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风暴
迷糊的庄园主人
有一处庄园,宁静而祥和。两个园丁正在默默地为庄园里的花草剪枝,忽然一个园丁发现一条毛毛虫,于是他立刻用剪刀撩下它,用脚踩死了它。
“你疯了吗?它也是一个生命啊!”另外一个园丁生气地说。
“但是它是毛毛虫啊,它会吃植物的叶子,我踩死它算是便宜它了!”
于是两个人吵了起来,宁静的气氛顿时被打破了。刚好主人带着管家也来到了花园,于是走了过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踩死毛毛虫的这位园丁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继续说:“难道我们做园丁的不应该把这些害虫都杀灭吗?”
主人点点头,“你说得对,完全对。”表示同意。
另外一个园丁一看主人点头了,立刻争辩道:“但是毛毛虫也是一个生命,你赶走它不就得了?何必非要杀生呢?”
主人也点点头,“你说得对,完全对。”也表示同意。
管家一看,迷惑不解,凑过来对主人说:“他们两个人说的话是矛盾的,总有一个是错的吧!”
主人还是点点头,“你说得对,完全对。”
两个园丁和管家面面相觑,都开心地笑了。
出奇制胜的广告语
国外有一家烟草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研发技术,很快研制了一种新品牌卷烟,命名为“冥想牌”,正准备大张旗鼓地推出,杀竞争对手一个措手不及的时候,却发现几个戒烟组织发起了一次全国范围的戒烟活动。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逆着舆论宣传自己的香烟,无疑是把自己拍死在沙滩上。“宣传香烟”与“禁烟运动”,针尖对麦芒,完全是对立的两回事,二者之间可谓是充满矛盾。难道就不宣传了?有什么办法能够找到它们的关系,反其道而行之,既可以打响自己的香烟品牌,而又不与当前的戒烟浪潮相冲突呢?该公司的公关人员苦苦思考,忽然有了一个点子:“谁说戒烟活动和香烟推广就不能同时进行呢?”经过一番策划,终于打出这样一条广告:“禁止吸烟,连冥想牌也不例外”。
等戒烟运动舆论一过去,冥想牌香烟立刻火爆了起来,或者可以说,禁烟运动让冥想牌香烟更加畅销,因为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伊索的舌头宴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
在他还是奴隶的时候,有一天,他的主人要他准备最好的酒菜,来款待一些赫赫有名的哲学家。当菜端上来时,主人发现满桌子摆的都是各种动物的舌头,简直就是一桌舌头宴。
“真不雅观!”全桌客人议论纷纷,认为这太不符合待客之道了。
丢了脸、气急败坏的主人将伊索叫了过来。气势汹汹地问道:“我不是要你准备一桌最好的酒菜吗?”只见伊索谦恭有礼地回答:“在座的贵客都是知识渊博的哲学家,需要靠着舌头来讲述他们高深的学问。对于他们来说,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舌头更好的东西了。”
哲学家们听了他的陈述,都觉得有道理,于是饶有兴趣地吃开了舌头宴。
第二天,主人又要伊索准备一桌不好的菜,招待一些主人讨厌的人。宴会开始后,没想到端上来的还是各式各样的舌头。主人不禁火冒三丈,气冲冲地跑进厨房质问伊索:“昨天说舌头是最好的菜,怎么这会儿又变成最不好的菜了?”
只见伊索镇静地回答:“祸从口出,谣言和伤害都是由舌头传播出来的,舌头会给我们带来不幸,所以它也是最不好的东西。”这句无可辩驳的话,让主人哑口无言。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不同的对象,最好的可以变成最坏的,最坏的亦可以变成最好的。除了不停地变化是绝对的之外,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
令人头疼的兔子
一说起兔子,大家都会觉得它是世上最温顺、可爱的动物,但是你知道吗,它曾经也让人们苦恼和头疼过!
