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游戏和玩乐的童年是悲哀的,因为它无情地剥夺了孩子用整个生命触摸世界的机会。“玩”是儿童快快乐乐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的最佳方法,也是开拓儿童多种思维能力,增进儿童智力的最佳方法,是儿童推动自我发展的一种形式。儿童的世界就是生活、游戏、学习的世界,儿童生活在游戏中,并通过游戏,建立起通向未知的道路。班队活动课上,丁文涛准备搞一个关于“猪和狼谁对人类贡献大”的辩论会,马小跳和他的伙伴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好玩的机会。在辩论之初,他们信心满满地认为选择猪方,肯定稳操胜券。可是比赛抽签的时候他们却抽到了狼方,在形势与原先设想南辕北辙的情况下,马小跳他们并没有气馁,也没有放弃比赛,而是积极查阅了许多关于狼的资料,搜集了狼的许多优点。辩论会上热烈异常,辩论双方都戴着头饰,还有电子琴来渲染气氛。准备充分的马小跳一方不仅有故事,还有“生态平衡”的自然科学知识,最后马小跳一方以绝对优势胜出。儿童本来天生就有探究的欲望,对任何事物原理都抱有追根求源之心,游戏为儿童的这种探究提供了一种驱动力。当儿童处于游戏中时,参与游戏的遏制不住的渴望,促使他熟悉并掌握游戏的规则和内容,激发他迎接挑战的激情和勇气,从而以愉悦的情绪主动获得更多的认知。这场辩论即以游戏的形式调动了孩子主动参与的积极心态,使儿童天性得以自由舒展,这是儿童内在生命活力自我的解放,更是儿童认知的发展和扩张。
孩子的潜力之大是远远超越大人想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具有唤醒学生潜能的责任,哪怕孩子的潜力只露出了一点线头,我们也要努力拽出一团,将它织成毛衣或帽子。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
儿童自然天性之想象力:触发创造的激情。
儿童天性富有想象力,每个孩子都是乐于想象、善于想象的,想象是儿童最可贵的品质。要开发儿童创造的潜能,发展其想象力应是一把必备的金钥匙。鲁迅先生曾经在赞叹孩子的想象力时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想象展示了孩子的智慧,想象带给了孩子童年的快乐和幸福。仙女蜜儿让孟小乔在她的魔法下结识了会玩的小人精:见到长耳朵的老仙树,随秋千荡到白云之上,尝尝白云做的炒冰,看到了偷梦的影子;蜜儿还施展魔法,让孩子们拥有了一座自己的城堡——童心城堡,在城堡里,男孩子可以成为戴头盔、穿甲胄、拿矛持盾的小骑士,女孩子们则走进了用尾巴走路、会爬树的鱼的世界;童心城堡中的球形教室里,学生变成自由飞翔的人头鸟,在清朗的夜空中尽情舒展童真的心灵,寻找幸福的源泉;孩子们暑假中和巴浪一起,会奇遇同老虎一般大的蜘蛛精,跟着五不像钻过树洞,会来到一个流着牛奶的河流和挂满蛋的树的奇怪的地方……想象力是儿童拥有的巨大财富,神奇而美妙的想象为孩子的纯真心灵打上了奇妙、轻松的底色,丰富着孩童的世界,发展着儿童的智慧。蜜儿是播撒真善美的使者,小人精是孩子理想的寄托,充满梦幻的世界是童真的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插着想象翅膀的天使,让我们追随蜜儿,结识小人精,任想象在这里展开飞翔的翅膀,任率真的心灵在这里绽放自由的欢乐。天性自然,生命的成长在想象的世界里变得美丽而丰富!
