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名誉与身体谁对我更亲近?
财货与身体谁对我更重要?
得到和失去哪个更有害?
过分的贪爱必定会导致更大的耗费,过多的聚藏反而会有更大的损失。
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什么危殆,这才是使自己长久的生存之道。
■活学活用:用智慧战胜贪欲
具备了和气,便合乎了大道的德性,就能像水一样以柔弱胜刚强。可天下能真正具备和气的人又有多少?所以,本章老子讲述了违背和气这一德性的结果。
开篇老子接连提出三个疑问,以引起人们的思考,让人们在名利与生命、财富与生命、得到这些身外的名利地位与生命之间作出选择。其答案显而易见,生命是宝贵的,谁也不会去选择前者而丢弃后者。
这个道理是人人都懂的,可惜我们人类由于私心和贪婪,每到了那个关键时刻,名利心一重,就忘乎了所以,不由地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清末杭州知府陈鲁原是个很受百姓拥戴的清官,他不贪财不好色不嗜酒,想用这些东西拉他下水的人只好望而却步。但他有一样嗜好:喜爱古字画。遇到好的古字画,他茶饭不思。正好,他治下的余杭知县得了一幅唐伯虎的真迹,送上门来请他观赏。他爱不释手。知县善解人意,便慷慨相送。自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过了不久,余杭县报上来一桩大案,他阅读案卷,明知事有蹊跷,却碍于情面,照准了。这桩案子就是当时震动朝野的杨乃武、小白菜冤案。案发后,朝廷追究涉案官员的责任,陈鲁原自知罪责难逃,加上羞愧难当,便悬梁自尽了。
从一幅字画开始,清官成赃官,贪欲害人可见一斑。
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我们人类未达到“和”的标准,与大道的德性相违自然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惩罚。所以老子又说,过分的贪必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过分地聚藏,结果必会有更大的损失。
所以,对于名利和财富只要能够知道满足,顺其自然,不贪婪,那么自然不会有什么耻辱和失败;知道事情都要适可而止,不为已甚,那么也就不会走向灭亡,自然也就会保持长久而不败了。
断章取义:
人如果不能克制贪欲,势必会遭其所害。看看历史上的那些因嗜好而铸成大错、酿成大祸的官员有多少?且不说那些因沾上不良嗜好如贪财好色而坏事丢官掉脑袋的,就算是一种好的嗜好,如果不小心,也会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