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19200000070

第70章 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轻敌

■原文

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仍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说:“我不敢主动进攻而宁愿防守,我不敢前进一寸而宁愿退后一尺。”

这就是说,虽有行阵却像没有行阵,虽有行动却像没有行动,虽面对敌人却像没有敌人,虽执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

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会丧失赢取战争的一切宝贵条件。

所以,两军势均力敌的时候,有怜悯慈悲之心的军队,将获得战争的胜利。

■活学活用:最大的灾祸莫过于轻敌

这一章继续讲用兵打仗的事情。

战争为不得已而为之,所以老子不赞成动用武力发动战争,本章开篇便体现了这样的思想。

但到了必须战斗的时候又不得不战,因此又提出了“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我宝。”

“祸莫大于轻敌”,最大的灾害莫过于轻视敌人。

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六月,韩信进攻齐国,楚王派龙且带领20万大军援助齐国。于是齐王和龙且两支队伍合在一起对付韩信。还未交战的时候,有人建议龙且说:“汉军远征,历经数战,大获全胜,来势凶猛不可阻挡,意在速战速胜。齐、楚是在自己家门口作战,军心容易涣散而被打败。不如深沟高垒,坚守不战,以避其锋。让齐王派他的得力能臣去招抚已经降汉的城邑。这些城邑知道齐王还健在,而且又有楚国大军相救,必定会再度反汉归齐。汉军远离后方几千里,客地作战,一旦齐王所有城邑倒戈,他们必然势孤,军粮也无处筹措。这样齐、楚就可以不战而胜。”龙且不听,傲慢地说:“我知道韩信的为人和本领,容易对付。况且,救齐国而未经战斗,即使韩信投降,我又有什么功劳可言?如果通过战斗胜了韩信,就可以得到齐国的一半土地,为什么要停止战斗?”

因此,龙且不愿意坚守不战,而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略。结果韩信派兵用沙袋堵住潍水上游,又假装失败诱使龙且追击,等龙且大军还未渡过潍水河时,韩信叫人放水,并进行反击。最后龙且被杀、齐王被俘、楚兵全部投降。

轻视敌人的灾祸是很大的,“几丧我宝”。什么是法宝?就是不争而善战的法宝,胜不骄、败不馁之宝。龙且骄傲轻敌,不仅丧失了不战而胜的战机,而且招来杀身之祸。

断章取义:

在21世纪的今天,正所谓商场如战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保持清醒,洞察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在竞争中取胜,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切忌以为自己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骄傲自满,这样只会招来大的失败,是自取灭亡。

同类推荐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论人生事业

    培根是近代美国思想最伟大的人物,也是人类史上最优秀的人物之一。本书收集了培根论说手札数十篇,充分显示了哲人的睿智,是一本见解独到的传世佳作。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荀子原来这样说

    荀子原来这样说

    《荀子原来这样说》阐述了荀子的重要思想以及对后人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主要讲述了苟子对命运、人性、品格、礼仪、治学、坚持、应变、荣辱等方面的学说,希望给您带来有益的认知。《荀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积聚了周国平先生近30年来的智慧,以最浓缩最凝练的语录形式撷取而成,涉及到人生的50个方面:人、自然、人性、生命、死亡、智慧、觉悟、安静、超脱、尊严、孤独、创造、成功、幸福、苦难、灵魂、信仰、男人、女人、婚姻、爱情、友谊、生活、艺术、哲学……令人回味,给人启迪。《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能够让人在薄中读厚,在短小的语段中获得最多的人生体验和启迪。
热门推荐
  • 如此姬妾

    如此姬妾

    因一本古书来到大楚,意外的身带异能,成为赵县令的庶女三女郎,为摆脱被定为姬妾的命运,从赵县令家逃出,阴错阳差的成了一个小兵,经历战火经历血腥的她日渐成熟,用自己的知识和异能,使得战火快速结束。由于她的特殊性,引得四皇子楚南的注意,并心生情愫,她却一次次的逃脱,只因不想成为后院的姬妾,然而命运仿佛跟她开了一个玩笑,她依然没有逃脱,最后在后院的复杂斗争中,终于赢得自己满意的生活
  •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楚辞)

    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楚辞)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倾世之恋:你注定是我的劫数》

