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31400000019

第19章 综合篇(3)

有专家认为石塔上的女人是笃信佛教的供养人。从画像上看,这些供养人可能是皇室贵族,她们虽然身份高贵,可是命运却不能由自己掌控。只能把未来完全寄托于佛教和缥缈的希望中。

也有专家认为石塔上的女人应当是萨满人。契丹人传统信仰萨满教,很可能当皇室遇到困难,萨满就与佛教徒共同参与祈福法会,建成了宝塔。石塔属于天界,并且被四大天王护卫着,石塔上的女人所持之剑恰好是萨满通灵的道具,其带波纹的衣服也是萨满的道具之一。

那么,佛舍利五重宝塔又是如何流传到国外去的呢?据有关专家考证,佛舍利五重宝塔原来是在灵光寺内辽代所建的招仙塔,当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建塔供奉佛舍利祈求平安的同时,更是为了纪念萧大后。不过在1900年八国联军“围剿”义和团进犯北京时,疯狂炮轰灵光寺,寺内就只剩下招仙塔的塔基。据说当年八国联军炮轰灵光寺的目的就是为了盗取五重宝塔以及塔内之物。但是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寺内僧众或佛教信徒在招仙塔被轰塌之前就将佛舍利五重宝塔转移并且藏匿了起来,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流失到了海外。

那么,五重宝塔内到底装有什么宝物呢?舍利塔的套装层数达五重之多,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安放真身舍利容器的重数相同,而五重是舍利瘗藏制度的最高层次,象征着五佛在七宝之地,只有释迦牟尼才能享受这个规格;宝塔上有多处释迦牟尼的涅图;银塔与金塔包裹以银丝串缀珍珠的“天网”或“因陀罗网”;石塔顶部的五佛顶尊有五个转轮和五个法轮,这种造像只能在佛的头顶上才能出现,标志着佛的最高智慧。五重塔身之上的佛像与纹饰融合显、密二宗,表明舍利供奉之日,汉传、南传、大乘小乘、显宗密宗的四众僧侣共同参与了安放佛舍利的法会。

经过中国顶级考古专家、历史学家和佛教界近三个月的研究,大家一致认定:能享有如此高礼遇的不是一般人也不是高僧,极有可能是释迦牟尼的舍利或佛骨。

五重宝塔身上凝聚的价值非比寻常,但是蕴藏在它身上的一系列谜团却迟迟没有解开,或许这些谜团还要等到考古专家找到更多的资料和证据才能一一解开。

石鼓之谜

观点: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十个石鼓有“刻石之祖”之称,是中国第一古物,上面所刻的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成为书家第一法则,但是因为年代久远,石鼓文已经残缺不全。有人认为石鼓的年代应该为周宣王时代,有人认为是秦文公时期所刻,还有人认为是秦襄公时期所刻。

在故宫博物院皇极殿东庑的石鼓馆里存放着十个其貌不扬的石鼓,它们素有“刻石之祖”的美誉,是中国第一古物,也是我国传世的珍贵文物。在石鼓上面刻写着一些大篆文字,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被称为“篆书之祖”。这些文字因为刻于石鼓上,所以又被皇极殿本名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称皇极殿称为“石鼓文”,同时也成为了书家的第一法则,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石鼓共有十只,均高二尺,直径一尺多,上细而下粗但顶部微微呈圆形,很像鼓,鼓上的铭文大多讲的是渔猎之事,因此人们又称它为猎碣。每一面石鼓上的文字都记录了一首古诗,十首诗合起来又成为了一组,歌颂的是国君征旅渔猎的事迹。

目前石鼓上的文字已经多有磨损,剩下的大约有310字左右,其中第九鼓上已经没有文字留下了。唐代时曾有《石鼓文》的拓本,但却没有流传下来。目前可见最早的拓本是北宋安国“十鼓斋”藏的3本宋拓,即“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其中天一阁所藏的北宋拓本文字最多,约有四百二十二字。有人根据留传的拓片估计石鼓文字原有400多,也有人估计有600字,还有人估计有700字,但是这些数字现在都已经无从考证了。

石鼓是在唐代贞观初年被发现于陕西天兴县的三原,天兴县即现在的陕西凤翔县。当时人们看到这些石墩因为形状像鼓,便把它们称为石鼓,把刻在石鼓上的文字称为“石鼓文”。人们发现这种“石鼓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但是远比金文规范、严正,笔划粗细基本一致,有的字结体对称平正,有的字则参差错落,近于小篆而又没有小篆的拘谨。在章法布石鼓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局上更是注意到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笔力也十分强劲,在古文字书法中是比较独特的。石鼓文的书体为大篆向小篆过渡时期的文字,因此有人称学石鼓文可上追大篆,下学小篆,百无一失。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着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五代战乱时期,石鼓散乱于民间。

