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1300000007

第7章 左右朝鲜,军旅新秀(1)

出奇制胜左右朝鲜政局

在朝鲜“壬午兵变”中,袁世凯出其不意,先诱捕大院君李罡应在前,再击退亲日派于后,稳定了朝鲜政局,袁世凯也因此一举成名,不可一世。

19世纪下半叶,日本等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朝鲜,加深了朝鲜的社会危机。物品匿乏,物价上涨,农民起义彼伏此起,统治阶级内部也展开了激烈的政争。

1863年12月,朝鲜国王李升死去,12岁的李熙以支系人继承大统,其父大院君李罡应摄政。大院君对外“闭关自守”,对内极力提高王权,拼命挽救没落的君主制度。1873年,李熙亲政,大院君去位,政权逐渐转入王妃闵氏及其亲信手中。大院君眼见大权旁落,心中不快。闵妃集团聘日本教官练“别技军”,代替大院君创建的“亲军营”,旨在借助日本的力量,摧毁政敌的实力,更引起大院君的疑虑。

闵妃改革军制,大批士兵被裁汰,他们无以为生,而留在军营的士兵,又常常得不到军饷。这种情况到1882年更为严重。是年7月,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发放一个月的粮饷,可士兵领到的粮米中间却掺有砂石秕糠,根本不能食用。士兵们怒火中烧,发动兵变。很快,许多城乡贫民也加入到起义的行列,冲突升级。起义者焚毁权贵宅第,包围王宫,吓得闵妃扮成宫女逃出王宫。他们又袭击日本使馆,杀死了日本教官崛本礼造等。已经失势的大院君利用人民对闵妃集团的不满,重新掌握了政权。

日本政府得到朝鲜兵变的消息,立即决定派兵侵朝,企图以武力为后盾,勒索更多的权益,扩大在朝鲜的影响。这个消息被中国驻日公使获悉,报告了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树声(李鸿章因奔母丧请假)。当时,清王朝与朝鲜有宗藩关系,正在天津的朝鲜大臣金允植闻讯,请求清政府派兵,平定兵变。张树声即奏请清廷,派水师提督丁汝昌带军舰三艘,调淮军统领吴长庆率淮军六营赴朝,后又电告道员马建忠与丁同行。

对袁世凯来说,选择这个时候投奔吴长庆,实在是太幸运了。这种幸运不仅仅是因为他寻到了一个好靠山,更重要的是,他赶上了历史所提供的一个绝好机会,使他避免了那种因论资排辈,按步就班所带来的官场的漫长等待,从而及早地得到了一个能独立、充分地施展自己才干的绝佳环境。

23岁的袁世凯预感到这次朝鲜之行的重要,兴奋得几乎睡不着觉。临行前,他匆匆函告其兄:“弟限于资格,中原难期大用。抵高丽,能握兵权。”“既建功业,不愁朝王李熙之不我用。”这一封侥幸保存下来的信函十分难得地向后人证实了一个事实:这个年轻的野心家果真不是平庸之辈,此时他虽然还是无功无名之辈,但他私下对朝鲜之行所作的准备,对赴朝后的行动所做的分析、预测和规划,无不证明了他对“乱世”有一种超乎寻常的驾驭能力。他在这封信中已想好了赴朝后首先该做的两件事:首先是“整军经武”,”不受‘小邦所轻视”;其次“削平内乱,恢复朝政,执大院君而囚之”。他还极自信地写道:“李熙,庸主耳,无能为,夺其政权归我掌握,犹反手也。”如此想法,吴长庆当然没敢有过,他只想着到朝鲜去尽快平定叛乱,完成朝廷交给的使命,早日回国,按功领赏,然后继续做他的统领。当然,他也绝不会想到他手下的这个毛头小子居然有如此狂妄的野心。

8月23日,吴长庆率部乘运兵船,从山东登州港浩浩荡荡向海峡对岸进发。袁世凯伫立船头,任凭猎猎的海风吹在脸上,大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之感。

两天后,到达朝鲜南洋港。吴长庆命一营作先锋队,准备抢渡滩头登陆上岸。这些官兵毕竟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心中无底,行动也就显得缩头缩尾。该营营官称士官不习航海,多数晕船,请求在近海稍作停留,待探明动静,同时也稍事休整,然后再靠岸作战。

