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4900000013

第13章 文字类(4)

纳楚克道尔基·达喜道尔基

(1906~1937)蒙古作家。1906年生于中央省、1937年逝世。父亲是个穷贵族,在政府部门当公文抄写员。纳楚克道尔基从小有机会读书识字。受到良好的教育。1921年投身革命事业、年仅15岁、担任了蒙古军事委员会秘书的职务,以后又任政府秘书、革命青年团中央少先队工作局局长等职。1925至1929年先后在列宁格勒、柏林、莱比锡学习。回国后在蒙古科学院的前身文史研究所从事历史研究。直到去世。作品包括诗、散文、短篇小说与剧本。重要的有诗歌《我的祖国》(1932)、《到远方去学习》(1927),《四季》(1934);短篇小说《旧时代的儿子》(1930)、《喇嘛大人的跟泪》(1930)、《年节和眼泪》(i932)、《从未见过的事情》(1933);剧本《三座山)(1934)等。这些作品或歌颂祖国的自然风光、民族的文化精神、人民的优秀品质,或揭露旧社会的矛盾、封建主阶级的真实面貌。纳楚克道尔基是运用民族语言的典范,能够把精粹的书面语言与民间生动的口语结合起来,他精于修辞,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如《旧时代的儿子》语言简练而凝重。《喇嘛大人的眼泪》则文字活泼,通篇充满幽默感,两者风格大不一样。诗歌《我的祖国》是纳楚克道尔基的代表作,也是蒙古现代文学的杰作。这首诗含义深刻,感情炽烈,充分表达了蒙古儿女为祖国母亲自豪、对祖国母亲依恋的无限情意。这首诗气势磅礴,以特有的雄浑豪放风格而异于同一题材的诗歌;《我的祖国》自问世以来,在蒙古群众中广为吟诵。歌剧《三座山》写男女主人公云登和南萨尔玛与封建主之间的一场生死斗争。一对结为良缘的青年因封建势力的破坏而双双死于非命,构成人间又一幕悲剧。《三座山》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民族特色,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十分鲜明,他们身上体现了民族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三座山》在舞台上演出多年,历久不衰,是蒙古现代文艺史上最负盛名的一部剧。纳楚克道尔基是蒙古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隆重德克维斯特·阿图尔

(1906~)瑞典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1906年3月3日出生于瑞典南部斯考耐肖的乌德尔荣格隆德克维斯特出身农民,靠自学成才。长期在瑞典各大报纸如《斯德歌尔摩日报》,《每日新闻》等当文化版编辑,又是瑞典最重要的文学杂志《波尼尔文学杂忐》的文学评论员。1968年他被授予斯德歌尔摩大学名誉博士,同年又被遴选为瑞典学院士,曾荣获过许多文学奖,如列它文学奖(1958)、小诺贝尔文学奖(1961),瑞典文学大奖(1963)以及两获贝尔曼诗歌奖(1964,1982)等。

隆德丸维斯特址瑞典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作家。20年代起就从事诗歌创作,至今已出版了20余部诗集。他受法国超现实主义和美国文学影响较深,十分推崇加缪、乔伊斯和DH·劳伦斯。他曾说过:“世上没有上帝,只有长诗《李比陀》,而劳伦斯又是它的先知。”他把大量英、美、法等国现代派作品译成瑞典文,把瑞典的现代主义文学推向一个新阶段。他主张诗要给人们以“生活的崭新旋律”。他的作品描写的大多是喧闹繁杂的现代化城市生活和令人瞠日结舌的工业化速度。诗集《黑色的城市》(1930)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他还主张诗要给予情欲的欢乐和享受,因此关于情欲和性爱的诗也占有一定篇幅。他的主要诗集有:《灼烬》(1928)。《夜之桥》(1936)、《动物和神之间的诗》(1944),《生命如小草》(1954)、《风,逆火》(1955)和《眼睛中的生活》(1974)等。

40年代起,隆德克维斯特从超现实主义后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转为悲观主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较多地从小游记和小说的创作。他酷爱旅行、除欧洲诸国外,还曾到过拉丁美洲、苏联。澳大利亚。古巴和中国等地,游记作品有:《黑人国家》(1949)、《变化着的龙》(1955)和《古巴是这样生活的》(1965)。论文集有《大西洋的风》(1932)。《美国的新作家》(1940)和《阅读成果》(1973)等。此外他还编著了《欧洲文学史1918~1939》(1946)。《美国伟大的小说家》(1962)和《拉丁美洲的叙事艺术》(1964)。

