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25500000004

第4章 天降大任(4)

所以,在封刘荣太子的时候,窦太后并不知情。只不过太子已经既成事实,窦太后尽管生气,也没有太大的发作。

但是,刘荣“挂”了。

不好意思,梁王刘武再次进京“朝觐”来了。

这一次,他是有的放矢,就是奔太子之位而来。因为他不能让汉景帝再次急急慌慌又立一个儿子,再造一个既成事实。所以他当然得急速进京“朝见”,他得抓紧攻势。

而且,他认为他有绝对的把握,因为窦太后是他的坚强的后盾。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多少就为大家介绍过窦太后。尽管汉景帝是皇上,其实窦太后权倾朝野。

这一次,窦太后铁了心,君无戏言,汉景帝得埋单。

窦太后亲自摆下家宴,名义是为刘武接风,其实是逼汉景帝就犯。因为在酒席中,窦太后当然就端了酒,笑吟吟地 “曰”开了:那一次皇帝说了,千秋之后,传位刘武。启儿没有忘记吧?

既是尊重,开口即称“皇帝”,又是亲情的拉拢,娓娓道来的却是“启儿”。

汉景帝的那颗轻灵顾盼的头颅,即刻“肿”矣。

啊,头疼!

呵呵,同志们明白了么?无论什么情况,也无论什么心情,高兴还是生气,兴奋还是激越,别轻易就许诺,信口开河。

你如果刚好就是君子,任何时候的承诺,你都得兑现,这与诚信有关。

就算你根本与所谓的“君子”,八竿子也打不到关联,一不留神的信口开河随意许诺,不好意思,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有人逼你兑现。

窦太后吟吟而笑,却与“逼”拉上了关联。

堂堂国家元首,居然信口雌黄,说过的话,表述的承诺,概不认账,劳苦大众如何信你尊你?

言而无信非君子嘛。

连君子都不是,又岂能为君王?

雎阳保卫战中,面对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强悍叛军,梁王置之死地而拼死抵御,难道就没有皇帝宝座承诺诱惑的作用?实事求是讲,史册中没有记载,胡宁不胡乱猜测,当然也不乱下定义。

见汉景帝哼哼哈哈,就是没有明确的答复,窦太后继续“曰”矣:安车大驾,用梁王为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俺老人家去阎王老爷处喝茶之后,梁王就托付给你了。

做君子,还是做小人?

你就瞧着办吧。

亲情与大义

在那次著名的立储朝议中,又是那个袁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

对的,这个袁盎,就是把晁错送上断头台的那个袁盎,也是曾经向汉文帝建言,打压功臣集团代表人物周勃的那个袁盎。其铿锵的风骨和一生的正气,连汉文帝都景仰三分。

为了这一次的立储朝议,窦太后做足了功夫。

据说,在立储朝议召开之前,她老人家就派人来叫走了当时朝中的第一重臣周亚夫。太后要召见,汉景帝也没有办法阻拦。至于招到后宫去,窦太后与周亚夫讨论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其实不得而知,总之,到朝议结束,周亚夫才怏怏出来。

同时,她又警告魏其侯窦婴,别再“刹妖腔”。窦婴毕竟是外戚集团重要的一员,厉害关系决定了,他必须站在窦太后一边。他的内心非常明白,“兄终弟及”可能会危急江山社稷,但是他如果坚持原则,直接的危害,恐怕就是自己的颈动脉,包括他的家族全体成员的颈动脉。

政治斗争,永远都是残酷加冷血的博弈。

这中间缺少的,恰好就是:大义。

为了自己包括族人的切身利益,他必须闭嘴。

周亚夫和窦婴,基本上就是“父死子继”的坚定不移的拥护者,并且因平定“七国之乱”的功勋卓著,在朝中拥有无人能及的威望。

把这两位稳住,其他的那些拥护“父死子继”的中央委员们,也就失去了领头人,其影响力,自也不可为惧,起不了影响大局的作用。如此一来,窦太后派去的心腹,自可以高唱“兄终弟及”的革命理论。无此对手,“兄终弟及”自可以顺理成章地走向革命的胜利。

N多是事例告诉我们,愿望都是美好的,却总是离现实太远。

汉景帝并没有太多的顾虑。因为“兄终弟及”的理论,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被否决,现在重提这样的理论,其实根基不稳。所以,他并没有做足更多更成熟也更为丰富的功课,居然直接就抛出了问题:可否立皇弟梁王为太子。

