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02300000014

第14章

家庭礼仪

对亲近的人也要讲礼节

大多数孩子都懂得在与陌生人或者家庭成员之外的人打交道的时候需要采取礼貌的态度,讲礼貌的话语。每当这种时候,他们也会自觉地注意礼仪修养。然而,这种礼仪修养却在面对家人,特别是熟悉的亲人时却全然不顾了,似乎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事,甚至是虚情假意的表现。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错的。家人之间虽然存在特殊的亲情联系,但一样有讲礼貌的必要。这不是什么虚情假意,也不是什么“假客气”,而是对家人真心诚意的尊重。

让孩子从小懂得孝敬父母

说到孝敬,或许一些家长认为这是成年人才需要做的,而小小的孩子还不具备孝敬的能力,也没必要从小就懂得孝敬。

然而,事实并非如这些家长所认为的这样。我们或许还记得那个体现孝敬的广告:一位年轻漂亮的妈妈端着一盆水为年老的母亲洗脚,这一幕被年幼的孩子看到了,他效仿着妈妈端来洗脚盆给妈妈洗脚。

这组画面不得不令人为之动容,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孝敬并不是只有大人才需要做、才懂得做的,只要给予适宜的环境,我们的孩子同样会懂得孝敬,也有必要学会孝敬。

其实,孩子是否懂得孝敬父母并不单单是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问题,其实质是体现出孩子是不是懂得关心他人的问题,而后者显然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分量更重一些。一个孩子只有在家懂得孝敬父母,那么到学校及社会中,才会懂得关心他人,也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曾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起令人错愕的新闻:

一个在农村长大,最终通过高考迈出农门的18岁女孩在考上大学后,开始艳羡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她嫌弃自己相貌平平,就打算让自己穿好的衣服,买好的化妆品,把自己打扮得像个“城里人”,可是由于家境不宽裕,她仅有的只有这半年的生活费,不足千元。于是,她给在家中劳作的父亲打了电话,说自己遇到了困难,要父亲赶紧赶往她所上学的地方。

在家劳作的父亲听说闺女需要帮助,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到学校,可直到父亲来了之后,女孩才将自己真正的目的说出来。

这位父亲听完女儿的话,感到非常难过,他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女儿居然为了穿着打扮而跟自己撒这么大的谎。尽管如此,这位父亲还是强装平静地把家里的经济情况如实告诉了女儿,他说,自己没有什么钱,家里仅有的几千元钱都给她交了学费了。

可是,这个女孩却非常不懂事,她鬼迷心窍一般地非要钱不可。眼看着达不到目的了,她居然想出让父亲去卖掉自己的一个肾来换钱的方法。

这句话从女儿嘴里说出来,让千里迢迢被骗过来的父亲大为错愕,可他却对女儿说:“少一个肾,身体还照常运行,不会有事的,但那样就可以赚好多钱呢!”父亲唉声叹气,但他想到女儿请求的模样,还是咬了咬牙答应下来。

不过,正在他们父女俩一起去医院的时候,被熟人发现,随后校方知道了此事,进行了制止。

看完这个报道,想必每个父母都会觉得这个女孩实在可恶,而这个父亲也着实可怜。我们都知道,父母是给自己生命的人,自己应该爱他们、孝敬他们才对,而这个女孩居然让父亲去把肾卖掉,简直天理难容。

我国有句俗语:“百善孝为先。”如果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奔流不息的小河,那么父母则是小河的源头。没有父母,哪有孩子?没有父母的爱,哪有孩子的幸福?

在我们的很多伦理学著作里,都会将孝敬父母看作是人际关系的第一个台阶。可以说,孝心在人与人相处中占有很大的地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怎样去爱别人,怎样去珍惜自己的朋友、爱护自己的家人?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谁会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

所以,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培养他的孝心。

1.通过生活点滴教育孩子孝敬父母

教育并不是高谈阔论,大多数习惯和品行都是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积累和培养出来的。家长们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那么就要发觉其善良的动机和行为,在点滴中培养孩子美好的品德,比如,当父母感到疲惫的时候,孩子会主动端过一杯水,或者帮父母揉肩捶腿等。每当这种时候,父母要向孩子表示谢意,并给予夸奖,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好的、是受到父母欢迎的,那么以后他就还会这样做。长此以往,孩子的爱心就会越来越浓。

2.不对孩子纵容和溺爱

不少父母把孩子当作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说一不二。这样下去,孩子显然是不会懂得关爱他人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全家人都得围着自己转。殊不知,即便在家里可以如此,可到了社会上,谁还能如此纵容和溺爱他呢?这样的孩子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欢迎和尊重呢?

因此,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关怀,家长们就要在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中对孩子不纵容不溺爱,把孩子看作一个平等的个体。

3.家长以身作则,为家庭谱写爱的序曲

在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叫做“母慈,子才能孝”。道理很简单,它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善良的母亲才能培养出懂得孝敬的孩子。换句话说,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付出爱与关怀的榜样,这样孩子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将爱与孝敬融入自己的生命。

教会孩子懂得客气对待家人

“给我把衣服找好!”“给我放好洗澡水!”“给我盛饭!”……这些颇具命令式的口吻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并不鲜见。很多孩子就这样跟自己的父母说话,“命令”父母做这做那。而父母呢,对于孩子的命令欣然接受,不去讲道理、不去反驳,听之任之。

可是,我们可曾考虑过,这是多么不礼貌的行为啊!换作是别人,用这样的口气对我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要求,我们会做何感想?同理,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外面跟别人这样说话,那别人是否会配合他、会乖乖听他的话呢?

