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6900000020

第20章 进军USA(2)

1939年,《纽约邮报》的主人变成了多萝西·希夫。这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厉害角色,她的祖父雅各布·希夫是19世纪末曾在纽约建功立业的头号德国犹太银行家。尽管多萝西·希夫拥有巨大的财富,但在个人生活问题上,却并不安分。20世纪30年代,她与马克斯·比弗布鲁克有过一段恋情。早年她就断绝了她的家庭与共和党保持的紧密关系,成为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忠实支持者和朋友。1939年,罗斯福鼓励她买下《纽约邮报》。1942年,她将该报改成4开小报。《纽约邮报》变成小报后,纽约开始形成3家小报鼎足的局面,尽管这时的《纽约邮报》和《新闻日报》远不是《每日新闻》的对手。

希夫买下《纽约邮报》后,任命其丈夫乔治·巴克尔担任该报的发行人和总裁。巴克尔向她保证,虽然《纽约邮报》在亏损,但只有再投资几十万美元就能扭亏为盈。后来证明,这是一派胡言。希夫开始每月为她那自任《纽约邮报》主编的丈夫开出10万美元的支票。巴克尔根本就没有想要做报纸的老板,希夫越来越感到失望了。

当希夫决定自己接管报纸时,她的丈夫一气之下回到了“娘家”。不久,希夫与她的一个编辑特德·撒克里结为夫妻。他们一道对报纸进行改造,把它变成一家具有自由的甚至常常是有左翼倾向的通俗小报。在1948年的总统大选中,撒克里支持亨利·华莱士新成立的进步党。此后不久,他与希夫的婚姻结束,但希夫与《纽约邮报》的关系延续了下来。

在与最后一任丈夫离婚后,希夫索性全身心地投入了报纸的编辑事务中。她相信完全凭自己也能将这份报纸打理得很好,可以说《纽约邮报》深深地刻印着希夫的个性。然而,尽管希夫为自己的报纸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纽约邮报》的发行量还是不断下滑,甚至一度下滑到30万份,而晨报《时代》和《每日新闻报》赢得了纽约广告业务的大部分。

对纽约报业市场一直虎视眈眈的默多克,很久以来便时刻注意着《纽约邮报》。20世纪70年代初,默多克试图请希夫吃饭,甚至有一次到她的办公室去拜访她。但不巧的是,希夫出差在外,不甘心计划落空的默多克便和她的儿子一块共进午餐。

1974年的一个周末,希夫在长岛汉普顿的家遇见默多克。她一向对有魅力的男人易动感情。默多克告诉她纽约《时代》报是一家糟糕透顶的报纸,《纽约邮报》正是他朝思暮想要购买的那种报纸。

1975年,72岁的希夫很明显正在失去经营报纸的热情。她曾力图聘请新的好主编,但是越来越不了解主编对工资的要求。据说她甚至向《华盛顿邮报》的主编本·布雷德利提出以年薪2万美元聘他为主编。

“但是,希夫,”布雷德利回答说,“我的一些记者都不止赚这个数。”这一年,默多克向希夫试探收购《纽约邮报》的可能性,但是被拒绝了。

他并没有灰心,而是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和诚意。他邀请希夫到自己家中吃晚餐,还不失时机地指出两人之间的“缘分”——“请听我说,亲爱的希夫女士,我很高兴地告诉您,我发现你我之间有一个绝妙的相同之处。我知道您的生日是在3月11日,巧的是,我自己的生日也在这一天。我是从澳大利亚来见您这位同行的,而且有幸邀请您光临舍下,共进晚餐。来,让我们为上帝的精心安排干上一杯……”尽管希夫不喜欢占星术,但她喜欢巧合。默多克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出色的,很快便赢得了希夫的好感。但希夫是个精明的女人,她不会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家族财富拱手相让。

1976年,《纽约时报》的糟糕的状况没有任何改变,跌至48.9万份,每年亏损5000万美元。雪上加霜的是,希夫的律师告诉她,根据新的税法,她的孩子都无财力将报纸继续维持下去。与此同时,由印刷工会举办的又一场罢工即将开始。