陡然间提出如此的问题,全体中央委员即刻静声。

这样的问题是不敢胡乱发言的,弄不好,脑袋很可能就不会长在自己的肩膀上了。

之前的那位大行,便是前车之鉴。

静默。

好一阵静默。

更是死一般的寂静,寂静到就算掉一颗针在地上,肯定都可以声震屋瓦。

这个时候,对所有的中央委员来说,沉默是金。

但站在汉景帝的立场上,却正好相反。

死一般的寂静和打死不开腔的沉默,汉景帝几近绝望。

此时此刻,沉默是惊。

胆颤心惊。

到此时,汉景帝才发现,他犯了一个不可救药的严重错误。因为坚定不移地拥护“父死子继”的中流砥柱周亚夫,居然不在;另一位也是支持“父死子继”的台柱子窦婴,竟然闭了眼睛假装睡觉。

晕哟。

没有这两位领头大哥的说话,其他的中央委员们敢说话吗?

还别说,还真有人敢于讲话。

那个时侯的中央委员,心有正气的同志,其实不少。

说话的人,正是那位把晁错送上断头台的袁盎,他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不妥。

于无声处听惊雷。

其实他的声音并不大,只不过在如此窘迫的境况下,的确起到了如雷贯耳醍醐灌顶的作用。当然,他的反对,即刻就遭到窦太后的心服许昌、庄青翟、石奋等人的反击。他们的理由其实非常简单,国家领导人嘛,当然要以“贤”、以“仁”、以“爱民”为前提,而梁王刘武却刚好就是“贤仁爱民”的典范。

这样的理由其实不成立。因为早在刘邦开国之后,就确立了“父死子继”的传位制度。其实,袁盎并没有更为丰富的新颖理论,也没有多少犀利的言辞。他只是讲了一个故事。

这故事竟然令所有的支持“兄终弟及”的中央委员,哑口无言。

春秋时期,宋宣公就改了一回周礼,去世之时就把王位传给了弟弟宋穆公。宋穆公其实是一位人品道德都非常高尚的同志,他去世的时候,就把王位回传给宋宣公的儿子。但是,问题出来了,因为他自己的儿子不干了,于是杀宋宣公的儿子。

理由非常简单,就是:父死子继。

这一杀,宋国大乱,五世不绝。

因为,于己有利的时候,就可以宣称“兄终弟及”亦或“父死子继”,于是你杀我,我干你,好端端一个宋国,就在风雨飘摇中,被杀得弱不禁风。

前车之鉴,难不成大汉皇朝也要这样吗?

小不忍害大义!

这样的道理,已经混到中央委员的高位,岂能不懂?

所以,尽管利益使然,支持窦太后的中央委员们也通通不得不哑语。

结局:父死子继的传位制度,得到绝大多数中央委员的支持和拥护。

汉景帝终于松下气来,欢欢吟笑,总结地发言:以祖宗制度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朕百年之后,传位儿子。

汉景帝的这口气,松得冠冕堂皇:传位给儿子,是大义使然,这与“君子”“小人”无干。

这让汉景帝心安理得。因为他其实是想做“君子”的,实在不好意思,只是“大义”不允许。面对窦太后,他当然就可以大言不惭:不关朕的事哈!

那是中央委员们集体讨论的结果。

而且,还关乎“大义”。

这次的朝议,当然很快即传与窦太后,如此的结局,她也唯有叹气。尽管她是女人,尽管她的确深爱小儿子梁王刘武。但是她不愧女中豪杰,深明大义!

这样的结局,窦太后尽管郁闷遗憾,但她老人家接受现实。她倒是接受了现实,梁王刘武就不爽了。就因为袁盎的一个故事,他的皇帝梦破灭了。

事隔2000多年,由今天的我们来看待这件事情,其实应该明白,立储这样的大事,事关国家政体的根本,事关江山社稷的根基,肯定不可能因为一个故事,即轻松化解。

一个故事就让事情逆转,岂非儿戏?