毋庸置疑,这是一种非常缺乏教养的做事方式,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受到别人的排斥和厌烦,那么就请从家庭这个孩子的第一课堂做起,让孩子从小懂得客气地对待家人。只有这样,当他们成为一个社会人的时候,才会客客气气地对待周围的人,才能赢得周围人的欢迎和尊重。

彬彬一家在吃晚饭,当彬彬把碗里最后一口米饭吃完后,就把空碗推到一旁的妈妈面前,对妈妈命令道:“再给我盛一碗去!”妈妈去厨房帮他盛完饭回来,彬彬连声谢谢都没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吃饭的时候,彬彬把自己最喜欢吃的清蒸鲈鱼端到自己跟前,一点儿不顾及家人。等吃完饭后,彬彬放下碗筷,跑到客厅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去了。看了一会儿,他感到口渴,就对正在厨房洗碗的爸爸说:“我渴了,给我端水!”爸爸赶紧放下手里的活,拿着彬彬的杯子给他倒了一杯水,彬彬只是伸出手来接水,而眼睛根本没离开电视屏幕。

类似的情景天天在彬彬家上演着。虽然彬彬的父母对于儿子的行为也有点儿发愁,但他们却一再容忍着、“坚持”着,认为孩子还小,等长大了自然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他们甚至还觉得,孩子在学校肯定不会像家里这么舒坦,那就赶紧趁孩子在家的时候多对孩子“好”一些。

也许像事例中彬彬父母这样的家长大有人在,他们把孩子视作宝贝疙瘩一样“供奉”着,对于孩子不客气的言行并不介意,只是不知道这些家长想过没有,当你的孩子在同学们中间、在其他外人中间也这样命令别人的话,那么别人会怎么看他呢?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么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又能有什么作为?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能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开始练习正确的待人礼仪,那么他步入社会后,是无法用礼貌、得体的方式和别人打交道的。

1.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父母本身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十分重要,所以,父母要身体力行地尊重家人,对家人客气地讲话,比如经常对对方说“谢谢”、“对不起”、“请”等,这些被身边的孩子看在眼里,他自然会学习,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到对他人客气的言行和举动。

2.让孩子感受到他人的情感

我们常说一个词:理解。我们对待孩子的培养,同样不要忘了“理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为孩子只有学会理解,才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才会懂得客气地对家人说话。为此,家长朋友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培养孩子的这一品质,比如,当发现孩子因为情绪不好而动手拍打他的玩具熊时,你可以对他说:“打玩具熊,玩具熊会疼的,所以不要打它了,好吗?如果它感受到你是个喜欢打人的孩子,那以后可能就不喜欢你了。”通过这样的“移情”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也让他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也就不会对别人颐指气使、毫无礼貌了。

对待兄弟姐妹要学会谦让

现代家庭里,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过随着相关政策的开放,有一些“双独”家庭可以允许生育两个孩子。也就是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可以有兄弟姐妹,而不再是独苗苗一个了。

养育两个孩子对家长而言虽说辛苦加倍,但是对于孩子的成长却不无益处,这会让他们更有同伴玩耍,也更懂得在和兄弟姐妹的相处中学会一些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巧。

当然,家长们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够互敬互让、和谐相处的,因为当孩子在家庭里懂得了谦让,那么在外面和别人相处时也才能够不霸道、不自私。

虽然说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也有很多的家长会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孩子时时处处都敢于争抢,生怕赢不了别的伙伴,或者吃亏,等等。

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因为资源有限,利益冲突就随时都可能发生,但是我们始终不要忘了,谦让的品格与孩子在人生竞争中获得胜利并不矛盾。西方人有个说法,硬币有正反两面,中间的地方就叫做妥协。虽然只有选择其中的一面才体现硬币的价值,但如果没有中间的“妥协”,就不会有硬币的存在,更谈不上价值了。

再者说,只有宽宏大量、谦虚克己的人才能团结其他人,才会有号召力,这是因为有谦让品格的人让人信赖,至少让人不会产生敌意,而这往往可以给人更多的机会,因此,当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拥有愿意往后退一步的胸怀和风度的孩子,他的人生之路才可以更宽广。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里面的孔融懂得谦让的行为更是值得称道。在此,我们再来温习一遍这个故事:

东汉鲁国,有一个小孩儿名字叫孔融,他家有6个兄弟,他排行第6,大家都叫他小六儿,因为他性情活泼、随和,大家都喜欢他。虽然家里兄弟多,但爸爸妈妈对他们每个人的要求都很严格:要勤奋读书、对人要懂礼貌、说话要和气;无论什么事,兄弟们都要互相谦让,不要光想着自己;别人有困难要给予帮助。孔融年纪虽小,但对于爸爸和妈妈的话,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做事,总抢着扫地、端碗什么的,非常讨人喜欢。

在孔融4岁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个学生来看老师和师母,并带来了一大堆梨。客人让孔融把梨分给大家吃,在爸爸点头同意后,小孔融站起来给大家分梨。他先拿个最大的梨给客人,然后挑两个大的给爸爸、妈妈,再把大的一个一个分给了哥哥们,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客人问小孔融为什么捡一个最小的给自己?孔融回答:“我年纪最小,当然应该吃最小的。”客人听了孔融的回答直夸奖他,爸爸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爸爸的学生便把孔融分梨、让梨的故事写成了文章,于是大家就把它传诵开了,从古代一直讲到现在。

可以说,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和睦相处,而不是吵吵闹闹、你争我抢。而孩子们之间能否如父母所愿,对于整个家庭的幸福而言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互谅互让,那么整个家庭才会有融洽的气氛,家庭成员才会备感幸福。

