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07900000038

第38章 唐代(6)

仕途不得志,曾弃官北游河朔。大历九年(774年),益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随军北征备边。建中二年(781年),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曾巡行朔野。建中四年(783年)以书判登拔萃科,授侍御史。贞元元年(785年),入灵州大都督、西受降城天德军灵盐丰夏等州节度使杜希全幕,再次从军塞上。贞元六年(790年)前后,入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贞元十三年(797年),入幽州节度使刘济幕,由从事进为营田副使。贞元十六年(800年),脱离军府。漫游江淮。唐宪宗即位后,闻其名声,召回京城,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右散骑常侍。益恃才自负,盛气凌人,为众所不容。谏官揭发他在幽州写给节度使刘济诗中有“不上望京楼”等怨怒之句,被降职。不久,复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大和元年(827年),加礼部尚书衔致仕,两年后卒。

益为唐代高适、岑参之后著名的边塞诗人。韦应物称颂他:“二十挥篇翰,三十穷典坟,辟书五府至,名为四海闻。”其从军边塞诗成就最高。益生于陇上,身历边患频仍的年代,其边塞诗或慷慨豪壮,或边愁满怀,或思绪深沉,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边塞诗外,还工于五古、五绝、五律、七律。如《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明看”;《登鹳雀楼》“鹳雀楼西百尺樯,汀州云树共茫茫。汉家萧鼓随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风烟并在思归处,远目非春亦自伤”,均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全唐诗》收有益诗两卷,另有《李益集》、《李君虞诗集》多种传。

参阅《旧唐书》卷13

《新唐书》卷203

李光进

李光进(750—815年)河曲部落(今甘南玛曲一带)稽阿族人。唐名将、重臣。贞观中内属,以其地为鸡田州(在今宁夏吴南境)。祖父世袭刺史,隶朔方军。

光进与弟光颜少依姐夫舍利葛旃(zhan沾),葛旃归河东节度使辛云京,光进兄弟遂亦家于太原。光进勇毅果敢,其武艺兵略次于葛旃。肃宗自灵武观兵,光进从郭子仪破敌,收复两京,累有战功。至德中(756一758年),授代州刺史,封范阳郡公,食邑200户。上元初(760年),郭子仪为朔方节度,率军讨大同、横野、范阳及河北残敌,以光进为都知兵马使。后迁渭北节度使。永泰初(765年),晋封武威郡王。大历四年(769年),为检校户部尚书,知省事。迁为检校刑部尚书,兼太子太保。此年冬十月,葬母于京城之南原,将相致祭者凡44幄,“穷极奢糜,城内士庶,观者如堵”。

元和四年(809年),王承宗反,范希朝统兵救易定,表光进为步都虞侯,战于木刀沟(今河北新乐,正定问),立功。元和六年(811年),拜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充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诏以光进“夙有诚节,克著茂勋,赐姓李氏”。其弟光颜除沼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兄弟恩泽同时,人皆叹异”。元和八年(813年),迁灵武节度使。元和十年(815年)七月卒。赠尚书左仆射。

光进曾从马燧救临沼,战洹水,收河中.皆有功。前后军中之职,无所不历,中丞、大夫均曾兼带。军中每呼光进为大大夫,光颜为小大夫,兄弟以孝睦推于军中。光颜妻先娶,其母委以家事。母卒,光进始娶。光颜使其妻归家政于其姒,光进命返之,且谓光颜日:“新妇逮事母,尝命以主家,不可改也。”因相持泣良久,乃如初。

参阅《旧唐书》卷161;

《新唐书》卷171

梁肃

梁肃(753—793年)字敬之,又字宽中。安定(今泾川县)人。隋刑部尚书梁毗五世孙。幼居河南陆浑。又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再流寓吴越。唐著名文学家。

建中初(780年),考中文辞清丽科,任太子校书郎。后受相国萧复推荐,授为右拾遗,修史,因母病老不赴任。不久,淮南节度使杜佑召辟为掌书记。贞元五年(789年),召入朝,为监察御史,转为右补阙、翰林学士、皇太子诸王侍读。贞元九年(793年)冬,病卒于长安,年41岁。赠礼部郎中。

肃病逝后,当时名士撰文悼念,赞誉颇高。崔元翰称其“为学者之师式”,权德舆称其“钟美实多,归全太早”,李翱写《感知己赋》。著名文学家韩愈则是因”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攒仰,欲自振于一代”。

