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001300000029

第29章 自恋倾向

自恋这个词原来是临床术语,由奈克在1899年开始采用,指一种人对待自己的身体就像对待有性关系的对象的身体一样。他可以通过注视、抚摸、玩弄自己的身体而体验到一种性的快乐,直至达到完全的满足。自恋发展到这种程度,就具有了倒错的意义,它吸收了主体的全部性生活,因此当我们处理它的时候,可想而知会遇到在研究一切倒错时看到的类似现象。

使那些从事精神分析观察的人感到惊讶的是,自恋态度的孤立特点可以在许多有其他异常行为的人身上看到,例如萨德格所说的同性恋。总之自恋有一种性欲本能的素质,可以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考虑它。它在人的正常的性发展过程中也占有一定地位……从这种意义上讲,自恋并不是倒错,而是利己主义自我保存本能的一种性欲冲动的补充,可以说是每一个生物都具有的手段。

当我们企图使自己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知识符合性欲本能理论的基础假说时,就会有一种压力迫使我们承认自恋是原始的和正常的。妄想痴呆病人有两个基本特征:夸大狂和失去对外界(人和事物)的兴趣……一个患有歇斯底里或者强迫性神经症的病人只要发病就会摒弃与现实的联系。但是分析表明,他并没有切断与人或事物的性联系。他仍然在幻想中保持这种联系,就是说,一方面在记忆中找到想象的对象来代替实际的对象,或者把两者揉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他不再采取行动使自己的目标与实际对象发生关系。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我们采用性欲本能的内向性这个术语才是合理的,否则就应该用妄想痴呆这个词。荣格则不加区别地运用它。患者实际上好像是从外部世界撤回性欲冲动,而没有在幻想中以其他东西来代替它们。这种过程似乎有次级过程使性欲冲动重新指向一个对象,一部分努力是要恢复原来的对象。

新的问题产生了:在精神分裂症里,性欲本能离开外部对象后的命运如何呢?这些情况下的夸张性质提供了一个线索。夸张无疑要消耗性欲冲动的对象。性欲本能离开外部世界指向自我,就会导致自恋状态。夸大狂本身并不是新东西,相反,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这是对早已存在的情况的夸张与抱怨……

性欲本能理论的这一发展在我看来是合乎情理的,它得到了第三方面的支持,即我们对原始民族及儿童心理活动所做的观察和形成的概念。我们在原始民族发现的特征如果单独出现的话都与夸大狂相似,即过高估计愿望和心理过程的力量、认为“思想万能”、相信语言的神奇力量,以及把处理外部世界的方法,即“魔术”般的技能看成是这些夸张前提的合乎逻辑的应用。

在根本没有关于本能的任何理论能够帮助我们辨清方向时,我们可以或只能提出一种假说,然后根据它的逻辑结论否定或肯定它。关于在性本能与其他本能,即自我本能之间存在基本差别的假说,除了在分析移情神经症时极为有用外,还有一些地方也有利于这种假说。我承认,如果只有前一种考虑,并没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完全有可能是相同的能量在心理中起作用,只有借由对对象的发泄才能转化为性欲冲动。但是,与这两个概念差别对应的首先是饥饿与爱之间的区别,它是如此之大。其次,从生物学角度看也有利于这种观点。个体实际上具有双重的存在:他一方面服从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被拴在一条链上,完全违背自己的意志,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意志。个体把性欲看成目的之一,但是从另一种观点看,他又依赖于细胞原生质,他为此付出能量,得到的报酬则是快乐。这是以非生命物来开动的生命之车,就好像遗产的继承人,他暂时拥有一笔财产维持自己的生存。性本能与自我本能的区别只不过反映了个体的双重机能。第三,我们必须回顾一下心理学中所有暂时性的想法,总有一天会建立在有机结构的基础上。有可能是特殊的物质和化学过程控制了性欲的作用,并使个体生命得以延续。当我们用心理的特殊能力代替特殊化学物质时,我们想到了这种可能性。

