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47000000028

第28章 中篇(7)

第一,在整个行政系统内大力推进行政观念的创新,具体而言:一是要树立以公众需求为中心,兼顾政府自身运作效率的行政效率观和服务行政观。政府及其公务员必须服务于社会以保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为职责;二是树立公开、法制的行政观。以法律为行政管理的惟一准绳,通过法律的治理获得公正的社会秩序;三是树立公开、透明的民主行政观。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实现政务公开,使公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由封闭型行政文化向开放型行政文化转变,从根本上铲除腐败产生的土壤。

第二,尽快建立健全现代行政所必需的一整套法律制度,以实施公务员制度为契机,制定并实施《反腐法》、《行政监督法》、《政府公共关系法》及《各级公务员任职考试考察办法》、《公务员个人财产登记制度》等法律法规,加强规范性行政文化建设,以完善的法制建设落实“依法行政”。

第三,中央政府率先推行组织文化的创新。首先应以企业家精神改造政府。在行政组织内部逐步引进一些市场化的管理办法,如行政事务评审、成本——效益分析等等,促使行政组织内部契约化、绩效导向、竞争气氛的增长。其次要加强行政执行的跨域管理,加强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国际合作等等。再次,应有效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信息政策”和“电子政府”,提高行政效率。

第四,实行提高公务员待遇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两手抓”的方针。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合理提高公务员的物质待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高举旗帜,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开展理想教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实际,开拓途径,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第五,立足国情,加强行政文化的理论研究,抓住行政思想、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心理这三个核心环节,探索行政文化建设与创新的有效途径。以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引导行政文化的创新,把提倡和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行政哲学、行政精神作为行政文化创新的阶段目标去认真落实。

第六,在实践中建设与创新。行政文化是个内涵丰富的复合体,注重实践,讲求实效是其鲜明特点之一。知识、信念等本身不能构成文化,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和体现行政文化。因此,在实践中建设与创新行政文化,是实现其目标的内在要求,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文化创新与民族精神的培育

一、文化创新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改革开放时代,是呼唤创新的时代。创新有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其中,文化创新是当前特别受到重视的一种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文化创新所谓的文化,是民族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文化;文化创新中所谓的创新,是立足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面对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合理资源,推陈出新、继往开来,批判扬弃、创造转化,锻铸出的新型文化形态。换言之,所谓文化创新,就是创建超越中国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新文化,就是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时,文化创新也要不断扬弃、超越经典社会主义所理解的文化框架及其文化理念,不断扬弃、超越“五四”以来的现代革命文化传统,不断扬弃、超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感性和经验的制约,建设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稳定性的文化价值系统,为不同层级的人们提供安身立命之道,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精神系统的保证。因此,发展当代文化的主导思路需要逐步地予以主动调整,应在文化的革命性、批判性与积累性、承传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的同时,将文化发展的重点放在建设、创新上来。事实上,像过去一味地“革命”、“批判”,只会导致文化的碎裂、毁灭。社会主义文化只有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才能实现其建设、创新的目标。其次,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文化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重要性,视文化为立国之本,重视“文治”之功,促进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第三,精神文化与物质经济的关系,应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前者搭台,后者唱戏”的关系。特别是在当今世界,以知识、技术、智能为特征的智力密集型文化产业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因此,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进步,从先进入文精神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价值规范两方面而言,均需要我们对于文化本身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予以重新定位。过去我们往往单方面强调政治对文化的影响,而忽视文化对政治的稳定与持久所起的作用。事实上,政治以文化为其生存条件,文化在优化政治的内部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要继续推进新世纪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就必须以不断发展的先进文化为依据来实现其“文明”的品格。当前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文化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和机遇,要求我们在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现代性、自主性与多元性等关系方面,从理念到方法均需进行新的认识和新的实践;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对潜藏于我们思想深处的文化发展观念予以认真反思,清除那些与我国先进文化发展不合时宜的、错误的、教条的观念。正是这些不合时宜的、错误的、教条的观念,往往会导致文化发展观的自我封闭。所以,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可依据先进文化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构建我们的文化发展观念,认真、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文化创新的内在机理,从而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积极地推动新世纪中国的先进文化建设。

