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白天。
皇帝:黄爱卿。辛苦了!此去朝鲜,凶多吉少,朕是知道的。然,非卿前往,朕不能安心。
黄裳:多谢皇上厚爱。微臣愧不敢当。自去岁前往朝鲜,事必躬亲。粮草一事,仰仗皇上洪福,倒也协调的井然有序。
皇帝:朕就说嘛!当初,李如松极力举荐。朕还觉得大才小用。然事实证明,非你不能成事,非你不能建功。有你处置三军保障,朕安心矣!朕也知道,此去朝鲜,倍加辛苦。然家国荣辱,天朝安危,是我大明,仁人志士的首选。
黄裳:为大明计,老臣不辞劳苦。马革裹尸,在所不辞。
皇帝下了御座,亲施一礼:卿家深明大义,实乃大明之福。你就大胆干,大胆闯。朕,是你的坚强后盾。在前线,不比在家,时刻注意安全,注意保暖。你啊!毕竟也岁数大了。
黄裳:微臣不敢。廉颇老矣。还能为皇上效命几年。
皇帝:朕就喜欢你始终保持这种乐观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只有我们有信念,有决心,我大明,就一定能够把倭寇赶入大海。
黄裳:经过碧蹄馆大战,我军已经知道了倭寇的虚实。倭寇在朝鲜战场,投入的兵力,估算能有二十余万。考虑到我大明入朝作战的兵力,不过区区五万人,加上打平壤,夺开城,碧蹄馆大会战,人员损伤已逾万人。故,提督李如松决定,暂时,短期,不宜施行大的会战。所以,现在让部队休整。等后续兵力抵达朝鲜,再行下一步的战略部署。
皇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前线战事,朕不加干涉。你们就放手干,好了。
黄裳:皇上英明神武,我辈楷模。
皇帝:卿家在朝鲜前线,一定要和提督李如松搞好关系。听说经略宋应昌,和李如松不和?有这事?
黄裳:回皇上。他们始终紧密配合,同仇敌忾。即使有什么不同政见,也都是放在心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驱除倭寇,光复朝鲜。
皇帝:如此,朕也就放心了!如果有什么重大的事情,你可以直接上奏。
黄裳:谢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