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探讨女性气质从青春期到成熟期的进一步行为表现,这并不是我的意图。而且,对于这个目的而言,我们的知识还是不充分的。但我在下文将把一些特征综合起来。以妇女的史前史为出发点,女性气质的发展,仍要受到早期男性化时期的残余现象的干扰;在一些妇女的生活进程中,男女性气质占优势的时期反复交替存在着。男人称之为“妇女之谜”的某些部分,可能来自妇女生活中双性并存的表现。但是,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对另一个问题做出判断的时机成熟了。我们把性生活的动力称“力比多”。性生活受男性—女性的对立倾向支配。实际上只有一种力比多,它同时服务于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功能,不能给力比多本身指定任何性别。如果按照主动性等同于男性的传统公式,倾向于把力比多描述为男性的,那么我们不应忘记,它也包含带有被动目标的倾向。同时,“女性力比多”这一词的对应出现也是没有根据的。我们的主张是,当力比多被迫用于女性功能时,它受到的压力就更大,而且,比较起男性气质的情况看——在目的论上讲——大自然较少关心它的(女性功能的)要求。不关心的原因——再从目的论上讲——在于下述事实:生物学目的的实现已托付给男人的攻击性,在某种程度上不依赖女性的同意便已完成了。
女性的“性冷淡”是一种尚未完全认识的现象。有时它是心理冲突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它容易受到影响;而在其他情况中,它则暗示了这种假设:它是由气质因素决定的,甚至还有解剖学上的因素促成。
我在一些精神分析观察中见到的成熟女性气质的心理特质,并不具有高于一般的效果,我们也不能这样要求,且要辨别这些特质中哪些应归之于性功能的影响,哪些应归之于社会的熏陶,也并不总是容易的。例如,把大多数自恋现象归之于女性气质,这种现象也影响到女性选择对象,因而对她们而言,较之于爱人与被爱则是一种更强烈的需要。而且,阴茎嫉羡对女性心理上的虚荣也发生影响,因为她们一定会更高地估价自己的魅力,以作为对其早期性缺陷的晚期补偿。害羞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女性特征,但它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平常。我们相信,它有着自己的目的,即掩饰生殖器方面的缺陷。我们没有忘记,害羞在更晚的时期还负有其他功能。看起来妇女对文明史中的发现与发明,没有做什么贡献,然而,她们可能已经发明了一种技术,即编织技术。果真如此,我们就应该有兴趣猜测这种成就的潜意识动机。大自然本身通过在人的成熟期生长阴毛以遮掩生殖器,似乎就已为这种成就提供了可资模仿的样式。在身体上,这些毛发长进皮肤里,而且彼此杂乱地交织在一起,这一步骤被保存下来,而成为使各线条相互交织的编织活动。如果把这个观点视为幻想而加以否认,并且认为阴茎对女性气质的构成有影响的信念是一种偏见,我当然无力辩解。
女性选择对象的决定性因素,常常由社会条件造成而难以辨认。但只要她能进行自由选择,该选择往往就依照女孩希望成为的自恋性的男人形象做出。如果仍停留在对父亲的依恋中,即停留在奥狄帕斯情结中,她的选择就依照类似父亲的模式做出。因为,当她从依恋母亲转向依恋父亲时,她对母亲怀有充满矛盾心理的敌意时,这种选择就可保证一个幸福的婚姻。但是,这种选择的结果常常表现出对消除因矛盾心理而造成的冲突的一种普遍威胁。这种保留下来的敌视紧随于对父亲的无可置疑的依恋之后而来,并且蔓延到了新的对象上。女性的丈夫首先是父亲的继承者,过了一段时间后也成为母亲的继承者。因此,很容易产生下述情况:在妇女的后半生中,可能充满了对丈夫的反抗,正如她的更短的前半生中充满了对母亲的反抗一样。一旦这种反抗经历完毕后,第二次婚姻就很可能变得十分令人满意了。妇女性质中的另一个改变可能发生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的婚姻中,恋人对这种变化毫无准备。由于妇女自己成了母亲,她便可能恢复对自己的母亲的认同,而对这种认同她直到结婚后才停止反抗,并且这种认同可以把所有可获得的力比多吸引到自身中,以致这种强制性重复重演她父亲的不幸婚姻。母亲对子女的出生所产生的不同反应表明,即使到现在,“缺少阴茎”这个古老的因素仍没有丧失力量。母亲只有在与儿子的关系中才获得无限的满足。总之,这是最完美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摆脱了所有人类关系中的矛盾心理。母亲可以把自己被迫压抑的抱负寄托于儿子,期望从他那里实现她遗留在男性气质情结中的所有愿望。甚至只有等到妻子成功地把丈夫当成儿子,并以母亲的身份对待他时,她的婚姻才会牢靠。
我们可以把妇女对母亲的认同区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前奥狄帕斯阶段,它根植于对母亲的深情依恋,并以她为模型;后个阶段来自奥狄帕斯情结,该阶段试图摆脱母亲,并以父亲取代她。无疑我们有理由这样说,这两个阶段的大部分内容都遗留到了妇女的未来发展中,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内容是被完全克服的。但深情的前奥狄帕斯依恋对妇女的未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该阶段为获得某些特征做好了准备,这些特征使她后来实现了性功能方面的作用,并完成了她无可逃避的社会职责。也正是在这种认同中,她获得了对男人的吸引力,并使男人对母亲的奥狄帕斯依恋爆发为狂热的激情。但是,常常发生的情况却是,只有男人的儿子才获得了男人自己渴望的一切。人们得到的印象是:在心理学上,男人的爱和女人的爱有阶段上的不同。妇女可能被认为缺少公正感,这种情况无疑与妒忌在其心理生活中的支配作用有关。因为对公正的要求就是对妒忌的修正,而且规定了使人能够摒弃妒忌的条件。我们还认为妇女对社会的兴趣较男人的小,而且她们升华本能的能力也弱于男人。前种情况无疑来自于那种确属所有性关系特征的反社会性质而且家庭也反对包含于更复杂的组织中,升华的能力造成了最大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我禁不住要提到一种在精神分析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印象。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年轻的、有点不成熟的个体,我们希望能充分利用精神分析为他揭示发展的可能性。然而,同龄妇女却常常因其心理上的僵化和不变性而使我们吃惊。她的力比多已固定在最后的位置,似乎难以为其他状态所更换。她没有别的道路通向进一步的发展,似乎整个过程都已完成了,此后再不易接受影响了——的确,在通往女性气质的艰难发展中,她似乎已耗尽了与人类有关的一切可能性。作为治疗者,对这种事态感到遗憾,尽管我们通常解释患者的神经症冲突而治愈了她的精神失调。
以上就是关于女性气质应当告诉的一切。它们当然是不完善、也不全面的,而且听起来有时很不顺耳。但不要忘记,对妇女所作的描述,仅仅限于她们的性质是由其性功能决定的这一点上。这种影响的确是很深远的,但我们不要忽视,个体的妇女可以作为人生活于其他领域。如果想对女性气质了解更多,就去研究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求助诗人,或等待科学提供更深更首尾一致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