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49000000001

第1章 新课程及其在农村实施(1)

§§§第一节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即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称之为新课程改革、新课改、课改。称其“新”,主要是有别于前七次国家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为我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基础教育课程共经历了八次革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反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一、新课程改革的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我们现在正处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和知识创新的时代。我们在迎来新世纪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迎接挑战需要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人才。由此,“科教兴国”便成为我国在新世纪谋求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在此战略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科教兴国”关键在人才。在竞争与挑战面前,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把着力点放在教育上,都抓住教育改革大做文章,希望从教育改革上找到出路,他们深知抓教育就是抓人才,有了人就有了一切。英国学者培根说过:“人是一切的中心,是世界的轴。”在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位、最根本、最关键的资源,而这些资源就源于教育,源于基础教育,源于基础教育为未来人才奠定的足以促其终身学习的学习素质和能力。所以,这些国家的基础教育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其实,我们国家同样也非常重视教育,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的优势是任何国家也比不了的。”而且,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就经历了八次革新。综观中外教育改革,无不把课程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来加以变革和建设。因此,“科教兴国”战略必然要求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

2.世界课程改革发展要求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世纪之交,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向教育领域全面渗透,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是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之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趋势:一是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必备的素质;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现在的学生能成为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三是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四是充分发挥评价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都加大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并相继研制出了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3.素质教育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惯性大、影响深,我国学校的课程体系表现出下列一些特征: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近年来,素质教育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广大教育工作者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认真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但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真正地落实,总体上看推进素质教育步履维艰。素质教育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还只是停留在文件上、计划中、口号里,教育内容、教育实施、教育评价和教育管理都还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李岚清同志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地方开展素质教育还是号召多而落实的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个别地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陈至立同志在会议的报告中也说:“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如何使素质教育的实施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并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李岚清提出要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由此,课程改革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的位置上。因此,素质教育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4.现行课程的弊端要求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尤其是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开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并逐渐形成了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拓展,审视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我国目前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与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当前突出地强调课程改革,就是因为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时期,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弊端明显地凸现出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及其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和不良影响,正说明了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一些专家预测,如果不进行课程改革,若干年后,我们的学生将在民主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环境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学生。在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和将来发展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课程改革发展趋势,针对旧课程中一系列问题,我国于2001年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历程

从1996年7月开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6所大学及中央教科所的课程专家,对1993年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了调研,总计调查了全国9个省(市)近16000名中小学生,2000多名校长、教师和50多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的落实状况、教学内容的适宜性、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考试与评价中的问题等,并于1997年底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实施状况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与教育规律的问题,如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苦于死记硬背而教师乐于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而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据此,遂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1997年9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烟台召开素质教育会议,会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会后,遂组织专家转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期研究工作:一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和国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与经验研究;另一方面,开始规划与设计面向2l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到1998年年底,基本形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以及推广新课程的政策与策略。

1999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正式成立了由来自师范大学、省教研室、教科院的课程、教育、心理方面的专家及中学校长代表40多人组成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专家组在基础教育司的领导下,历时两年半的勤奋工作,就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标准、考试、评价、实验区工作以及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综合课程设计、农村课程改革、课程政策改革等,组织召开了100多次的专题研讨会,起草并形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

2000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通过课题申报、评审、签合同等程序,确立了11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包括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各门课程的国家标准与指导纲要、教材,以及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综合实践活动指南、课程与教材评价等综合类研究项目。至2001年7月,已制定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编写并审定通过了各科实验教材。目前已有20个学科的(小学7科、中学13科)49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将在2000年9月首次在实验区试用。同时关于课程管理政策、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在实验区逐步应用。

2001年至2003年,教育部相继颁发了一系列有关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国家政策和文件,构建了本轮课程改革的总体政策框架。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时印发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和语文、数学等21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年印发了《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3年,又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和语文、数学等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以及《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

从2001年9月起,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8个国家实验区(以县区为单位)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2002年秋季,除上海、西藏之外,全国范围内有530个省级实验区(以县区为单位)开始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参加实验的学生人数达870余万人。到2003年秋季,全国共有1642个县(区)、3500万中小学生使用新课程。

2004年秋季,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首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等四省区开始进行实验,2005年增加了江苏,2006年又增加了天津、浙江、福建、安徽和辽宁,全国已经有1/3的省份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验。随后,针对2004年首次进行实验的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的高中学生,出台了新课程标准高考大纲,对于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节 新课程改革的任务目标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推进,力度之大、挑战之强、难度之高都是前七次课程改革所不能比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概括而言,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历次课程与教材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考虑到现代社会发展、信息技术进步与学生性质变化等因素,确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实现这一总目标,提出了六项具体的改革目标:

一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具有重要意义。总之,课程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留欧学人与外交官、华工群的互动

    中国现代留欧学人与外交官、华工群的互动

    本书把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外交官和留学生与华工群这三个群体置于中西交汇的宏大背景之下,作为一个整体,梳理他们各自的谱系传承和发展轨迹,考察他们在异国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角色变迁。
  • 小荷尖尖