北宋仁宗初年,时任凤翔知县的司马池,也就是司马光的父亲,找到了失落的9面石鼓,并将它们运送到凤翔府学妥善安置。北宋皇四年,一名金石收藏家从一位屠夫那里得到了被做成磨刀石的第十面石鼓,运回凤翔府学,十面石鼓终于再次聚齐。北宋大观年间,痴迷于书画的宋徽宗下诏将石鼓运往汴京,并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在石鼓的刻文里填满了黄金放在皇宫。

“靖康之变”后石鼓被掠到了北京,因金字被凿抠,再加上磕碰严重,石鼓文的字迹越来越模糊了。直到元大德年间,这十面石鼓才又被迁移到国子学内妥善保护直至清代。清乾隆五十五年,清高宗为更好地保护原鼓,曾令人仿刻了十鼓,放置于辟雍,现在仿制的石鼓就放在北京国子监,其形状与刻字部位和原石鼓有不少差别。抗日战争时期,为防止国宝被日寇掠走,石鼓被迁到江南,石鼓之第一鼓的拓片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北京,1956年在北京故宫展出。

石鼓上没有具体的年月,也没有署名、官职等作参考,因此关于“石鼓文”的刻石年代就成了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专家学者们对年代的考证竟然相差了1700多年。

唐人韦应物和韩愈的《石鼓歌》都认为石鼓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宋人欧阳修的《石鼓跋尾》认为属周宣王时史籀所作。宋人郑樵根据石鼓文中的文字分析认为石鼓是先秦时候的物品,时间应该在惠文王之后,秦始皇之前。也有人认为是秦文公时所刻。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距宣王更近。到目前为止,经过历代学者的大量考证,基本上可以肯定石鼓为秦刻石,但具体年代仍众说纷纭。

由于石鼓上的文字年代久远,还有不少残缺不全和不易辨认的文字,因此要想最终确认石鼓的年代,还有待于众多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考证。

故宫之谜

观点:故宫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可谓无价之宝,在它身上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谜团。有人说它的设计者是人称“蒯鲁班”的蒯祥,有人说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有人说故宫房间有9999间,也有人说有9999间半,但实地勘测的结果也只是说有8600余间。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首。故宫是明朝皇帝朱棣于明永乐四年开始修建,即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历经十四年之久。故宫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5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是一个长方形的城池。在宫城的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环绕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着52米宽的护城河,使故宫成为了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建成后,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的二十四位皇帝,这里既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场所,又是皇帝和后妃、皇子们居住、游玩的地方。虽然现在故宫已经改建为故宫博物院供人们参观游玩,但是蕴藏在故宫的一系列谜团却迟迟没有解开。

故宫在旧时又被称为紫禁城,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了三垣、二十八宿。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在三垣之中,紫微垣又称紫微宫、紫宫,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秦始皇造咸阳宫时,就曾将宫殿命名为“紫霄宫”,以此比作天帝的居所。明清社会等级森严,皇宫是最高级别的“禁区”,就连官员也不是可以随便进出的,便用“禁”字来命名。另外,故宫中各个宫殿的名称也都有典故和含义,如“乾清宫”和“坤宁宫”的“乾”、“坤”二字就出自《易经》。“乾”指天,属阳;“坤”指地,属阴。乾清宫意味着上天清朗,皇帝清健;坤宁宫则含有大地安宁、后妃太平之意。其他的宫殿也都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星座,所起的宫殿名也都有深刻的含义。

那么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又是由谁负责设计?是谁主持施工的呢?这个问题可能会成为一个谜中之谜。因为文献中并没有记载,而且故宫的建筑上也没有明确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人称“蒯鲁班”的蒯祥设计的。但是有专家认为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据记载,永乐十五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坤宁宫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博览4

    中国历史博览4

    《中国历史博览4》主要内容分为“元朝”、“明朝”、“清朝”三个章节。
  • 代隋

    代隋

    隋末年间,群雄辈出,谁能取而代之?一个后世普通人死后重生成为了宇文成都,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对着与前世普通生活,而不相同的门阀嫡长孙的生活环境,他将何去何从?面对宇文阀即将到来的灭亡命运,他又该如何?是接受他所知的死亡吗?还是拼死一搏?不!命运在我手中,我拥有的一切谁也别想夺走!他再也不想回到前世那吃上顿没下顿的凄苦生活!他受够了!他要反抗!李元霸!李世民!我倒要看看是你李阀能笑到最后,还是我宇文氏坐收渔人之利!我宇文成都的铁骑等候你们的大驾!…………………………各位朋友如果喜欢的话,顺带收藏一下,如果富裕一点,给点推荐票,温暖一下我坚持写作的寂寞孤独的心。
  •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来征战几人回