因为我想使心理学摆脱那些严格来讲是其他领域的东西,怕是生物学的东西,所以我想在这里说明,将自我本能与性本能分开的假说(即性欲本能理论)没有什么心理学的基础,但是从本质上讲,得到了生物学事实的支持。如果精神分析的工作能够提出有关本能的更有价值的假说,那么我完全可以放弃目前的假说。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尚未发生这样的事。当我们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时,有可能会发现,性能量,即性欲冲动只是对心理起作用的一般能量分化的产物。但是这种说法没有什么意义。它所涉及的东西离我们考察的问题如此遥远,而且不能提供有用的知识,因此反对它或者肯定它都没有用处。我们没有兴趣分析这种原始的同一性,就像人种的原始亲缘关系与遗嘱检验法庭所需要的亲属关系证明一样不相干。所有这些思辨都得不出什么结论,因为我们无法等待其他科学为我们提供有关本能的现成理论。如果我们想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综合考察来洞察生物学的这个基本问题,那么目前离这一目标还相去甚远。让我们充分认识犯错误的可能性,但是不要被我们最初采用的自我本能与性本能对立的假说的逻辑结论所吓倒(对移情神经症的分析迫使我们得出这种假说),应该看看它是否一致并能得到有用的结果,是否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

直接研究自恋的方式看来有些特殊的困难。我们理解这种情况的主要工具也许仍然是对妄想痴呆的分析。就像可以通过移情神经症追溯性欲的本能冲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精神分裂症与妄想狂洞察自我的心理,而且很简单。为了再次弄清楚什么是正常的,我们显然应该根据它的改装和夸大来研究其病理。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来源获得有关自恋的知识。我现在依次谈论这些来源,它们是对于机体疾病臆想症和两性之间爱的研究。

在估计性欲本能对于机体疾病的影响时,我遵照了费伦奇的建议,这是他在与我交谈时提出来的。众所周知,当一个人承受机体的痛苦和不适时,就会失去对外界事物的兴趣,直到他们不再在意自己的苦难。更细致的观察告诉我们,他同时也撤回了对自己所爱对象的性欲冲动。只要他在受苦,他就停止了爱。有关这一事实的陈词滥调并不能阻止我们用性欲本能理论的术语解释它。我们可以这样说:得病的人把性欲冲动的发泄撤回到自我,恢复健康后又送出去……这种爱的方式不管有多么强烈,都会由于身体所受的痛苦而消失,并且突然为完全不同的情感所代替,这是喜剧作家写得淋漓尽致的题目。

睡眠的情况和疾病一样,意味着以自恋方式将性欲冲动撤回到主体,或者更确切地讲,只是满足睡眠的愿望。梦的利己主义与此极为合拍。对这两种状态,我们都有一些关于性欲冲动分配变化的例子,它们是自我变化的结果。

臆想症和机体疾病一样表现为肉体的痛苦感觉,并一样会对性欲冲动的分配产生影响。臆想症同时撤回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性欲冲动(后者尤为明显),使两者都集中在引起患者注意的器官上。臆想症与机体疾病的区别也很明显:后者的痛苦感觉来自可证明的机体变化,前者则没有这种变化。但是,如果我们认为臆想症应该与神经症过程的一般概念一致,它也就有机体性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是在哪儿形成的呢?

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经验,在其他神经症中也有可以和臆想症相比的肉体痛苦。我以前曾经说过,我倾向于把臆想症和神经衰弱、焦虑性神经症归为第三种“真性神经症”。也许不必走得这么远,在其他一般神经症中也有少量的臆想症症状。也许我们可以在焦虑性神经症及其附属的歇斯底里中找到最好的例子。这是我们熟悉的对痛苦敏感的器官原型,它可以发生某些变化,但并不算病,这就是处于兴奋状态的生殖器。它充血、膨胀、有分泌物,是多种感觉的机体。我们把能够将性兴奋的刺激传入大脑的身体部分的活动称为性感活动。考虑到早已习惯的有关性欲理论的结论,想到身体的某些部分,即性感带能够替代生殖器产生类似的行为,我们还是跨进了一步。我们可以把性感活动看成是所有器官都具有的一种性质,于是可以说,身体任何部位都不同程度地受这种性质的影响。器官中性感带的变化有可能与自我的性欲冲动发泄的变化相互平行。在这些例子里可能包含着对臆想症的最终解释,以及它如何像真正的器官疾病那样影响性欲冲动的分配……

