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中尉实现了他的“精神之旅”,当然这是一次带有“神秘之箭”的行动。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们自己又该怎么做呢?也就是说,我们怎样才能把自己变成另一个罗文呢?
打开人生的通道
超越自己
有这样一段话很精彩:“如果仅从身体条件看,人类只是很平常的物种。在力气上,人比不过大象、老虎,甚至比不过和他同样大小的其他动物。人虽能昂首阔步地行走,但行动远不如猫的灵巧;人也跑不过狗,更跑不过马了。人的视觉不如鹰,嗅觉不如狗,听觉不如羚羊,很多感觉都很迟钝。人类虽能站立,但站久了却要腰酸背痛,这说明人的骨骼和肌肉不太适合他的直立姿势。人可能是生物界中惟一不协调的物种,其他生物绝无这种情况。鱼在水中游,鸟在空中飞,都是那样和谐完美。甚至小小的昆虫,都能有那么大的繁殖力和那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但是,主宰世界的仍旧是人类。人类能做到这一点,完全靠的是人的智慧。换句话说,人类具有其他动物无与伦比的大脑。仅仅是这一差别,使得人类统治了世界。”人的智慧可以使人超越自己身体的局限和不足,人没有翅膀,但可以驾驶飞机在天上翱翔;人的视力有限,但可以借助超能望远镜看到宇宙星空的细小变化。
人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
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
美国的学者詹姆斯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发挥了人蕴涵潜力的1/10。与应当取得的成绩相比,我们不过是半醒着的,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的一部分……”既然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为什么实际生活中人与人却千差万别呢?
这当然是由于心理态度与努力程度不同所决定的,也和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环境不同有关。
受到行为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影响,很多教育家在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都不会把目标定得太高。
行为主义者认为,如果把成就的标准定低一点,学生会很容易达到标准,因而得到奖励。奖励会使学生更乐于重复该项工作。反之,如果将成就标准定得太高,学生会因受挫而回避该项课程,因而削弱了学习动机。
人文主义者也鼓励多奖励取得成就的学生和减少学生受挫的机会。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目标的困难度决定于人们对自己的要求和要完成目标的技术。一个运动员要在一项自己不擅长的运动项目上夺标要比在一项自己很熟识的项目上夺标难。因此,难度是相对于人们对自己的要求和他们现阶段的能力水平而言。如果他们对自己在表现上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现时的能力水平,便为自己设立了一项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如果一个人敢于向自己以往的表现和能力水平挑战,当遇到困难时,便会尝试学习新的方法来解决它,经过不断学习,他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他就实现了超越自己。
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可以提高人的创造力,可以使人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超越自己现在的水平。
只有具备积极的自我意识,一个人才会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知道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因而他能积极地发挥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干出非凡的事业来。
罗斯福曾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发挥到最高限度的人。”拿破仑在学校读书时,简直笨得出奇。不论是法语还是别的外语,他都不能正确地书写,成绩也一塌糊涂。而且,少年的拿破仑还是十分任性、野蛮。
在他的自传中,曾这样写道:“我是一个固执、鲁莽、不认输、谁也管不了的孩子。我使家里所有的人感到恐惧。受害最大的是我的哥哥,我打他、骂他,在他未清醒过来时,我又像狼一样疯狂地向他扑去。”
不仅如此,拿破仑还袭击比他大的孩子,脸色苍白、体态嬴弱的拿破仑却常让他的对手不寒而栗。他家里的人都骂他是蠢材,人们都称他“小恶棍”。
可是,在这个遭人白眼的孩子内心中,信念的力量悄悄地滋长着。
他朦胧地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然而他还未真正地认识它。而且,他心中有一种狂妄而任性的想法:凡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要归自己所有。