    怛罗斯之战,是中世纪两大帝国的一次交锋,也是世界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场战役。但是就是这样一场重要的战役,在中国史书上却只留下一些模糊不清的记载,这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于是,在我的脑海中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卷进历史漩涡中的小人物的故事……
  • 贞女传

    贞女传

    战国后期,刀光影,马嘶鸣,饿殍遍野,一个穷乡女子,立志以自己的力量救人济世,保卫一方平安,数十年后,她又如何做到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她和始皇帝有着怎样的纠葛,在她华丽的身后又有着怎样的宿命?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窃国风流

    窃国风流

    新书书号:189252新书书号:189252新书书号:189252新书书号:189252
热门推荐
  • 如果不爱,就放手吧

    如果不爱,就放手吧

    “秦哥哥。”牙牙学语的女孩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秦哥哥。。。“我会永远都这样对你好,即使你不要我了。”男孩看着手上的书,向女孩念出刚刚看到的那句话。这是早熟的他向无知女孩许下誓言,只是女孩好像并不明白。那一年,男孩三岁,女孩一岁。“秦哥哥,你会永远这样对我吗?我想要的你都会我让我得到吗?”“当然回啦,只要是小诺诺要的我都会让你得到。”男孩拍着自己的胸脯对女孩说。那一年,他七岁,她五岁。
  • 小儿惊癎门

    小儿惊癎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女逆天下

    邪女逆天下

    已弃文,我放弃思考了。。。。。。。。。。。。。。。。。。。。。。。。。。。。。。。。。。。。。。。。
  • 皇倾天下

    皇倾天下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神医施不凡寄魂到了一个窝囊废般的皇子身上,再睁眼时,天下风云汇聚,雷霆骤起。且看这个最不得人心的女皇子,如何从人人得以欺辱的境地奋起直追,从而站于皇权之巅,傲视天下!
  • 牛人

    牛人

    中国有好多土围子,制度之围,思想之围,发展之围。一切以“金钱”为标尺,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但人们的精神、资源和道德却贫穷了。小说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描述了庄水桶在城市化浪潮中人生和事业戏剧化起伏,反映农民在发家致富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牛人》是中国农民面对城市化浪潮的觉悟和进取,是中国农民未来命运的生动展示,是小人物大事业的盲目、激进与人生转折的轻喜剧,善良醇厚却又不失狡黠的灵魂裸视。希望和苦难永远是中国农民在社会进步途中的主旋律。
  • 英雄联盟之神奇瓦罗兰

    英雄联盟之神奇瓦罗兰

    一天,一个青铜五的渣渣正在网吧玩LOL,刚刚拿完人生中的第一次五杀,突然被一道小电流击中……“安妮,不要跑,叔叔在这里!”韩云说道,“阿狸,轻一点,弄得我好疼!啊~不要碰我的伤口啊”读者们希望你们喜欢的
  • 神魔阴阳帝

    神魔阴阳帝

    廖城,一个不起眼的小城。谢枫,一个不起眼的青年。审判之雷降临在这个城镇。一代巅峰,从此觉醒。处天下之巅。为众人瞩目!
  • 末日升华

    末日升华

    末日即将来临。人类即将蜕变。奋斗吧,为了一切。
  • 大封妖

    大封妖

    在人类建立的繁荣大都市下,隐藏着天大的秘密,那就是都市中生活着非人的存在,他们有个统一的称号:妖。上古的聚变,改变了这个世界,残暴的凶禽,美丽的植物,人类的怨念,死去的尸体,甚者自然中的风雨都获得了莫名的力量。在这个莫测的时代,部分人崛起,创立了封妖家族,妖与封妖家族的一战,开创了新的纪元:妖历。妖历1700年,在人类建立的都市,划分了妖的猎食区,封妖家族允许了妖在都市中的生活……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
  • 挣脱的枷锁

    挣脱的枷锁

    【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胜荣幸,别喷我】规则,形式,法则,将人们紧紧绑定在十字架上,人们如同奴隶一般,背着这些,前行,前行,无止境的前行,只为了那个根本不存在的目的地,直至死亡,扔掉重重枷锁,也许就能冲到顶端,冲破一切的屏蔽,那些所谓的犯罪,无非是与众多不公平的斗争,人类的存在,本身就是个矛盾体的犯罪。在暗无天日的世界中,也许还存在着一丝亮光,那里面夹杂着黑暗,肮脏,腐败,不堪入目的东西。在黑暗的地方,有一双眼睛,它监视着这一切,你的一举一动,也许,它现在,就在你身后。。。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