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4000000019

第19章 道法自然 守常之道(1)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最后一句,原文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乍一听,摸不着头脑,好像是一个很深奥的哲学命题。我们平民百姓八辈子也遇不着,也用不着。其实不然。“道法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每天都在运用“道法自然”的智慧,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每时每刻都在“道法自然”。

早晨起床,每天都要洗脸、刷牙,这是“道法自然”。一日三餐,按时进餐,这是“道法自然”。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这也是“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有如我们日常生活起床、吃饭、工作、睡觉,那么简单,那么自然,那么息息相关。也如斗转星移那么复杂,那么神秘,那么遥不可及。我们可以不去想“道法自然”,生活还是这么过。生活还是这么过,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适应了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规律。如果我们有心思考“道法自然”,也许生活还是这么过。不过,它却有如白开水加进了白糖或食盐,虽然还是白色,感觉不出变化,要是品尝,你就会觉得有了味道。因此,有兴趣,想想“道法自然”,对生活,对工作会有帮助。为抛砖引玉,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对“道法自然”的认识与理解。

一 怎样理解“道法自然”?

“自然”就是“习惯”,有个词语叫做“习惯成自然”。“习惯成自然”,就是大家长期这样做,一直坚持这么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习惯,再坚持下去,习惯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自然而然就是既成事实,就是本来的样子。“道法自然”就是“遵循习惯行事”。为什么这样说呢?举个例子,学校体育教师训练学生正步走,喊口令就是“左”“右”“左”,军队训练士兵正步走也是喊“左”“右”“左”,以致任何地方、任何人训练正步走都是这样喊口令,没有例外。为什么不喊“右”“左”“右”呢?喊“右”“左”“右”应该可以啊!但就是没有人这样喊口令,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形成了习惯,习惯就成了标准,有了标准,就形成了规范,形成了规范,人们就得按规范行事,按规范行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什么叫守常呢?在自然而然的事实面前,我们就要懂得守常。什么叫守常呢?常,就是恒,就是不变,守常就是遵守永恒不变的原则。守常就是遵循习惯行事,“遵循习惯行事”就是守常,就是习以为常,就是道法自然。“1+1=2”,为什么“1+1≠3”呢? “1+1=2”,是大家都这么讲,是“道法自然”。如果你一定要讲“1+1=3”,3岁小孩都会说你蠢。因为“1+1=2”这已形成了习惯,形成了既成事实,是不能改变的,你一定要改变,你不这么说,你就违背了习惯,你就违背了事实。说话不合乎事实,自然是错了,连简单的事实都不知道自然是蠢。在习惯面前,在既成事实面前,即使错了,也是对的(在后面还会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事实如此,你没有理由不遵循它。而形成这种习惯的力量是“道法自然”的结果,也是守常的结果。小朋友一进幼儿园,幼儿园阿姨就举着一根棍子问这是“几”,这是“1”,背着双手背“1+1=2”,以致他们张口就是“1+1=2”,幼儿园阿姨的训练就是“道法自然”的训练,幼儿园的朋友张口就是1加1等于2,这样不断地反复地练习。这不断地反复地练习也就是“道法自然”的练习。使之形成习惯,使之形成自然,然后让他们去“道法自然”。这样不断地反复地、一代代地训练下去,那么,讲不出理由的东西,就成了天经地义的东西,就成了习惯,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实,就形成了永恒。这个习惯就成了“不知有之”的现象。然后是“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木已成舟,老百姓都这么说了,没有人怀疑,不敢不这么说。这样说,没有理由,不需要理由,也没有人问为什么!如此坚持传下去就是守常。

另外,要准确理解“道法自然”,就必须清楚地认识“道法自然”的四个层次及其形成的对应理由。要想准确理解“道法自然”的四个层次,我们有必要先熟悉《道德经》第十七章的内容。“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贵其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十七章的内容就是讲“道法自然”的四个层次及其形成的对应理由,我们作如下分解,就可明白。

道法自然的四个层次及其对应的理由:

第一,“太上,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第二,“其次,亲而誉之”——悠兮。

第三,“其次,畏之”——贵其言。

第四,“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有人会问。这十七章的内容是对统治者优劣的评判,怎么变成了是对习惯四个层次的划分及其形成的对应理由了呢?