一天天长大的拿破仑开始更理智更成熟地关注自己。他常沉溺于同龄人所无法想像的冥思苦想之中,他又疯狂地迷恋着各种复杂的计算,他已学会用冷静而彻底计算过的理智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
他惊奇地看到自己表现出来的出色的思考力,第一次真正地认识了自己。他的行动变得果断而敏捷,富于抗争精神。一种崭新的渴望点燃了他生命的热情,终有一天,他明白无误地告诉自己:“是的,我具有出色的军事家的素质,权利就是我要得到的东西!”清醒的自我意识一旦形成,便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拿破仑在成功之路上连战连捷。35岁时他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
拿破仑的奋斗过程告诉我们: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和现实抗争的过程,不断地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创业者也正是在拼搏中认识自我、最终实现自我的。不愿意改善自己,因此无从突破有些人总是急于改善他们的环境,但从不愿意改善他们自己,因此他们无从突破。不怕自我牺牲的人,永远不会失败,且必能达成他心中所定的目标。不管是凡夫俗子,或是神仙圣贤,都适用这个真理。即使是以发财为惟一目标的人,也一定要做出重大牺牲,才能达到他的目标。
有个很可怜的人,他极为焦急,认为他的环境和家庭情况应该获得改善,然而他却时时逃避他应该做的工作,并认为他有权欺骗他的雇主,因为他认为他的薪酬太低。像这样的人根本不了解这些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真正成功的基础,这不仅造成他的不幸,而且实际上也替他自己招来严重的不幸,因为他沉迷于懒惰、欺骗及怯懦的思想。
有一个富人,由于贪食,成为一种慢性疾病的受害者。他很愿意花费大把钞票,来医治自己的贪食症,但他又不愿放弃他贪食的欲望。他既要满足他贪爱丰富及非自然食品的欲望,又想保持他的健康。这种人完全不能获得健康,因为他尚未学会健康生活的第一课。
有个雇主,他采取欺骗的手段,以避免正常发放的工资,希望以此获取更大的利润。这种人不能发达,当他发现自己的财产及名声都已破产时,他只会埋怨环境,而不知道他的情况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介绍上面三种人,只是为了说明这个真理:人是周遭环境的制造者(虽然他几乎没有察觉到这一点),而且,他虽然朝着一个很好的目标前进,却又不断地放纵那些与此目标不一致的思想与欲望,因而使他自己的努力受到挫折。这些例子几乎可以毫无限制地繁衍及变化下去,但这一切并非不能改善,如果你下定了决心,遵循自己心智及生活中的思想法则,那么,外在环境就不能被拿来当作理由。
不过,环境是如此复杂,思想又是如此根深蒂固,而个人的幸福又有着如此大的变化,因此,一个人的灵魂状态,是无法由他人根据他生活的外在情况加以判断的(不过,他自己可能知道)。一个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很诚实,然而却为贫困所苦;另一个人在某些方面欺诈作假,却能发财致富。一般人的结论通常是这样子的:前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太诚实了;后者之所以发达,是因为他太不老实了。但这是肤浅的判断,它假设那个诚实的人几乎拥有全部的美德,而那个不诚实的人则几乎是完全的腐化。从更深一层的认识及更广泛的经验来看,这种判断是不正确的。那位诚实的人可能拥有另外那人没有的某些缺点;而那位不诚实的人可能拥有另一个人所没有的某种美德。诚实的人可能得到他诚实的思想及行为的美好结果,但他同时也使自己受到他恶行的痛苦折磨;不诚实的人也同样可以得到他自己的痛苦与幸福。
认为一个人因为自己的美德而受苦,这只不过在满足人类的虚荣心。等到一个人将他脑海中每一种病态、痛苦及不纯洁的思想连根拔除,并洗刷了他灵魂中的每一个罪恶的污点后,他才有资格宣布,他的痛苦是因为他的良好品性而非坏品性所造成的。在他向最完美的目标前进的途中,他将会发现,在他的思想与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伟大法则”,是绝对公正的,因此不能以良善酬报邪恶,也不能以邪恶酬报良善。拥有这样的认知之后,再回顾他以往的无知与盲目,那时他将知道他的生活一向是公平而合乎秩序的,而他过去的经验,不管是好是坏,正是他自我演进中的公平结果。
良好的思想与行动,永远不会产生坏的结果;坏的思想与行动,也永远产生不了好的结果。这也就是说,玉米除了生出玉米之外,生不出别的东西;荨麻除了长出荨麻之外,长不出别的东西。人们通常能够了解自然世界中的此一法则,并根据此法则行动,但在心灵及道德的世界中,却很少了解它的存在(虽然在心灵及道德世界中的此一法则,与自然世界的法则同样简单),因此,他们就无法与此法则合作。
在某些方面,痛苦总是错误思想的结果。这也说明了痛苦产生的原因,就是个人无法与他自身和谐统一,也无法与他本质的法则和谐一致。痛苦的惟一用处就是用来净化、烧毁所有无用及不纯净的事物。一个人纯净之后,就不会再感到痛苦。从烧熔的黄金中除掉无用的渣滓之后,黄金中就再也没有杂质了;一个全然纯洁及积极的人,是不会感受到任何痛苦的。人们遭遇痛苦的环境,这完全是他自身心灵不和谐所造成的;一个人面临愉快的环境,则是其身心和谐的结果。幸福来自正确的思想,而不是丰富的物质财产;不幸来自错误的思想,而不是物质的缺乏。一个人可能遭人唾弃而仍然富裕无比;一个人可能遭人称赞但却一贫如洗。只有对财富做正确而聪明的运用,才能同时获得幸福和财富,而当一个穷人自认命运对他不公平时,他只会坠入更深的不幸中。