故事的背后,其实还是权力的博弈。

因为篇幅,在这里,我就不分析权力博弈的种种诱因,也不再剥开一级级实力纠葛的所谓的层次。总之,这一博弈的结果,汉景帝完胜。

我们能看出,这样的结局是权力博弈的结果,我相信,窦太后也一定看得出来。所以从此之后,在这个问题上,她老人家选择了闭嘴。

但是,有一个人看不出来,他居然固执地认为,这样的结局,就是因为袁盎“捣蛋”的结果。这个人,就是梁王刘武。我们今天的同志,就会看得非常清楚,就算没有袁盎的“捣蛋”,他依然不可能踏上登顶皇帝高位的红地毯。

道理非常简单,他的实力还没有达到那个足够强大的地步。

事实上,所谓“父死子继”,亦或“兄终弟及”,不过就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说辞。在后续的历史长河中,“兄终弟及”的例子,也时常出现。宋太宗赵光义就是兄终弟及嘛。

赵光义能够做到兄终弟及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的实力和权力,已经达到了足够强大的份儿上。

当然,这是后话,在此略过。

这刘武也不认真想想,袁盎不过就是敢于说话的中央委员中的一员,如果汉景帝的权力、实力不足以达到压倒性的优势,他讲一百个故事也无济于事。

其实,就算梁王刘武看不出来,也不是什么太坏的事情,他毕竟“王”啊,从小就在说一不二的环境中长大,颐指气使,根本就是他自然生成的性格。但是,他的跟班们居然也看不出来,这就有点让人不可理喻。身为“王”的跟班,看清革命形势,显然就是基本素质之一。如果连这基本的素质都不具有,这岂不是要推“王”往火坑里跳吗?

当然,也把自己推进了火坑。

非常非常的遗憾,他的跟班们还真就不具有看清革命形势的本领。不仅如此,他们还顺着梁王刘武的思路,火上浇油:袁盎坏,已经坏到了骨髓里头。对这样的坏蛋,就一个字解决问题,杀!

据说,这样的馊主意,居然还是当时天下响当当硬邦邦的名流想出来的,同志们请记住这两位名流的名字吧,他们是:公孙诡和羊胜。

仅瞧名字,就感觉的确名流。

“名”到污水乱流。

浪得虚名。

在公孙诡、羊胜的怂恿并具体主持与实施下,一批又一批刺客急赴京城。

他们要干啥?

是的,他们要干傻事。

仅凭这一点,梁王刘武就不具备堪当大任的基本素质。

政治家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归纳起来,其实就两个字:隐忍。

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说的就是这样的素质。

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就是因为玩转这两个字,终集大成。

梁王刘武,尽管的确就是高祖子孙,但是,在他身体内流转的血液里,却恰好缺少这应该具有的“隐忍”的基因。

他的政治生命,将因为缺失这样的基因,提前终结。

因为,这一批又一批急赴京城的刺客,就是肩负着他发出的愚蠢的指令。

他们的目的,就是刺杀袁盎,包括曾经在高堂之上支持、附会袁盎的所有中央委员。

呵呵,这梁王刘武,倒还真有气魄,一出手,就是大手笔。

整个一腥风血雨。

那么,没有一滴滴儿警觉的袁盎,包括支持附会袁盎的中央委员们,他们的命运又待如何?会死吗?或者一部分死翘翘,一部分逃之夭夭?

欲知后事,请少待休息,让胡宁娓娓道来。

在下一小节中,自会分解。

好事和坏事

好事和坏事,永远都是相对的。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的出现,在人们的眼里心中,都会因为角度的不同,立场不一样,认识也就千差万别。在一些人眼里的好事一桩,在另一些人的心中,肯定就是坏事一件。

就算站在梁王刘武的角度立场上,刺杀袁盎,真的就是一件好事吗?

非矣。

这一点,就连袁盎本人,也不这么认为。

在袁盎的认识里,梁王刘武刺杀他,正是在为自己掘坟墓。

很可惜,梁王刘武看不出来,梁王的跟班们,也看不出来。居然都异想天开地认为,袁盎一死,梁王刘武就踏上了那块通往皇帝宝座的红地毯。殊不知,当他派来的杀手,把那把取人性命的利刃架在袁盎脖子上的时候,他其实就与那把朝思暮想的皇帝椅子,彻底无缘。

那个时侯的袁盎,其实赋闲在家。

这梁王刘武,真不具有政治家的素质,他也不稍事想想,一位赋闲在家的中央委员,就算正直坦诚,就算刚正不阿,真的会是他通往皇帝椅子的拦路石?

其实,这根本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袁盎并不受汉景帝待见。

唉,这“王”同志不动脑筋。

事实是,袁盎在利用七国之乱怂恿朝中重臣向汉景帝施压,并最终促成汉景帝“咔嚓”了晁错之后,汉景帝就恨死了他。道理非常简单,杀掉晁错,是一个无法挽回的巨大错误。

这样的错误,连汉景帝本人,也从此无法抬头。

被人利用要挟不说,还落得一“寡恩”的美名。

这样的头,如何抬嘛?