梁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肃力斥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为文要先道德而后文学,要做到宗经辅道,有益教化。其主张“文之作,上所以发扬道德,正性命之纪;次所以财成典礼,厚人伦之义;又其次所以昭显义类,立天下之中”;“予尝论古者聪明睿智之君,忠肃恭懿之臣,叙六府三事,同八风七律,莫不言之成文,歌之成声。然后决于人心,人心安以乐;播于风俗,风俗厚以顺”。肃提出的“文气说”为古文运动的基本思想,即“文本于道,失道则博之以气,气不足则饰之以辞。盖道能兼气,气能兼辞,辞不当则文斯败矣”。

肃所作文辞,语平意深,质朴自然,如《过旧园赋序》:

“余行年九岁,当上元辛丑,盗入洛阳,三河间大涂炭。因窜身东下,旅于吴越,转徙阨难之中者,垂二十年。上嗣位岁,应诏诣京师。其年夏,除东宫校书郎。遂请先归觐于江南。八月过崤渑.次于新安,东南十数里,旧居在焉。时岁滋远,荆榛芜翳.乔木苍然.三径莫辩。访邻老而已尽,眄庭柯以霑衣,情之所钟,可胜叹邪!夫怀旧之志,在昔所不免。圣如尼父,达若庄叟,且有归欤之叹,怅然之思。予蓬艾存乎胸中,喜惧形于膝下,寓江海之遐阻,念归来而不得,思潘园板舆之乐,陶野巾车之游,愿言莫展,一食三叹。至是,当秋日萧索,征途浩渺,栋宇摧落,曾不得乎少留。心之忧伤,又加于他日一等。遂作赋纪事,以《过旧园》名篇。”

肃有文集30卷,已佚,今存《全唐文》所辑六卷104篇。

参阅《新唐书》卷202;《旧唐书》卷160;

(唐)崔元翰《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

辛秘

辛秘(757—820年)陇西人。唐良臣。

秘少好学,尤精于礼。贞元中(785—805年),擢明经第,选授华原主簿,判人高等,调任长安尉。高郢为太常卿,嘉赏其礼学,奏请授为太常博士。迁祠部、兵部员外郎,仍兼博士。山陵及郊丘二礼仪使皆署为判官,其通达礼仪深为当时所推重。

元和初(806年),拜湖州刺史。李锜反,遣大将先攻取支州,苏、常、杭、睦四州刺史,或战败,或被拘执。叛军以秘为儒者,甚为轻视。秘密遣衙门将丘知二领兵数百人,于夜开城门突袭,大破敌兵。知二中流矢坠马,起而复战,斩其将,焚其营,一州遂安。李铸叛乱平定后,秘以功赐金紫。从此,朝野均认为秘虽儒者,但才堪任将帅。

河东节度使范希朝讨伐王承宗叛军,秘被征召为河东行军司马,主持留守事务。后授为左司郎中,又出任汝州刺史。元和九年(814年),征拜谏议大夫,改常州刺史,再选为河南尹。所历皆能“莅职修政,有可称者”。

元和十二年(817年),拜检校工部尚书,代郗士美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充昭义军节度使,泽、潞、磁、洛、邢等州观察使。此时,战事正炽,泽、潞一带残破凋蔽,“秘至,则约出入,啬用度,比四年,储钱十七万缗、粮七十万斛,器械坚良,隐然复为完镇”。朝廷召还朝,病卒于途中,时年64岁。赠尚书左仆射,谥日肃,后更谥日懿。

秘“为大官,居不易第,服不改初,其俸禄悉与里表亲属。病,自铭其墓,作书一通缄之。卒后发视,则送终制也,俭而不违于礼”。

参阅《旧唐书》卷157;

《新唐书》卷143

权德舆

权德舆(758—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秦安县东北)人。唐名相,文学家。出身仕宦家族。父皋,以进士补贝州临清尉。

德舆自幼聪敏好学,“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赋诗,积思经术,无不贯综。自始学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不观”。他七岁居父丧,以孝闻;至15岁,已著文数百篇,编为《童蒙集》10卷,名声日著。初经韩洄推举,辟为从事,试秘书省校书郎。