强悍不服输的希夫终于感到疲倦了,尽管她知道改革这家报纸需要干些什么,但她觉得她已经没有这个精力去做了。她开始尝试着联系买主,其中一个就是纽约的报业老板豪斯。但让她气愤是,对方不但拒绝了她,还对《纽约邮报》发表了一通观点,说这份报纸早就被一堆工会问题折腾成一个毫无希望的企业了,这是一个烂摊子,没人感兴趣。

正当希夫倍感失落的时候,默多克于1976年夏天再次表明了收购的意向,希夫便顺势向他发出了共进午餐的邀请,两人就具体问题进行了对话。因为双方都有着急切的交易愿望,谈判进行得很顺利。1976年11月19日,他们签署了收购意向书。

希夫声称:“默多克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愿意为独立、进步的新闻自由而献身。我确信他将继续有力地发扬我所十分重视的传统。”默多克则表示:“《纽约邮报》将继续为纽约和纽约人服务,并坚持它目前的方针和传统。’1976年12月30日,在确定向多萝西·希夫付款的准确数目后,默多克接管了《纽约邮报》。

纽约当然不同于边远的圣安东尼奥,《纽约邮报》也绝非《快报》可比。再加上默多克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的事业蒸蒸日上,他的名气终于得到了美国人的承认。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纽约邮报》易手的消息,尤其是在全世界有广泛影响的两家杂志《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把默多克选为封面人物,这可是许多国家的元首都难以企及的。《时代周刊》以美国人惯用的手法设计封面,画了一只“金刚”——好莱坞最著名的恐怖形象,一只庞大无比的猩猩——骑在曼哈顿摩天大楼的屋顶上,而默多克的面孔则被移花接木,还配上一个夸张的标题:“澳国报王惊煞纽约。”《新闻周刊》则将默多克的相片和一张假想的日报的头版印在一起,以“报业大王攻占纽约”为题,报道了“澳洲大亨的美国故事”。

对于默多克而言,拥有《纽约邮报》就像在悉尼同时拥有《太阳报》和《镜报》,而且纽约比悉尼大好几倍。他准备通过改革《纽约邮报》,使其成为他在美国的指挥所。尽管花费了大约3000万美元,但默多克觉得自己需要这家报纸。

强行收购《纽约》杂志

在默多克的字典里,永远没有满足这两个字。就在收购《纽约邮报》后不久,默多克又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1977年初,默多克又买下了《纽约》杂志和《乡村之声》报。

《纽约》杂志的创始人是著名的传媒大亨克雷·费尔克。1925年10月2日,费尔克出生于密苏里州的韦伯斯特格罗夫斯。他的父亲是一位体育新闻编辑,而他的母亲曾担任《圣路易斯邮报》的编辑。可以说,他从出生开始便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

进入杜克大学之后,克雷·费尔克曾服过三年兵役,1951年回到学校,顺利毕业。在杜克大学期间,他担任了学校校报的编辑。毕业之后,他为《生活》杂志进行了六年的体育新闻报道工作。随后,他曾成为《君子》杂志的编辑之一,但在他的对手哈罗德·海耶斯掌管杂志之后宣布退出。1963年,费尔克先生成为当时《纽约先驱论坛报》周日版的编辑。1968年,该报宣布破产停发,费尔克便与平面设计师米尔顿·格拉瑟一起,将该报的周日版改造成了独立的杂志,这就是《纽约》杂志。

创立《纽约》的目的是为了与当时已经对出版业形成威胁的电视行业进行竞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克雷想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点子,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新闻格式,即将一篇长的叙述性的文章与一篇短的、带有诙谐调侃意味的文章合并起来,以吸引读者兴趣。

随着20世纪60年代美国新新闻运动的兴起,克雷·费尔克成为该运动的拥护者。费尔克以惊人的直觉准确地捕捉到美国新新闻运动的兴起、中产阶级的崛起、雅皮族的诞生等历史潮流,相应地,《纽约》杂志以时尚而又玩世不恭的态度、成熟的都市风格赢得越来越多的读者。

在费尔克的带领下,新闻报道的详尽文字和抢眼构图相结合,成为后世遵循的典范。

在所有克雷·费尔克参与编辑的杂志中,不管是《纽约》还是其他杂志,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克雷独特的风格。他的杂志站在市民的角度上来审视社会形势,用怀疑的眼光来关注政府以及权势。同时,他也不忘将视线投向商业和文化领域。