无疑,谦让是一种美德,而不是虚假的表面文章。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有时候因为谦让而牺牲掉自己的利益,其实就是一种自己没获得好处的共享,因此,我们应让孩子具备一点儿“牺牲”精神。

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或许有些父母会担心,现在社会的竞争非常激烈,如果孩子一味地谦让,会不会被人看作是软弱的表现?孩子自己也可能变得畏缩退让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其实,一个自信的孩子无论怎样谦让也不会软弱,因为他知道自己有价值,相信自己可以过得更好。换句话说,自信的孩子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所以,他们就不会害怕失去某些并不重要的东西。

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会产生自我价值感,这样的孩子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不会容忍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而是有勇气去保护自己。

2.面对争端,父母可补偿让步的孩子

有时候兄弟姐妹之间争抢东西,拿不到的那个孩子就会感到委屈。这时候,家长在参与处理争端的时候要注意补偿做出让步的孩子。比如,哥哥把玩具让给弟弟玩,但是哥哥有点儿不情愿,这时候,家长可以表扬一下哥哥,或者再给哥哥拿一个他喜欢的玩具来玩。我们所说的谦让,并不是让孩子放弃权利,而是让他们懂得,有时候为了缓和矛盾,与他人友好相处,是需要做一些让步的,而做出这些让步往往也是可以获得补偿的。

与家中老人相处应该懂得的礼仪

尽管现在多数家庭是三口之家,但是由于父母工作忙碌,很多孩子还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照顾,这样也就组成了“五口”之家,甚至更多。更多的孩子因为受到如此多的关爱,往往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从不去感激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对自己的付出,对他们不尊重、不礼貌;自己说一不二,大人不答应就哭闹,甚至动手就打。

显然,这样的孩子是缺乏教养的。可是很多老人却纵容着孩子的任性,他们觉得自己对孩子付出多少都是应该的,孩子耍脾气不尊重自己都能够包容和原谅。

殊不知,这样一来,只会助长孩子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而不去顾及老人的感受,更谈不上尊重老人、感激老人了。

嶙嶙刚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由于比上幼儿园时离家远了点儿,路上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可因为多出来的这段时间让嶙嶙很不高兴,还动不动就吼前来接他的爷爷:“你为什么不学习一下开车?如果能开车来接我,还至于让我在路上花费这么长时间吗?”

乐乐也是个不懂得尊重老人的孩子,每次回到家,都要姥姥把饭菜端到餐桌上,如果哪一天没及时端上来,他就大声嚷嚷:“还让不让人吃饭啊,我都饿死了,为什么不早点儿做饭?”

像事例中嶙嶙和乐乐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现实生活里并不少见,他们一边享受着老人带给自己的关爱和照顾,一边挑剔着老人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包括那些算不上毛病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孩子,非常需要家长的引导。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长辈,小孩子不能随意命令老人做这做那,也不能对老人提一些无理的要求。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尊敬老人的有教养的好孩子。

1.以身作则,尊重家里的老人

很多家长自己都不懂得尊重父母,就很难给孩子树立好的形象,那么孩子自然也就不懂得尊重长辈,因此,要想让孩子懂得尊敬老人,那么做父母的必须先做到尊重父母。如果和老人住在一起,回家以后,要先向老人问声好;如果没有住在一起,就要经常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人,多陪陪老人,到过年过节的时候,要及时问候,为老人买一些礼物表示心意。

2.根据老人的节奏,耐心地对待他们

老人上了岁数,行动不再像年轻人那么利索,思维的灵活性也会有所下降,这时候,我们不要让孩子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而应该告诉他要耐心地倾听老人的话,让老人感受到被尊重。

3.想办法让老人开心

对于老人来讲,看着儿孙们的成长和快乐,就是自己莫大的幸福了,但有些老人也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产生孤独、焦虑等情绪。那么,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多陪伴老人,并和他们讲一下最近的好消息,多说一些开心的话,那么老人的心情就会好一些,整个家庭环境也就更温馨幸福了。

面对长辈,让孩子懂得谨言慎行

有的孩子目无尊长,不管跟谁说话都是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根本不把长辈放在眼里。在自家人看来,这样的孩子顽皮、娇惯,但往往出于爱子之心,不会对其产生反感。可是,一旦让外人看到,很可能就不是这样的感受了,他人会觉得这孩子缺乏教养、不懂事,大家也都不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

其实,一个孩子在长辈面前的表现是很重要的,它可以折射出这个孩子的礼仪素质和道德修养,是其思想和行动的最直接的反映。

因此,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修养、讲道德,那么家长们还是适当收起一些自己的娇惯之心吧,让孩子在长辈面前不要肆无忌惮,就像《弟子规》中所讲的,面对长辈要谦虚恭敬,不要过于表现自己的才华,跟长辈说话,声音也要放低一些,不要大喊大叫。

一位姓孟的男孩,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的妈妈用言传身教付诸孩子身上,使这个孩子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颇受周围人们的称赞。

很快,男孩长成为大小伙子。读大学的他,会通过书信、电话等经常和父母联系,有什么事情都爱和父母商量,他的父母也因为对孩子“知根知底”而非常省心。

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家企业负责财务工作。几年后,由于他表现优异升任到财务经理的职位。一次,财务部的几个“头头儿”约在一起谈论共同利用公司的关系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事。这件事只是打一下公司制度和法律的“擦边球”,做好了,每人能得十几万元,失利了也不至于犯法,顶多就是被公司开除。