贞元初,任江西观察使判官,再迁监察御史。贞元八年(792年),经杜佑、裴胄举荐,唐德宗雅闻其名,征为太常博士,转左补阙。贞元十年(794年),又迁起居舍人,兼知制诰。贞元十七年(801年),以本官知礼部贡举。贞元十八年(802年),以中书舍人典贡士。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迁太常卿。元和五年(810年),“以陈说谋略多中”,拜礼部尚书、平章事,与李藩同任宰相。元和八年(813年),免相,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后拜太常卿,改刑部尚书。元和十一年(816年),复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今陕西汉中南郑)。

元和十三年(818年),因病准许回长安,卒于道,终年60岁,赠左仆射,谥日文。

德舆既是刚正不阿、秉公持正,能体察民情的政治家,也是诗文皆长的文学家。德宗时,他曾两次上疏反对裴延龄任度支要职,揭露其弄虚作假、邀功求宠的罪行。宪宗时,又反对佞臣王锷出任宰相,向宪宗奏日:“王锷无大忠勋,又非姑息之时,欲假此名,实恐不可。”宪宗听从。

德舆任职礼部多年,在选拔、任人上,能“举贤选能”,受到当时士林极高推重。在贞元十八、十九、二十一年3次主持的贡举中,共擢进士72人之多,其所擢进士中有7人后任官至宰相,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起、王涯、李宗闵、牛僧孺、杨嗣复、白居易、元稹、陈鸿等均出其门下。

德舆主张治理国家德、法兼用。他继承儒家“民为邦本”思想,关心人民疾苦。贞元八年(792年),浙西、淮南、关东20余州县遭受大水灾,德舆立即建议唐德宗从速派遣使臣调查灾情,采取措施。救济灾民。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大旱,田园荒芜,颗粒不收,德宗寄希望于求雨,德舆却大声疾呼:“销天灾者修政术,感人心者流惠泽。”建议德宗下诏各县裁留经费,节之钱财救济灾民,并谴责“四方守臣,锐于上献”,建议免除当年租赋和往年负欠。董溪、于皋謩以运粮使盗用官钱,流放岭南,宪宗悔其处置过轻,诏命使者半道杀之。德舆谏日:“溪等方山东用兵,干没库财,死不赏责。陛下以流斥太轻,当责臣等谬误,审正其罪,明下诏书,与众同弃,则人人惧法。臣知已事不诤,然异时非有此比,要须有司报论,罚一劝百,孰不甘心。”德宗深以为然。宪宗又问政之宽猛孰先,德舆对日:“唐家承隋苛虐,以仁厚为先。太宗皇帝见《明堂图》,始禁鞭背,列圣所循,皆尚德教。故天宝大盗窃发,俄而夷灭,盖本朝之化,感人心之深也。”

“德舆自贞元至元和三十年间,羽仪朝行,性直亮宽恕,动作语言,一无外饰,蕴籍风流,为时称响。于述作特盛,《六经》百氏,游泳渐渍,其文雅正而弘博,王侯将相及当时名人薨殁,以铭记为请者什八九,时人以为宗匠焉。尤嗜读书,无寸景暂倦”。他在文学上主张“有补于时”,指出“体物导志,其为文之本欤”。有《权载之文集》50卷,其中包括奏疏、议论、表状和碑、铭、书、记、序等文40卷,诗歌10卷。

参阅《旧唐书》卷148;

《新唐书》卷165

李光颜

李光颜(760—826年)字光远,河曲部落(今甘南玛曲一带)稽阿跌族人。李光进之弟。唐名将。

少时其姐夫舍利葛旃教以骑射,常感叹其天资勇健,己所不及。年稍长,从河东军为裨将,节度使马燧称赞道“若有奇相,终必光大”,解所佩剑赠之。讨李怀光、杨惠琳,皆立战功。从高崇文平剑南,“搴旗斩将,出入如神”。历代、洺二州刺史,兼御史大夫。

元和九年(814年)讨蔡州(今河南汝南)吴元济叛军,光颜以陈州(今河南淮阳县)刺史充任忠武将军都知兵马使,再擢升为本军节度使。翌年,大战时曲(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五十里)。敌兵“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人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猬。子揽马鞅谏无深入,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当此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顾不肯前,独光颜先败贼”。裴度宣慰诸军,回朝对宪宗道:“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元和十一年(816年),攻拔敌凌云栅,晋检校尚书左仆射。翌年,再败敌于郾城。