汤姆·沃夫、吉米·布雷斯林、格洛里娅·斯坦奈姆等一帮大牌作家,让克雷·费尔克的《纽约》在全美范围内享誉盛名。汤姆·沃夫撰文提出的“自我世代”(MeDecade)的概念,也和《纽约》杂志一起成为经典。

而除了这些人,吸引众多读者的还有被克雷自己称作“秘密武器”的服务报道,即为读者发布有关吃、住、行、娱乐的最新消息。

费尔克曾经说过:“所有杂志的共同未来在于服务。”《纽约》杂志便切实践行了这一原则,向读者提供探寻曼哈顿岛上丰富多彩生活的种种建议和秘笈,推出“最佳”排行榜、一周亮点、旅行指南、文化讯息备忘录、周末推荐等等速递时尚的栏目,并保留了深入报道纽约城芸芸众生欢喜艰辛的“文学新闻”,如此包容多姿的《纽约》杂志正是现代城市生活类杂志的原型。

《纽约》杂志关注的正是沃尔夫所提出的“雄心勃勃的城市”,它的风格在于紧凑、密集、疾速地展现都市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使信息尽快呈现在读者面前”,正如费尔克所认为的,现代城市的读者们并没有太多阅读时间,“我们必须使读者在只是随手翻阅的时候就能得到一些关于这本杂志的感觉”。

《纽约》独特的风格很快便受到了纽约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人们的青睐,也深深地影响了许多同时期以及后来的杂志编辑。无数的城市主题杂志开始仿效《纽约》。一时间,新杂志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涌现出来。

1974年,《纽约》杂志购并《乡村之声》,这是一家在格林尼治村出版的左翼周刊,专门报道那些该地居民的生活和事业。1976年,费尔克创办了一家新杂志《新西部》,在洛杉矶出版。

1976年10月9日,默多克告诉费尔克他想购买这家公司,费尔克大为震惊。默多克向费尔克提出以每股5美元的价格购买目前报价为2美元的股票。他还提出把《西部新闻》剥离出来,把它的1/3以3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费尔克。费尔克拒绝了默多克的收购请求,并向《华盛顿邮报》的老板兼发行人凯瑟琳·格雷厄姆寻求帮助。凯瑟琳答应了费尔克的请求。

但最终,费尔克还是没能抵挡住默多克的攻势,在与默多克的收购竞争中败下阵来,遗憾地失去了《纽约》杂志。1977年1月7日凌晨时分,费尔克与默多克达成协议,他退出杂志。在当天稍晚些时候的记者见面会上,愁眉苦脸的费尔克说道:“默多克对友谊、出版以及人的看法与我的大相径庭。他在拆散一个家庭,他这样做是很危险的。”

那天晚上,《纽约》杂志的下一期就要复印。默多克几乎找不到一个编辑人员。在《纽约邮报》的一些管理人员以及《纽约》杂志董事会的一些董事的帮助下,默多克自己出版这份杂志。杂志的最佳撰稿人和工作人员总共约40位辞职。默多克任用自己的编辑詹姆·布雷迪并开始大幅度削减成本。杂志继续赢利。《纽约》杂志发行量很快就达到42万份,资产不断膨胀,当年就带来4400万美元的广告收益。

在《乡村之声》报社,默多克力图撤换主编玛丽安娜·帕特里奇。当《乡村之声》一些最受尊敬的专栏作家威胁要大闹一场时,默多克让帕特里奇继续留任。但两年后,默多克在合同期满时没有与她续签合同。

在失去《纽约》杂志之后,克雷·费尔克继续主编《绅士报》,然后是《今晚报》(《每日新闻》的晚报),企图挑战《纽约邮报》,但没有成功。后来,他担任《曼哈顿股份有限公司报》的发行人。费尔克把自己描绘成被默多克的步步高升而毁掉的一大串人员中的一员。他认为,默多克的行动有两个目的:“超过他的父亲凯恩,控制世界。”但是,默多克并没有像费尔克所预见的那样摧毁《纽约》杂志或《乡村之声》。晚年的克雷深受喉癌困扰,说话不便,但他坚持担任多家杂志的顾问。

