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艰难的考试。
格蒂·科里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尽管父亲为她们姐妹请了一名家庭教师教她们学习,但父亲并不指望孩子有什么大作为。格蒂继承了犹太人与生俱来的爱读书的传统,对知识充满渴求,因而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好。
格蒂的好学引起了叔叔罗伯特的注意。作为儿科教授,罗伯特看不惯哥哥教育孩子的方式,因此只要有时间,他就和侄女在一起,千方百计地鼓励她要好好学习。罗伯特知道,格蒂虽然好学,但没有什么特别的追求,对父亲给她安排的安逸生活也没有什么不赞成之处。因此,罗伯特经常语重心长地劝告格蒂不要沉溺于安逸的生活而碌碌无为,那样的人生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幸福,很让人羡慕,但人生的意义却绝不仅限于此。
叔叔的话多次让格蒂陷入深思,是啊,庸庸碌碌的生活确实没有什么意思,人总得有点追求才是。格蒂想,也许自己应该上医学院,当一名像叔叔那样出色的医学家。
1912年,格蒂即将从私立学校毕业,罗伯特叔叔专门找她聊天。他问格蒂:“你毕业以后打算干什么呢?”
“跟您学医。”格蒂脱口而出。
听了侄女的话,叔叔暗自高兴,但他假装很担忧地说:“哎呀,你不觉得现在太晚了吗?你还没有正正规规地学过拉丁语、数学、物理学和化学呢。要想进医学院,这些可是必考的科目呢!你能考得上吗?”叔叔说完了,又假装一脸不信任地看着格蒂。
格蒂的好胜心被激起来,她不服气地说:“那有什么难的,我一定能考上。”
“好,那叔叔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望着叔叔离去的背影,格蒂不禁有些犯愁,按照当时的规定,她必须先学8年的拉丁文,5年的数学、物理和化学,这样她才能有一定的基础去考大学。但是现在,这几门课她一门还没有学过呢,能考上吗?大话已经说过了,再说她也非常想读医学院。
“必须马上补习这几门功课,这样才能有希望上大学!”格蒂对自己下了命令。
命运似乎特别愿意帮助有志向的人。这年夏天,格蒂和家人度假时,遇到了一位老师,他答应帮格蒂补课。在这位老师的帮助之下,更由于格蒂自己的勤奋努力,她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就达到了入学要求,于1914年顺利地通过了大学的入学考试。
格蒂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这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艰难的考试。”
哈佛家训如果没有想考上医学院的理想,格蒂的人生也许就是另一个样子了。
孩子的自尊心都是特别强的,而且孩子特别要“面子”。在教育孩子时,适时的“激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教子的智慧。
萝卜猪耳朵滋养的苗条女孩玛丽娅·迈耶的父亲是大学教授,还在医学院的儿童医院里任职,她家的生活应该是不错的,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却使他们家的生活陷入困境。由于食物短缺,家中“教授宴会”早已停办。不仅如此,她的父母还把有限的食物分给诊所的小病人补充营养,全家只好靠喝清炖萝卜充饥,偶尔在汤里放进一只猪耳朵,增加一点荤腥。
刚刚8岁的玛丽娅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但父母却把本应属于她的食物拿去给了不相识的人。玛丽娅没有因此而责怪父母,反而由此看到了父母高尚的人格,她理解了父母的做法。
这样的穷困生活持续了近8年,直到玛丽娅16岁,情况才有了好转。尽管玛丽娅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长期缺乏营养,她却长成了一位身材苗条的漂亮姑娘,这是父母的意外之喜。爸爸曾跟她开玩笑,说多亏了父母的“萝卜加猪耳朵汤,否则你还没有这么漂亮呢”!