将军韩弘与光颜不睦,欲陷害光颜,“乃饬名姝,教歌舞、六博,襦褐珠琲,举止光丽,费百巨万,遣使以遗光颜。……光颜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侍者以待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光颜徐日:‘我去室家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日‘虽死不二’。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厉”。后救裴度于赫连城,又跃马入敌营大呼,敌众万余人投甲请命。蔡州平,加检校司空。

后历义成、邠宁节度使。穆宗立,召还,赐开化里第,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统忠武军,兼深、冀行营节度使。“宰相百官班饯,帝御通化门临送,赐珍器、良马、玉带”。后进兼侍中。敬宗初,拜司徒、河东节度。宝历二年(826年)卒,年66岁,赠太尉,谥日忠。文宗以其功高,复赐帛2000匹。

“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

参阅《旧唐书》卷161;

《新唐书》卷171

乌重胤

乌重胤(yin引)(761—823年)字保君,张掖郡(今张掖市)人。唐代名将。父承}止c,开元中与族兄承恩皆为平卢先锋,沈勇决敢。号为“辕门二龙”。后至冠军将军,封昌化郡王,为石岭军使。

胤自小在军中长大,年轻时即由兵卒升为潞州牙将,兼任司马。不久任昭义节度使卢从史都知兵马使。元和五年(810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叛乱,卢从史奉诏讨伐,暗中却与王承宗勾结。前防统帅吐突承璀与重胤计谋,缚卢从史于帐下。卢部下吏卒骚动,被重胤喝令制止。宪宗赏其功,授为潞州左司马,迁怀州刺史,并兼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封张掖郡公。

元和九年(814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举兵叛乱。重胤率军配合平乱,历时3年,与叛军进行大小百余战,配合李想奇袭蔡州,彻底平定吴元济叛乱。因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转司空,进封邠国公。

元和十三年(818年),迁横海军节度使。到任后,上书建议以刺史领州兵,日:“臣以河朔能拒朝命者,其大略可见。盖刺史失其职,反使镇将领兵事。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所以河朔六十年能拒朝命者.只以夺刺史、县令之职,自作威福故也。”他并以自己所管三州,实行刺史领州兵制度。建议得到德宗赞同,“诏并从之”,于是“法制修立,各归名分”。

长庆元年(821年),穆宗即位。在讨伐王延凑时,重胤屯军深州(今河北深县北),未能及时出兵,被召回朝改任检校司徒.兼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长庆末年,又任太平军节度使,郓、曹、濮等州观察使。后加太子太师、平章事,兼领沧景节度使。卒于任所.赠太尉。

重胤“出自行间,及为长帅,赤心奉上。能与下同甘苦.所至立功,未尝矜伐。而善待宾僚,礼分同至,当时名士,咸愿依之。身殁之日,军士二十余人,皆割股肉以为祭酹,虽古之名将,无以加焉”。

子汉弘嗣,起复授左领军卫将军。

参阅《旧唐书》卷161;

《新唐书》卷136、171

释端甫

释端甫(769—836年)谥封大达法师,天水人。唐代名僧。

同类推荐
  • 中华帝王第四卷

    中华帝王第四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6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在书中,史玉柱毫无保留地回顾了创业以来的经历和各阶段的思考。全书没有深奥的理论,铅华洗尽、朴实无华,往往在轻描淡写之间,一语道破营销的本质。关于产品开发、营销传播、广告投放、团队管理、创业投资等,史玉柱都做了独特而富有洞见的思考,在启迪读者的同时,也为中国商界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商业思想记录。
  • 曹操传

    曹操传

    曹操传所谓乱世出英雄。汉室末年,群雄逐鹿,曹操异军突起,平董卓,战官渡,挟天子以令诸侯,终于在纷乱中夺得了一席之地。本书立意独特,参考史实并加以适当的臆想,将曹操的丰姿跃然笔下,一定会令读者爱不释手。
  • 雄才大略的统帅

    雄才大略的统帅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本书主要描述了中日战争期间,对胡适由主和变为主战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对其主张转变的背景与《墨子》非攻篇的关联作了论述。同时有对胡适作为民国使节和驻美大使在美国作的演讲活动作了系统性的总结和分析。其中有关胡适的演讲和外交活动,均使用日本当时的报纸、杂志为主要材料,以证明演讲活动的影响及其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为中国哲人申辨