幅员辽阔的澳大利亚原本是没有兔子的,殖民者在开发澳大利亚的初期,怀念他们的家乡,也为方便打猎,于是引进了欧洲的兔子:澳大利亚温暖的气候、丰富的牧草,为兔子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加上澳大利亚缺少兔子的天敌,兔子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几年过后,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到处都可以找到野兔的踪迹。
野兔的灾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庞大数量的兔子消耗大量的牧草,让澳大利亚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野兔在草原上到处挖洞筑穴,毁坏了牧草的根,造成草场大面积退化,并严重威胁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产值开始大幅度下降。澳大利亚政府紧急号召人们捕杀野兔,并出资制定奖励措施。人们开始用各种方法来对付野兔,如枪杀、投毒、设置陷阱等等。但是由于野兔数目实在太大,繁殖又快,结果收效甚微。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家开始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病毒进行防治。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可以在野兔中间传播致命病毒的蚊子。此病毒只对野兔造成致命危害,而对其他动物影响较小。科学家开始在实验室中大量培育繁殖这种携带病毒的蚊子。在随后的几年里,由蚊子传播的病毒迅速蔓延整个澳大利亚,野兔的数量才逐渐减少下来。
不过汲取教训的澳大利亚政府这次学乖了,当野兔的数量达到生态平衡的时候,就停止了对野兔的捕杀。只有平衡,才能让大自然和谐;只有平衡,才能让整个生态系统有序地进行下去。
思维新天地
辩证均衡思考术,理性人的狡黠发明
辩证均衡思考术,是指我们要用矛盾的法则看待整个世界,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
整个自然系、社会都是处在一种均衡状态,都是有联系的。任何生态圈总是在“不均衡—均衡—不均衡”的辩证发展中趋于完善、跳跃升华、持久发展。当均衡被打破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回到往日的平衡。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旅行团去湘西旅游,只见碧草丛生,湖清水净。导游告诉旅客,这儿蜈蚣、蛇、青蛙特别多,有旅客就问了:蛇怕蜈蚣、蜈蚣怕青蛙、青蛙怕蛇,它们会生活在同一片区域吗?导游的回答让大家很意外:它们的确是生活在同一片区域的。
蛇的天敌是蜈蚣、蜈蚣的天敌是青蛙、青蛙的天敌是蛇。蛇、蜈蚣、青蛙三者形成了一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它们才可以同居一处,相安无事。如果蛇吃掉青蛙,那么蜈蚣没有天敌了就会吃蛇;如果蜈蚣弄死蛇,青蛙就会吃掉蜈蚣。所以为了自己能生存下去,它们都不会轻易地打破这个平衡,所以它们可以和天敌生存在一起。
中国历来的社会主流文化是和谐文化,讲究共生共处,以和为贵。中轴线,四合院,或者一般的禅宗寺庙建筑都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中庸、和谐的精髓。在周易中,天地宏阔,古人想到的是化天地入内心,来实现内圣外王的雄阔追求;论语中二人成仁,重生轻死,忠孝节义等伦理观念,也很明显都是一种中和的人际关系追求,由此升发的人—家—国的观念中,基本上都是叩两端而执中,很少突出某一阶的完全的可能性及其实现,而基本上包容在一种中和的序列当中;包括中国的民族音乐,应该说文人最喜琴箫了,琴箫雅乐中的境界追求大概就是“中正平和”了,所谓哀而不伤,乐而不淫。中庸,通俗可以解释为“用中”,也就是“中”的应用,这体现在太多方面,周易中体现出中国处理天人关系,论语中体现出中国处理人人关系,都用到了“中”,用“和文化”来包容和感化别人。“和文化”的基础本质上就是均衡、中庸、辩证的思想。
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利用自然内部之间的各种关系,让自然自己调节自己,以物制物,使自然保持着协调和平衡,这是一种人类的“理性的狡黠”。
“砰!砰!砰!”一个匆匆而过的路人急切地敲打着一扇神秘的门。不久,门开了。“你找谁?”门里的人问。“我找真理。”路人答。“你找错了,我是谬误。”门里的人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
路人只好继续寻找。他趟过了很多条河流,翻过了很多座高山,风餐露宿,历尽艰难,可就是迟迟找不到真理。后来,他想,既然真理和谬误是一对冤家,那说不定谬误知道真理在哪儿。于是他重新找到了谬误,谬误却说:“我也正要找它呢。”说毕又关上了门。
路人不死心,继续寻找真理,他再一次翻山涉水,再一次风餐露宿,依然找不到真理。于是,路人又敲开了谬误的门,可谬误却留给他一副冰冷的面孔。
就在路人近乎绝望地在谬误门口徘徊的时候,不断的敲门声叫醒了谬误的邻居,随着吱呀一声轻响,路人回头一看,天哪,这不正是真理吗?
真理就住在谬误的隔壁。
如果没有谬误的衬托,人们怎么知道真理的正确?真理和谬误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世间的很多事其实都是对立统一,在互相制约中达到均衡。
思维训练营
思维情景再现一
老张是国企的一个中层干部,他的心是公认地“好”,办事也是从不拖泥带水,雷厉风行。可是让老张奇怪的是,和他同年纪,同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调独当一面,就是成为了他的顶头上司。
老张一直郁郁不得志,于是和上司一次聚餐的时候,趁着酒劲问了领导:“为什么我得不到升迁?”领导这个时候也趁着醉意说道:“老张啊,你的能力大家是公认的,但是你啊,就是太直了,太容易得罪人了!”
辩证均衡思考术
虽然“直言直语”是人性中非常可爱、率真和值得珍惜的一种特质,让是非得以分明,让正义邪恶得以辨别,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直言直语”却常常不受欢迎,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用辩证均衡思考术加以思考,我们就明白了,因为人和人和谐相处的核心就在于均衡,没有绝对的对,也没用绝对的错。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和问题,也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从不或者很少考虑旁人的立场、观念、性格。而且这些“直言直语”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就算知道,一般也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面,而鞭辟入里的话又太伤人心,很容易伤害别人。
所谓人际关系的均衡,是指大家都能把握好一个“度”,喜欢乱开炮的人,往往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措辞严厉,杀伤力极强。所以这种人也很容易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成为别人手中的“枪”,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这种人往往成为了牺牲品。
所以在人性丛林中,直言直语是一把双面利刃,而不是一把可以披荆斩棘的开山刀,多用辩证均衡的观念看待身边的事物,多一份豁达,多一份理解。
思维情景再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