这段经历对玛丽娅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事实上,正是父母的奉献精神感召着她日后兢兢业业地当了近30年的志愿工作者而不计任何报酬,将自己的全部学识无私地献给她的美国学生们。
他们都是甘于奉献自己的人,父母把食物和爱心奉献给了不相识的孩子,玛丽娅把青春和生命的激情都献给了科学和人民。
哈佛家训。
父母的榜样感染了孩子,尽管让孩子受了些苦,但却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使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心平气和地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身心两方面的痛苦,这也算是父母的最大的意外之喜。
格蒂与干眼病。
1921年,格蒂离开了工作的奥地利,回到家乡捷克探望父母。当父母看到面黄肌瘦的女儿时,大吃一惊,赶紧问女儿怎么回事。格蒂轻描淡写地对他们说,因为没有食物,饿的。
看着不成人样的的宝贝女儿,格蒂的父母都哭了。尤其是父亲,他苦口婆心地劝说格蒂留在家里,那样她至少不会挨饿。但格蒂并没有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她告诉父亲:生活虽然艰苦,但她的内心世界却是充实的。为了安慰父母,格蒂还是在家里住了一个月,让父母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干眼病也不治而愈了。
原来,1920年,格蒂与男友收获了爱情和学业,双双获得了博士学位,而且迈入教堂,举行了神圣的婚礼。尽管他们学有所成,渴望“比翼双飞”,一起从事研究,但四分五裂的捷克和日益高涨的“排犹”浪潮,使他们找不到一处可以静心研究的地方。为了争取两人一起合作的机会,他们来到了奥地利的维也纳——一个相对平静的地方。他们一个成了大学的助教,一个是医院的助理医生。尽管研究设备相当缺乏,但他们可以从事他们心爱的研究,开始了自己的研究课题。由于一战刚刚结束,饥荒在欧洲蔓延,科里夫妇经常吃不上饭。由于食物缺乏,营养严重不足,他们经常饿得头晕眼花,格蒂患了因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干眼病。即使如此,他们还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哈佛家训。
在忍饥受饿的日子里,现实虽然让人极其悲观,但科里夫妇并没有丧失希望,他们曾经这样对人说:“当时的情形的确让人失望,但我们并没有丧失信念。”
无比勇敢的小女孩。
“可我要再把胳膊给摔断了怎么办?”莉莎5岁的女儿问道,她的下唇颤抖着。莉莎很明白女儿非常想学会骑车。多少次了,她的朋友们骑车经过她家时,她都一脸羡慕。可自从上次她从自行车上摔下来,把胳膊给摔断之后,她对车便敬而远之。
“噢,亲爱的。”莉莎说,“我不认为你会把另一只胳膊给摔断的。”
“但有可能,不是吗?”
“是的,”莉莎承认道,使劲想找出些道理来说。每逢此时,她便希望自己有人可依靠,一个可以说出正确道理、帮自己的小女儿解决难题的人。可经过一场可悲的婚姻和痛苦的离婚后,莉莎倾向于当个单身母亲,并且她还态度坚决地告诉每个要给她介绍对象的人说:“我要终身不嫁。”
“我不想学了。”她说着,下了自行车。
她们走到一旁,坐在一棵树下。
“难道你不想和朋友们一起骑车吗?”她问。
“想。”她承认。
“而且我还以为你希望明年骑着车去上学呢。”我补充道。
“我是希望。”她说,声音有点颤。
“知道吗,宝贝。”莉莎说,“很多要做的事情都是带有风险的。汽车失事也会折断胳膊,那么你就算坐在车上也会害怕。跳绳也有可能折断胳膊。做体操也有可能折断胳膊,你连体操也想不练了吗?”
“不想。”她说。然后她毅然站起,同意再试试。莉莎扶着车尾,直到她有勇气说:“放手!”