利哈乔夫·德米特里·谢尔盖耶维奇

(1906~)苏联文学理论家、文化史家。1906年11月28日生于彼得堡,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17岁时入彼得堡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1928年毕业。后因某种原因被捕,曾被囚禁于索洛韦茨岛的集中营。1932年返回列宁格勒。先后在国家社会经济书籍出版杜和苏联科学院出版社当校对。1938年被调到俄罗斯文学研究所(普希金之家)工作,从这时起,开始从事‘学术研究。从1945年起任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占俄罗斯文学研究室负责人,1946至1955年兼任列宁格勒大学教授。1960年起任苏联科学院文学和语言部委员。1970年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利哈乔夫在其学术活动的初期,主要从事俄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在早期著作《俄国古代城市的防御》(1942)、《大诺夫戈罗德:10~17世纪文化史纲要》(1945)和《古代罗斯的民族自觉》(1945)中,关于古代罗斯出现“缓慢的文艺复兴”的思想已露端倪,这一思想成了作者后来的古俄罗斯文学史著作的基础。在由博士学位论文压缩而成的《俄国编年史及其文化历史意义》(1947)一书和其他著作中,作者把俄国编年史,的历史当作一种文学体裁的历史来研究,分析了俄中古代各种文献的审美价值。

利哈乔夫详尽地研究了古代俄罗斯文学的起源及其中人物性格描写的特点。各种文学流派的产生,各种体裁和风格的形成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有关这些方面的重要著作有:《<伊戈尔远征记>(历史和文学概述)》(1950)、《俄罗斯文学的起源》(1952)。《古俄罗斯文学中的人》(1958),《安德烈·鲁勃廖夫和叶皮法尼·普列穆德雷时代的罗斯文化》(]962)、《10~17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时代和风格)》(1973)、《伟大的遗产(古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1975)|《伊戈尔远征记及其时代的文化》(1978)、《古俄罗斯文学研究》(1986)等。在这些著作里,作者普遍采用对文学与其他文化现象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

在版本学研究方面,利哈乔夫作出了突出的成绩。他建立了版本学是研究作品版本的一个独立学科的理沦,这理论贯穿在他的著作《版本学(根据10~17世纪俄罗斯文学的材料)》(1962)和《版本学概要》(1964)之中。他的重要著作《古俄罗斯文学的诗学》(1967)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这本书于1969年获苏联国家奖。

此外,利哈乔夫还著有《园林的诗意(论园林风格的语义)》(1982)和《关于俄罗斯的札记》(1984)等,前者提出了修复旧有园林的问题,后者则呼吁保护文化和自然环境。

凯特林斯卡娅·维拉·卡齐米罗夫娜

(1906~1976)苏联俄罗斯女作家。1906年5月11日生于塞瓦斯托波尔市一个海军军官家庭,1976年4月23日死于列宁格勒。童年跟随父母在穆尔曼斯克和彼得罗扎沃茨克港城度过。十月革命后,她满腔热情地投身于新生活,14岁便成为共青团积极分于,17岁来到列宁格勒工厂工作,担任过共青团干部和报社记者,广泛接触工人和青年。为她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凯特林斯卜娅靠自学成材。她最早的一篇政论体特写《姑娘和共青团员》(1926)以及嗣后发表的中,长篇小说《娜特卡·米丘林娜》(1929)和《成长》(1934),。主要内容都是描写青年工人的生活和劳动。长篇小说《勇敢》(1938)是她的成名作,描写远东原始森林地区的新城市建设者们的生活、讴歌青年人在建设新城市劳动中的忘我精神和坚强勇敢。在卫国战争年代,女作家是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参加者。有关人民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事迹,在她的特写政论集《关于列宁格勒人的故事》(1944)和长篇小说《围困》(1947,或1948年度斯大林奖金)中,都有生动的反映。战后,凯特林斯卡娅仍致力于她从前熟悉的工业题材的创作,长篇小说《我们生活的日子》(1952)描写列宁格勒汽轮机制造者的劳动和生活。

凯特林斯卡娅较有影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这样生活才有意义》(1960)。发表后引起轰动。小说描写1937至1941年间顿巴斯矿区的年轻一代为实现地下管道煤气化而进行的艰巨斗争。由于官僚主义、管理不善,特别是个人崇拜给矿区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致使人民之间敌我混淆,黑白颠倒,人人自危,缺乏最起码的民主和法纪。作品的浓墨重彩描绘苏联法制和党内生活准则遭受破坏的重大事件、从人道主义角度批判专横、冷酷、残忍、要求相信人、尊重人、爱护人。评沦界称它是一部最富“现代性”的小说。

凯特林斯卡娅晚年还写有自传体回忆录性质的长篇小说《暮·窗·人》(1972)和《青春,你好》(1975)。作品中没有贯串始终的事件和情节,时空跨度大,结构灵活自由,内容有对自己青少年时代的回忆;有对昨天和今天的生活的思索;有对个人创作经验的回顾和总结……凯特林斯卡娅把这倾注了自己大量心血的创作称之为是“不同寻常的书”,是她“与读者的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作品富有抒情特色、写得亲切感人。