你要知道《老子》是一部经书,既然是经书,它的写法是虚虚实实,“虚”不是空虚、虚无,而是抽象,泛指,包罗万象。而“实”是举例说明抽象的道理。我们如果读《老子》读得太实,那就把《老子》僵化了。一部经典只有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它,才能显示经典的智慧。如“道可道,非常道”,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对此就有不同的理解。再者既然是经书,经书的文字也是抽象的,如《易经》的爻辞就令人费解。读经书要有想象力,要从生活中体悟。下面我们谈谈对这四个层次的体会。

处于第一层次的习惯是最好的习惯,最好的习惯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最简单,二是最需要的,三是讲不出原因来的!有这样的习惯吗?如果你认为没有那就对了!有个成语叫做“习焉不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习焉不察,他的意思是讲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老子也是这么说的,“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习惯是不知有这种习惯的存在。

(做个小实验:举起食指问这是几呢?这是“1”,举起食指、中指问,这是几呢?这是“2”,“1+1=?”,“1+1=2”。)这些都是连幼儿园的小朋友张口就能回答的问题。为什么?因为,这已形成了习惯,是最简单的习惯!小朋友只是照习惯行事罢了。

“1”为什么是“1”,而不是“2”呢?“2”为什么是“2”,而又不是“1”呢?你讲得出道理来吗?讲不出来,陈景润也没有讲出来。你只能蛮横地说“1”就是“1”,“2”就是“2”。别人如继续反问为什么“1”就是“1”,“2”就是“2”呢?你这时也许聪明起来,也许是气急了,你会高声叫喊,“1”就是“1”,“2”就是“2”,大家都这么说,你不这么说就是错了。这就对了,老子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形成了习惯,老百姓都这样说,我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习惯就是这样子。大家都这么说,你不这么说行吗?这就叫“约定俗成”。用《易经》的话说就是“民咸用之谓之神”,老百姓无不使用它而又全然不知而又自然而然,这就叫做“神”。

习惯都讲“1”就是“1”,你要讲“1”就是“2”,那么你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2”了。

第二,“其次,亲而誉之”。第二种层次的习惯是亲近它、赞美它。这种习惯是讲得出理由的,如吃饭大多数都用筷子,都是右手拿筷子,不用筷子用汤匙不行,或者不用右手用左手也不行。在大多时候,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遵循这一习惯,你小时候要是用左手拿筷子,你父母就会纠正你,直到你习惯用右手拿筷子为止(这个纠正你的动作训练就是道法自然的训练,就是守常)。

这种习惯不存在“对”与“错”,讲得出理由,因为用右手拿筷子吃饭,我们汉民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用筷子进餐就是尊重我们民族的优良文雅的传统,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悠之”。“悠之”,就是悠闲可供人观赏。值得这样去做,这样去做被大家认同与赞许。

其三,“其次,畏之”。是不遵循这种习惯,有畏惧之心。如清明祭祖,全体汉族人都选在清明节前后两三天,没有人会在清明节前后一个月去祭祖,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大多数人祭祖是习惯使然的事,但有一部分人不是这样,是怕人说闲话,你要是清明节不去祭祖,知道的人就会你说没孝心,严重地会骂你“断子绝孙”。为什么会诅咒你断子绝孙?因为生儿育女在我们汉族看来是为传承香火,清明节你家祖坟上连香火都没有了,这不是断子绝孙吗?所以有一部分人是出于“人言可畏”才去的,也就是老子讲的“其言贵”。“其言贵”不能简单地说成“少说话”。“贵”不是少的意思,而是“重要”,有影响力。有影响力的重要语言才有人去遵循,去照着做。这种层次的习惯有强迫的意味,有勉强而为的意味。

同类推荐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

    生命谁做主?当然是生命境做主!这是一本呼唤全人类正视生命境的书。生命最初是什么?为什么会活?如何理解起源、进化、遗传和发育等重大问题,尽在此书中。现代生命科学把生命规律搞得庞杂而繁复,那是因为把生命现象“看走了眼”。人类再智慧,科学再万能,如果不认识思维是什么,不纠正思维中的动物性缺陷,就很难闯出误区。当今社会,用主观的遗传基因概念解释生命的一切现象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坏习惯。人们为什么不换个视角重新审视生命?请还原生命物质运动的自然规律吧!这本书以生命境为主题,正确认识人体在生命体系中的地位,正确把握人体在生命境中的“雕塑规律”,我们的身体将天然健康,人类的前途将借助“生命境大爆发”跳出灭绝。
  • 北大哲学课

    北大哲学课

    历经沧桑的北大,以其“兼容并包”的风范,将古今中外百家思想融会贯通,同时以“思想自由”的理念培养出了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于人生有着独特的经验与智慧。本书汇聚中外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穿插北大人的生命体悟,不仅是一本哲学思想著作,也是一本指导现代人生活的著作。
  •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曾国藩冰鉴(第四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解读既尽力合于原文之文体,又不囿于原文之句法而因文害义,力求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予以解读之。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原文在章序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存在“道”、“德”含混的实际情况(是否由于流传错简不得而知),故对原章序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思想内容更具逻辑性、连贯性和区别性。
热门推荐
  • 魔武双修:泡妞大宗师