我在这里想进一步探讨妄想痴呆症的机制,并把那些似乎值得考虑的概念做一番总结。在我看来,妄想痴呆症与移情神经症之间的差别在于环境。前者由于挫折使性欲本能不再依附于幻想中的对象,而是返回到自我,夸大狂就是对这大量的性欲本能的控制,它相当于幻想创造的内倾性,可以在移情神经症中看到。妄想痴呆的臆想症类似于移情神经症的焦虑,是心理器官这种努力的失败引起的。我们知道,神经症的焦虑可以通过心理的“功能转换”解除,例如转化反动形成和防御形成(恐怖症)。妄想痴呆中的相应过程是努力复原,该病最明显的特征也由此产生。妄想痴呆也常伴随有部分性欲冲动脱离对象的现象,虽然并非一定。因此,我们可以在临床中区分三组现象:(1)代表正常状态或神经症残余的现象(残迹现象);(2)代表病态过程(性欲冲动脱离对象,进一步是夸大狂、臆想症、情感障碍和每一种退化);(3)代表复原的努力。在(3)中,性欲冲动在歇斯底里(精神分裂症或妄想痴呆)或强迫性神经症(妄想狂)后再次依附于对象,并在与原来不同的层次和条件之下产生新的性欲冲动的发泄。在这种方式的移情神经症与相应的正常自我形成之间的差异,使我们最深刻地洞察了心理器官的结构。

研究自恋的第三种方式是观察人们在恋爱时千差万别的行为。大多是这样:性欲冲动的对象首先隐藏在自我的性欲冲动之后,因而在考虑儿童(成人也如此)的对象选择时,我们首先注意到,他从得到满足的经验里选择自己的性对象。最初体验到的自发性欲满足与服务于保存自我的生命机能相联系。这种性本能得到自我本能的支持,只是到了后来才不依赖于它们。即使这样,我们也能从这一点上看到原来的依赖关系,即对儿童进行抚养、关怀和保护的人成为他最初的性对象。也就是说,最初是他的母亲或者替代母亲的人。我们把这种类型和对象选择根源称作依赖型,与它并列的还有第二种类型,我们虽然没有设想它的存在,但精神分析的研究却揭示了出来。我们发现,特别是那些性欲本能的发展受到过障碍的人,就像倒错和同性恋一样,在选择自己所爱的对象时可以用自己而不是自己的母亲作为模型。他们明确地把自己作为恋爱的对象来追求,这种选择对象的类型可以叫做自恋……

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根据他们对象的选择究竟符合依赖型还是自恋型,把人分为截然不同的两类。我们宁可假设两种类型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虽然有所偏重。我们认为,人原来有两个性对象:自己与照料自己的女人,因而我们主张每个人都有原始的自恋。它可以长期左右人的对象选择。

进一步把男人和女人进行比较说明。在对象选择的类型方面,男女有着根本的差别,虽然这些差别不太普遍。完全的依赖型对象恋是男人的特点,它表现为性崇拜。这无疑源自童年的原始自恋,而现在转移到了性爱对象上。这种性崇拜是爱的特殊状态的根源,是神经强迫的暗示状态,可以追溯到自我倾注于所爱对象的性欲本能的枯竭。

在女人中最常见的类型有不同的过程,这也许是纯粹的真实的女性类型。随着青春期的发展,女性器官成熟起来(这之前它一直处于潜伏状态),引起原始自恋的强化,不利于真正对象恋及其伴随物性崇拜的发展。在女人中产生了一定的自信(特别是在变得漂亮时),补偿了她在选择对象方面的社会限制。严格地讲,女人爱恋自己的程度可以与男人爱她们的程度相比。她们并不需要在爱别人的方向上发展,只需要被人所爱。男人的倾心满足了这种条件。必须承认,这种类型的妇女对人类的性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女人对于男人具有极大的魅力,这不仅是因为美的缘故(一般来讲她们是非常美的),而且是因为某种有趣的心理因素。

