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常称海盗为孙恩,孙恩成了海盗的代名词。这就是海盗“祖师”孙恩的由来
东晋末年,孙恩和卢循领导的海上大起义,从 398 年至 411 年,前后历时长达 13 年,有近百万人的海盗大军,转战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纵横东海、南海两大海洋。
如此波澜壮阔的海上武装起义,是中国海盗史上所罕见的。
孙恩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和起义军首领,字灵秀。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
孙恩的叔父名叫孙泰,而吴郡钱塘的五斗米道首领杜子恭就是这个孙泰的师父。
于是,当杜子恭死后,继续将杜子恭的道法流传下去的重任就交到了孙泰的身上,孙泰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信赖。
东晋隆安二年,也就是398年,爆发了王恭之乱。这时候,孙泰认为晋国的气运就要结束了,便以讨伐王恭为名,他私下里集结了自己的徒弟和一些人士等数千人准备起事。但是,还没有等到这次计划正式开始,司马道子父子便以诱骗的方式将其判罪斩首了,除了孙泰还有他的六个儿子也惨遭不幸。这个时候,见此情况的孙恩逃入了海岛,
孙恩逃跑后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召集了上百人誓要为孙泰报仇雪恨。到了隆安三年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次机会。
孙恩趁着当时民心正有所骚动这一大好时机,率众人从海岛攻克了上虞,并乘着胜利的气势攻破了会稽(今浙江绍兴)。
当他一路杀到会稽的时候,还得到了人民群起的响应。如此一来,这样一直队伍以势不可挡之势前进,孙恩起义军很快便占领了会稽的八个郡。孙恩占据了会稽之后,自称“征东将军”,还自己设立了一系列官职,更称其徒众为“长生人”。
然而,东晋王朝派谢琰率重兵讨伐孙恩,而八郡起义军也会聚于会稽。在隆安三年十二月,谢琰率军攻下义兴,击杀掉了起义军的头领许允之。接着,他又进兵吴兴,屯兵乌程(今浙江吴兴县南)。
谢琰的军队开始向钱塘江推进。孙恩见东晋官军马上就要渡过钱塘江了,就率领男女老少20余万人向东撤退,不久就又退入了海岛。
孙恩的这次起义被打了回来,但是事情并没有就这么结束。
时间又到了隆安四五年间的时候,其义军与东晋官军继续进行着激战,并一度逼近建康,攻破广陵(今江苏扬州)。后来因为东晋政府加强了沿海防务,起义军出现给养困难,再加上疫病的流行,他们死的死病的病,已经失去了一大半的战斗力。
终于,最后在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三月,孙恩宣告进攻临海失败,便赴海自沉。
五斗米道信徒则认为他已成了“水仙”,跟随其投水寻死的人就有百余人。而起义军剩下的数千人又推举孙恩的妹夫卢循为领袖,继续斗争。
这样一来,时间其实已经经历了很久了,卢循带领的起义军甚至也占领广州,还曾一度大举北伐。但直至义熙七年(公元411年)也终告失败。
而其也历时了长达 13 年,有近百万人的海盗大军参与到了这可谓是“浩浩荡荡”的斗争中。
回头看去,也不免有些感慨。孙恩的五斗米道徒信奉长生久视之道,他们信仰天、地、水三官,尤其相信“水仙”。孙恩以五斗米道组织起义,动摇了晋室的封建统治,也引起了南北朝时期道教上层人物冠谦之、陆修静对道教的“改革”和南北天师道的出现。
可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虽然在三吴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孙恩除了会用宗教迷惑人以外,并没有多少才能和远见。
他带领的军队一派流寇作风,到了一个地方,除了杀死地方官之外,就只会劫掠财物,烧毁仓库房屋,甚至于砍伐树木,填埋水井,完全是一个疯狂的破坏者形象。他出身于次等士族之家,本来就恨世家大族占据着高位,让他们难有机会进阶,所以对他们的屠戮也格外严重。王家和谢家首当其冲,除了王凝之以外,包括谢安的两个侄子在内的许多王谢子弟都被杀死。
所以说,如果孙恩的政治才能再高一些,他本来会有更大的作为。这一点也不夸张。但是他就是缺乏政治远见,也没有坚定的意志,这些都注定了他的事业不可能长久。
在起兵的初期,他听说有八个郡的民众起来响应他,不禁喜形于色,对属下说:“天下没大事了,过几天咱们就穿着朝廷的官服到建康去。”
而后来,当听说刘牢之来了,他又立即改变了远大目标。
他当时说:“就算我只割据浙东这块地方,总也能做个勾践!”
