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下
跨越时空的对话--帮帮他人也帮帮自己--生活就是爬起来走--喜乐的心--书留文化之我见--心怀感恩。
跨越时空的对话。
晚霞,把烟台山镶嵌在一片葡萄酒浸红的天际上,海风徐徐地拂着脸庞。
我在山下的海滨广场上漫步,与历史与现实寻找着心灵的对话。
这里每一寸土地都写满了中国近代史的章节,我每走一步,都会踏在这部历史大书的页面上。
我仿佛看到马礼逊缓缓地走来,他作为英国驻华公使的特派员,正在登上烟台山,赞叹这天然良港,然后,叫清政府下旨,定烟台为通商口岸。
我仿佛看到,列强的军舰密密地停泊在烟台港,一字排开,升火待机……李鸿章只得在中英《烟台条约》上签字。
我仿佛看到,英国的阿美德在《图说烟台1935-1936》上这样挥笔写道:
“本人对烟台居民的善良、当地自然景色的优美、气候条件和社会环境的优越等方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优势,在中国,还没有发现其他什么地方能比得上烟台。
“绅士们在这里可以找到大量机会尽情享受各种娱乐,充分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还可以体验这里优美的生活环境。”
我看到,烟台山山上山下,英国、法国、美国、挪威、瑞典、德国、荷兰、丹麦、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日本、俄国、西班牙、朝鲜、芬兰、苏联等十七个当年的外国领事馆,如今不少的被修葺一新,它们默默地向我讲述着那个年月的故事。
我想说,在创作本书时,我重温了中共党史,并把部分党史年表与鲁祥云的年表对应起来,从中我看到了时代的伟力,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复兴,除了党的英明领导之外,是与千千万万鲁祥云这样的中华儿女能够坚定不移地向前走所分不开的。鲁祥云能够从成功走向成功,你、我、他还有什么理由去埋怨而不去拼搏获得成功呢?
我相信,不仅没有理由,而且一定能成功。
帮帮他人也帮帮自己
我一直思考人生活着的意义。当然,人各有不同的理想,在这创富的时代,人们多么想富起来啊。
于是,我想研究一下企业家的成功之路。
我熟悉不少的企业家,他们有的曾经是我采访的对象,有的曾经还给过我帮助,有些还是好朋友,他们大多有光鲜的外表,风雅的谈姿,显得大方而阔绰,给人留下很好或者神秘的印象。
当我深深地了解了他们的时候,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是一群任劳任怨的人,是一个英雄的群体。
我像个建筑工人,一砖一瓦地盖起了这座楼房,当时,只顾盖,没想那么多。而当我给它装修--通读全书修改时,我不禁潸然泪下。
鲁祥云遭的罪真是太多了,他真的太苦了。以前,我只看到他整天笑呵呵的,谁知道他从小到现在,一直在苦水和磨难里泡着,即使是现在,也是天天面临着挑战。
他曾经对我说:“像我做的企业这个样的,全国数不胜数,但像我吃这么多苦的,却不多见。如果你把我的苦,写成书给‘80后’、‘90后’看,多好。”
我看到他的儿子跟工人一样在装车,我看到他的女儿操着流利的英语和外商谈判,我也看到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的风光,也看到他难受的时候。
我知道,他脸上笑着,却把无奈的泪水,放进了自己心的口袋里。
愿我们在可能的时候,多多帮助一下企业家们,也帮帮我们自己。
生活就是爬起来走
鲁祥云说叫“80后”、“90后”看他的“苦”,意思就是叫他们不要怕苦,坚强地面对生活。
岂止是“80后”、“90后”要面对苦难,其实人人都会面对苦难。
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跟苦难打交道,就开始了应对生活的挑战。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劳苦愁烦,日子如飞而去”。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落伍了,也有的人在迷茫中,也有的人走上了绝路。那么,能不能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感到无助和无路可走的时候,伸出温暖的手来,拉他们一把,让他们跟我们一起坚强地走在人生光辉的道路上呢?
我想这是应该做的事,而且也是一定要做好的事:用温暖鼓励的话语跟他们相伴,用爱的活水滋润那些枯干的心灵。我想让他们知道,在茫茫人海中,还有从没谋面的人在关心着他们,还有并不认识的人在为他们呐喊鼓劲,使他们的人生有帮助,有指望,有美好的前程。
鲁祥云因此而成为我跟朋友们交流的人生象征。
为什么不用伟人、名人的事迹作为路标?不少的励志书不是这样尝试过了吗?不。我是这样想的,伟人、名人对平凡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平凡的人们会觉得他们像星星一样太遥远了,他们战胜困难的故事,对普通人来说只是故事而已。而鲁祥云的人生苦难不一样,因为他太普通了,他跟您没有什么两样。他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能做到的,很多人都能做到,而且在一些事上,兴许会做得比他好。我拿他来说事,普通人觉得可信。他就像邻居家的大哥,又像同学中的二胖子,他跌倒了,您会说:“不要紧吧,赶快爬起来走走!”