一向以作战勇猛果敢著称的吴长庆听了,十分恼火:“还没有开战,你们就窝囊成这个样子,后面的仗还怎么打?”此时侍立在旁,正愁找不到机会表现自己的袁世凯,一看机会来了,立即一把抓住这个时机。快步跨上前去,请求让自己作为马前卒,带兵先冲。吴长庆眼睛一亮,当场撤掉那个倒霉营长的职务,宣布由袁世凯取而代之。

猴子被宰,群鸡肃然,士兵知道没有退路。袁世凯挺立船头,厉声宣布:“有畏缩不前者,立斩不恕!”于是立即整装待发。两小时后,袁世凯来到指挥船上,向吴长庆朗声报告:“本营已准备完毕,士气高昂,只等将军一声令下,便可拼死前冲!”吴长庆大喜过望,马上宣布船排纵队,立即登陆。

也活该先前那个营长倒霉,船到岸边,陆上仅有几十个士卒警戒,一见大清朝的船队到来,吓得早已排列在港口,毕恭毕敬地听候吩咐。袁世凯没费一枪一弹就上了岸,但他在军中的威信,却是一下子播扬开来。

25日,吴长庆率军抵达汉城城外,当即筑寨安营,准备先静观几日,等摸清形势,再决定下一步行动。

吴营本部都属淮军,绿营旧习甚浓,在汉城外刚一驻扎,便大肆扰民,造成很坏影响,引得吴长庆大为恼火。正在气头上,袁世凯又站出来了:“若大帅信得过,袁某愿担当整饬军纪之任。”吴长庆当即颁下令箭,叫他全权督查军纪。命令下达的当天夜里,当地族长进营中报,又有清军士卒抢劫百姓的鸡鸭肉鱼。吴长庆随即命人去把袁世凯叫来。

吴大声问道:“我已委任你督查军纪,对今夜的事情,你怎么还不严办?”

袁世凯当即回答:“刚才我已请出大帅的令箭,在军营外将当头的七个人当众正法,现有首级七个在此,请大帅验证。”说着,叫手下人拎进七个人头进来,掼在地上。

旁边的朝鲜族长慌得赶忙到吴长庆面前,倒身下拜,连连称颂清军纪律严明,表示回去一定要让百姓多准备上好食品,犒劳军士。

族长离去后,吴长庆高兴得拍着袁世凯的肩膀,连声称赞:“好孩子,好孩子,你真不愧是将门虎子!将门虎子!”

军中的老兵们对袁世凯自然是恨得咬牙切齿,但惧他手中的那支令箭,只得忍气吞声。自此,军纪肃然,袁世凯也跟着军威大振。士兵对他又恨又怕,有人悄悄写了一首打油诗:

本是中州伪秀才,中书借得不须猜。

今朝大展经纶手,杀得七个人头来。

通过这几件事,袁世凯一下子取得了吴长庆的信任,军中内务杂事便交给袁世凯一手管理。袁世凯一有权,即表现出杰出才能。

吴长庆站稳脚跟,探听了形势,便悄悄与丁汝昌、马建忠等密议下一步的策略。他们觉得此次兵乱纯属军饷未发引起,并非有预谋、有组织的起义,只是有大院君的暗中操纵,事态才闹得这么厉害,现在只要擒了大院君,便会群龙无首,很快便可以各个击破了。

此时大院君深藏宫中,有亲兵护卫。皇宫墙高门厚,防守严密,如果强攻,势必要拖延战事,增加伤亡。于是,他们决定诱捕大院君李罡应。

26日,吴、丁、马三人只身往宫中拜访大院君。会谈时,气氛融洽,没有露出丝毫敌意。临别时约好次日大院君回访清将。

次日一早,大院君如约到达清军军营。吴长庆率一干将领,恭迎至大帐之中。袁世凯率清军解除了大院君的卫队,然后返身进入中帐,一个眼神大家心领神会,上去就将大院君捆个正着,堵上嘴,塞进一只密封的轿子里,锁牢轿门,几个清兵抬起就跑,丁汝昌带一队人马护送,连夜回到军舰上,解往天津,长期软禁在保定府内。一场跨国诱捕计划,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成功了。