看着其他几个人积极参与的样子,他有些犹豫。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想听听他们的意见。父母告诉他,不管有多大的利益或者阻碍,都要本分做人、踏实做事。他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没有参与此次行动。

不久以后,那几个财务部的同事因为利益分配不均闹起了矛盾,最终这件事被公司知道了,对他们几个给予了开除处分,而唯一一个没有参与此事的他被提升为财务部总监。

我们在为这个姓孟的男孩感到庆幸的同时,更应该想到的是他的父母,正是他们给予孩子的良好教育,让孩子成为了一个尊重长辈、重视长辈意见的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要想教育出这样的孩子,就得从孩子小时候就对他进行相关的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够从小的时候就尊敬长辈,长大后也会如此,并能够通过长辈的教导和为了长辈的安定生活而检点自己的行为。

1.让孩子和长辈说话时不要肆无忌惮

现在的孩子,由于受信息爆炸、知识爆炸洪流的袭击,每一个都“无所不知,无所不晓”,那么怎样防止、改变这些孩子不把长辈放在眼里的习惯呢?最简单、最有效的就是告诉他们:在长辈面前说话要多注意,千万不要肆无忌惮,想说什么说什么。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长辈都是爱护晚辈的,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晚辈,让晚辈少走弯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再不懂得珍惜,那么早晚可能就有后悔的那一天,正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2.告诉孩子,不要在长辈面前炫耀自己

有的孩子一旦取得点儿成绩,就喜欢在人前炫耀,面对长辈时也不例外。殊不知这样做,对于他们自身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谁见过一个爱炫耀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和喜欢呢?再者说,如果总是炫耀,那么就会让长辈接受这样一个信息:孩子很有能力,不需要自己的帮助。那么,长辈从此可能就会疏于对孩子的关照,而使孩子由于心智和能力等都不够成熟,在失去了长辈的关照和支持后,将情况搞糟。

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醒孩子,一定要存有谦卑之心,不管自己多么有才华,都不要炫耀,面对长辈的时候,要表示自己的感激和感谢。孩子一旦这样,长辈就会更加疼惜和关照他,一旦有了什么不足之处,长辈也愿意指出来,促进他们的成长。

3.不允许孩子瞧不起长辈

很多孩子犯有瞧不起家长的毛病,觉得同学的父母如何如何强,而自己的父母如何如何笨。

作为家长,显然是非常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这种想法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要在孩子“三观”形成之初就告诉他,不管父母及其他长辈是怎样的情况,他们生平所经历的一切,对他来讲都是宝贵的财富。长辈们的不足,可以成为他们警惕的地方;长辈们的优点,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孝敬的一部分

每一个父母都时刻担心着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我们说,一个孩子能够让父母放心也是孝敬的一种方式。这种放心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出门或回家的时候要告诉父母,不让他们担心,长大成人后,住所和职业要让父母知道,同时不经常变换,以免让父母感觉自己在外四处漂泊而放心不下。

除了要有固定的场所居住和工作,作为孩子还需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不知道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生活不正常,父母难免会担心,这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保证良好的行为和作息习惯。

去年,秦浩以上学方便的名义,从家里搬了出来,住到了舅舅单位的宿舍里。可是有一次晚上,舅舅特意去宿舍看望秦浩,没想到却扑了个空。进屋之后,闻到一股潮湿的发霉味道,一看就是好长时间没人住了。

这下舅舅可急坏了,他担心外甥出什么事,到时候自己怎么向姐姐交代呀!于是,舅舅赶紧下楼去找秦浩,经过两个多小时马不停蹄地寻找和打听,舅舅才从秦浩的一个同学家长那里打听到秦浩和另外几个同学去酒吧喝酒了。

舅舅又顺着线索到县城里仅有的几家酒吧挨个去找,最后在一家酒吧的包厢里找到了秦浩。秦浩看到舅舅一脸的紧张和严肃,吓得不知所措。

舅舅把秦浩叫出来训斥他说:“你出来住本来是为了离学校近,学习更加方便,可你却大晚上的跑到酒吧来鬼混。要是让你爸妈知道了,他们该多担心呢!”

秦浩知道自己错了,忙跟舅舅承认错误,并说以后再也不敢了。

事例中的秦浩打着学习的幌子,却做出了夜不归宿的事,如果不是舅舅发现,说不定还会继续下去。如果长期如此,当他的父母知道儿子这样的情况后,该多么担心和悲伤。

然而好的行为习惯和作息习惯并非天生就有,需要父母从小培养,那么想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父母应如何去做呢?

1.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最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包括作息习惯。父母健康的行为作息习惯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同时父母的习惯也是孩子健康作息习惯养成的最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帮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作息习惯,父母必须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多关注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此外,父母还要注意,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且不可以“特殊情况”为由,随便打乱规定好的作息时间。比如安排孩子9点休息,因为有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而答应孩子晚一些休息;原本定在7点起床,因为自己有事就让孩子晚起,这些都不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甚至让孩子感觉有些东西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2.多向老师或其他父母请教

平时,父母可以多和老师及其他家长交流,了解一些别的孩子在这方面是如何做的,以便取长补短,这样,就可以将其他父母或老师的良好建议运用在自己的教育当中,以便更加合理地安排孩子学习、娱乐、睡觉的时间,正确处理好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而帮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和作息习惯。

3.为孩子营造睡觉气氛

如果身体在上床睡觉前处于高度兴奋之中,那么入睡就会比较困难,所以,为了孩子尽快入睡,父母要运用一些小策略,为孩子营造睡前气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准备睡觉的工作:刷牙、洗脸、整理床铺等,用这些暗示性的动作告诉孩子“该睡觉了”。另外,快到睡觉时间的时候,父母应刻意让家里保持温馨、安静的氛围,关上电视,关掉过于明亮的灯,放一些轻柔的晚安曲。还有,在孩子每次上床之后,父母可以为他讲述一个温馨可爱的小故事,这样也能增加他上床睡觉的动机。