又过了几天,听说刘牢之已经带着军队渡江,他又放低了目标说:“就算逃走,也没什么丢人的!”
于是,就这样,孙恩带着20多万百姓向东逃去。在逃跑的路上,他总算展现出了一些智慧,一路上丢下许多财物妇孺,等随后赶来的官军们看到了,沿途竞相抢夺,这一下给孙恩争取到了时间,他自己也终于顺利逃走了。
此后孙恩的事业有起有落,返回海岛又重登陆地,但终因能力有限,错过了许多大好机会。
实际上,当桓玄起兵讨伐司马道子时,官军本来已经无暇再来和他打仗,但孙恩却没能及时整顿队伍再反攻回去,直到桓玄掌握了朝政,政局稳定下来,朝廷又能腾出手对付他的时候,孙恩才觉得已经无力回天,干脆投水自尽,一些家属和信徒也跟着投水自杀。
事后仍然有很多人迷信他,不相信他会这么容易就死去,便称这些投水的人为“水仙”。
这次孙恩事件给了朝廷很大的打击。其间都督军事的谢氏家族成员谢琰因骄傲大意而兵败被杀,从此门阀士族彻底退出重要的军事职位,给刘牢之、刘裕等次等士族出身的将领提供了机会。
动乱之后,地方上的百姓都盼着官军早点过来收复失地,但没想到刘牢之的军队来了以后和孙恩一样大肆抢掠,百姓们失望至极,纷纷躲藏在外,各地郡县城中都见不到人影,过了一个多月才渐渐有人回来。
一片兵荒马乱中,就只有刘裕的部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一路上都受到百姓的欢迎。
因此便可想而知,如今的刘裕战功和名望都蒸蒸日上,自然成了孙恩事件中最大的受益者。孙恩这位海盗“祖师”却成了一块无奈的“垫脚石”。
世上的事情也往往就是在这样有得有失的因果中循环进行着。
刘裕击卢循:为后世海盗提供了经验
卢循,有资料称其“神采清秀,雅有才艺”。据说他善草隶、弈棋,实是个文雅之士。
公元402年,孙恩作战失败投海自杀。而他的余部就由卢循为主要领导者,他们转战广州、长沙、南昌、南京和广东各地,于411年失败。
现在不可否认的是,孙恩、卢循海上反乱被称为“中原海寇之始”。他们为后世的海盗活动提供了相当可贵的经验。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事件中另一个主要人物的故事。
正当刘裕在广固大阅兵士、校校户籍、统计战剩品数目的时候,逃亡至岭南的孙恩残余势力在卢循、徐道覆的带领下忽然分两路直杀建康,他们率大军几乎端掉东晋的首都。
卢循,字于先,小字元龙,是西晋卢谌的曾孙(大英雄刘琨最有名的《重赠卢谌诗》一诗,就是赠给这位东晋“大贼头”的曾祖)。并且卢循的五世祖卢志,也是晋朝忠臣,曾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任幕僚长,做过不少利国利民之事。
可是就是不知怎么回事,到了卢循这辈却好像开始变了样。
卢循娶了妖贼孙恩之妹为妻。而孙恩的本性可是十分的严酷,还杀人无数。当时卢循还时常加以规劝,他曾对其这样说道:“人士多赖以济免。”可见,卢循仍是书生性情,不算大恶之人。据史料记载载,卢循“双眸冏彻,瞳子四转,善草隶弈棋之艺”,所以应该是个不折不扣的士大夫子弟。
但孙恩死后,卢循被造反余众推为首领,就开始了他不得不转变的人生。他从海路逃到番禺,占据广州后,他又“遣使贡献”。晋廷当时正值多事之秋,便封孙恩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郞将,还封卢循姐夫徐道覆为始兴相。
刘裕率大兵征伐南燕的消息一传出,徐道覆非常高兴,急忙派人前往广州劝卢循乘晋廷内虚时主动出击。卢循大概当时感觉正惬意,名为大州刺史,实为小国国君,天天诗酒茶棋书画小日子过得很是舒服,根本不想找东晋麻烦。
可是徐道覆坐不住,他从始兴(今广东韶关附近)亲自赶往番禺去见卢循。
他当时是这样说的:“朝廷一直把您当腹心之患,刘公(刘裕)现正被牵制于坚城之下,等到他擒灭慕容超回朝,肯定会亲自率军齐集豫章,派锐师越山过岭,到时候,您再英明神武,也只能束手投仗。今日之机,万不可失。如果我们占领都城建康,刘裕即使率军赶回,也无可奈何。如果您不从我计,我自己率始光之军单独向寻阳挺进!”