想象,往往孕育着创造的嫩芽。孩子的天性是富有创造力的,充满想象的童稚之心不像成人一样束缚重重。与处于相对成熟状态的成人相比,儿童的生命更具有无限开放性,并在生活的历程中不断实现着自然所赋予的各种发展的可能性。马小跳创办的“跳跳电视台”,张扬着儿童自由自在的天性,最大限度地肯定了童心的自由和创造力;在众多的素质教育的培养中,家长们奔波不停地将子女送往舞蹈、钢琴、书法、绘画等等各个特长班,所以现在的孩子虽然个个都是多才多艺,但像杜真子这样会做饭,而且做得这么有创意、色香味俱佳的人才还真是不多,难怪电视台的热线电话都被打爆了,杜真子也当之无愧成为最有人气、最有魅力的女孩;班上准备元旦晚会,一向胆小、不自信的孟小乔被排斥在他们小组之外,在蜜儿的鼓励下,孟小乔自编自导自演起童话剧,剧中角色全部由班上自卑而又毛病多多的同学来出演,在经过努力认真的筹备之后,元旦晚会上他们的童话剧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每个孩子天性都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一旦有自信的支撑,便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因此他热诚地呼吁儿童:“就让那个绝妙的世界在鲜明的色彩中,在嘹亮颤动的音响中,在童话和游戏中,在自己的创作中,在激动他的美景中,在为人们做好事的意愿中展现吧。”这种儿童的创造力,虽然对于别人来说未必是全新的创造,但对于他自身来说却是前所未有的一种自我实现,而且随着儿童的成长和身心的进一步发展,这种人皆有之的创造性会转变成为有真正创新意义的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生命自身的发展和超越,要求生命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外在因素赋予其生长、发展的权利,儿童与生俱来的发展潜力为这种生长提供了可能。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想象力与创造力是天使得以飞翔的翅膀,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自信的和谐环境,让孩子有兴趣、有能力、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新鲜事物和每一次挑战机会,才能帮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三、尊重自然天性,呵护快乐童年
卢梭在《爱弥儿》中呼吁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稍纵即逝的时光。而我国目前的儿童教育缺乏一种正确的童年观念,儿童的成长氛围总是被鼓励成为成熟的“小大人”,在成人设定的规则和秩序的社会中,儿童一天天背离自己的天性,他们自然的生命过程被忽略,自然的生活过程被人为地扭曲。这种剥夺童年、跨越童年的事实,把儿童置身于一个贬抑童心的教育或文化里,儿童失去自由而本真地表达自我的机会。就像宇宙万物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一样,儿童也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儿童教育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应儿童的天性发展。扼杀孩子的天性,剥夺孩子享受成长的权利,耗散孩子自由创造的激情,这是对教育的亵渎与不敬。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存在方式,提供给他们作为独特群体自然展现自己生命的舞台,激发儿童的天性,激发学习内潜的主动性,使儿童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证实并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
尊重儿童天性,亲近自然。
杨红樱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回忆起童年的快乐,绝大多数人所忆起的不是课堂中的求知之乐,也不是获得证书的荣誉之喜,而是在大自然中尽情嬉戏、快乐玩耍的美好时光。每个孩子都与大自然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在儿童早期,让儿童在自然界中流连、奔跑、嬉戏,最大限度地保有童真,观察自然的草木虫鱼,领略自然的神奇魅力,应是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国着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将大自然、大社会看做“活教育”课程论的“活材料”,强调儿童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活动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更是十分重视大自然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影响,他认为“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源泉”,是丰富多彩现象和无限美的儿童智慧的源泉,没有这个源泉,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亲近大自然所激发的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求知欲等心理素质,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儿童智慧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够带给孩子一生中都必须要具备的一切优秀品质,比如坚强、乐观、豁达、勇敢等,都能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逐渐获得,并产生深远的影响。儿童时代的身体健康、智力开发、思维发展、道德养成、情操陶冶、美感培养等等,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苏霍姆林斯基向家长、老师呼吁要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激发孩子的情感,丰富孩子的语言,给他们的思维以活力,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发现问题,“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你的学生成为智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蓝天下的学校”,在暖和的日子里,他让孩子们在“绿色教室”(草坪、大树下、葡萄架下等)上课,利用现成的自然课程资源让孩子们把字词和实体联系起来,并在情绪记忆中留下鲜明深刻的表象,“这些表象是记忆力、求知欲和观察力赖以发展的基础”;他带孩子们在“蓝天下的学校”——花园里、树林中、河岸边、田野上,观察蝴蝶和蜜蜂,感受阳光和雨露,在“活的语言”和“生动思想的源头”——大自然中去旅游。帕夫雷什学校的孩子们在自然的润泽下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着,这种“蓝天学校”的教育亦成为教育的成功典范,让众多的教育者从中汲取着宝贵的启迪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