无论是谁,都会羞愧如斯。汉景帝对晁错,不仅仅只是对时局判断失误的羞愧,他们俩还有深层的情感,晁错被砍了脑壳,又岂不是在他们深层情感中,恨恨捅上一刀?

这一刀,对汉景帝来说,无可争议地——痛彻肺腑。

汉景帝那个悔啊——可以用语言形容么?

好在,袁盎在七国之乱中,立有不朽的功勋,汉景帝没有把他怎么样,还是为他老人家安排了相应的革命工作。只不过,从此之后,袁盎无论有什么样的建言建议,汉景帝通通不予理会。

袁盎其实是聪明人,屡屡上书而不得理会,是汉景帝心中,对错杀晁错的郁结无法解开。如此境况,他还有必要呆在中央队伍吗?以汉景帝“寡恩”的心态性格,弄不好,一个口实,就要他袁盎脑袋搬家。

思来想去,不如趁现在自己还是功臣的前提下,解甲归田——至少保住脑袋嘛。

于是称病辞职。

不玩矣。

汉景帝正在找不到理由开销袁盎的时候,他居然撞上门来,当然顺水推舟:恩准。

回到家乡的袁盎,其实逍遥自在,洒脱自如,无官一身轻嘛。那个时侯,为解心中的郁闷,他无人不交——以示个性的大度,当然也是对官阶、对富贵的轻视。贫贱不移富贵不淫,这当然是我中华民众对品德高尚同志的最高仰视。毕竟曾经的中央委员,而且,一段时间里还叱咤风云。这样的同志礼贤下士,乡人还不蜂拥而至?与中央委员结交,哪怕是过气的中央委员,那也是荣耀故里。

不仅如此,袁盎还与他们斗鸡走狗,不亦乐呼——没得一滴滴儿中央领导的架子。

于是,乡人们交口称赞。

这样的同志,肯定就是好同志。

本来,他老人家如此逍遥自在,也就可以与乡人们其乐融融活到自然死。麻烦的问题是,那次立储的朝仪大会,汉景帝居然就想到了他。在汉景帝的眼里心中,这位同志尽管自视清高,刚正直言,但本质不坏,在大义这个问题上,他老人家基本上可以仗义执言。

于是又派人把他接回朝中。

果然,袁同志还真就不负众望。

那次立储朝仪胜利闭幕之后,在汉景帝的眼里心中,袁盎的使命也就光荣完成。既然使命已经完成,你老人家还是打道回府吧——该干嘛干嘛去!

呵呵,同志们明白了吗?领导同志的寡恩,其实就从这里养成。

袁盎当然又回到乡里。

袁盎是回到了乡里,梁王刘武的杀手也接踵而来。

有必要为大家提示一下的是,这位杀手,其实相当可爱。

我们这世界,什么都讲职业道德。杀手也有杀手的职业道德。杀手嘛,收了银子,就得为人杀人。这位杀手,显然就收了梁王刘武大量的银子。

但是,他居然不急于杀人。他到了袁盎的家乡,第一件事情,竟然是走访袁盎的乡邻。他当然就得到了一个答案,这答案就四个字:交口称赞。

原来,这袁同志竟然还是好同志。

刺杀好同志,显然罪孽深重。

呵呵,这杀手,不具有杀手的职业道德。

但是,他却赋有良心和正义。

值得赞美。

尽管我们不知这杀手的名字,但是他的行为告诉了我们,这世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向钱看。

我中华民族的美德——正义和良知,就算在杀手的心里,也深深扎根。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我乃沈万三

    重生之我乃沈万三

    沈万三明朝首富,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城墙都是其建造,财富富可敌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有史以来最有钱的商人,但晚年落寞惨遭朱元璋屠门。韩冷一个标准的宅男,作为宅男连最基本的游戏都玩不好,结果愣是被气死,没想到遇到了最经常说的穿越,重生到一个富家子弟沈富的身上。一个悲苦而伟大的命运开始了,经商练武那自是不在话下,赚尽天下钱,享尽天下福,美人在怀金钱满地,可是等其功成名就时,世人皆尊称其为沈万三,他才惊醒,自己居然是手握聚宝盆的沈万三。。。。
  • 西河滩

    西河滩

    通过秦岭北麓终南山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贯穿历史,表现这片土地上人民淳朴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 乱世下