凯特林斯卡娅擅长写劳动和劳动中的人,工厂和工人生活以及生产部门的领导和党团工作者是她的作品的基本题材。除创作外,她还写有论述肖洛霍夫、吉洪诺夫、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评论文章。

嘉里尔·穆萨·穆斯塔菲耶维奇

(1906~1944)苏联鞑靼诗人,原姓嘉里洛夫。1906年2月15日生于奥伦堡省穆斯塔法村,1944年8月25口牺牲于德国柏林施潘达乌监狱。他出身于一个贫农家里,幼年时,为谋生计,父亲携全家迁往奥伦堡市、在这里嘉里尔毕业于侯赛因尼亚伊斯兰教学校。193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语言文学系

嘉里尔幼年便显露出文学才能,6岁时能背诵许多名诗,13岁在奥伦堡《红星报》上开始发表诗作,20岁便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们在前进》(1925)。他的早期诗作多反映共青团员生活。后来拓宽了题材的范围、涉足于工人的日常劳动和感受以及新型农民的革命斗争和生活。长诗《邮递员》(1941)便属于这类作品。此外,他还写歌剧脚本、他与作曲家纳·日加诺夫合作的《金发帖娘》(1941)取材于民间传说,但是幻想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人民的理智战胜邪恶势力。这部歌剧获得了1948年国家奖。他的另一部歌剧《伊里达尔》(1942)是第一批以卫国战争为题材作品。

1941年7月,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嘉里尔投笔从戌。在前线,他作为政治领导员和战地报记者。以自身的榜样和充满受国主义激情的诗篇鼓舞红军战士奋勇抗击侵略者,保卫祖国。这些诗汇集成《战壕书简》(1944)。

1942年6月嘉里尔在沃尔霍夫战线受重伤被俘,先后被关押在苏联和波兰境内敌占区以及德国的集中营和监狱。每到一处,他就积极投入政治斗争,在战俘中建立秘密组织、散发传单,设法使难友们越狱。同时,他从未停止写诗,这些诗在被俘者中间流传和演唱。在敌人已经为他掘好坟墓的绝望的处境下,诗人仍视死如归,怀着对敌人的满腔仇恨,通过掷地有声的诗篇,揭露并控诉了法西斯匪帮的令人发指的罪行,同时满怀胜利的信心,倾注了对祖国、对人民,对妻子和女儿深厚的爱,展示了一个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的受国者的英雄气概和充满受国主义、人道主义的普通苏维埃人的高尚品格。这组悲壮的诗篇《莫阿比特狱中诗抄》(1942~1944)战后经过同狱的难友辗转交还了苏联,终于在50年代初得以与世人见面。《诗抄》于1957年被追赠列宁奖。为表彰嘉里尔建树的英雄业绩,苏联政府在1956年追认他为苏联英雄。

《莫阿比特狱中诗抄》被译成多种文字,日加诺夫以嘉里尔的事迹为题材并且直接采用他在狱中写的《宽恕我吧,祖国!》、《我的歌》、《不要相信!》、《给爱人》等诗,小谱写了一部歌剧《嘉里尔》。此外,尚有关于他的生平的长篇纪实小说和影片问世。

海尔曼·丽莲

(1906~1984)美国女剧作家,1906年6月20日生于美国新奥尔良市一商人家庭,1984年6月30日逝世于纽约。1923至1925年在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婚后在巴黎居住时曾尝试短篇小说写作。1930年随丈夫去好莱坞,担任过电影脚本审稿工作。1932年离婚,随小说家达希汉曼特回纽约定居,在他的鼓励下开始戏剧创作生涯。

海尔曼对美国资本主义现实深怀不满,积极参加30年代左派作家的政治活动,曾作为记者到过内战中的西班牙。她自认是带着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行写作的。发表于1934年的《儿童节目》通过两个年轻女子在无端诽谤下一生幸福被毁的遭遇,揭露了资产阶级的伪善和凶残。这虽是她的第一部剧作,却已表现出相当娴熟的艺术技巧,演出成功使海尔曼在戏剧界崭露头角。两年后上演的《未来的日子》描述了工人和罢工斗争。代表作《小孤狸》(1939)刻画了一个南方世家的几个家庭成员为了追逐权力和财富,最后相互间只剩下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较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美国南方的传统道德观念在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冲击下的分崩离析,因而被誉为“工业化南方的兴起的一部编年史”,海尔曼则被公认为当时美国最优秀的剧作家之一。