二、内容创新和观念创新

文化创新,主要有内容创新和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是在既有文化要素和价值目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拓展。我们今天所讲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摘自江泽民“十五大”报告)。因此,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方向,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育有理想、有纪律、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提倡并弘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并以此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同时,在道德建设中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以在全社会、全民族逐步形成并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基本目标。这些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基本政策,是在长期的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从历史过程考察,它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拓展、创新的过程。从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从江泽民同志在建党七十周年的讲话到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对于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基本政策、基本目标,以及相应的主体内容的确定,是一个与时俱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例如,在1986年的《决议》中,对于“文化事业”的界定和阐述,就没有“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而在1996年的《决议》中,就在“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这部分中,一开头就说:“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明确地把哲学社会科学纳入“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范畴,这是在内容方面的一种文化创新。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方面,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没有做过辨析,而在江泽民同志的“十五大”报告中,就第一次明确了二者的关系,指出二者在主要内容方面是一致的。这当然也是内容方面的文化创新。观念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方面。观念创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建设观念的更新,一是对新型文化意识的提炼、认同和实践。在文化建设观念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头30年,受当时“革命和专政”条件的制约,文化建设是“破字当头”,以批判摧毁为主。改革开放以后,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通过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实践,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确立了“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相应的方针原则,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文化建设的进程。人所共知的“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中关于“先进文化”的论述,则更是在文化建设观念方面的重大创新。在新型文化意识和观念的提炼、认同和实践方面,党和政府也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实践,及时总结、概括出新型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并大力倡导、弘扬、实践。例如,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提出,要“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这里的自立、竞争、效率、民主法制等意识,显然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一样的,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新型文化意识和观念。此外,契约观念、公正原则、公民意识等,也是这些年形成并逐步光大的现代文化意识和观念。

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文化创新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维情趣的集中体现,是该民族的文化精神积极方面的体现。从本质上看,民族精神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范畴。因此,文化创新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成长、培育密不可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及其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以唯伦理思维为特征的古典民族精神,以唯政治思维为特征的现代民族精神,以唯经济思维为特征的当代民族精神。古典民族精神反映的是自然经济、宗法社会条件下道德至上、贵和求稳的守成精神;现代民族精神体现的是内忧外患挤压下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狂飙突进的革命精神;当代民族精神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背景下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开拓创新精神,这样一种划分,主要着眼于文化的时代性。而从文化的民族性考察,则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兼容天下等价值取向,是贯穿古典、现代、当代民族精神的基本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通过文化创新来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实,从广阔的文化视野考察,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种重大文化创新,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从本质上区别于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也从本质上区别于新民主主义文化。同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革命文化、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相伴生的民族精神,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中间,文化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四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这样的政治文化为先导,借鉴西方文化的诸多优秀成分,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构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现代革命文化的理论体系,从而开辟了中国文化的新时代。这种文化创新,最终培育出了以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一往无前的新型民族精神——革命精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批判地继承历史传统而又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使得我国的综合国力、世界地位、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都空前提高,并在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实践中,培育出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往无前为特征的开拓创新的民族精神。这种新的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与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文化创新分不开的。一个民族的复兴归根结底是其文化的复兴,而民族的沉沦则起因于文化的沉沦。近代中国百年忧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当时的中华文化体系不能提供现成的现代化方案,我们必须在外来文化体系中去寻求。从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但均未成功。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从异质文化中吸收营养,以增强中华文化活力的现象。其中包括对广义上的中华民族生存空间之内的周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成分的吸纳、融合和对境外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的接受和引进。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坚韧不拔、屡蹶屡起,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一以贯之、从未中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民族认同方面不拘部族血统和地理位置,而只看其是否接受并认同中华文化体系。因此,商以东夷而继夏,周以西戎而承商,皆为华夏所接受。秦以西戎之部族后裔建起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更是中华文化本位的最生动的证明。其后,无论是南下的匈奴、北朝的“五胡”,还是蒙古的铁马金戈、满族的八旗劲旅,皆被后来的中华文化体系所认同和兼容。正因为有这种吸收异质文化的强大机制,正因为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建立在共同文化基础之上的巨大凝聚力,才使得中国在近现代的百年忧患中度过险关,重新崛起。

当前,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文化领域的行动纲领,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我们文化工作者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我们应以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共产党人为榜样,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利用一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全方位地吸纳人类一切先进的文化因子和精神财富,重新整合、构筑现代化的中华文化体系,从而将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未竟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总的来说,文化创新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弘扬、更新既有的民族精神,使得民族精神能够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民族精神,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样,民族精神的培育,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文化创新,促进民族精神的培育,坚持民族精神的培育,推动文化创新的开展。

机关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与改革发展

同类推荐
  • 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

    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

    为了解决百姓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民生问题,方便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实现国家政策精神与百姓需求的有效对接,我们特组织编写了这本面向普通百姓的《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百姓实用政策一本通》采用问答阐述的形式,针对百姓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运用现行政策法规进行解析,对案例进行点评、支招,提示大家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运用这些政策,理智、策略地应对民生问题,打理好日常生活。书中的案例,都是从百姓关心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分为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百姓理财、文化教育、就业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六个部分,案例真实、具体、鲜活,代表性较强,较全面地反映了百姓的民情和民意。
  •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结束了中美关系史的一个时代,1979年邓小平和卡特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中美建交无疑是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本书全景式地逼真再现了邓小平、卡特、“卡特的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以及黄镇、老布什、伍德科克等为中美建交作出的贡献和他们极富个性化的形象。如实披露了毛主席派中国“空军一号”赴美接尼克松再访华、老布什“自行车外交”、卡特严打台湾特工、邓小平访美专机强行起飞以及三K党徒刺杀邓小平等鲜为人知的秘闻真事。视野开阔,内蕴丰厚,图文并茂,读之爱不释手,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下)