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意识到父母的艰辛

“我家那个小公主,每天早上刷牙连牙膏我都要给她挤好,否则她就不刷,真是没办法!”“我家那个小少爷,玩过的玩具到处扔,从来不知道收拾,姥姥都成了专门跟在他屁股后面捡玩具的了。”“真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娇贵,让他做点儿家务比登天还难,想想我们小时候可不是这样”……

类似体现着家长们或抱怨、或无奈的话时常会响在我们的耳边。可是家长们自己是否想过,孩子不做家务,难道和做父母的一点儿责任没有吗?你是否曾经想过,孩子还小,做家务会累着?或者孩子学习任务太重,还是不要让他做家务了?事实上,正是家长对孩子的娇惯,才导致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殊不知,这样不但让孩子形成凡事依赖大人的习惯,而且也不会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相反,如果我们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则会让孩子理解生活的不容易,意识到自己曾经的无理要求给父母带来了麻烦。

所以说,为了培养孩子爱父母之心、体谅父母之情,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娜娜是个11岁的大女孩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变得越来越爱美,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她换衣服的频率越来越高。

衣服换得勤了,可是洗衣服的活,娜娜却始终不做,全由妈妈来完成,这无形中增加了妈妈的负担。妈妈意识到这样下去问题的严重性,她决定和娜娜谈谈。妈妈说:“娜娜,妈妈每天上班,下班后还要做家务,很忙,也很辛苦,你现在已经是11岁的大孩子了,可以做一些事情了。妈妈希望以后你的衣服都由你自己来洗。如果你忘记的话,就只好穿脏衣服了。”

听了妈妈的话,娜娜很痛快地点点头,一点儿情绪都没有。

一周的时间眨眼便过去了,妈妈发现洗衣机里塞满了娜娜的脏衣服,她很生气,于是很严厉地批评了娜娜,娜娜答应妈妈下次不会忘了。接下来的一周,妈妈发现娜娜的脏衣服更多了,连洗衣机里都已经放不下,而娜娜则直接把它们堆在自己的卧室里、衣柜里。

妈妈没有责备娜娜,但也没有帮她洗,而是采取了冷处理的办法,她决定用对此置之不理的方法来好好教育教育女儿。

这样一来,娜娜只好把曾经穿过的衣服里比较干净的拿出来换着穿,可终于有一天,她实在找不到一件可以穿的比较干净的衣服了。至此,娜娜终于决定自己洗衣服。当她把一件件衣服洗干净后,娜娜发现,原来洗衣服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

从那之后,娜娜的衣服都是由她自己来洗,也时不时帮妈妈做一些其他的家务,娜娜不但没感觉累,反而体会到很多快乐了。

看得出,娜娜妈妈的做法是聪明的,她用“冷处理”的方法促成了女儿自己动手洗衣服及做家务的行为。如果不是妈妈这样做,恐怕娜娜还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就无法形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为家长,很有必要引导孩子从小养成劳动的观念,即使两岁大的孩子,也要逐渐培养他懂得收拾自己的玩具、睡衣之类。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应当成为有能力独立做大部分家务活的帮手,比如负责决定家庭菜单和简单的烹调、收拾与打扫房间,等等。

实际上,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也是正确的劳动态度得以培养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劳动实践是学习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如果在孩子的记忆里除了书本知识而缺乏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实践的体会,那么将很难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1.根据年龄,为孩子布置家务活

我们不要为了训练孩子做家务而让一个3岁大的孩子拖地板,也不要让一个5岁大的孩子扛米袋。换句话说,我们得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他们布置合适的家务活。比如,3岁大的孩子可以用百洁布擦拭茶几上的灰尘,也可以用鸡毛掸子清扫椅子之类的大型坚硬物体。到了4岁,孩子可以承担浇花、收拾自己小衣服的责任了。再大一点儿的时候,孩子就可以管理自己的用品了,比如收好自己的玩具、整理床铺,等等。到了八九岁以上,就可以学着做菜、洗衣服,等等。

2.新鲜感和持久度,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让孩子总是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件事,那么对于好奇心强烈的他们来讲,可能会感到乏味,做家务活的积极性也就会降低。

所以,这需要父母们给孩子安排家务的时候要把握新鲜感和持久度之间的平衡。比如,一个4岁大的孩子一会儿是“厨师助理”,喜欢拿着各种瓜果蔬菜,一会儿又是卫生“保洁员”,可以帮爸爸妈妈扫扫地板。除了要孩子体会到乐趣之外,更要让他们能够长期地承担某些工作。比如,让孩子照顾几盆花,每天给花浇水,这种定期地浇水和看护有助于孩子形成持久的习惯,从而养成持之以恒的能力。

3.不要对孩子所做的家务活吹毛求疵

孩子的劳动能力毕竟没有大人那么强,做起家务活来也就没有家长那么完善,甚至有时候还会出错。对此,父母不必去责怪孩子,而应该学会接受孩子做事过程中不完美的地方,并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啃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依赖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啃老族’吗?”如果给家长们抛出这个问题,恐怕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不希望”。当代社会,各种舆论对于“啃老族”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人们纷纷认为,这种长大后还依赖父母生活的年轻人是道德的沦陷,是能力的缺失。