1994年,他受聘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讲师。随后,伯克利分校建立了克雷·费尔克杂志中心。

2008年7月1日,克雷·费尔克在其曼哈顿家中去世,享年82岁。

“如果没有克雷·费尔克,美国的新闻业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发达。”现任《纽约》杂志主编亚当·莫斯发表声明称。

被迫出卖《纽约邮报》

《纽约邮报》的收购完成后,默多克便很快搬进了希夫原来所在的办公室。这以后,《纽约邮报》就彻底变样了。默多克曾描述自己接管后的《纽约邮报》,将是一份犹太中产阶级的报纸,它对意大利、爱尔兰籍及所有的其他读者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默多克不是犹太人,也不是爱尔兰人,他不是一个中产阶级,只是一个在英国的舰队街发了横财的澳大利亚人而已。

一向自负并显得有些独断的默多克从不把报纸工作交给别人,他出版的是一张纯粹体现他个人风格的报纸。与悉尼不同,《纽约邮报》用广告来争取利润是非常困难的,纽约的零售商业非常分散,但这个难不倒默多克,他决定用巨大的发行量来弥补这些。

同类推荐
  •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刀锋上的圣人:范蠡的算盘

    对于范蠡,历史对其描绘的笔墨并不多。他藏在卧薪尝胆的故事之后,匿于才子佳人的传说之中。在动荡的春秋风云当中,他虽不是最耀眼的明星,但他的处弱图强、进退得时、聚财行德,却可称为千秋万世的典范。这个世界上,总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所以人们似乎很难想象,一个男人如何在既不愤世嫉俗,又不同流合污的心态下摘走政商两界的无上成就。不,最令人骄傲的,他还赢得了那位倾世红颜的浓情爱恋。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三毛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三毛

    当梦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一条鸿沟,多少人望而却步?然而,一个女子,她用身体与灵魂追寻着了无数人未完的梦,将那些最美的梦,尽数变成了她真实的生命。她是三毛,一个拥有不羁灵魂的女子,一个勇敢的逐梦人。她如同一只追梦的精灵蝴蝶,敏感、纤弱、勇敢……所过之处,皆是花海。你是否也和我一样爱上了那个超然脱俗的女子——她是三毛,为爱奔走,为自己而活,浪迹天涯,精彩一生……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大仲马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大仲马

    大仲马,(AlexandreDumasl802~1870),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法国人,1803年出生。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他出生在一个将军的家庭,父母早丧,生活贫困。青年时代,他做过公证人事务所的见习,当过奥尔良公爵的抄写员,参加过1830年的七月革命,当过炮兵连的副连长。
  •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科学家成长故事》精心挑选出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成才故事,以简明、流畅的语言展示了他们光辉的一生。他们有勤奋的头脑、不屈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如同历史天空的启明星,永远被人们所追求和敬仰。我们应当以他们为榜样,从他们的经历中汲取教益,提高自身素质,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 这么远那么近

    这么远那么近

    从2003年到2013年,张国荣已经离开了整整十年。这十年来,他的歌不断被翻唱,他的电影电视不断被翻拍,纪念他的活动一直在进行,甚至围绕他的话题亦从来没有停歇。张国荣从艺只不过二十多年,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他将自己的能量发挥到了极致。
热门推荐
  • 飞翔之殇

    飞翔之殇

    于是全新的动漫同人……假设坂上智代一年级的学校与主人公一样假设在光坂高中旁边有一个新的高中名为凌越高中假设在主人公二年级下半学期时转学到光坂高中假设希格诺是翔的心上人加守护骑士……还有许多许多……现在各个世界都混在一起了……希望各位看官不要混乱了……嗯,小任的新书,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我。
  • 烧起中医这把火

    烧起中医这把火

    陈保诚,在虔城,时常思考人生的何去何从,以及自身的原因和价值,有一天,他在整理放在柴火间的柜子的时候,发现里面藏着记事本日记本。读起来,像是看别人的生活,但是,的确是自己的以前写的。文字从10岁不到然后到20多岁,都有,跨度很广。读来却让人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社会。
  • 爱若不怨,千年为你守候