此时,刚立了头功的袁世凯,岂容渔利落入他人之手,当即请求连夜肃清京城乱党。他带着一支人马,出其不意冲至叛军驻地,乘众人尚未睡醒,一连砍杀了六七十人,然后高声宣布:“大院君已经受降,解往中国去了,谁还敢做不怕死的刀下鬼?”吓得叛军未及穿衣服,便跪在地上投降了。前后时间不足一个时辰。城里其他几处驻扎的零星叛军,也被袁世凯如法炮制,各个击破了。

待到第二天天亮,清军营中其他军官从睡梦中醒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这边已在庆祝平叛胜利,待弄清原委,才知道头功、二功俱已被袁世凯一人抢去,心里是又气恼、又佩服、又懊悔。

而袁世凯的精明强干,其实才刚刚露出冰山一角,在同级军官中间出类拔萃,远远不是他所能满足的。

诱捕大院君成功以后,吴长庆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指挥清军各营围攻起义的士兵和贫民。袁世凯率领清军,施放洋枪,杀死数十名叛兵。起义者英勇抵抗,但寡不敌众,终于失败。兵变就这样被平息了。

清军迅速平定兵变,使他恢复了王权,李熙当然是感谢不尽,对袁世凯更是另眼相待。

9月6日,国王李熙设宴款待吴长庆等人,席间当然免不了褒扬袁世凯,以后接连两天,单独请袁世凯到后宫见面,商量重振朝政事宜的计策。

9月12日,朝鲜国王李熙迎接闵妃回銮返宫。袁世凯抢在众清将之前,第一个来到宫中道贺。闵妃集团重掌朝政,对清政府出兵“平乱”,大为感激,与驻朝清军的关系也密切起来。闵妃对这个既有才干又如此殷勤的清王朝的青年将领,当然是留下了十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袁世凯原本默默无闻,但在平定兵变中大显了一把,不仅深受吴长庆的信任,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国王于9月中旬设宴招待吴长庆和张謇,袁也在被邀之列,备受礼遇。9月底,朝鲜国王又单独召见袁世凯,可见袁在当时的地位。当王公大臣们得知闵妃娘娘回宫,争先恐后地赶来拜见时,惊诧地发现,闵妃正与坐在她对面的这个陌生的中国军人谈得十分投机。从这一刻起,这些王公大臣们心里就已隐隐感觉到,这个汉人肯定不是等闲之辈。

一方面袁世凯在朝鲜国王、王妃面前捞够了资本,另一方面,在自己的军营里也出尽了风头。吴长庆对袁世凯在这次使朝平乱过程中的出色表现,给予了不低的评价,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砍剿,尤为奋勇”。并替他上报请奖。

10月10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看了吴长庆送来的朝鲜平乱的战报,十分高兴,对战报中屡次出现的一个名字——袁世凯,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随后在给朝廷奏本奖励援护朝鲜有功人员时,自然也就特别提到了袁世凯的名字,称他“治军严肃,剿抚应机”,请求以同知补用,并赏戴花翎。这是第一次,袁世凯的名字在朝廷上为人所知。

12日,清政府批准:袁世凯因战功卓著,由原来的中书科中书提升为同知官。消息传到朝鲜,袁世凯心花怒放,其中的喜悦滋味,是任何局外人所无法体验的。

此时的袁世凯,已被吴长庆另眼看待。为进一步培养提拔袁,吴决定把军营内部管理事务,统交由张謇管理,而委任袁世凯全权负责处理外交事务。

10月,清政府下诏嘉奖入朝有功人员。吴长庆即以“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等评语,把袁世凯列为首功,呈报李鸿章和张树声联名保奏,袁世凯得以同知补用,赏戴花翎。自此,许多人知道驻守朝鲜的清军统帅吴长庆手下有非常能干的两大阿幕僚:文的是敏捷练达的才子张謇,武的是年仅24岁、乳臭未干却治军有方的袁世凯。

叛乱平息后,袁世凯奉命做的一项重要上作是帮助李熙督练新军。李熙很看重袁世凯整治军队的方法,亲自到清营拜访吴长庆,请求借袁整军,并敦请袁移居朝鲜三军府居住,以便就近指挥和督练朝军。