贫穷和纵欲是不幸的两个极端。它们同样地违反自然,也同样是心灵混乱所造成的结果。一个人无法获得适当的良好状态,除非他获得了幸福、健康以及成功;而幸福、健康以及成功,是一个人和谐地调和他外在与内心环境所得来的。试着激发自己的抱负许多人似乎以为抱负是天生的,不会因为后天的努力而有所变化,它在被抛给我们之后便会自己成长。然而事实上,抱负会迅速响应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它需要我们的关爱和教育的支持,就像音乐和美术方面的能力,不练习就会消失。如果我们不试着激发自己的抱负,它就永远显现不出而模模糊糊。我们的能力不锻炼就会生疏而失去力量,所以我们怎么能够指望,我们的抱负在历经许多蛰伏、懒散、冷淡的念头之后还能保持新鲜和活力?如果我们一直让机会从身边溜走,而不去努力抓住它,那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迟钝和软弱。正如爱默生所说:“我所需要的,是有个人逼我做我所能做的事情。我的问题在于,做我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不是拿破仑或是林肯所能做的事情,而是我所能做的事情。对我来说,最大的不同在于我能比较好地,还是很糟糕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我能发挥出自己10%、15%、25%还是90%的能力。”到处都可以看见那些人过中年依然胸无大志的人。他们只是开发了个人潜能的很小一部分。他们的才能还处在蛰伏状态中,隐藏在很深很深的地方,永远都不见天日。当我们见到这些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还有隐藏的能力有待开发。未来的发展和成就便这样从他们的体内默默地溜走了。不久前,有报纸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说有个15岁的女孩,智力发展水平只相当于个孩童。她只对很少的东西感兴趣。她爱幻想,不爱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直到有一天,当她在街上听见一段管风琴的演奏时,她忽然完全清醒了。她找到了自我,她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才能,而且她的才能在几天之内获得了一般人几年才能获得的提高。几乎在一天之内,她从一个孩童变成了一位含苞欲放的少女。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很大的能量和蕴藏在我们体内的巨大潜力,就像那位少女一样。如果我们唤醒这些力量,我们就能做出令人叹止的伟绩。
美国西部一个繁荣城市的市政法官是该州最受敬重的法官之一。他在中年的时候只是个普通的铁匠。他现在年届60,拥有城里最好的图书馆,被公认为该城最博览群书的人,他所付出的最大努力就是帮助他的老乡们。是什么大大改变了他的生活?因为他听过一场宣传教育的价值的讲座。正是这场讲座刺激了他体内的潜能,唤醒了他的抱负,帮助他走上了自强之路。
笔者认识几个到了中年才发现自身潜力的人。他们忽然发现了自我,就像被从沉睡中唤醒一样。而唤醒他们的可能是某本有启发性的书,或是某次传教、讲座,或是与某个胸怀大志的朋友的会面,被他所理解,信任与鼓励。
你会遇到两种人。一种人会悉心发现你的能力,相信你,鼓励你,赞扬你;另一种人则总是破坏你的偶像,打碎你的希望,对你的理想大泼冷水。这两种人给你的影响会截然不同。纽约青少年法庭的缓刑部部长在他1905年的报告中写道:“将一个男孩或女孩带出不良环境是进行改造的第一步。”纽约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经过30年的调查,参考了50万少年儿童的社会和道德福利状况,最后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认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大于遗传。
即使是最厉害的人也逃不过环境的影响。无论我们有多么独立,意志有多么坚定,个性有多么坚强,我们也时时被环境所左右。即使一个最优生的婴儿,带着最多的优点来到这个世界上,如果把他送给野人抚养,那么他身上的优秀品质又能留下多少?如果一个婴儿在原始野蛮的环境中长大,他当然会变得野蛮无比。有故事说,有个很健康的良性婴儿被遗弃或是抛弃后被狼叼去和狼仔们一块儿养,于是那个婴儿身上体现出狼的所有习性——用四肢走路,像狼一样嚎叫、吞食。决定我们生存方式的并不是很复杂的事情。我们很自然地模仿周围的人,并随着时代的洪流起起伏伏。有诗人曾写到:“我乃所见之一分。”这并不只是富有诗意的随想,而是铁一般的事实。周围的每一样事物,你所听过的每一次传教、每一次讲座、每一次对话,你所见过的每一个人,都会对你的性格造成某种影响,而你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也不会完全是原来那个你。你的身上有了一点变化,与以前相比的少许变化,正如在比彻读过罗斯金的著作后便不再像从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