    党建工作实务丛书:依法治国(下)

    《党建工作实务:依法治国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1号公布。其宗旨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其两大核心内容是消费者的权利和对权利的保护措施。
  • 德国联邦制的演变

    德国联邦制的演变

    本书把1949年后德国联邦制的演变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德国联邦制具体的制度安排、联邦与各州的复杂的职能划分、联邦制实践中的运作方式及其发展变化。
  •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回顾我党领导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就,无一不是科学理论指导的结果。我们讲这样的理论、钻研这样的理论底气足、热情高。
热门推荐
  • 十五年青春

    十五年青春

    她喜欢裴尚枫十五年,每一本笔记本上面写着“笨蛋我今年不能爱你。”只有我等待的时候,他或许只把我当成朋友,而我却把他当成人生不可缺少的唯一,等到他发现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力气在逃跑了,或许我们错过很多,唯独留恋的只有一个他。
  • 鹿晗,你的黑粉掉了

    鹿晗,你的黑粉掉了

    【本书鹿晗没有EXO经历】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叶小荷在大学读书生活中也不忘记勤工俭学,赚点外快。表演系同学的优点就是善于表演,叶小荷同学就很会利用这一点,去兼职做一名黑粉。二十四岁的明星小生鹿晗举办了第一场个人演唱会,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芦苇们也都很热情,不过……有一名似乎太过于“热情”,上台合作似乎还不满意,竟然还要当众爆料?!既然是黑粉,就要黑得疯狂,粉得彻底。某荷屁颠屁颠地跟在某晗身后,大声喊着,“阿鹿,人家跟不上了嘛!”某晗却走得更快,某荷直接原地不动,“鹿晗!你家黑粉掉后面了!”鹿晗一把将叶小荷揽进怀中,在她额头上轻轻一吻,“以后不会了,我的黑粉。”
  • 血蝠

    血蝠

    夫天地造化,盖谓混沌之明,蒙昧未分,日月含其辉,天地混其体,廓然既变,清浊乃陈。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然天地万物,皆有其相,众生相,寿者相,以为众生故,心生三毒三惧三恐怖,不可久矣。天象无刑,道裹无名,是故说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即达光明。持一正道,内体自性,天地以本心者也。故动息地中,乃天地之心见也。故无实无虚也。故天地任自然也,无为无造也。故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哉
  • 总监的虐情攻势

    总监的虐情攻势

    一个女人,如果在20岁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她在爱情中的位置,那她就该认真地考虑看看,往后的人生里,她是要自己,还是要别人。若她要的是自己,就和爱情保持安全距离,不远不近,不至于觉得寂寞,又不会身陷其中不可自拔。若她要的是别人,就忘掉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我”的存在,凡事想着他,以他为先,以他要的为自己要的,以他厌烦的为自己厌烦的。我的幸与不幸,都源于在20岁的时候,我选择了自己。
  • 仇天录

    仇天录

    常言道,人在做,天在看。倘若有那么一天,当所有人都背叛,而我们信仰的上天,闭上了双眼,我们该当如何?是顺天昌,还是逆天而死?仇天者,囚天者,是怎样的悲哀?
  • 校草甜宠爱上你是个谜

    校草甜宠爱上你是个谜

    他说:“浅浅,做我的女朋友吧!我爱你!”她被他真诚的心打动,同意了。他拿出一支栀子花,对她说:“浅浅,你就像栀子花,美丽纯洁。”她被他的话语逗笑,开心了。而现在,他却对她说:“浅浅,我们分手吧,静儿已经是我的人了。”交往3年,她本以为他们可以辛福到天长地久,他却与班花滚床单。她不在相信爱情。可她受不了苏晨易对她的好!这个男人为何这么善良?为何对她这么好?
  • 欧武奥特曼

    欧武奥特曼

    本书周末即将更新,经一年没手机,终于玩起来了
  • 昆仑天

    昆仑天

    为了求仙,可担十分罪孽?若是违心作恶可得仙缘,罗源宁愿永远背负这份良心的鞭挞!
  • 界越者

    界越者

    世间的一切传说皆非空穴来风,只是严守着界限──现实和幻想、人与非人。仅此而已……
  • 青春物语之校园追女大作战

    青春物语之校园追女大作战

    她是一个从小被父母抛弃的孩子他是一个受尽万千宠溺的富家阔少她是一个家境贫寒的现代少女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黑道少爷一场意外的邂逅,将四个人牢牢的拴在了一起。在一所“三流高中”里会发生怎样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