后来的一个下午,莉莎就在公园里看着这个勇敢的小女孩儿终于克服了恐惧,轻松自在地骑在自行车上。
哈佛家训。
很多要做的事情都是带有风险的。我们之所以没有去做,往往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不能做,而是因为缺乏勇气,心怀恐惧不敢去做。敢于适度冒险的人才能领略到更美的人生。
坦然接受生活的挑战。
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苦难的程度。当你遇到苦难和挫折时,不要被现实吓倒,要坦然接受生活的挑战。
派蒂·威尔森的经历,给人们展示了自强而不断挑战自我的可贵。
派蒂·威尔森在年幼时就被诊断出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吉姆·威尔森习惯每天晨跑。有一天戴着牙套的派蒂兴致勃勃地对父亲说:“爸,我想每天跟你一起慢跑,但我担心中途病情会发作。”
她父亲回答说:“万一发作,我也知道如何处理。我们明天就开始跑吧。”
于是,十几岁的派蒂就这样与跑步结下了不解之缘。和父亲一起晨跑是她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时光。跑步期间派蒂的病一次也没发作。
几个礼拜之后,她向父亲表示了自己的心愿:“爸,我想打破女子长距离跑步的世界纪录。”她父亲替她查吉尼斯世界纪录,发现女子长距离跑步的最高纪录是80英里。
当时,读高一的派蒂为自己订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今年我要从橘县跑到旧金山(400英里);高二时,要到达俄勒冈州的波特兰(1500英里);高三时的目标在圣路易市(约2000英里);高四则要向白宫前进(约3000英里)。”
虽然派蒂的身体状况与他人不同,但她仍然满怀热情与理想。对她而言,癫痫只是偶尔给她带来不便的小毛病。她并不因此消极畏缩,相反的,她更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
高一时,派蒂穿着上面写着“我爱癫痫”的衬衫,一路跑到了旧金山。她父亲陪她跑完了全程,做护士的母亲则开着旅行拖车尾随其后,照料父女两人。
高二时,她身后的支持者换成了班上的同学。他们拿着巨幅的海报为她加油打气,海报上写着:“派蒂,跑啊!”但在这段前往波特兰的路上,她扭伤了脚踝。医生劝告她立刻中止跑步:“你的脚踝必须上石膏,否则会造成永久的伤害。”
她回答道:“医生,你不了解,跑步不是我一时的兴趣,而是我一辈子的至爱。我跑步不单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要向所有人证明,身有残缺的人照样能跑马拉松。有什么方法能让我跑完这段路?”
医生表示可用黏剂先将受损处接合,而不用上石膏;但他警告说,这样会起水泡,到时会疼痛难耐。
派蒂二话没说便点头答应。
派蒂终于来到波特兰,俄勒冈州州长还陪她跑完最后一英里。一面写着红字的横幅早在终点等着她:“超级长跑女将,派蒂·威尔森在17岁生日这天创造了辉煌的纪录。”
高中的最后一年,派蒂花了4个月的时间,由西岸长征到东岸,最后抵达华盛顿,并接受了总统的召见。她告诉总统:“我想让其他人知道,癫痫患者与一般人无异,也能过正常的生活。”
哈佛家训。
也许,我们不能选择生命中的阳光,但在风雨的日子里,我们可选择的是坚强地去面对。生活的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皆是用进废退,当我们勇敢地和风雨作斗争时,一定会领略到生活中出现彩虹时的灿烂。
有残疾的女孩。
一天,玛丽正在和胡克等一群小伙伴玩,一辆狂奔的马车将她撞倒在街上,她的右臂被夹在一辆篷车的两条轮棒之间。
此后,玛丽的这只膀子就被固定而成一种V字形。这个V字可以前后摆动,指头也略可以屈伸,但就是不能展臂。当她奔跑时,她的膀子就像飞鸟的翅膀一般扑动。
因此,从那以后,胡克他们都叫她“翅儿”。这样的一种不幸,要是落在其他人身上,多半会一蹶不振,但玛丽却并不因此气馁。她仍是一个顽皮的姑娘;仍然穿着那种不成体统的顽皮姑娘所穿的衣服。她因为残了一臂而无法再去东河游泳,因此,她只得在河边做漫长的散步。
这对许多人来说,他们多半会退入一个甲壳——把自己局限于幽静而又沉寂的房中,诅咒自己的命运,痛恨世人,厌恶自己。