    小荷尖尖

    本书收录了六篇论文,研究主题分别涉及文化人类学的仪式和家族研究、经济人类学、法人类学、旅游人类学以及族群研究等人类学学科中不同的研究话题。选题可谓具有代表性,有很大的学术意义,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各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研究方向。
  • 母语传播概论

    母语传播概论

    在人类跨文化、跨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极为普遍的传播形态——母语传播。由关锐和李智主编的《母语传播概论》从国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双重视角观照母语传播,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案例相结合,论述了母语传播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基本模式和作用、语言转换、文化对接及效果评估等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母语传播实践为例,介绍了母语传播的两大发展趋势——新媒体化趋势和本土化趋势。
  • 师之初

    师之初

    本书是一个乡村教师对教育,尤其是教师本身的反省与思索,内容包括:教育是一种理想、在学校不只是长身体、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学校教育很重要。
  • 了解我们的身体(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了解我们的身体(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就好像我们在最初认识飞机时一样,我们先认识了飞机由机头、机身、机翼等部分构成,飞机内部有驾驶室、客舱等组成部分。这就好比我们从外部形态上来认识自己的身体。从外部形态上看,我们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热门推荐
  • 魔医驭兽师:盛宠极品娘子

    魔医驭兽师:盛宠极品娘子

    修真女大能一朝魂附废柴女!修魂,召唤兽军团;炼药,药毒世无双;祸国,权谋倾天下;掠情,一世一双人。一朝崛起,锋芒毕露,睥睨天下,飞升成仙。他,是如明月珠辉的皇子,于阴谋诡诈中与她惊艳相遇,两人历经生死,遍阅繁华无数。他将她吃干抹尽还不够,要生一堆腹黑娃!
  • 别离之路

    别离之路

    混沌大陆上,风起云涌,阴谋丛生。一位坚韧少年开始登上帝国舞台,他的出现,将带来毁灭还是生机。动荡历史,正式开启。
  • 我有八十亿

    我有八十亿

    你千万别告诉别人哦!我现在很有钱,一亿三千万,你敢保证你不会把这件事情说出去吗?
  • 霸道老公太蛮横

    霸道老公太蛮横

    出身豪门的大小姐夏唯安寄情于英勇帅气的苏允之,却被父母之命嫁给了E城首富江泽国之子江少晨。夏唯安失去笑容,老公纨绔不羁。
  • 点击老板致命弱点

    点击老板致命弱点

    一部关于企业老板的《新醒世恒言》。谨以此书奉献给那些正在创业的、想当老板的、老板之中入道未深或中毒未深的朋友们,用心不良不怀好意地给他们提个醒!
  • 三国穿越之中兴汉室

    三国穿越之中兴汉室

    现代高中生遇车祸穿越汉末成汉室后裔。扶废帝,灭董卓,平曹操。一统天下!
  • 淡漠小姐的复仇

    淡漠小姐的复仇

    东方棂,武功天下第一,创建了当世最有实力,堪称武林第一门派的琦涟宫。她因幼时的家族逃亡而落下了病根,每逢月底会功力丧失,连一个普通女子都不如。为振兴家族,为亲人好友复仇,她忍气吞声了十多年。而他,是她原本冰冷的心开始触动,却在她决心要接受他的时候被他狠狠地刺了一剑……且看她如何在这人心险恶,明争暗斗的江湖中成就一番霸业,最终获得幸福……
  • 盗鬼棺

    盗鬼棺

    五年前,破天佣兵组织因为拯救一个神秘的老人失败而不得已解散,老人临死的时候交给他一本书,本以为失败了之后遁隐江湖了事,但是五年后,才知道惹祸上身,突然间杀手接连出现,作为当年佣兵头目的苗玉尊意识到这其中必然有什么秘密,而这时他接到一个快递,是狐狸的人头。这时,当年雇佣破天佣兵家族的后人出现了,范小姐找到苗玉尊准备重新雇佣,苗玉尊已经退隐了表示不去,因为他要为狐狸报仇,但是范小姐说出了一个秘密,如果他能帮他找到一个神秘的鬼棺,那么她可以告诉他为何当年的拯救会失败的秘密,为了能弄清楚这个秘密,苗玉尊接受了苗小姐的雇佣,他找到了奔子等他行动的时候这才发现还有一个更大的秘密·····。
  • 文言文仙道灵传

    文言文仙道灵传

    小说《仙道灵传》文言文版,希望大家喜欢,以下是内容简介:2026年,考古学家伊宇髡在黄帝陵旁发现了一本古书,这部书带他见证了一个神圣的故事,少年的成长,离开依赖的人。历尽磨练,最终面对自己最好的兄弟,他能否成功?!
  • 不良少女:老公,慢一点

    不良少女:老公,慢一点

    她是个不良少女,典型坏女孩。抽烟,喝酒,打架,始乱终弃,让女孩子做酒瓶子,让男孩舔鞋底,可是,她居然是警察......他是暗黑帝王,她做过事他什么没做过!?“宝贝,你这么坏,我们就来比比谁更坏?”“老公太坏招架不住!离!”“女人,带着我的种想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