袁世凯接受李熙要求后,立即按照清军的规格草订制度,挑选壮丁,在三军府成立督练公所,先组成了“新建亲军”以保护王室。他相貌取人,共挑选了1000名,分为左右两营,从清军军械中拨给开花铜炮10尊,来福枪1000枝和一批弹药,编制和操法完全取法淮军。之后,朝鲜国王请袁于江华沁营旧军中选调500名士兵,编为“镇抚营”,一如新军体制,由袁训练。李熙对袁的整军举措极为满意。袁世凯在朝鲜这段整军生涯为他以后控制清廷督练新式陆军之职作好了铺垫。

两年以后,中法失和,南方军事吃紧,吴长庆奉调回国,留下三营军队在汉城,以记名提督吴兆有为统带,袁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袁世凯一跃而成为握有实力的统兵大员,成了清廷驻朝的重要武官。时年他仅26岁。

驱日排俄成为朝鲜“太上皇”

袁世凯用武力粉碎朝鲜亲日派“开化党”政变,名誉鹊起,在护送大院君李显应回国后,以监国大员自居,不择手段干涉朝鲜内政,驱日排俄,俨然成为朝鲜“太上皇”。

袁世凯接任之后,本想好好地干一番,按照原先预定的计划,向自己的目标逐步迈进。无奈人算不如天算,局势很快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壬午兵变”以后,朝鲜上层分化为“保守”与“开化”两大派。保守派以闵泳翊、金允植、闵泳穆、赵宁夏等为首,掌握朝鲜政府实权,主张维持旧秩序和清政府的传统关系,因循苟安,食古不化。他们得到中国驻军的支持。“开化”派以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为首,主张自上而下地变革,使朝鲜“独立”、“开化”,试图依靠日本的力量推倒“保守”派的统治。两派明争暗斗,势同水火。

1884年清军撤离汉城后,“开化”派便开始密谋发动政变,夺取政权。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替“开化”派出谋划策,制定了具体的政变方案。他还答应筹措经费,出动使馆驻军,用实力予以支持。

经过一番准备,“开化”派于1884年12月4日,利用庆祝邮政局新厦落成举行宴会之机,发动政变。当晚,金玉均、朴泳孝等矫诏召“保守”派大臣闵台镐、尹泰骏、赵宁夏等6人进宫,将他们一一处死。

12月6日,“开化”派组成亲日新政府,公布了“新政纲”,锋芒直指以闵妃为首的“保守”派势力。

那一天,袁世凯正在营帐里,与刚从上海接到朝鲜来的沈氏温存,忽报金玉均在邮政局起事,已冲入宫去。袁赶紧披衣上马,带一彪人赶过去。

到了邮政局,那里已寂无一人。又赶至王宫,只见宫门紧闭,几度敲门叫喊,里面就是没人回应,看看天色已晚,只好带着人马先回营中休息。

第二天一早,袁又赶到王宫,宫门仍然紧闭不开。无奈,只得用哨箭射过城墙,传书给国王李熙,要求入宫护卫。此时,金玉均已把李熙软禁内宫。金矫诏拒绝了袁的请求。

涉及到两国关系,袁明知有诈,但找不到正当理由动武,只好传快信回国,告之李鸿章。李也不好擅主,照例向朝廷报告。

而朝鲜这里的情况已十分危急。12月6日一早,亲清派人士纷纷聚到袁军帐前求援,称亲日派即将劫走李熙,另立新君,背清依日。袁世凯致书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要求给予答复,但竹添不予理睬。

事态已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如果亲日派控制了政权,朝鲜将会脱离中国,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跳板。而此时更令袁世凯心焦的是:这一结局将意味着袁在朝鲜苦心经营的一切都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回国以后,还有可能成为被问罪的对象。

同类推荐
  • 唐太宗

    唐太宗

    隋朝末年,炀帝苛政,民不聊生,各路豪杰,群起反隋,共逐天下。山西唐公李渊趁势起兵,一路攻城略地,渐有王者之相。李渊二子世民年方十八,有雄伟之姿,韬略之谋,率兵之才,其在浅水原之战平定薛仁杲,柏壁、雀鼠谷之战荡平刘武周、大败宋金刚,洛阳之战逼降王世充,虎牢之战生擒窦建德……战功赫赫,为大唐王朝奠定了领土基础。因累累战功,李世民被封秦王,官至天策上将,地位仅次于皇帝李渊和太子李建成,其身边聚集了一大批顶尖人才,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学士”,武有秦叔宝、程咬金、尉迟恭等传奇人物,荣耀之极,由此也引发了秦王与太子的储位之争。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这是一部文学传记,而非学术性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 阳光梁艺