同样,他也会对我们说:“不要紧吧,赶快爬起来走走。”
这样起来一走,就好了,前头就柳暗花明了。
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生的命运,就是这样走过啊。
喜乐的心
有人对我说:“鲁祥云有什么好写的?他又不是全国第一。”也有人对我说:“他有什么资格做书?你该不是图个仨大俩小吧。”我默然地对着他们,心里为他们难过。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鲁祥云的“苦”写出来,让更多人从他吃的苦中得到甜。
我想,如果用纯文学的手法,把鲁祥云写成一个苦难的化身,让人感动得稀里哗啦,好是好,但光感动,有什么用?且不说我不能超越事实去虚构,就是虚构了,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叫读者去看看小说呢,那多畅快。如果仅仅用理论来阐述鲁祥云所受磨难的意义,还不如让人们去读一本理论书呢。后来,我把这两样结合在一起,用理论来给读者理性的思考,同时用形象来印证这种思考。当读者看到理论的智慧之光时,再看看鲁祥云走过的坚实道路,便会在精神上找到支柱,那样,人生路上便会少点软弱多份坚强。
比如,您正在迷茫中,畏惧前路时,您看看鲁祥云,会说:“大哥是凭着信心向前走的,我也行!”如果您失败了,又回到了原地的时候,或者是失恋了,想不开的时候,您看看鲁祥云无路可走的时候,他怎么着。“咳,咱班二胖子折腾了三四次,还不是重新起飞了?他行我也行。”
“不管碰到什么难事,鲁祥云天天都笑呵呵的,我怎么就不能天天笑呵呵的?”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
我最愿意看到的,就是人们天天都是笑呵呵的,什么事都难不倒。这是我写这本书的真正目的。
书留文化之我见
由此而想起书留文化的管见。市场的喧嚣,人们的浮躁,逼仄了思想的价值,整天为衣食奔波的人们无心无力做书自不待言,即使成功的人士如果没有书留的远见,也决不会去想做书留之文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志存高远、懂思想留存大意义的智者,才懂得书留的价值是弥足的珍贵。因此,书留人生很可能永远只是少数人的专利。
也许有人说,不就是一本书吗?的确,就是一本书。书是精神物化的结晶和载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书就是一个精神富有与贫穷的分水岭;一本书就是一座留给他人的金山银山,一本书就是一种富贵,一本书就是一种永恒的象征……
精神的财富,惠及社会,惠及他人,这就是书留文化承载与流传的功能,而一位智者必会有这种价值取向。这就是鲁祥云书留历史的奥秘所在。因为他的心胸和眼光不再仅仅局限于自己,而是放眼于社会的用途与福祉。
鲁祥云做书,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肯定,是基于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他不俗的远瞩眼光,向世人显示,自己是人生的大成功者。他的心胸比天空更广阔。
从文化的角度讲,经济上的钱,是一种文化,吃喝是一种文化,书也是一种文化。各种人的文化价值取向不同,这是必然的事情。有的人不懂得书留,是因为“培养一个富豪需要二十年,而培养一个贵族则需要一百年”。他富了,但他并不贵;他以肚腹为自己的至圣,他以花天酒地为自己的荣耀。
在崇尚财富的时代,创富追富皆属潮流,但不要忘了:“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精神的极度贫乏到只剩下钱的年代之后,随着金钱的流转,如果没有文化的积聚存留,很多财富驾驭者的形象也将如烟飘逝随风而散。
一个真正有文化财富的人,他的人生旅途,必留下佳美的脚步。
心怀感恩
感恩,会滋润人的心,扩张人的境界,丰盛人的生命。
一般地说,写这样一部书,起码得一年的时间,但因为西夫拉姆酒堡8月19日正式开业,需要这书,所以要在两个来月的时间里写好,因此,采访的时间很短,加起来总共不到两天,但质量很高,写作也是夜以继日,终于按期完成。这当中,得到了山东独立影像制作人兼编导李春贵老总、中央电视台吴竹平编导的大力帮助,刘庆华女士审阅全书并给予大力支持。值此,一并表示感谢。
当然,还有许多我心存感谢的人,永远在我心中感恩的本子上。
“是啊,时间这么紧,水平又有限,怎么能没有缺点疏漏呢,应该敬请各位读者原谅。”--在烟台山下,我这样想着。
此时,一弯月儿,从海上升起,我又想起了《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乘凉的游人如织,闲坐嬉戏,歌舞步行,拍摄轮滑,此情此景,又勾起前些日子写的所谓的诗来:
烟台山下的黄昏。
垂竿钓起,远远的岛上第一盏眨眼的灯火
岸畔弯曲的台阶上,成千上百的后脑勺,给了城
云朵,红着脸儿,在烟台山的西头一丝丝地笑着:
那只是一盏灯啊,明天太阳再来的时候……
脑勺们说,岛,海,苍茫下面的鱼,岛那边的故事
大大的肥皂泡,飘向红脸儿的云,高耸的楼
七彩从父亲,儿子,女儿手中成串跃动
静静的海,静静的人,悠闲的花鞋,匆匆的运动裤
弹奏宛转的旋律,丰雅了城市,浪漫香气
海风动也不动,呼吸着城市的肺,绿树喊热
母亲们甜甜地看着,童车,电童车,电动轮椅
想给跛足的时代,加上轮子夸父追日吗?
星星也要起步,沉沉的渔竿,钓起了星星,亲吻了岁月
天女散花,微风吹来,歌声拽着我飞向天涯
啊,有西夫拉姆文化智慧相伴的人生,富足、健康,佳美而芬芳。
吴殿彬
2011年6月29日于国际葡萄酒城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