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枚戒指》的故事
美国《读者文摘》1988年第一期中的《第六枚戒指》讲了一个含蓄的故事。
那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位17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贫民顾客。他衣着破烂不堪,一脸的悲哀、愤怒。他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姑娘要去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落在地上,她慌忙捡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找不着。
这时,她看到了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醒悟到了戒指在哪里。当男子的手将要触及门柄时,姑娘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足有1分钟。
“什么事?”他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
“什么事?”他再次问道。
“先生,我是头一回工作,现在找个事做很难,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长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柔和的微笑浮现在他脸上。
“是的,的确如此,”他回答说,“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
停了一下,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她:“我可以为您祝福吗?”
姑娘立刻也伸出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她用低低的但十分柔和的声音说:“也祝您好运!”
他转过身,慢慢走向门口。
姑娘目送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向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这是一起盗窃案。人们对此通常的处理方式不外乎想方设法抓住盗窃者。但是姑娘却没有这样简单处理,而是用一席话彬彬有礼地达到了预想的目的。这种巧用暗示的含蓄方式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要知道,这事是发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姑娘的这份工作尤为珍贵。如果被盗走了一枚戒指,其后果不堪设想。就是抓住了盗窃者夺回戒指,张扬出去,被老板知道个中原委,姑娘也会因工作疏忽而被解雇。何况那是一个落魄者,善良的姑娘也不想因此雪上加霜,伤害这个走投无路的可怜人。
“对不起,先生!”姑娘首先用礼貌称呼语,语气适中,不慌不忙地唤住了这位男子。这样既传递了信息,又创造了一个相互尊重、和谐融洽的气氛。如果当时口不择言,或者语气过重的话,可能造成那男子三步并作两步,消失在门外,也许会惊动别的同事,那都不是姑娘所希望的。而且这样的礼貌称呼不仅创造了气氛,无疑还有两层言外之意:一是他有偷盗戒指时的嫌疑;二是你放心,我绝不会用粗暴的方式对待你的。
当那个男子接连问了两个“什么事”时,聪明的姑娘从他的表情以及问话的方式腔调中肯定了自己的判断,也洞察到他微妙的内心世界。她感到眼前这个男子不是那种惯偷,而是好人被穷困所迫的一念之差,很可能会接受自己的处理方式。姑娘决定继续采取含而不露的暗示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达到目的。
“这是我头一回工作”,暗示我也和你一样,千辛万苦找不到工作,现在是头一回工作,咱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应该同病相怜才对,借以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现在找个事儿做很难”,意在为前一句话作陪衬,言外之意是如果你把这枚戒指拿走,那我就要失去这份差事,再找工作就很困难了,就像你现在一样。这两句话把自己和那男子感情上的距离拉得很近。末了还用“是不是”这样的是非疑问句,借以引起男子进一步的思考,加强语意力度,扩大暗示效果。
男子传达出愿意归还戒指的信息时,姑娘不失时机地握住他的手,说上一句“也祝您好运”,表达自己由衷的谢意和美好的祝愿,抚慰失意人感情上的失落和内疚。
姑娘巧展口才,终于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由此可见,把善良的愿望用含蓄的语言技巧表达出来,可以收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含蓄是一种艺术
古人云:“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在说话中,把重要的、该说的部分故意隐藏起来,或说得不显露,却让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的手法,便是含蓄的手法。
含蓄是指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义越深越远,因而也就越是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说话委婉含蓄,是一种艺术。之所以说含蓄是说话的艺术,是因为它体现了说话者驾驭语言的技巧,而且也表现了对听众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信任。
在一个大型机场售票厅里,许多游客正在排队购票。
忽然,一位西装笔挺的绅士粗暴地指责售票员工作效率太低,浪费了他宝贵的时间,并自以为是地对售票员说:“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面对绅士锋芒毕露略带威胁式的话语,售票员没有和他争吵,而是微笑着对别的旅客说:“你们有谁能帮这位先生回忆一下,他已经不记得自己是谁了!”
