染赤下的一段痴执。器非全以武,可,即使是一件普通的器具,也可呈现那独属的荣誉。人非无情,却寄予无情与器,器虽冰冷无情,但,在浮生的倒映,那不甘的有情,那冰冷中的温热,终将成为时光的影子。那么,愿以血哧器,温热冰冷,让冰封的雪莲,独自绽放那耀人的光彩。
  • 都市小白

    都市小白

    小白赚钱容易吗?容易!小白泡妞容易吗?非常容易!可是当小白容易吗?这就要看个人倾向了,倾向小白脸的,不容易!倾向小白痴的,那就彻底沦陷吧!
  • 虫族佣兵

    虫族佣兵

    励志版:我们的目标是冲出虫族走向世界!逗比版:亲,你要当佣兵是吗?来先把这张表填一下,去那边交一下培训费,什么?没钱?没关系,我们提供佣兵公司的就业岗位和免费贷款,来先把这张合(mai)同(身)书(qi)签了。正常版:这就是个穿越到虫族后逃出去的逗逼的佣兵经历。——————————————————————————作者版:Oneforthemoney,Twoforthemoney,Threeforthemoney,Money!Money!Money!Money!等有了钱,老子买两艘厌战,玩一艘沉一艘!
  • 起点直播之修仙世界

    起点直播之修仙世界

    敢于冲撞命运的不一定是天才,也许是条不惜一切代价想往上爬的疯狗。当陈小凡还没成为一条疯狗时,只是一抽着劣质香烟蜗居在潮湿地下室的扑街作者,湮没尘埃的历史再往前一步,也只是个无知无畏笑的没心没肺的......小人物,人生最大的羞辱无非俩件事:被人戳脊梁骨痞子无赖的称呼传到娘耳朵里,被钢管狠狠敲在膝盖后面无奈下跪。当直播系统赋予陈小凡无限可能穿越到仙侠世界时,带着装逼泡妞成大神疯狂圈钱的简单梦想,这个劣性不改的痞子却一步步蜕变成烧杀掠夺偷抢诈骗无所不作的......疯狗。于是,无比灿烂的星空下,陈小凡披着莫名的光辉,眯眼笑着,开启镜像时间直播他那荒诞矛盾、卑鄙残酷、无趣却又有趣的三千年修仙生涯。
  • 刺客秘史

    刺客秘史

    不会有人记得我是谁,因为我的真实面貌之存在于我自己能看见的世界,你们看到的只是我让我你们看到的。
  • 毛泽东品书论人

    毛泽东品书论人

    本书主要介绍毛泽东一生中品评史书、谈论人物的心得,这部书展现了毛泽东读史的一个鲜明特点。毫无疑义,作为政治领袖和思想家的毛泽东决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以书为鉴,吸取和运用所读之书的经验、教训、智慧和各种启示,来为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服务,也就是毛泽东常说的古为今用。这也是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的志趣和目的所在。而他的品书论人,就具体生动地体现了这种志趣和目的。
  • 好玩不过人玩人

    好玩不过人玩人

    世人皆知南唐后主李煜乃文武全才,并通晓七旋五律,但鲜有人知其老师秦仁才是真正踏入至臻至美之人;李煜性格闷骚,喜欢玩情调,更喜欢扮猪吃虎,于是他便派出号称自大唐立国以来最风流倜傥的秦仁为‘巡美史’,在整个唐王朝为其搜寻美人;秦仁不负天子所望,前后共找到了9位绝世美人,也满足了李煜各种闷骚至极的要求;比如让秦仁扮恶霸,他来英雄救美;让秦仁装抛妻的陈世美,他来做对爱情至死不渝的牛郎董永等等,总之李煜很喜欢这些玩人的游戏,于是秦仁第十次出发了,然而他这一去已经整整一年未归,李煜派大军终于在天涯之角、东海之边找到了隐居在此的秦仁,也看见了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巧儿……"煜道:“狗日的,如此美人,你竟敢独自享用,看老子不玩死你”……秦仁身死后灵魂穿越到现今90年代末,只是更加怀具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秦仁的灵魂竟然被反吞噬了…于是《好玩不过人玩人》呗……
  •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美男如云:一等魔妃倾天下

    21世纪的顶级药学家意外穿越到冷家最卑微的养女身上,相貌丑陋,心术不正,名声败坏?她悄然一笑,素手翻转间亮瞎了那些刻薄的嘴脸。废柴女涅槃重生,封印解除,魔力无边。谁还敢再挑剔她的不是?美男如云,桃花朵朵围绕在她左右,她嫣然一笑,甜美冷情。却不知,何时身边隐藏了这么一只狡诈坑爹的大腹黑,他在人前病弱残,人后是匹狼。生死相随,不离不弃。某女:“爷,我相貌丑陋,配不上你!”某爷邪魅一笑,揭开了女人脸上的人皮面具,宠溺的眼眸中倒映着女子倾国倾城的容颜:“娘子别谦虚,我们是有夫妻相滴!”(《邪龙戏凤:纨绔召唤师》的续篇开坑啦!一对一宠文,亲们准备好跳坑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