    魔武双修:泡妞大宗师

    吾预执剑斩忧愁,三尺寒锋何止休?倒霉蛋穿越到修行废柴体内,为求升仙偷万年人参,得罪人,魔,仙三界首领,万里逃命,又遭遇天劫,得天雷炼体,幻化阴阳纯正之身,得祖巫之血,抢夺乾坤印,局势陡转……且看绝世废柴如何完成惊天逆转,纵情花丛,绝霸三界,成就逆天之神!
  • 魔枭神主

    魔枭神主

    吞尽世间苦楚,成就无上巅峰。魔神间游走,缔造一代魔枭神主。
  • 朦胧月夜袭

    朦胧月夜袭

    又是一个难眠的夜晚,穗音仰头望向夜空,今夜的月色与往常不同,薄薄的云雾遮掩了月的身躯,淡淡的月光在云雾间仿佛浸染一般散开成一片,月和月的光芒相融一体,不现圆润的轮廓,唯见一汪朦朦胧胧的天光之湖。听说在这样的夜晚,由于月亮被遮蔽了眼睛,这个世界将会发生一些奇妙的事情。而他,听袭,一个影响她一生的“人”,正是在这样一个夜晚神奇地出现在她的面前。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
  • 佛光菜根谭—要放下

    佛光菜根谭—要放下

    本书是星云大师从自己几十年的著作和开示记录中,提炼经典汇编而成的一部语录体心灵励志图书。全书一套三册,本册作为第二卷“修心本”,以“放得下”为宗旨,集中记述了星云大师对世界、社会、生命等的证悟智慧,以及怎样立德做人、修身养性的智慧,以及如何才能在烦恼生命中寻求到平静而开阔的心灵境界的智慧。言简意赅,精妙处往往让人醍醐灌顶。若能每日一偈,则日日都有新智慧,日日都能有好心情。
  • 快穿之我记得你

    快穿之我记得你

    追魂逐魄而来,游荡宇宙浩淼之间排山倒海而归,寻觅几重生死无怨惊天动地而随,为一人七情引一线三魂七魄而衰,逆天改命再续缘
  • 如何经营小酒吧

    如何经营小酒吧

    如何经营小酒吧以问答的方式介绍了经营酒吧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如何确定酒吧的经营理念、商圈调查包括的内容、酒吧营业中的工作、调制饮品的基酒等。
  • 宠溺之皇妃谋夫

    宠溺之皇妃谋夫

    世事因果皆难料,一段情,一世恨,编织出无数个错综复杂的琉璃梦……分分合合,纠缠难息,终究抵不过命运的捉弄……她优雅地将一把精致的匕首抵在一个女人白皙的脖颈处,邪笑着看向对面被绑着的人:”你想要看着我将匕首插进去吗?“男子神色平静:“别为难她……”语声落处,噗嗤一声,匕首狠狠地插入了女子的咽喉,飞溅的鲜血沾满了她满脸。她将被鲜血染红的脸凑近男子,邪肆如鬼魅,她轻声笑道:“该你了……”她伸出舌头舔了舔刀尖上的鲜血,叹道:缘分,真不是个好东西……你说,是不是?
  • 心之魔法世界

    心之魔法世界

    此文为青春小说,主角们有不同的魔法,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爱情故事
  • 终极一家之不一样的夏美

    终极一家之不一样的夏美

    某天醒来,夏美突然感觉全身轻松,这是没有鬼娃压制的感觉,可是奇怪,鬼娃不是压制了自己十多年吗。
  • 豪门盛宴:拒嫁高冷大少

    豪门盛宴:拒嫁高冷大少

    莫名其妙从单身变成已婚,林思曼很愤怒。“离婚!”结婚当天晚上,林思曼甩着一张离婚协议书到眼前这个她连见都没见过的男人脸上说道。“不知好歹的女人,敢跟我说离婚,找死!”顾一凡冷怒。“为什么不敢?我又不认识你!”林思曼怒道。顾一凡冷笑:“不认识?装什么清纯,费尽心思,花钱收买人心,不就是为了嫁进我们顾家这豪门?替你林家光宗耀祖?”林思曼一听,火了,她指着自己说:“什么?我费尽心思要嫁给你?明明是你死皮赖脸上我家强娶我!这会儿就不敢承认了?我要离婚!!!”“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