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番示爱皆成空,徒留心伤泪别城
何蕙珍是第一次来到北京城,她不喜欢这里的风。檀香山的风是温润的,这里的风干燥得让她有些烦心。她这次似乎下定了决心。十三年了,她已经从少女变成了女人,曾经的好友都已为人母,而她一直为当年的爱情苦苦等待,她要为自己做个了断。
柳条抽了新芽,银杏树上的鸟巢却还是空空的,不知道它的主人何时能从遥远的南方飞回。何蕙珍的心里是不平静的,她很想看看当年写了一封家书就阻隔了她与梁启超的李蕙仙,只是此时,她更想见到的是梁启超。
在檀香山,她读到了梁启超的二十四首诗,句句入了心,她在诗中听到了与自己内心相同的声音。这十几年来,她每天似乎都在重复着昨天,对梁启超的想念越来越强烈,她不再是二十岁的少女,她已经有能力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
听说,梁启超如今是民国的司法总长,她知道勤奋的梁启超肯定会有所成就,她一点都不记恨当年他决绝地离开。因为她知道在梁启超的生命中,有很多事情要做,将儿女私情放在一旁,才显出了他的豪情万丈。
走在这座城市中,浓郁古老的气息让她有种穿梭于历史中的错觉。她深深地呼吸,这是梁启超生活了几十年的北京城,似乎风中就有他的味道。在这里无人不识梁启超,何蕙珍心里甜滋滋的,她掏出那张相片,是那般的英俊潇洒,那般的清秀稳重。
没有结果的爱情,像是永恒的梦。原以为一切都会过去,谁想十几年的时间都带不走自己对那人的思念,何蕙珍或许也笑过自己,或许也为自己怜惜过,最后还是让心做主,踏上了航船。
其实,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也有人向梁启超提起过何蕙珍。当时一位友人善言,觉得梁启超非常需要一位贤内助,而且要精通英语。当梁启超与友人半开玩笑地说谁稀罕自己这个有家有室的男人时,友人却正色说道,有一人不嫌弃。梁启超顿时知道那人是谁,他何尝不想那个留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女子。
曾经,何蕙珍是个不愿做妾的女子,何时起,她为了梁启超竟然愿意委身,只是这番委曲求全,却遭到了梁启超的拒绝。梁启超对友人说道,自己不能娶小,如果当真是她,他身边不乏俊彦,可以为她做媒。友人冷笑,说梁启超既然知道是谁,必定知道此人心中除了梁启超一人,再也容不下第二人。
友人为何冷笑,说来也有段故事。梁启超冷眼正色地拒绝了何蕙珍,就是因为他说过自己要坚持一夫一妻制,然而在他回国后不到两年,便纳了李蕙仙的随嫁丫鬟王桂荃为妾。虽然梁启超一直掩饰此事,甚至在李蕙仙生前,只称呼王桂荃为“王姑娘”或者是“三姨”,但还是被不少人知道。
平凡的人,微不足道,但是再渺小的人在自己狭小的世界中也是主角儿。年过三十的何蕙珍依旧美丽,比起当年的清纯更添了几分沧桑。这样的何蕙珍也许不如当年那般光彩耀人,却也引来路人纷纷侧目。
何蕙珍千想万想,也没有想到梁启超竟然将两人见面的地方定在了司法部的办公室。冷清的办公室里,没有恋人重逢的激情,梁启超只是带着淡淡的冷漠。
此时的梁启超已到不惑之年,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看着,做好了,有人鼓掌,做错了,有人借机肆意打击。何蕙珍看着梁启超,难掩澎湃之心,一番寒暄之后,便聊起了种种往事。可梁启超已经不是当年的梁启超,他的话中不带半分情意。
何蕙珍听着虽然有些心冷,却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说与他听。欲结秦晋之好的话语,让梁启超心动了一下,毕竟是不曾忘却的一段感情,但他却没有表现出半分感动,只是以自己不能纳妾娶小,不能违背自己的承诺为由拒绝了何蕙珍。
这一次的拒绝,不带任何遮掩和羞涩。梁启超看着何蕙珍,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的美丽,但是这样执拗的美丽不是他能掌控的。此时的他更应该保全自己的形象和地位,不是不爱,只是爱得不够深。所以,何蕙珍败给了现实。
带着希望而来,怀着失望而去,何蕙珍怏怏而返。梁启超看着何蕙珍的身影,也许心有不忍,也许有些难过,但他还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她离去。不知道此时的梁启超还爱不爱何蕙珍,不知道何蕙珍送予他的两把折扇还在不在。不管折扇的命运如何,何蕙珍却似是秋天里被抛弃的折扇。带着满身心的疲惫,何蕙珍离开了北京。
缘分是注定的,有些缘分短得让人惊叹,似乎还没有眨眼,就已经随着时间滑过,手心没有留下半分暖意。一个人的成长中,密布了悲欢离合,有着如闪电而逝的缘分,有着如清晨露水般挂念于心的爱情,挽不住的是岁月,留不住的是鬓角间的芳华。