可是回过头想想,孩子变成这样,难道父母就逃脱得了干系吗?看看我们周围就不难发现,很多父母在孩子本该接受的良好教育期内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职责,或者是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成年后继续“啃老”,缺乏独立意识和能力。

显然,“啃老族”是被人们嗤之以鼻的,也是家长们所不希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现象。既然如此,我们就有责任、有义务在孩子最适宜引导和教育的时期内,给他良好的教育,让孩子长大后不当“啃老族”。

郭凯中年得子,对孩子呵护备至,从不舍得让孩子承受一点点痛苦。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每顿饭都是由家人来喂,等到3岁的时候入园了,却连勺子还不会拿,连手都不会洗。

3年后,儿子上小学了,为了照顾孩子方便,郭凯一家到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再后来儿子上大学了,一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带回来一大包脏衣服,让妈妈帮他洗。甚至有时候,他周末不回家,爸爸妈妈就亲自到学校帮他把新衣服送去,把脏衣服带回来。

大学毕业后,在父母的帮助下,郭凯进入一家不错的事业单位。可是,没待多久,儿子就嫌工作乏味而辞职。父母虽然不开心,但嘴上却一句也没舍得说。

就这样,儿子从“铁饭碗”的事业单位进入了风险颇大的商业领域。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的经商之路非常不顺,不到一年就赔了个精光,从此便一蹶不振,天天赖在父母身边吃吃喝喝,终日以上网打游戏为“业”。

作为父母,或许你会同情事例中的郭凯父母,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居然到现在还依赖自己,心安理得地当着“啃老族”。可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看出,之所以导致孩子这样,和郭凯对他从小到大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郭凯和孩子的妈妈害了他们的儿子!在孩子本该练习独立吃饭的时候,他们继续喂食;在孩子本该自己洗衣服的时候,他们代劳……这些都是助长孩子依赖心理的做法。

鉴于此,家长们应该加强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避免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了心理上不断奶的“啃老族”。

1.培养责任感,让孩子懂得承担

一些孩子之所以“啃老”,主要是依赖心理过强、缺乏责任感导致,这主要是由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方式不当而造成的,比如,有的父母想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就会对孩子说“来,帮妈妈洗洗碗”,或者“宝贝,你可以帮爸爸擦地板吗”,等等。

实际上,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做家务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范围;他向父母“伸出援手”不过是在自己乐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偶然行为,而根本不会把这看作是自己分内的事。

为此,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他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也应该和爸爸妈妈一样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建立起对责任感的概念,并学会为一些事情承担责任。

2.狠下心来,不要轻易对孩子妥协

有时候在孩子的软磨硬泡下,家长狠不下心来,便答应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其实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无法无天,所以,作为家长,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轻易向孩子妥协,这样孩子才会知道父母的“厉害”,于是孩子也就不会任性妄为、过于依赖了。

3.有所保留,不要对孩子用尽“全心全力”

毋庸置疑,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不能缺乏理智,不能爱得太盲目。要知道,即使父母为孩子做得再多,也不能替代他一辈子。聪明的做法是:早日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让孩子学会自己“走路”。

珍惜父母的血汗钱也是一种孝敬

现在家长们一谈到孩子,大都离不开提及花销的问题,这个说:“养孩子真费钱,简直是个‘无底洞’啊!”那个说:“可不是嘛,现在的孩子就是家长的‘投资项目’,赔赚先别管,投入是最起码的。”

的确,现在的孩子已经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勇气也不断上扬,尤其是过度地攀比、浪费、大手大脚地花钱现象层出不穷。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社会发展的因素外,更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培养。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家长们更多的是在孩子的智力发展方面下足了工夫,但是却忽略了对他们勤俭节约的美德的培养。

然而,一个真正有教养的孩子懂得尊重家长的辛勤劳动所得的。他们不会乱花钱,不会买不需要或者过于贵重的物品。实际上,这种勤俭节约的品质不仅可以使孩子所拥有的东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有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孩子的要求还是尽量满足吧,反正家庭条件也不是不允许。殊不知,这样下去只会发展到这些家长们不想看到的结果,那就是孩子爱讲排场、爱攀比,不懂得负责任。

因此,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而是希望他知书达理,那么就适当地控制一下孩子的消费情况,尽量让孩子懂得勤俭节约,这样他们才会珍惜自己的一切,爱惜父母的劳动成果,长大后,也就更容易增强艰苦奋斗的责任心,成才成功的机会自然就会大很多。

张高明的家庭条件不错,家长对于他的花钱问题一直是放任自流,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很快,张高明升入初中了,这时候爸爸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教育理念,意识到孩子的花钱问题需要好好控制一下了,于是,爸爸跟张高明约定,每个月中旬会往他的卡里存300元生活费,其余时间不会再汇钱。

按说张高明一个月300元生活费是够用的,可是由于他从小到大养成了花钱如流水的习惯,让他很快就捉襟见肘。有时候,张高明和关系不错的同学到餐馆用餐或者到KTV唱歌,一通挥霍就把所有的生活费花光了。每到这时候,张高明就给家里的爸爸打电话,要爸爸给汇钱。

出于爱子心切,爸爸便原谅了儿子的行为,并给他汇钱,就这样,父子俩的约定就是个形式,实质上没什么作用。这样一来,张高明非但没有变得节约用钱,反而更变本加厉,花钱越发大手大脚起来。

直到有一天,张高明又囊中羞涩了,就给爸爸打了电话,说:“爸爸,我只有几十块钱了,给我汇1000元钱过来吧。”按照之前的惯例,爸爸明天就会汇钱过来。然而,出乎张高明预料的是,这次爸爸没有汇款,而是在两天之后收到了爸爸寄来的信,上面写着一行字:“儿子,这次爸爸不给你汇款了,没饭吃就饿着吧。”

