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艺术,是指敦煌地区各个佛教石窟群保存下来的十六国时期至宋元时代的洞窟绘画、彩塑塑及石窟建筑等类艺术珍宝。如敦煌莫高窟及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及东千佛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以及敦煌地区其他一些较小的石窟群,上述古代佛教艺术石窟,保存至今的洞窟七百余座,壁画约有六万平方公尺,彩塑约二千多身,影塑千佛及动植物浮雕不计其数,还有历代各种型制、不同风格的洞窟及窟檐建筑、铺地花砖,以及各种建筑艺术图像,真是五光十色,美不胜收。此外,还有莫高窟及敦煌地区其他遗址和墓葬出土的织锦、刺绣、幡画、绢画、纸画、工艺器物、墓室壁画及画像砖,与上述洞窟艺术交相辉映,组成色光袭人、形姿迷人、意境动人的艺术世界。莫高窟艺术是敦煌艺术的典型代表,下面,主要对莫高窟塑绘艺术略作介绍。
莫高窟洞窟排年及洞窟编号
莫高窟石窟艺术是由窟室、佛塔、壁画、彩塑、廊檐建筑、洞窟题记、碑铭、法物法器等七个部分组成的。其中,作为莫高窟石窟艺术的主干是窟室、塑像和壁画。
莫高窟石窟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塑像主体,用壁画作渲染,借窟室为场地,三者结合,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艺术单元。窟、塑、绘在每个艺术单元中各自发挥着自身特有的艺术功能,并且互相补充,共同缔造出一座座艺术之宫,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个个含有塑绘的洞窟。
洞窟即佛殿,是僧侣、信徒供佛、礼佛或坐禅观想从事佛教活动的场所。据交献记载,莫高窟在武周时期已经开凿 “窟室一千余龛”。相传第一座洞窟是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乐僔和尚开凿的,后人称为“乐僔窟”24 ,此窟受到后人盛称乐道,想来具有相当的规模。乐僔之后,大约前秦建元十二年到前秦太安元年(公元376-385年)之间,有一位名叫法良的和尚,在乐僔窟旁又开一大窟,被后人称为“法良窟”。这些最早的一些洞窟,现在难以考证,无法确指,也许已经坍塌或者被后代扩建改装非复原貌了。现存的618个洞窟,其中保留壁画和塑像的洞窟有491个。
伯希和最早对部分洞窟进行编号、断代。四十年代初,张大千先生进行了大规模地洞窟编号及时代断年工作,其后,向达、宿白、金维诺先生等和敦煌文物研究所的专家们继续进行此项工作。经过许多人多年来的反复考证,分析比较,对保留有塑绘的491个洞窟的时代,初步核定数字如下:
北凉(公元421-439年)开凿洞窟7个,编号是:267、268、269、270、271、272、275。
北魏(公元445-534年)开凿洞窟10个,编号是:251、254、257、259、260、263、265、273、441、489。
西魏(公元535-556年)开凿洞窟11个,编号是:246、247、248、249、285、286、288、431、432、435、437。
北周(公元557~580年)开凿洞窟16个,编号是:250、290、291、294、296、297、298、299、301、428、430、438、439、440、442、461。
隋(公元581-618年)开凿洞窟95个,编号是:56、59、62、63、64、206、243、244、253、255、262、266、274、276、277、278、279、280、282、289、292、293、295、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312、313、314、315、316、317、318、376、378、379、380、383、388、389、390、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10、411、412、413、414、417、418、419、420、421、422、423、424、425、426、427、429、433、434、436、451、453、455、456、457、458、486。
此外重修前代的洞窟6个,编号是:254、267、268、269、270、271。
初唐(公元618-704年)开凿洞窟46个,编号是:51、27、58、60、67、68、70、71、77、78、96、202、203、204、205、207、209、210、211、212、213、220、242、283、287、321、322、328、329、331、332、333、334、335、338、339、340、341、342、371、372、373、375、381、386、448。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4个,编号是:206、292、401、431。
盛唐(公元705-780年)开凿洞窟96个,编号是:23、26、27、28、31、32、33、34、38、39、41、42、44、45、46、47、48、49、50、52、66、74、75、79、83、84、87、88、89、91、101、103、109、113、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9、130、148、162、164、165、166、170、171、172、175、176、179、180、182、185、188、194、199、208、214、215、217、218、219、223、225、264、300、319、320、323、345、347、353、374、384、444、445、446、450、458、460、482、483、484、490、492。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7个,编号是:205、288、292、338、371、379、383。
吐蕃管辖时代(公元781-847年)开凿洞窟55个,编号是:7、21、43、53、69、92、93、112、133、134、135、144、151、153、154、155、157、158、159、196、191、197、200、201、222、226、231、234、236、237、238、240、258、357、358、359、360、361、363、365、366、368、369、370、447、449、467、468、469、471、472、474、475、478、479。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34个,编号是:23、26、32、44、45、49、91、115、116、117、126、166、176、179、180、185、188、199、205、212、216、218、220、225、285、286、320、335、340、379、384、386、392。
晚唐(公元848-906年)开凿洞窟71个,编号是:8、9、10、12、13、14、15、16、17、18、19、20、24、29、30、54、82、85、94、102、104、105、106、107、111、114、127、128、132、136、138、139、140、141、142、143、145、147、150、156、160、161、163、167、173、177、178、181、183、184、190、192、193、195、196、198、221、224、227、229、232、241、336、337、343、348、349、459、470、473。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11个,编号是:57、75、134、135、144、148、194、217、220、313、340。
唐代而难以指认分属初、盛、中、晚各期者(公元618-906年)开凿10个洞窟,编号是:65、76、81、97、110、131、169、252、344、466。