    乱世下

    题材:架空历史文风:清新自然标签:言情、江山乱世下,江山如画,美人如玉。他一身才情,却只想做一个闲人。难缠的帝后,美丽的公主,还有那为了权位、情仇的一位两位,却都想着拖他下水。宫廷内外,大江南北,本是他一蓑烟雨,但是皇门一入深似海,可难道他要任人摆布?
  • 从秦皇到汉武:品读《史记》中的两大强者

    从秦皇到汉武:品读《史记》中的两大强者

    一个横扫六合,一个威加海内;一个焚书坑儒,一个独尊儒术;一个建起万里长城。一个驱逐匈奴、扩地千里。
  • 游红楼之旧园新梦

    游红楼之旧园新梦

    亲爹病重,林黛玉千里奔波回扬州,生活从此大不同!......红楼里多了一位人小鬼大韩小爷,从闺阁情趣到朝廷波诡,仍旧是贾史王薛,林如海忠顺王……一样的人名不一样的人生,请君再听一曲红楼梦!
热门推荐
  • 富家女爱上明星

    富家女爱上明星

    霸道总裁居然是大总受,快乐逗比居然是大总攻,期待下面的发展看文哦!
  • 陌生世界之神龙特警

    陌生世界之神龙特警

    人生无常,投河自尽,奇遇女鬼,结识高僧,受招进入神龙特警队,屡获奇遇,练就一身盖世奇功,担起特殊使命,从此展开杀妖伏魔的征程
  • tfboys之欣心相知

    tfboys之欣心相知

    那是一个盛夏,那是我与他的初见,只是那一眼,我便爱上了他,从此我为他疯狂······
  • 网游江湖笑

    网游江湖笑

    星沉月落夜寂寥一曲江湖笑前缘难续今生多不晓心有意爱如渺江湖远碧海滔路茫茫闲愁滋味多情逍遥这是我朋友贾少填的一首《江湖笑》权做简介,这是一部真正的武侠,在这里没有任何创世神或西方玄幻的东西。是将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书为主线的一个游戏。另外推荐朋友的新书《修真是怎样炼成的》文是大家,笔法流畅,值得收藏!另外感谢大家支持,好友比天高给了一个群号92983717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加进来。同时也通知一声,由于工作调动完毕。以后更新时间固定,每日两更,分别是中午一点和下午八点。另外如果有推荐,就日更三章。耽误大家的章节明日开始补上,既每两日加更一章,一直到将二十章更新完毕。请大家多些收藏和票票谢谢!
  • 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科学奥秘丛书-地球人的未来

    科学奥秘丛书-地球人的未来

    地球正面临着人口激增、资源匮乏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未来将是什么样子呢?本书从衣、食、住、行、能源、医疗等方面展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画卷。
  • tfboys之星空下的承诺

    tfboys之星空下的承诺

    当三个女孩遇上当今最红的tfboys,他们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紫霄雷动

    紫霄雷动

    天生没有修炼天赋,但偏偏又背负家族使命不得不踏上修武一途的。直到发现能吸收雷霆之力,又得到神秘的雷源,李修的人生才好似变得明朗起来。仕途秘境、帝国气运之道、九大修炼本源、精气神三修之说……李修慢慢的接触到世界之秘,他又该如何选择?是苟延残喘,获取永生不灭?亦或是斩荆披棘,镇压命运天道?
  • 最后的驱魔人:幽灵校舍

    最后的驱魔人:幽灵校舍

    为了寻找失踪的姐姐蒋忆,蒋心悠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考取C大音乐系。未料刚入校园,一连串神秘而又离奇的事件就在她身边接连上演。神秘的占卜女孩,总是跟踪她的英俊学长,受召唤而来的亡灵守护,所有一切共同指向C大十大灵异事件!他们一路追查,渐渐发现灵异事件发生的规律,冒着生命危险寻找事件源头,未想等待他们的竟是一个巨大阴谋!
  • 知道点简单的人生哲理

    知道点简单的人生哲理

    人生不是在逢场作戏、走马观花,去仔细聆听,耐心品味,等你知道了这些简单的人生哲理,并能够把它消化于内,运用于外,就能够把生命的高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此时,你的人生之路会豁然开朗。知道一些简单的人生哲理能驱散走人生中的浑浑噩噩,理顺人生中的千丝万缕。抬头瞭望,征途漫漫,哲理在心中,路就在脚下。本书就是将人生的哲理、感悟与生动的故事集于一体,从这些文章里我们能读到智者的睿智、学者的思索、长者的淡薄。这里没有闻而生厌的说教,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它教我们用一种简单的思维去化解复杂的纷争,用一个简单的心境去面对复杂的人生,简单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