张高明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他万万没想到爸爸这次和他“玩真的”。出于无奈,张高明只好拮据地过着之后的日子,他想尽办法地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对每一分钱都有计划地安排。到了下个月的中旬,让张高明吃惊的是,居然还剩下十几元钱,这在之前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至此,张高明明白过来,原来自己并不是那么需要钱,而只是花钱太没有节制了。从这次经历中,张高明受到了启发,之后他都尽量把钱花在“刀刃”上,这样下来,每个月他都能存下八九十元呢。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爸爸不给汇钱的“狠”劲儿,张高明或许还是那个花钱大手大脚的“阔少”。而当张高明懂得了勤俭节约,他不仅没有因此而觉得过得不好,反而让自己更加充实。

不可否认,勤俭节约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能够合理消费、理性花钱的重要元素。要想过上好日子,除了辛勤劳动、辛勤工作之外,还要节约。因而,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生活,父母就要在教育他刻苦学习、辛勤工作的同时,还要从小教育他要懂得节俭。

1.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

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全家人都像对待宝贝疙瘩一样,把所有的爱和全部的希望都寄托于孩子的身上,于是,就容易对他百依百顺,对他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不管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他想要的、想做的,父母都会满足他,哪怕自己省吃俭用、清苦度日也要全力满足孩子。

事实上,这样的做法看似是毫无保留地爱孩子,但实际上会导致孩子变得懒惰和不负责任,这样的爱等于“害”!

2.和孩子一起制订消费计划

上面事例中的张高明得益于制订了明确的消费计划,才懂得了节约,其实这一点对每个孩子都适用。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一周或者一个月内的消费计划,列出必要的花费和机动的开销数额,把全部花费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学会理性消费,根据自己的收入来计划支出。

3.让孩子当一回家

为培养孩子懂得勤俭节约的品质,家长一方面除了适当地给他讲解一些父母如何挣钱的过程,另一方面不妨让他当一回家,让他体会一下挣钱持家的不易,比如,根据自己家的日常平均消费水平,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钱,让他负责一周或者一个月之内的家庭开销,这样,孩子就会学着精打细算,体会出花钱的“容易”和挣钱的不易了。

感受生活艰辛的孩子更懂家长的不易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这一点在很多已为人父母者看来或许深有体会。的确,当我们在父母的关照下无忧无虑地生活,哪里能够尝到生活的艰辛?现在的孩子们更是非常娇惯,家长根本不舍得让孩子感受一下生活道路上的一些坎坷、困难和挫折,以至于在孩子的生活体验里会产生这样一种感受:家长会帮自己安排好、做好所有的事情。他们买东西的时候,不考虑花费,只顾自己满意;和同学、伙伴进行攀比,比别人差点儿就不行……

这些想法和行为都是令家长们备感头痛的,他们此时才感受到孩子的不懂事,而全然不去回想自己曾经给了孩子怎样的教育。

刘思洋今年9岁,上小学三年级。刘思洋的妈妈自从孩子出生以后就辞掉了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照顾好女儿成了她最重要的工作。对此,她的原则是: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打理好孩子的衣食住行;事事都为孩子做好准备和打算,不用孩子操心,不让孩子为学习以外的任何事分心,让孩子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

在生活里,刘思洋的妈妈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她包揽了孩子所有的事情:早上起床给孩子穿衣洗漱,并且要选择孩子哪天穿哪件衣服,哪天梳哪个发型;把早饭做好端到孩子面前;替孩子背书包,送她到学校;接孩子放学回家;看着孩子做作业;就连刘思洋和哪个朋友有矛盾回来不高兴了,妈妈也会亲自找到刘思洋的那个同学了解情况,然后百般劝慰孩子们要好好做朋友,相互体谅,不要吵架。可以说刘思洋的妈妈在照顾孩子的问题上尽心尽力、面面俱到。

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现在刘思洋几乎什么都不会自己做,就连去小卖部买东西都不会,更不用说料理自己的生活了。

看完刘思洋的事例,可以反观一下我们自身,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也像刘思洋的妈妈这样不舍得让孩子经受风吹雨打呢?可以想见,像刘思洋这样的孩子能体会到什么生活艰辛?她又怎么能独立地、正常地面对生活?

虽然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间最无私、最深厚的爱,但我们要知道,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生活的艰辛,才能让他们知道父母的不易,才能成为一个有素养、能独立的孩子。

事实上,生活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对于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未来属于他们的社会竞争必将更加激烈。而无论现在家长怎样娇宠、溺爱孩子,孩子未来的生活道路都必须由他们自己去走,这样的孩子才是能够沉着应对挫折,努力开创未来的识大体、懂礼貌的孩子。而这,才是我们能给孩子的最宝贵、最有帮助的爱。

1.孩子不是宠物,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真正的人

很多父母怕孩子承受痛苦,便把孩子当做宠物一样养着。这样做,从本质上讲是不尊重孩子的。父母真正应该做的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摔了跤,鼓励他,而不是禁止他继续往前走,更不是抱着他走。

2.只给孩子适度的爱

一个被父母娇惯的孩子,其言谈举止往往流露出对他人骄横、不屑一顾的样子,这都是父母把满腔的爱和关怀全部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从而使孩子没有了为他人着想和付出的空间。

所以,在爱孩子方面,我们建议父母们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把自己对孩子的爱变成溺爱。