旅客们顿时哄堂大笑起来,绅士则窘得满脸通红。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如果说话者不相信听众丰富的想象力,把所有的意思和盘托出,这种词意浅陋、平淡无味的话语不但不会使人乐,而且会使说话失去魅力。列宁在研究费尔巴哈《宗教本质演讲录》时,摘录了这样一段话:“顺便说说,俏皮的写作手法还在于:它预计到读者也有智慧,它不把一切都说出来,而让读者自己去说出那样一切关系、条件和界限——只有在这些关系、条件和界限都具备时说出来的那句话才是真实的和有意义的。”可见,含蓄主要具有如下三方面的作用:
第一,人们有时在表露某种心事,提出某种要求时,常有种羞怯、为难心理,而含蓄的表达则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对对方自尊心的维护或伤害,常常是影响人际关系好坏的直接原因;而有些表达,如拒绝对方的要求,表达不同于对方的意见,批评对方等,又极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这时,含蓄的方式常能取到既能完成表达任务,又能维护对方自尊的目的。
第三,有时在某种情境中,例如碍于第三者在场,有些话就不便说,这时就可用含蓄的方式。
在什么情况下说话要含蓄呢?
1有些话不便直说时,要用含蓄的方式
传说汉武帝晚年时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一天,他对侍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能活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侍臣东方朔听了这话后,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梦了,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
东方朔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说:“据说彭祖活了800岁,如果真像皇上刚才说的,‘人中’就有八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吧?”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
这种委婉含蓄的批评,汉武帝却是愉快地接受了。
人们谈起《水浒传》里的鲁智深,便会立即想起他那心直口快的“直炮筒”形象来。其实,即使是最直率的鲁智深,有时也离不开委婉,说话也有含蓄的时候。电视剧《鲁智深》写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为了逃避官家的追捕,只得削发为僧。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法师:尽形寿,不近色,汝今能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沾酒,汝今能否?
智深:能。
法师: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否?
智深:(犹豫了)
法师:(高声催问)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否?
智深:知道了。
要鲁智深不近女人不饮酒,他能做到;要他不惩杀世间的恶人,实在难办。但此时若答“不能”,则法师必不许其剃发为僧,他就无处藏身了,因此来一个灵活应付,回答“知道了”。法师面前过得关,又不违背自己的本意,真是两全其美。
2有些话不必直说时,要用含蓄的方式
从前,有个酒店老板,脾气非常暴躁。一天,有个客人来喝酒,才喝了一口,嘴里便叫:“好酸!好酸!”老板听后大怒,不由分说,把客人绑起来,吊在屋梁上。这时来了另一位顾客,问老板为什么吊人,老板回答:“我店的酒明明香醇甜美,这家伙硬说是酸的,你说该不该吊人?”来客说:“可不可以让我尝尝?”老板殷勤地给他端了一杯酒,客人呷了一口,酸得皱眉眯眼,对老板说:“你放下这个人,把我吊起来吧?”这位客人委婉含蓄的说法,既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又显得非常艺术。
有人曾问美国总统林肯:“你当总统的滋味如何?”林肯回答道:“你听说过一个故事么?有个人全身被涂上焦油并裹上羽毛,用火车运到城外。”这个人问到底:“这滋味究竟如何?”林肯说?“要不是为了这事的荣誉,我宁可走路。”真是说得含蓄、得体。一句话既不失当总统的荣誉,又使人体会到当一位大国总统的艰辛。
3为了增强交际的效果,要用含蓄的方式
美国有一位传奇式的篮球教练,名叫佩迈尔。他带领的迪尔大学篮球队曾经获得39次国内比赛的冠军,使球迷们为之倾倒。可是有1年,他的球队在蝉联29次冠军后,遭到了一次空前的惨败。比赛一结束,记者们蜂拥而至,把他围个水泄不通,问他这位败军之主此时此刻有何感想。他微笑着,不无幽默地说:“好极了,现在我们可以轻装上阵,全力以赴地去争夺冠军,背上再也没有冠军的包袱了。”