看来非常明显,一个人的自恋对于已经放弃了部分自恋并寻找恋爱对象的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一个儿童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自恋、自信和难以接近,就好像有些动物的魅力在于它们对我们漠不关心,例如猫和受宠的大动物。的确,在文学作品中,即使重犯和幽默家也会因为自恋自大而引起我们的兴趣。他们自以为无所不能, 而这样会减低他们自我的重要性。这就像是我们忌妒他们,因为他们有能力保持一种得天独厚的心理状态,我们自己却已经抛弃了这种无懈可击的性欲本能地位。但是自恋型妇女的巨大魅力也有负面影响,情人的不满、对女人爱情的怀疑,以及对她那种高深莫测性格的抱怨,有很大一部分都根源于对象选择类型之间的这种不一致。

也许再肯定一下并不是多余的,在这种有关性生活的女性形式的描述中,我丝毫没有贬低妇女的意思。此外我还知道,这种不同的发展路线对应于高度复杂的生物联系中的不同机能。而且我要承认,有无数的妇女是以男性的类型来爱的,其特点是她们发展了对性对象的崇拜。

即使那些对男人冷淡的自恋型妇女,也有达到完全的对象爱的方式。在她们所生的孩子身上,作为异己的对象,她们可以慷慨地从自恋变成对象爱。其他妇女则不必等到有孩子就可以从(次要的)自恋发展成为对象爱。在青春期之前,她们就有类似于男人的感情,并在某种程度上沿着男性的路线发展。当她们的性成熟之后,这种倾向有所减弱,但她们仍然保留那种对男性理想的渴望,实际上是她们一度具有的男孩性格的残迹。

对导致对象选择的途径作简短的总结可得出如下看法。

一个人可能爱的对象有:

(1)按照自恋型:

(a)他自身(实际的他);

(b)过去的他;

(c)将来的他;

(d)曾经是他自己一部分的某人。

(2)按照依赖型:

(a)倾心的女人;

(b)保护自己的男人。

这些替身是依次相继的。对第一种类型中的(c),我们将在以后的讨论中加以阐述。

自恋的对象选择对于男人同性恋的意义必须在其他关系中加以评述。

我们所设想的儿童原始自恋,形成了我们关于性欲本能理论的一种假说,对此直接的观察要比从其他考虑中推导出来更不容易把握。如果我们考察慈爱的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态度,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他们早已抛弃的自恋的复活或重现。众所周知,他们感情的特点是崇拜,这是我们早已知道的自恋在对象选择上的特点的明确迹象。于是,他们把儿童看成十全十美,掩饰和遗忘他的缺点,这是清醒的观察无法赞同的。这种倾向的确与儿童性欲的否定联系在一起。而且他们总是怀疑通过培养而学到的东西对儿童是否有利,虽然他们自己被迫尊重这些东西,但现在则在儿童身上恢复了对自己早已放弃的特权的要求。儿童在有些地方比双亲更为优越,他们不会屈从于被认为是控制生活的必要性。疾病、死亡、克制自己的享乐、用意志控制自己对他们都不起作用,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不理会自然和社会规律,他实际上是创造的中心。正如我们自己曾经幻想自己是“孩子陛下”一样,他要满足自己双亲从未实现的梦想和愿望,要成为一个替代自己父亲的伟人和英雄,或者娶一位公主来勉强作为母亲的补偿。在自恋中地位最薄弱的是自我的不朽性,它受到现实的无情攻击,只有在儿童身上才会感到安全。双亲的爱是如此动人,从根本上讲如此富有孩子气,它只不过是双亲自恋的再生,虽然已经转化为对象恋,它表明了这种自恋性质的持久。

同类推荐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拆掉人生的壁垒:听季羡林讲人生智慧

    在《季羡林谈人生》中,季老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季老在走过了近一个世纪漫漫人生旅途后道出的质朴真理。但在芸芸众生中那些所谓的“聪明人”,却常常抱着一个理想主义者吹毛求疵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其结果只能换来日日焦虑,反而错过了唾手可得的幸福和快乐。
  •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

    《不过是向死而生:哲学大师人生省思录》主要讲述了,死亡令人恐惧,死亡的思考扣人心弦。死亡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必经的“生命最后的成长”。在死亡深处,这个世界的“意义”才开始像泉水一样向我们涌现。柏拉图将哲学称为“死亡的练习”,古今中外的哲学大师对死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思考。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热门推荐
  • 狐妖男友