3.给孩子创造接近生活现实的机会

孩子如果在过于安逸的环境中成长,往往会形成依赖、懦弱、退缩的心理状态,这样的孩子缺乏顽强的进取精神,禁不起挫折,所以,家长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生活,参与家庭事务,让孩子获得适应能力。

同类推荐
  • 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教养方式影响性格,一个封闭型性格的幼儿,怎样使性格内向的幼儿转为自信,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孩子,让性格内向的孩子活泼起来,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 胎教详解280天

    胎教详解280天

    本书是一部专门为孕妈妈精心编写的胎教书籍,它将对孕期胎教提供全程指导,让您轻松度过孕育生活的每一天。快乐胎教280天,每一天中都有精彩的胎教内容:为胎儿读一首古诗,讲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哼唱一首美妙的歌曲,做几个有趣的手指游戏,欣赏几篇名家之作,憧憬一下美好的未来……让胎宝宝的智力和全身器官健康而又迅速地发育。
  •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幼儿入园第一年:蓝天幼儿园高级教师与家长交流手记

    2-3岁是幼儿成长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在心理上,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出现“不听话、耍性子”甚至反抗的现象;在情感上,亲子“依恋关系”强化,情绪外露易变;在身体上,肢体动作、平衡能力有较快的发展,语言表达、听说能力正在形成。然而,此时也是幼儿即将离开家人,独自入园的时候。这期间,孩子因突然长时间离开家人所表现出的“分离焦虑”与年轻父母因对孩子的“担忧牵挂”的而产生的两种情绪波动强烈,这无疑是对初为人父母者的一个严峻考验。本书采取了家园双方对话、讲故事的形式,以生动的案例为家长解忧释疑。同时,也可为托幼教师的日常工作提供参考。
  • 100个亲子智力游戏

    100个亲子智力游戏

    幼儿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拥有什么样的才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而经过实践证明和专家验证,游戏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积极的成长经历,并大幅度地提高其智力和思维。本书经过编者精心设计,涵盖了适宜幼儿智力成长的六大类游戏:肢体成长游戏、思维故事游戏、猜谜游戏、造型能力游戏、趣味数字游戏和科学异想游戏。这些游戏对幼儿来说,都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游戏,相信一定能给可爱的孩子们带来乐趣并提高他们的智力。
  • 孕事:一位80后妈妈的怀孕日记

    孕事:一位80后妈妈的怀孕日记

    你还是一颗小豆子的时候,是我的一个大大的“意外”,不是惊喜,不是期待,仅仅只是意外。“意外”踢走了马尔代夫之旅,让生活远离了浪漫,让我做了准妈妈,让原本懒惰到极致的老公开始给我多了一点什么……后来发现,你那么像爸爸,懒懒的不爱动,我多希望你经常踢踢。妈妈,我们的下午茶、“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当然我最大、我轻轻拍你的时候你能听到我的声音吗?
热门推荐
  • 风烟调

    风烟调

    昭雪十七年,我是战神。开元初年,我骑烈马拎酒壶,一骑走上风尘路。…………我也不知我走的是尘俗还是仙路。
  • 问道地冥

    问道地冥

    天为尊,地为始,万劫横生,地界绫云;在这强者如云的世界,且看如何争出个“尊”
  • 独道九霄

    独道九霄

    一剑苍穹亘古伤,天涯沦落任沧桑。这是起始于沧海界的故事,讲述的是兄弟二人踏入他乡,在乱世之中残存,随后哥哥的离去使得他更是无依无靠,开始只身一人修仙法,夺机缘,踏苍穹的故事。
  • 牧仙记

    牧仙记

    大千世界陈心,因得到失传已久的体修传承,被仙帝设计坑杀,魂穿下界,自此走上一条与世为敌的体修道路。且看陈心,逆天而行,斩尽仇敌,傲世苍穹!仙如猪狗牛羊,吾掌生杀予夺,天地囚于掌间,放牧漫天仙魔。此为,牧仙!
  • 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

    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

    这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乡下长大的男人好静,妻子好动,因为男人拒绝了妻子张罗的一趟远游二人彻底决裂。离婚后,男人却爱上了远行,火车上,他遇到一个陌生女子……
  • 傲世天玄

    傲世天玄

    一枪可灭天,一指可屠魔,一步行天下,一怒为红颜!以雷霆之躯,天罚之力,傲世天玄,谁与争锋!!
  • 杀宰

    杀宰

    没有所谓的命运,一切不过只是考验、奖赏以惩罚!人其实是可以被驯养的,只要你学会正确的方法!简单来说:这是一名在新世界SSS级罪犯手里幸存青年在杀戮空间的故事……本文是雪碧兴趣使然,所以更新什么的……不给力……《新人新作,想喷请轻喷》
  • 烽火少年志

    烽火少年志

    在起点连载着,因为最喜欢的树下野狐大神转到了创世,必须跟。在起点再更新两章,之后就在创世独家了。真正的烽火在此刻点燃,小伙伴们一起踏上围观吧,。哈哈
  • 青少年最喜欢的传奇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青少年最喜欢的传奇故事(青少年必读经典)

    青少年应该多读传奇故事,从故事中学会为人处世的传统美德,传奇故事具有反映社会百态的作用,学会从故事中学习。
  • 春秋盗家

    春秋盗家

    一声巨响,一道闪电在王奎面前,把那颗千年樟树给劈成了两半露出一副圆柱形的棺木。一个家族的起伏史,一本春秋盗家学派的奇书,带你揭开秦陵地宫的神秘面纱第二卷,双鱼古城,一位神秘失踪的科学家,一本遗落在荒漠中的日记本,一座被黄沙埋没的古城,一种不属于任何文明的文字,为你揭露古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