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作为现代经济的载体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方面,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信用经济。银行界也逐步从“存贷款”管理转移到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主线的管理体系,并且开始引进国际一流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与技术。信用风险作为银行业面临的首要风险,更是引起银行业的高度重视。而在具体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信用风险管理不仅仅是技术、方法、规程和手段,更重要的是培育一种信用文化,是使大家在同一种文化的背景下有统一的认知、统一的行为模式。信用文化背景的建立比信用风险规章制度的建立更难,但比规章制度更有效。我国的银行业在建章建制上不比国际同行差,缺少的是理解、支持并最终贯彻执行的信用环境、信用文化。
一、信用文化的概念
银行本身也存在一个信用(信誉)问题,其形象或声誉就是它本身信用的外化,外部评级机构对其资信等级的评定是对它信用程度的更精确测度。同时,信用也可以小到单个的人,“诚实守信”就是对个体的人的基本诚信要求,这里的“信用”主要被理解为“信守诺言”。从银行业的角度来看,信用这个概念一般是指借款人的债务偿还能力与信誉程度。
信用这个词在银行业被赋予了更多“风险”的含义,因为现代银行风险被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被放在首位,事实上它也是银行业务最主要的风险。
随着经济运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活动中的风险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银行信用风险作为经济风险最主要、最集中的表现形态,对整个经济运行产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信用风险也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致命风险。
信用文化可以说是蕴涵于银行企业文化之中的核心内容,是一种风险文化,这种文化以加强所有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识别风险因素、理解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手段、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模型和资产组合模型、理解并运用信用评级方法等为基础,培育全员的风险意识,并通过大家逐步认同的行为模式和准则来自觉地把风险管理的各种方法、规定、制度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在这种文化之下,所有的人都遵守同一工作理念,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基本是一致的,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的目标,知道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他们知道不可以做的而做了会受到什么处罚、做好了会得到什么奖励。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每个人都感到只有顺应了这种文化,才能够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顺应不了这种文化,就会与同事格格不入,最终被淘汰。
二、信用文化的重要性
信用文化对于银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不在全行形成统一的信用文化,而一味硬性地强调各种规章、方法、手段和技术,我们就很难真正建立起信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化解等风险管理机制,即使建立起制度其作用也是值得怀疑的。因此,不仅需要制度上的“信用”管理,更需要“文化”上的“信用”管理。规章制度仅解决“有”、“无”问题,而只有信用文化才能解决“思想问题”。
1.信用文化可以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让大家的认识统一到收益一风险管理的平台上,通过信用文化来进行银行管理。
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在我国银行业引入的时间不长,大家对风险管理的意识也是千差万别,不少人对风险管理还缺少认识,甚至连概念都不大清楚。正确认识信用风险对于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形成统一的理念,减少损失,增加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信用风险管理必须贯彻到银行每一个员工。每一笔贷款、每一项交易都可能带来收益,同时也可能带来风险甚至损失,信贷人员必须学会判断单个和组合贷款的预期收益和损失,学会在收益和风险中找到业务发展的平衡点。
2.信用文化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的先进性、一致性和延续性
一种文化的形成是不容易的,它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经过不断检验,一旦成型以后就演变为一种文化模式,不会轻易改变,而且会一直延续下去,规范同一类人的行为规范,这就是文化的一致性和延续性。信用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是国际一流银行多年来立于世界领先的基石。国际先进银行由于运作的历史较长,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信用文化,并且通过不断强化自己的信用文化来进行银行管理,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银行能够在人员日益流动的环境下保持其优良的文化传统,保持其各项信贷政策的连续一致,从而保证了其业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信用文化贯穿于整个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起到支撑整个风险管理系统的作用。信用文化给职员传递一种行为模式,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发现问题该怎么办、隐瞒错误的后果有多么严重。
李镇里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的领导,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人,他在防范信用风险的目标下,不断地运用国际最新理念、方法与技术来达到目标。信用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就是要建立一种信用风险的内生机制,不断吸纳国际先进的银行管理理念和风险防范技术,让组织中所有的成员都能够“与时俱进”,并且能够合理地运用各种方法来达到银行设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