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两个国家都是独裁专制的国家,国家内部矛盾重重、外部战乱不断,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痛不欲生。大家知道,俄国那些年大仗小仗也没少打,而且一打还就输。特别是一战,后期俄国节节败退,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要问这代价是谁付出的,不是沙皇也不是高官,而是一心只想过安稳日子的老百姓。老百姓其实很容易满足,让我吃饱穿暖就行,可连这也不能满足,那只能反抗了。至于中国当时的现状,大家更清楚,只从鸦片战争之后,无能的清政府就没让老百姓吃饱过饭。
第二,两个革命的发生都是令领导者始料未及的。二月革命发生的时候,列宁在国外;辛亥革命发生的时候,孙中山也在国外;他们对事情的发生毫无预见性,可见这两个革命都是偶然的必然事件。
第三,都经历过虚假的自上而下的变革。二月革命之前,政府为了平民愤,成了杜马,但是那只是空架子,做个人看的。清朝也是,光绪皇帝一心支持戊戌变法,可变法真动及封建统治的根基是慈禧太后便百般阻挠,所以维新变法也就进行了百日就结束了。而这种戏耍彻底让百姓对政府失去了少得可怜你的信心。
第四,两个革命都是资本主义民主革命,都结束了专制王朝。二月革命推到的是罗曼诺夫王朝304年的统治,而辛亥革命更厉害,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因为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而非偶然。两个国家有大志相同的国情和遭遇,所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也会惊人的相似。这一点在以后的历史事件中会更加明显。但我只是说大志相同,还有很多不同之处。
首先,革命所用时间不同。二月革命实在7天的时间里,基本是在和平的情况下完成的,而辛亥革命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打了无数的仗。
其次,革命力量的不同。当时俄国的工业发达程度要远高于清政府,且人口大多集中在几个主要城市。工人阶级是革命性最强的一个阶级这个毋庸置疑,在俄国关于民主思想的宣传度远远广于中国,所以在发生革命时会出现多米诺骨现象。而中国则不然,中国工人数量少,且分布广泛。而辛亥革命中,革命力量的主体是民族资产阶级,一个很脆弱且很容易动摇的阶级。所以为了装大自己,孙中山又选择了农民阶级作为帮手,然而农民阶级又是一个局限性很强的阶级。所以,从革命力量上来看,二月革命优于辛亥革命,这也是为什么辛亥革命时间久伤亡大的原因之一。
现在咱来总结一下,别人总结总是爱升华,上升到理论层面,我这人比较实惠,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所以我就直白的总结一下。这两个革命说明什么呢?说明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力量是任何个人都左右不了的,无论你是沙皇政府还是清政府,无论你是列宁还是孙中山,你们有权利去打仗去革命,也有权利去演讲去游行,但是你们没有权利剥夺人民活着的权利,你们没有权利让老百姓挨饿受冷。如果真的让老百姓水深火热,那我们就再革命一次也无所谓,不为别的,只为能让我们的子孙能更好的活着!
说的好,鼓掌!(此时读者们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一届又一届的临时政府
视线转回到1917年二月的彼得格勒。虽然罗安诺夫王朝被推翻,但是你要以为俄国就此可以天下太平的话,那就错了,实际上,这个时候比任何时候都乱。不算那边还没打完的一战,单说彼得格勒就存在这代表着两个不同阶级的政权,并且这两个政府在明争暗斗,政府内部还有派别之间的斗争。咱不说别的,但是尼二在1905年发表完《十月宣言》之后,“噌”一声的就冒出一百多个大小党派。特别是在这个政府立足未稳的时候,大家都想来分一份胜利的果实。一时间彼得格勒被弄得乌烟瘴气。但渐渐地,这些党派明显发现自己无论从理论这软实力上,还是从人数这硬实力上都无法与大的党派抗衡,所以也渐渐地归顺了大的党派。最后争论的焦点还是落在了孟食为克和不尔食为克双方上。
3月份的时候列宁从瑞典回国,因为新政府成立了,所以他就不再是“叛党”了,可以光明正大的从事革命了。但是他发现此时彼得格勒的形式仍很不乐观,因为经历过“二月革命”之后,虽然还有战乱和饥饿,还有兵役还税收,但宽容的老百姓还是带着胜利的喜悦和对新政府的希望又投入了正常的生活,老百姓其实不愿意折腾,谁当政和他们无关,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而这对于列宁来说不是好事,他一直在鼓动群众革命,并要通过武力的方式建立起专制的社会主义社会,“平静”不是他所希望的。所以一方面与孟食为克和临时政府做斗争,一方面更加积极的鼓动工人和群众,准备着更大的一次革命。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之后没有会见谁,因为他的同志们基本都在西伯利亚那鸟不拉屎的地方流放呢。也没人会见列宁,因为无论是孟食为克还是临时政府都烦列宁。列宁也不管那些,心想:没人见我我更自在,我得动起来,必须夺回应属于我的东西!所以列宁一方面告诉斯大林和加米涅夫等重要人物赶紧从西伯利亚坐狗拉雪橇回来,一方面积极准备各种演讲,为的是争取更多的支持者。
列宁在4月17日发表了回国后的第一次讲演,讲演中他号召:没收所有庄园土地,实行所有土地国有化,实行苏维埃政府对银行、生产和分配的控制,废除“欲使全民军事化的警察、军队和官僚体制”。这个号召就很厉害了,对于农民和军人来说绝对是很有诱惑力,这就是在告诉农民们,将来等不尔食为克掌权了会把所有大地主的地分给农民来中,银行也不再属于大资本家的了,而是属于人民的了。对于军队来说,要一改就的军队体制,废除军队中的官僚制度。这个演讲所透露出的信息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了,这说明列宁的政治主张在逐渐的改变并走向成熟,也是在这一时期列宁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在提到俄国革命时他承认农民可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一般来说他对农民的保守本能并不信任,有一次他甚至说农民是“在文明内部代表野蛮的一个阶级”。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包括流放时期的切身感受,列宁认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至少贫苦农民可以起到主要革命的作用,虽然他们和无产阶级相比。而到了后来的中国,我们的毛爷爷更加深化了这个理论,直接变成了“工农结合”了。当年列宁也看到了,单凭工人阶级了力量不足以通过武力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所以这一时期他在尽可能去取争取支持的力量。同时,也就是从那天起,列宁决定将自己的不尔食为克改为工馋党,这样就更具有国际范儿了,更为国内乃至国际上的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