    为中国哲人申辨

    本书探讨了中国思想史或教育史上的人物,大体上可用“哲人”来概括他们,其中既有大名鼎鼎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也有相对没那么出名的陈白沙、容闳、徐复观等。
  • 大侠养成系统

    大侠养成系统

    赵全穿越了!随身附带一个大侠成长系统,秘笈内功一切应有尽有!很带感呐!只需按步就班的修习,一代大侠功名利禄,唾手可得!不过眼下却有一个小问题,此刻的他做着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山贼。☆☆☆“师妹,快看!那有肥羊,我们二一添作五,宰了如何?”“师兄,你不是说过我们是侠盗,只劫富济贫吗?”娇俏少女尽是不解。“是啊,那胖员外一看就为富不仁,我们抢了正好”“哦,难怪师父常说美人蛇蝎,那女子果然不是好人,师兄,待我去杀了她!”“嗯,孺子可..美人?哪里?..哎呀,师妹,杀不得,杀不得啊,那女子必定是受人胁迫的无辜之人,我们不能滥杀无辜,快让为兄来感化她!”
  • 奇战

    奇战

    一场人祸改变了晨麟的命运,为了拯救村人他踏上了修真路,起初以拯救村人为目标的他却没想到逐步背负起人类存亡的重担,在妖族、鬼族等种族的虎视眈眈之下,晨麟能否拯救苍生?
  • 凌立记

    凌立记

    明天的路自己掌控,为什么简介要写这么多字,主角本来就急着登场,
  • 舞云

    舞云

    当两个穿越男女遇见时,怜舞夸夸其谈现代知识,而同样来自现代的云霄好笑的看着她。当云霄隐藏身份保护她时,她却追逐着皇庭皇子,而他始终不离不弃,因为他是前辈是一个从来不敢表白自己心意的傻瓜穿越前如此穿越后如此。欢迎加入舞云,企鹅群:230。1293。51,作者企鹅号244.5915.595。(本人第一次写女频,还望嘴下留情!)
  • 乞丐女的贵族战争:夺爱

    乞丐女的贵族战争:夺爱

    慕一淼只是一个坐上女王宝座的乞丐,可是她却把所有的高贵公主王子,踩在脚下。慕一淼只是一个被抛弃的乞丐,她不要别人的关心与在乎,只要慕一沧祈的垂怜,只要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地位。慕一淼只是一个肮脏最讨人厌的乞丐,她只需要披着华丽的衣裳欺负所有高贵。偏偏,龙瑞柒就是比她慕一淼厉害,就是要把她慕一淼玩弄于鼓掌之间。那么彼此掠夺,彼此伤害,最终,谁才是赢家?
  • 盗笔之最终归宿

    盗笔之最终归宿

    只是续写三叔的盗墓笔记,写的不好不好勿喷~声明一下,本书不写完绝对不会弃书,就算三叔写了下一部也不会。
  • 梦之仙游

    梦之仙游

    星空下谁的双眼仰视着惆怅,孤窗外谁的身影背叛着彷惶,一杯浊酒读不醉谁的半世流离,谁会等着你的未完待续,在这个血腥荒蛮的幻梦大陆,随波逐流还是。。。。
  • 误入温柔陷阱

    误入温柔陷阱

    失恋的她,误打误撞进了他的房子,交了二千元钱的租钱与他‘同居’,闯入了他的生活,打乱了他的计划与步调。原来一切都是他设计的温柔陷阱和报复游戏。他一步一步将她引入自己的天罗地网,让她成为恩怨的附属品。当一切化为云烟,他才赫然发现,他步步经营的情网也网住了自己的心。
  • 重生之为人师表

    重生之为人师表

    前世,叶问剑道通神,却因先天不足,真气缺失,无法问鼎至高巅峰,只能屈居十大宗师之末。今生,叶问转世重生,自娘胎开始修炼,以无上真身再踏巅峰,为一代宗师。“我这人什么都好,就是看不得别人欺负我徒弟!”叶问握紧拳头,森然说道。执着的蛮人,骄傲的剑客,妩媚的妖狐……看我如何将他们调教成为绝顶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