梁启超与李蕙仙的平淡生活在一九二四年的秋天结束了,陪伴了梁启超三十余年的李蕙仙因癌症去世,梁启超遂将“王姑娘”称之为妾内。当年李蕙仙将自己的随嫁丫头许给梁启超,为的就是断了何蕙珍的后路。
身份特殊的王桂荃在梁家如鱼得水,不仅将李蕙仙侍奉得很好,而且尽心尽力地伺候着梁启超,也对梁家子女付出了真心真情,被后人称之为“神奇小妾”。想来,何蕙珍并不知道王桂荃的存在,不然她怎会千里迢迢而来,却又带着冷静和理智离开。
李蕙仙去世的消息传到了大洋彼岸的檀香山,这时候,已经四十岁的何蕙珍再次燃起了希望。何蕙珍的心里再也没有放进任何一个人,即便是遭到冷漠的对待,也没有让她心灰意冷,她还是执拗地相信,自己与梁启超的爱情会开花结果。
二十多年过去了,有多少人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保持着曾经的激情。何蕙珍将对梁启超的想念维持了二十多年,这些年里,她就靠着一张相片聊慰春秋。看到梁启超成功,何蕙珍的心里甜如蜜,哪怕此时的梁启超已经不愿意再提起当年那份感情。
何蕙珍再次踏上航船时,已经四十五岁了。也许在她的心里也是有遗憾,遗憾从未见过李蕙仙一眼,遗憾从未当着梁启超的面与李蕙仙一比高低。其实,她不必与李蕙仙一比高低,因为,她与李蕙仙本来就是身处两个世界的女人。
她已经不能再用美丽来形容了,也不再是风韵犹存,四十五岁,在那个时代,已经是孙儿齐膝的人了,而她仍是孤单一人。或许因为爱情的不如意,何蕙珍在其他的领域也没有做出一番成就,一直是平平淡淡的。正因为生活的平淡,才让她无法忘却少女时代的闪耀,无法忘记那个优秀的男子。
梁启超只是无意路过了何蕙珍的人生,却被何蕙珍认为是一生伴侣。再次来到北京城的何蕙珍,似乎际遇并没有比上次好到哪里去,梁启超看到何蕙珍时,应该有些苦涩,有些说不出的无奈。不知道此时,曾经美好的爱情是不是已经消失无踪,或许何蕙珍不理智的再次到来,让那曾经美丽优雅的形象就此消失。
面对何蕙珍,梁启超再次拒绝,第三次的拒绝竟然如此痛快,没有婉转,也没有顾及她的心思。曾经的天涯知己两次降低身份欲求结为连理,却被梁启超决然地拒绝。这时候何蕙珍在梁启超的心中,似乎并不重要了。
当时,何蕙珍在北京的表姐夫、《京报》编辑梁秋水,因为同梁启超关系不错,所以直言责备他竟然“连一顿饭也不留何蕙珍吃”,也对于梁启超的绝情深感愤怒。
何蕙珍以为李蕙仙离开了,自己就有了机会,等待了二十五年终于能有个结果,可是她忘记了,有些爱情就如铁树,别说二十五年,就是再等上二十五年,也未必等得到铁树开花。
不知道这一次何蕙珍是以怎样的心情离开的,或许是心碎,她再也没有二十五年去等待了。或许她已经明白了,即便自己再等上二十五年,结果还是一样,梁启超还是一样会拒绝她。
很难知道当时何蕙珍的生活状况,想来应该是继承了父亲的产业,日子还算过得不错,所以才会有心思继续纠缠在当年的情爱之中。也许这二十五年间,何蕙珍身边并不缺少男子示好,也不乏有人登门说媒,只是何蕙珍的心里一直装着一个人。
梁启超或许也是一直爱着何蕙珍的,但是作为公众人物的他有些事情是做不得的。生活于单纯环境中的何蕙珍不明白名誉对于男人的重要性。二十五年后的梁启超,最不愿意触碰的就是爱情。
航船上,何蕙珍的心里是说不出的难过,二十五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她多么想住在宅院中,与他共结连理,一起在早上醒来,在夜幕下睡去。院子里有着爬满了绿叶的老墙,种上几株高大的梧桐,就这样,大树慢慢苍老,她与他也一同慢慢变老。
在慵懒的午后,她用柔情给爱的人翻译着一段段诗句,教他读着句句英文,他也握住她纤细的手,教她写下一个个娟秀的字。何蕙珍就像是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出现了梁启超。为了男子温柔的目光,何蕙珍一直不放弃地追逐着、纠缠着,她会感性地冲到他的面前示爱,也会理智地退出他的世界。
何蕙珍是个让人读不懂、猜不透的女子。谁也不知道,二十五年前她为何能够理智地放开,甚至看着他离开不做任何挽回;谁也不知道,二十五年后她为何这般放不开,甚至不惜将自己在他心中的形象毁掉,前来求他圆一段姻缘。
在不该放开的时候放开手,在必须放开的时候却又紧握不放,这样的女子往往不被爱情所青睐。两厢情浓的时候放开了,就再也无法挽回,即便男子心中惦念着,但惦念的也许不是这个人,而是那份感受。
何蕙珍的一生就像陷入了一场无法挣脱的梦,这场梦却是个痛苦的沼泽,她越陷越深,越挣扎越无法解脱,最后在沼泽中消失了身影。牵挂着一个永远得不到的人,不如还自己一个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