    爱若不怨,千年为你守候

    她人生落魄,卧轨轻生……不期而遇的他改变了她的命运……她贪名逐利,她好胜争强,他安于现状,放荡不羁……她视他为弟弟,他却久处生情爱上她难以自拔……他忽然改变初衷和黑道大哥的妹妹抵死缠绵,谈婚论嫁……望着他意气风发的穿着新郎装与他曼妙婀娜的娇妻携手婚姻殿堂,她忽然觉得自己的心被人给生生摘了去……
  • 我同桌是美人鱼

    我同桌是美人鱼

    我叫周云,我穿越了,穿越到了自己的书里。我同桌是一条美人鱼,故事从这里开始了。屌丝穿越高富帅,就是这样,就是这样,80后的回忆。
  • 霸道仙途

    霸道仙途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许进不许出』的天界,我却奇怪的出来了,重新回到凡间,该何去何从?】凭借天生异能,再加上那一堆被神仙们丢弃了的、没有半点作用的垃圾,杨诚要如何在凡间修真界中闯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霸道仙途』?远古大神伏羲氏的女儿『洛神』;身负寻宝异能的上古奇兽『宝兽』;具有毁天灭地、诛神杀佛、三界辟易的布阵奇宝『十方俱灭』;还有那已经被炼化入体的无上至宝『破虚』......这世道,拳头才是硬道理!天界那些无所事事的神仙;远古那些隐居避世的散仙;凡间那些各怀鬼胎的修真门派;还有那些贪得无厌又不择手段的修真者们,大家用实力说话吧!这世道,自不量力是在找死!神秘的西方邪灵;嗜血的狼族;残暴的妖族;诡异的鬼族,还有那自命高贵却又脆弱到极点的血族们,别再怪我心狠手辣了!【请各位看书的新老朋友多多投票支持,谢谢!】
  • 系统开价:任务不做

    系统开价:任务不做

    某天离韓走在路上,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然后又人告诉:很悲惨你被系统选中了,所以请选择。
  • 苍离

    苍离

    宇宙始于混沌,混沌中开,阴阳乃成,呈黑白二色,化五行轮转,而后又衍风,雷及无三行。故而不算阴阳混沌,称黑白为光暗,宇宙中便有十行,万物皆由此而生。若生灵体内所含属性较为精纯,则阴阳相合,衍成一气,气者混沌之本体,天道之根源。借以,生灵可修道化神,寻悟天道。
  • 君主养成手册

    君主养成手册

    丞相府三姑娘被嫡妹推入井中溺死了,死后在人间飘荡数月阎王一纸令下......她重生了,又回到了丞相府做那个庶出的三姑娘。无盐大声抗议:“我不要回去,我要去地府啊。”齐国三皇子又病了,司天监的官员说:“三皇子与皇城犯冲”今上下旨....三皇子送回外祖家教养。齐祁不屑的哼道:“不就是怕我比你的太子优秀嘛”回到外祖家的齐祁格外兴奋,发现了一枚小包子。无盐:“这个三皇子有病吧,为什么总捏我脸”
  • 重生之战神在现

    重生之战神在现

    杨平死后灵魂穿越到封神期间,成为殷洪,多次的奇遇让杨平强大了起,为了能够改写封神历史,杨平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保全了殷商王朝,成为殷商第一人。划破时空,直接进入到洪荒先期,在次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改变了一篇又一篇的历史,最终成为洪荒时期的霸主。
  • 凤凰灵

    凤凰灵

    “夏侯陌,小千千是我未婚妻。你放开她”南宫荀看他们搂在一起十分碍眼,欲宣誓主权。“嗯?此话怎讲?”“小千千的身体都被我看过了,她自然是我的。”他眉眼一挑,“是么?”君千旖知道这是他要爆发的前奏,她对无知的南宫荀深表同情。”哪只眼睛看的?挖出来可好?“他低沉着声音,附在她耳边呢喃。南宫荀闻言不禁扶额,“能不能别当着我的面讨论这么暴力的事?我不是透明的好么?”君千旖翻了一个白眼“……”这不是重点好么?你不逃真的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