    《倾世之恋:你注定是我的劫数》

    她,看惯了人情冷暖,只是个交易品。他,夜忧皇族的继承者,如王者的男人。命运,两条平行线,却有了交点。他是她噩梦的开始,也是幸福的根源。某天“送我个礼物吧。”他说。“什么?”女孩疑惑,他要什么没有?“孩子。”。。。命运总是兜兜转转,还好,你总在原地等我。三年后,他咬牙切齿,她哑口无言。“三年了,就算是迷路的孩子,也该找到家了。你拿什么补偿我?”他们注定是彼此的劫数。今生最美的事,就是与你邂逅。
  • Candide

    Candi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踪无迹

    仙踪无迹

    当双剑出现在人界的时候,六界将必然刮起一阵风雨。被命运所指引,回忆起前世的记忆。神难道是天地间最强大的存在吗?只要神的一句话就能够轻易地决定他人的命运吗?仙云在何处,踪迹尚空虚。无瑕胜玉美,迹当中人域。【六界:神界、魔界、仙界、妖界、人界、鬼界。】【本书融入了大量的世界观,个人觉得可能有些慢热,不过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看下去。】
  • 圣夜公主

    圣夜公主

    明明才18岁,正值青春年华,却被自家爷爷逼着去找对象。叶雨诺习惯了刀枪剑影的生活,处处小心谨慎,却在那个普通的下午,觉得世界如此安宁;叶雨泠一向风风火火,从来不会照顾自己也不会照顾别人,却在一个雨意绵绵的日子开始照顾他;叶雨歆一直期待着一个温柔的男孩,能让自己克服恐高和他一起坐上摩天轮看万家灯火,终于,她等到了那个人。
  • 金钗斗草

    金钗斗草

    穿越为公主?庆幸;公主很受宠?得意;嫁给最爱的男子?天哪,这个世界真是太完美了!!!什么?新婚之夜才发现不是黄花闺女?!谁?!是谁破了老娘的身?!!
  • 堕落圣神:血色新月

    堕落圣神:血色新月

    (她,不是原来的新月......在入神殿之时就被三生石错身到二十一世纪的冷血杀手尊主尹新月‘神月魔女’重回这副身体。她,是圣神女,原本是掌管世界的审判女神。最后却因为他嗜杀成性,由神堕魔。权柄滔天,执掌生死,“弃我者,不可留;叛我者,杀无赦!”没有人再敢欺她,欺她身边人。在后来看见三生石,终于明白为何自己会为了他抛弃所有,不顾一切。看尽世间繁华。谁知道......为了一个人,颠覆一个世界的滋味是什么?她曾有感情。只不过,谁知晓?她所有的出发点,都是沉重的感情......)情缘彼岸,苦情纠缠,坠入情海,宿命阻碍,打下诛仙,轮回转世,两世相遇,因情而逝。这第三世,会如何?是终成眷属?还是继复前世?
  • 灵魂破洞

    灵魂破洞

    欢迎来到聿纪尘为大家倾心营造的独一无二的世界里……时间,面无表情地指向了21世纪的今天,面无表情地看着人类登上地球食物链的顶端。在这部数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中,涂满了野蛮、凌辱、欺诈和谎言的晦暗之色。渴望强大、崇尚征服的人类,在无数次的战争和杀戮中,让生命枯萎、让文明哭泣。每一次倒行逆施,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天谴神罚,人类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许许多多的灿烂文明从此消亡。但是,人类依旧不知悔改。继续放逐他们的灵魂,宁愿迷走在无边的黑暗和困顿中,也不回头。无法回头,泯灭了原本圣洁人性的灵魂,犹如狂风中摇曳的昏暗烛光,根本无力照亮前进的方向……详情参阅小说目录——《作品相关》内容!感谢书友们厚爱支持!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庐隐作品集(3)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庐隐作品集(3)

    北方的天气真冷,现在虽是初春的时序,然而寒风吹到脸上,仍是尖利如割,十二点多钟,火车蜿蜒的进了前门的站台,我们从长方式的甬道里出来,看见马路两旁还有许多积雪,虽然已被黄黑色的尘土点污了,而在淡阳的光浑下,几自闪烁着白光。屋脊上的残雪薄冰,已经被日光晒化了,一滴一滴的往下淌水。背阴的墙角下,偶尔还挂着几条冰箸,西北风抖峭的吹着。我们雇了一辆马车坐上,把车窗闭得紧紧的,立刻觉得暖过气来。马展开它的铁蹄,向前途驰去,但是土道上满是泥泞,所以车轮很迟慢的转动着。街上的一切很逼真的打入我们的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