卢循虽然很不希望这样,但又无法辩驳姐夫,只得依从徐道覆,发兵相从。
于是,徐道覆从始兴出发,一路连克南康(今江西赣州)、卢陵(今江西吉水),直杀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东晋镇南将军何无忌在豫章驻守,这位将军在刘牢之、刘裕手下时远谋深见,他自己独当一面,却显得轻脱少谋。
眼见徐道覆带领“贼兵”的巨舰顺流而下。长史邓潜之进谏,他说:“此战系国家安危,贼人自上流而下,舟舰大盛。我们应该掘开南塘之水,坚守城中,与其相持,俟其兵老师废,然后趁势出击。否则,弃此万全之策,决成败于一战,万一失利,悔之无及。”
何无忌将军听后并没有答应,还命手下登上战舰准备迎击“贼兵”。就这样,双方进行了一次大的交战。
交战当天大风甫起,何天忌所乘的指挥舟被风吹至东岸,对方数艘大舰却直逼而来。晋兵见主师不利,顿时崩溃,加上“贼兵”多是所谓“思归忘死之士”,杀兴正酣。如此危急之时,何无忌还大叫“取我苏武节来”,辞色不挠。
“贼兵”刀枪齐下,便把何大将军分尸数段。
另外,卢循方面也是战战告捷。他连续攻克了湘东(今湖南衡阳)、长沙诸郡,进至巴陵(今湖南岳阳)。南方诸郡失败的消息相继传来的时候,晋廷还没有接到刘裕平南燕的捷报。惊慌之下,他们只得连连派遣急使,征刘裕回军驰援建康。
本来,刘裕最初的打算是在平燕之后,驻镇下邳,休养几年后再一举攻克关洛之地。听说都城一告急,刘裕只得“即日班师”。
当大军行至下邳,刘裕命人以船只远送辎重,自己率精锐部队的急行军从陆路往回赶。刚到山阳,何无忌的死讯便传了过来。刘裕得知后的表情可以用如雷轰顶来形容,他只带数十卫士疾驰至淮上,还沿途向过往旅客打探消息。
而旅人则纷纷表示:“贼军还没到,如果刘公回来,我们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刘裕听后大喜,他随后便“单船过江,径至京口”。
众人见到刘裕本人,都大松了一口气。驻镇姑孰的东晋抚军将军刘毅本来在卢循刚起兵时就“抗表南征”,但忽患病,一下子到了病危的地步。延迟数日后,病势减轻,他又马上要提兵灭卢循。
当时是刘裕和刘毅打算联手起兵,这两个人的名声也都是被人十分认可的。而眼见刘裕要平灭南燕,刘毅心中却开始不服了起来,他也想立功好显现一下自己可不比刘裕弱。
刘裕知道了刘毅有这样的意思后,就连忙写信给他,提醒他还是要提防卢循、徐道覆等人的奸谋多端。刘裕还在信中提到对方善打游击战,希望刘毅准备充分些,好与自己合军击灭“贼众”。为了说服刘毅,刘裕还派刘毅堂弟刘藩前往劝谕。
应该说刘裕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好意。可是刘毅读玩那封刘裕写的亲笔信后,却大发雷霆,甚至一气之下将信件扔在了地上。他对自己的堂弟刘藩更是这样说道:“当初平桓玄,我是因为谦虚才把首功推让于刘裕,难道为此你们便以为我不如刘裕了吗!”
于是,刘裕的好心劝说却造成了相反的结果。刘毅亲自率领了两万水军自姑孰出发,直接向着建康进军去了。
这时候,徐道覆可是听到了刘毅将要率兵到来的消息,他放弃了进攻江陵的念头,马上报告卢循说:“刘毅兵重,成功在此一战,宜并力攻杀。”这意思就是打算二人合力来打刘毅这个家伙,而且这一站如果打赢,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两个“贼头”连兵而下,带着手下约十多万的兵将,乘千余艘战船,打算与刘毅的晋军于桑落洲(今江西九江附近)进行一场大战。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刘毅本来就是寡不敌众的,再加上徐道覆、卢循两人又是善于使用各种计谋的人,其手下的教众斗志更是比寻常军士勇敢锐利许多。所以双方一交手,晋军便大败了下来。
刘毅本人只与数百名士兵得以生还,逃跑后才得以保住了自己性命。这一战下来,他们弃船的弃船、卸甲的卸甲武器以及一些随军的物资扔得更是满地都是。
晋廷得到了刘毅军队彻底失败的消息,异常的惊慌。当时,刘裕大军剩下的将士回来之后,不仅因长途行军而疲乏不堪,而且多处于伤病的状态,战斗力极差。建康守军不过数千,皆有畏惧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