    阳光梁艺

    本书记录的是原湖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综艺节目主持人梁艺,在其主持生涯最光芒四射的时候,突然被病魔击中,五年过去了,坚强可爱的梁艺以自已的努力,最终荣获“第九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
  •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乱世飞龙

    本书记述了赵匡胤传奇的人生经历,既全面描述了他的文治武功,也深入挖掘了其成功的诸多要素,以及他作为皇帝最难得的人性方面的各个闪光点,让读者感觉仿佛穿越千年时空,零距离地聆听这位大宋CE0的成功哲学课。
  • 曹雪芹

    曹雪芹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热门推荐
  • 冥婚:错惹腹黑鬼夫

    冥婚:错惹腹黑鬼夫

    我叫吴香香,在殡仪馆给死人化妆。自从当上这份职业,我总是撞到鬼。还莫名其妙被冥婚,腹黑男鬼夜夜入梦……哭笑不得的调侃:自打我入殡仪馆以来,就独得鬼王恩宠~这后宫佳丽三千,鬼王就偏偏宠我一人。我就劝鬼王,一定要雨露均沾,可鬼王啊,非是不听呢。他就宠我,就宠我,都特么把我宠哭了……
  • 永恒巫王

    永恒巫王

    地球纪2039年天灾降临宇宙重演诸天大能拼死反抗最终超脱诸天大能因此陨落频死前强行吧万界之心打入洪荒时期一块碎片的地球至此万界融合
  • 最仙游

    最仙游

    青雨村里,一个不知愁为何物的开朗少年简萧,误入山洞,获得了一块神奇玉佩,开始走向了那个波澜壮阔,光怪陆离的奇妙世界直到岁月沧桑,时光荏苒,当简萧携带满天星辰再度回到洞口时,却只留下一个苦涩的笑和一滴绝望的泪。寰宇永诀血染天,拔剑四顾空成仙。遥望凡尘应犹在,身坐神台心茫然。
  •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悬而未决的军事之谜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悬而未决的军事之谜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悬而未决的军事之谜》编排体例合理: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可以满足青少年读者的求知欲,激发其探索“谜底”的兴趣。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教师进行科普教育的参考书,配合学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素质与思想素质。
  • 巡礼空间

    巡礼空间

    飘渺宇宙,浩瀚无垠。传闻在遥远星河,有一处神秘无边的原野,那里没有饥饿,没有斗争,没有痛苦和悲哀……那是从一切痛苦和烦恼中解放出来的永久净土……那是人们向往之地,名为――巡礼空间。
  • 混世大魔

    混世大魔

    市井泼皮偶得绝世修魔宝典,纵横八荒六合,横推四方敌手,打爆漫天神佛,成就一代混世魔王!
  • 洛沫之恋

    洛沫之恋

    “昨晚,在夜总会不是表演的很好吗?”骆冰坐在沙发上像个冷酷的帝王看着面前这个清汤寡面的女人,哦,是女孩。“呵呵,报告洛总,我只会那几招花拳绣腿,不敢在你面前献丑。”夏小沫哭丧着脸,暗道,怎么就那么倒霉,好不容易找份工作加一个兼职,勉强能养活自己,却被总裁逮了个现行!第二天,公司人事部发出通知,强调凡在洛氏集团上班的员工,不允许在外兼职,违令者直接开除!“我靠,断老娘财路。”夏小沫气愤的说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王者回归之退役特种兵

    王者回归之退役特种兵

    他是野狼特种部队的队长因为一次行动腰部受到了危险以至于他不能再次在特种部队无奈之下他选择了退役进入了都市生活
  • 我该怎么跟你走

    我该怎么跟你走

    难道相爱的人就不能好好在一起吗?女大学生和已工作男生在工作中相识到相爱,可是很不幸,男生因工作离开了那座城市,他们开始了异地恋。男生会等女孩毕业吗?她又该怎么跟他走下去呢?
  • 重返华夏

    重返华夏

    曾经无比耀眼龙魂组成员炎,因为一次反驳和一个银白色头发的女子,被送进了一个死亡之地,炎逃出来后心中满满的愤怒,与各地结识的强者聚集在了一起成立了四圣堂,“华夏,我炎回来了,是时候该算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