    狐妖男友

    即将面临高考的校花苏言无意间爱上了一位转校帅哥叶凌风,但一心只想考上重点大学的苏言并不想承认这份感情。外表冷酷无情的叶凌风却一直对苏言冷言冷语,这让情窦初开的苏言伤透了心。夹杂着对叶凌风的感情,苏言高考失利,却惊奇的以全省最高分获得了高考状元,如愿的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本以为自己对叶凌风的感情会随着大学生活渐渐淡去,却万万没想到叶凌风居然跟自己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带着对叶凌风的暗恋和高考成绩的疑惑,两人在大学里的关系有了明显好转,并成了临时情侣,但苏言却想着能够天长地久,沉浸在爱河中的苏言还没好好感受初恋的甜蜜,却意外的发现男友叶凌风居然是一条有九条尾巴的狐狸,并且还有这深不可测的力量。
  • 这个世界我只喜欢你

    这个世界我只喜欢你

    他说:林琳,如果你考不进火箭班,我们就分手,因为我不喜欢笨女孩。他说:林琳,如果我们考不了一所大学,就分手吧,因为没有多少人可以承担异地恋。他说:林琳,我们可不可以不分手,失去你我无法活下去。自从十七岁的林琳遇见十七岁的何辰逸后,一直活在何辰逸的“分手”威胁里,交往三年,林琳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学霸。正所谓,当一个人过于安乐后,都会忘记痛苦的存在,后来的七年,林琳活在痛苦之中。这个世界有没有一个人,你爱,却不得不说你不爱。有没有一个人,你想靠近,却不能靠近。有没有一个人,你痛苦时,他比你更痛苦。(暖文,真的暖文。好吧!后面有一点点虐,不过没事,小虐怡情。)
  • 淡紫色花开

    淡紫色花开

    幸福的时候,总是以为着爱能长久。分开了,才觉得那是的幸福是那么的可悲。没看到一个熟悉的场景,嗅到一股熟悉的问道。在脑海中会不知不觉的想到的那个人,一定有着很多的曾经吧!只是不愿意再去想起。
  • 爱人先锋(上)

    爱人先锋(上)

    [花雨授权]“野人”、“笨牛”是她发火时给他贴上的标签。OK!她承认自己的脾气不怎么好,也早知道他那副简单直线条的火爆脾气,但——如果不是他吼她,她又怎会一时冲动地选择了最糟糕的方式来宣告自己的离开?!
  • 寻找秋意

    寻找秋意

    青春而已。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青春是春天还是秋天?
  • 爱情契约:迷情

    爱情契约:迷情

    向晴阳给了祁明熠一刀,从此便被疯狂地缠上。被畜生逼到穷困潦倒走投无路时,她只得找上他,“我把我自己卖给你,你给我钱。”美人儿终于到手,祁明熠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卖一辈子,嫁给我。”“好。”
  • 请叫我院长大人

    请叫我院长大人

    你问我干嘛的?哦,我在上都开神经病院。开神经病院干嘛?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有个惊天大秘密呗。开神经病院有什么好处?好处可多着呢,有钱有妹子,还没上司领导压着你!你到底是谁?我啊,叫白一封,至于身份……嘿嘿,无可奉告!
  • 晚秋凉

    晚秋凉

    离离原上草,当上天用它那巨大的手掀起一场事与愿违的漩涡,卷入了两个人,一个是离离,一个是原上草。难以想象,世上会有离离原上草,可这是事实;因为她姓陆,她不喜欢陆,难道就要与原上草擦肩而过?当危险再一次降临,他们是否还能休戚与共?母亲的死,闺蜜的背弃,这无数的事件搅在一起,掀起滔天的网,盖住了人心,也盖住了仇恨。
  • 控制

    控制

    主人公马克为了母亲替公司做伪证,遭神秘人要挟,被迫去银行盗巨款。而银行经理竟是马克的初恋情人,取钱后两人旧情复燃。之后神秘人继续控制着马克,而马克发誓摆脱控制,揭穿他的真面目。可惜报仇不成,反将自己推向生死边缘的故事。
  • 良人执戟,花囚医笼

    良人执戟,花囚医笼

    弃文!弃文!弃文!弃文!弃文!弃文!弃文!弃文!弃文!弃文!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