翅儿不是!她追求新的生活——在河边。
一个女孩在男孩和男人的天地中,往往会因为她的畸形臂膀而成为取笑的对象,但玛丽没有否定她作为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她没有自暴自弃。
翅儿发现河滨世界,是在一个初夏的时候——一商船驶进港口卸货;健壮的码头工人背负春运来的货袋,工作辛勤的男人在阳光之下叫骂。
不久,她成了一个有固定工作的女子,在东河码头跑上跑下。她赚到了午餐,同时还有薪金可拿。
她做了她应该做的事情,也赢得了每一个人的敬重。
时值10月之末,干旱的气候来到,天气非常闷热。胡克他们一帮孩子来到东河,跃入采沙船旁的河中。突然间,一个叫做瑞德的男孩大叫救命。
胡克想搭救瑞德,但发现他被夹在一只驳船和码头的当中。
瑞德的一只腿被卡住了,他非常恐惧。胡克也很恐惧:万一来了一阵风把船吹向码头,那将会把瑞德挤扁!
胡克感到无计可施,焦急万分。
有人去呼救。救星来了!那是翅儿,她奔跑而来,一只臂膀摇来摆去,好像稻草人被风吹着一般。
胡克叫她让开,但她在码头边沿上跪下,并且将左臂伸向瑞德,一下子将他拖出了危险。
胡克和其他男孩感到非常惊讶,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是真的。
由于她做码头工人工作,使她的左臂特别发达,也使她救了瑞德的命。
不久,这个残缺的、曾经不受欢迎的小女孩,就被胡克这帮孩子推为首领。
哈佛家训。
不管遇到什么磨难,都不要放弃人生,不要自暴自弃。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自己,永远保持年轻和活力。
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如果一个人年过半百,还会迎来事业、爱情的第二次辉煌吗?在常人的眼睛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有一个人做到了,而且,她还是个女人。
这是一个德国人,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自小喜欢上演员这个职业。20岁的时候,因为天生丽质加上杰出的演技,她被当时的纳粹头目相中,“钦点”成战争专用宣传工具。几年以后,德国战败,她因此受到牵连,被判入狱4年。刑满释放,她想重回自己喜爱和熟悉的演艺圈。然而,尽管她才华横溢,演技出众,可由于历史上的污点,主流电影媒介处处对她小心提防,敬而远之,大好的金色年华就这样付诸东流。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她的身份,仍然走不出刑满释放囚犯的影子,没有人敢用她,没有人敢收容她,甚至,没人敢娶她。年近半百,她仍然独来独往,形单影只。
她的50岁生日就这样凄然的来到。那天,她大醉了一场,醒来后,突然做了一个谁也意想不到的决定:只身深入非洲原始部落,采写、拍摄独家新闻。这之后的两年,她克服重重困难,顶住心理、生理上的巨大压力,拍摄了大量的努巴人的生活影集,这些照片,一举奠定了她在国内摄影界的地位。
她的奋斗精神和曲折经历深深吸引了一位30岁的小伙子,他和她是同行。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超越了年龄的隔阂,抛开外界的舆论走到了一起。在接下来近半个世纪的时光,他们远离人间的一切是非,相敬如宾的恩爱,出入内外交困的非洲部落,深入大西洋海底世界探险,写下了一段浪漫而美丽的爱情故事。
为了使自己的拍摄才华与神秘的海底世界融为一体,在68岁那年,她开始学习潜水。随后,她的作品集中增添了瑰丽的海洋记录,这段海底拍摄生涯一直延伸到她百岁高龄。最后,她以一部长达45分钟的精湛短片《水下世界》记录了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也为自己的艺术生命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就是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有影响的100位艺术家中的唯一女性,她的名字叫莱妮·劳斯塔尔。
哈佛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