曾两度竞选总统均败在艾森豪威尔手下的史蒂文森,从未失去幽默。在他第一次荣获提名竞选总统时,他承认的确受宠若惊,并打趣说:“我想得意洋洋不会伤害任何人,也就是说,只要不吸入这空气的话。”在他竞选第一次败给艾森豪威尔的那天早晨,他以充满幽默力量的口吻,在门口欢迎记者进来:“进来吧,来给烤面包的验验尸。”几年后的一天,史蒂文森应邀在一次餐会演讲。他在路上因为阅兵行列的经过而耽搁,到达会场时已迟到了。他表示歉意,并解释说:“军队英雄老是挡我的路。”史蒂文森使用巧妙含蓄的语言,用一句句轻松、微妙的俏皮话,说得很委婉,改变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使听众感到他并不是一个失败者,而是赢者,使他在人们心中不可消失,值得纪念。
这便是说话委婉含蓄的美妙之处。
换个说法会更好
我们经常需要向别人表达一些不太好说的意思,比如请求、谈判、批评等。这些话之所以不容易说出口,是因为人类具有自尊心,谁都不愿意遭到拒绝、指责和冷遇。一般人内心深处都有自高自大的想法,都认为自己应该是最好的,一旦现实与心愿不符合,不可一世的自尊就会受到挫伤,从而转变成伤悲、仇恨、鄙视、嫉妒等恶劣的情绪,并且早晚会表现出来。
因此,有些话如说得不好,就会得罪人,为自己招徕麻烦。
好在语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一样的意思可以用多样的话说出来,而斤斤计较的人听到用不同的说法讲出的同样意思,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情况使智慧的说话方式大有用武之地,也向我们证明:人类作为高等动物所独有的自尊心,是多么愚蠢的一种心理,因为智者利用这种幼稚的心理可以把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比如,你要批评一个人所写的文章,如果直言不讳,显然会令他难堪。但是,你可以换个说法,找出他的文章中一些可取之处,先满足他的自尊心,待他兴高采烈,视你为知音的时候,再把批评建议提出来,这样他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还对你很钦佩。你可以这样说:“我一看开头就想看下去,我发现你一贯擅长把开头写得引人注目,勾起人的好奇心。要是结尾不是这样写,而是换一种思路,可能就更能与开头相呼应了,你说呢?”
既然没有触及到自尊心,那么他当然会冷静虚心地考虑你的意见。
说什么固然重要,但怎么说更为关键,人的情绪常常蒙蔽了人的眼睛,使他看不透语言背后的语言,而只能最浅薄地从对方的用语上来理解。
因此完全可以表面上说他爱听的话,而把真正意图隐藏在这些话里,也就是“话里有话”,让他心甘情愿地跟着你的思路走。
一位顾客进了一家地毯商店,看上了一款地毯。
顾客问道:“这种地毯多少钱?”
店老板立即热情地接待了他,回答道:“每平方米24元8角。”
顾客听完这句话,什么都没说就走了。显然,他觉得价格有点高。
店老板的一位朋友在旁观察,他说:“你的推销方式太陈旧了,应该换一种方式。”于是他试着以营业员的口吻说:“先生,这地毯不贵。让您的卧室铺上地毯,每天1角钱就够了。”
老板大为不解,这位朋友忙解释道:“假设卧室地毯需要10平方米的话,要248元;地毯寿命为5年,计1 800多天,每天不就是1角多钱吗?一支香烟钱都不到。”
老板一拍大腿,恍然大悟地说:“高!你这一招一定灵。”
果然,换一种表达方式,商店的生意就好多了。
委婉曲折的三大形式
许多场合,说话双方的言词并非永远都是剑拔弩张,锋芒毕露,直截了当,有时又需委婉含蓄,旁敲侧击,可谓直道好跑马,曲径可通幽,各有妙处。有时候,用动听入耳的言词,温和委婉含蓄的语气,平易近人的态度,曲折隐晦的暗语,更能使对方理解自己,信任自己,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
1委婉曲折可以用来劝谏
委婉曲折地劝谏可以避免因直接叙述给对方造成伤害而形成对抗,能让对方在细细品味我们的语言之中接受我们的观点,取得共同的认识。
比如,为尊者讳,便是造成委婉的一个重要原因。古人对于君父尊长的所作所为不敢直说,而要采取拐弯抹角,委婉曲折的方式来表达。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熊旅继位,当时的朝政由斗克和公子燮把持,庄王只是一个傀儡。他即位起初的三年时间里,日夜饮酒作乐,并下了一道命令:有来劝谏者处死。眼看朝廷政事混乱不堪,国势日益衰微,大臣成公贾冒死请求庄王接见。庄王一见成公贾便大声责问道:“你难道不知我禁止劝谏的命令吗?”成公贾故作惊惶地答道:“大王之令我岂会不知?我是来出谜语为大王助兴的。”庄王一听,改怒为喜地说:“你说说看吧。”成公贾说:“南山上有一只大鸟,3年里站在大树上不飞不动也不叫,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庄王沉思了一会儿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是只不同凡俗的鸟。你的意思我懂了,你下去吧!”从此后,庄王一改往日颓废的作风,亲理朝政,提拔贤能,除奸杜佞,国势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