五代(公元907-959年)开凿洞窟26个,编号是:4、5、6、22、35、36、40、61、72、86、90、98、99、100、108、137、146、187、189、261、325、346、351、362、385、476。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152个,编号是:12、21、23、26、31、32、33、34、38、39、41、42、44、45、46、47、48、49、53、74、79、80、83、84、85、87、91、113、115、117、119、120、121、123、124、125、126、127、128、129、132、138、140、144、145、155、162、164、165、166、180、184、185、186、188、191、197、204、205、206、208、209、210、217、218、220、225、226、229、236、244、248、251、258、263、265、272、277、278、280、281、287、288、292、293、294、296、297、299、300、301、303、305、306、307、308、311、312、321、322、328、329、331、332、333、334、337、339、341、342、358、359、360、361、369、374、375、379、384、386、387、388、389、390、392、394、395、396、397、398、401、402、412、428、435、436、440、441、445、446、447、448、467、468、469、474、475、483。
北宋(公元960-1035年)开凿洞窟15个,编号是:25、55、73、152、174、230、233、235、256、355、364、377、443、452、454。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96个,编号是:7、9、14、15、34、35、46、58、59、65、67、76、89、94、112、116、118、122、133、135、136、137、141、142、145、146、161、166、167、169、170、171、172、175、176、177、178、182、188、189、192、193、197、198、201、202、203、204、220、227、231、242、243、257、259、260、264、268、275、285、289、290、302、335、366、368、372、373、376、378、380、381、383、393、405、406、407、420、421、424、427、429、430、431、437、442、444、449、451、456、457、459、467、470、478。
沙州回鹘统治时期(公元1036-1067年)仅有三十来年,这一时期开凿洞窟3个,编号是:245、330、409。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13个,编号是:97、148、207、237、244、306、307、308、309、310、363、399、418。
西夏(公元1068-1226年)开凿洞窟14个,编号是:37、239、324、326、327、350、352、354、356、367、382、415、464、491。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86个,编号是:6、16、27、29、30、38、39、50、51、55、65、69、70、78、81、83、84、87、88、117、130、136、140、142、151、152、153、154、158、164、165、185、194、199、206、218、223、224、229、233、234、238、241、246、252、263、265、276、281、285、291、292、298、313、314、323、324、325、328、339、344、345、347、348、349、351、353、355、358、365、383、388、389、395、400、408、411、419、420、422、423、432、445、450、458、460。
蒙古·元(公元1007-1368年)凿洞窟8个,编号是:1、2、3、95、149、462、463、465。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19个,编号是:7、9、18、21、61、76、85、138、146、190、285、316、320、332、335、340、413、464、477。
清代(公元1715-1911年)开凿洞窟2个,编号是:11、228。
此外重修前代洞窟216个,编号是:1、2、3、4、5、7、9、10、12、13、14、16、20、22、23、25、26、27、29、30、31、33、34、39、65、70、72、76、77、78、81、83、85、87、88、92、93、94、95、96、97、98、100、103、105、108、111、112、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5、127、128、131、132、133、134、135、136、138、140、141、142、143、144、146、148、150、152、162、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5、176、177、179、180、182、185、186、188、189、192、202、204、209、211、212、214、215、217、218、220、222、223、225、233、234、236、237、242、243、249、251、265、258、266、287、292、293、295、296、299、302、303、304、305、307、309、310、311、312、313、314、315、318、321、323、327、329、330、331、332、333、334、335、338、339、340、341、342、343、344、345、350、351、353、358、359、360、365、366、367、368、369、371、372、372、374、375、378、379、380、381、382、383、384、386、387、388、389、390、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1、412、414、415、421、442、444、454。
民国前期重修洞窟2个,编号是:96、146。
开凿时代不明的洞窟5个,编号是:480、481、486、488、489。
(说明:(1)上述各朝代开凿及重修洞窟,均指现今存在的洞窟,由于坍毁及已被破坏者无法考证,故各朝代实际开凿及重修洞窟之确数已难悉知;(2)各朝代纪年起讫,依各王朝对敦煌地区的有效统治为限,故同正史所载各王朝兴替时限略有出入。)
对上列各朝代开凿及重修洞窟的现存数字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从北凉到晚唐时近五百年,创修洞窟417个。重修的洞窟仅有62个;但五代至清,时跨千年,创修洞窟仅68个,而重修前代洞窟却高达582个,其中有的洞窟重修三、四次。这个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莫高窟崖面上洞窟分布,到晚唐已达到密集饱和状态,所剩空闲崖面已经不多,所以,只好就前代洞窟加以重修。这就是自五代以来,重修洞窟比新开洞窟之数高达九倍之多的主要原因。
莫高窟洞窟建筑形制
莫高窟各时代洞窟的形制,前后有很大的变化。
北凉时代留存下来的洞窟,数目有限。主室大体作长方形,但空间宽窄悬殊颇大,窟顶或作平顶,或做盝顶;西壁为佛龛,南北两壁或在下部开小型禅窟,或在上部凿制阙形龛,内塑佛像。壁画、塑像及装饰远不及后代繁复密致。比较而言,明显的呈现着原始的风格和单调的气局。这一现象表明,这时莫高窟的洞窟形制和窟内布局与装饰,都还处在初创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