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剧本《守望莱茵河》(1941)和《搜索的风》(1944)鲜明地反映了作者的反法西斯主义立场。前者歌颂献身于反纳粹斗争的普通人。指出在美国这样一个标榜自由的国家里,竟然会没有一个受德国纳粹政府迫害的人的容身之地。此剧上演后引起极大反响,获得纽约戏剧评论界大奖。后者通过一个代表美国上中层阶级的外交官逃避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的批判,回顾并谴责了美国政府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主义。1944年秋海尔曼曾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苏作为期五个月的访问。

同类推荐
  • 阆苑宋歌

    阆苑宋歌

    本小说集穿越、历史、灵异、科幻、浪漫言情于一体。故事中的女主角作为现代人,穿越之后就堕入了金军入侵宋朝的战争年代,她与3位太子的感情纠葛又将如何发展?她是两世融合的结合体,又是相隔800年文化的矛盾体,在这个风云莫测的古代世界中她将何去何从?人生如此复杂,世事难料,世事难测,世事难懂,一切究竟是源于偶然,还是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坦白地说,我不知道。那么,请问你知道吗?其实所有人都不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谁都无法对自己的命运重新选择一次。而我的小说却可以,让想象插上翅膀,将时光倒流,将命运重写。
  • 洛都

    洛都

    向风一样飘过……当隆隆的战鼓之声传来,万人铁甲骑,也缓缓走下山来,向左前方移动……天空中乌云收拢了阳光,云鹰翱翔高空,没入了烟尘,自由女神已经在九万米的高空中应诸神的沉默,吟唱起了阔耳嘹亮的战歌。为下界的上百万人的战场厮杀作最后的祝福。“咚……咚……咚……”两军开始逐渐靠拢,弓箭手开始优雅的齐射,“嗖……嗖嗖……”的箭只如雨般横空而来……双方开始相互冲锋……
  • 黄巾之东山再起

    黄巾之东山再起

    大四学生兰虎,意外穿越回东汉末年。投身于战败中的黄巾军,被张角尊为“神上使”。兰虎决心帮黄巾军度过危难。在兰虎的谋划和苦心经营下,黄巾军割据城池,东山再起争霸中原。颠覆三国史,猛将再定义。本书副名【卡牌副本战三国】
  • 中日学者抗战文史研究论文集

    中日学者抗战文史研究论文集

    民间信仰带有极强的现世利益色彩,寻求死后救赎的观念十分淡薄。对一般大众而言,阴间并不是由神佛的真理所支配的极乐世界,而是现实世界的投影和生前世界的延长。人们按规矩通过祭祀在这种世界的祖灵的方法,来保证现世利益。
  •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本书讲述了战国七雄,各国兵争舌战,风云际会,政客过招。奇招、绝招、阴招、险招令人眼花缭乱,大战、小仗、明争、暗夺令人目不暇接……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中国又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段。袁腾飞以其独到的“史话体”,为我们轻松解读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热门推荐
  • 孤宅冷曈

    孤宅冷曈

    简介:生为恶魇所缠,一场荒唐而阴晦的游戏,接踵而至的谜局、令人冷汗如雨、诡异的相遇、无法挣脱的命运。冰冷如丝、浸透暗黑的人生,孤宅幽魂、一世痴缠、人生如铁、情爱如戏,冷瞳里透着血色的泪痕……
  • 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词缀高效记忆:轻松背单词

    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词缀高效记忆:轻松背单词

    书中所收录的单词都是从历届研究生英语考试题中提炼出来的。编者利用先进的电脑统计分析技术,对历年考试题中出现的单词进行系统的电脑分频,将历年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单词甄选出来,标注为常考单词。考题中出现频率较低的,但是考试范围内的单词,标注为普通单词。极大地方便了考生有的放矢地去背单词。
  • 说治论策

    说治论策

    本书选编的文章从内容看,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决策服务性的文章。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形势分析、领导班子建设、城乡脱贫致富等等。第二类是理论宣传服务方面的文章。联系人们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是释疑解惑,有一定的说服力。第三类文章是作者就本职工作写出的经验之谈。从所选文章来看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有一定的高度和创见。作者紧紧把握现实生活的脉搏,对许多问题提出了开拓性的见解。
  • 你能来,我才能无恙

    你能来,我才能无恙

    蓝鲸小巷少年与海。承蒙时光不弃,让我在有幸之年遇见你。可最后不是时间没有等我,而是你没有带走我。亲爱的少年,时间兜兜转转,下一个路口转身你是否还在原地等我,呼喊着我的名字。
  • 凝聚点滴

    凝聚点滴

    女主是某位韩国成员的妹妹,因为被拐到了中国,被某位中国成员带回了家…终于,她成年了,来到了哥哥的公司做他们的助理…她和成员之间会发生什么呢?
  • 腹黑老公别耍赖

    腹黑老公别耍赖

    他们是青梅竹马,从小就被所有人看好的一对金童玉女。可是十年前,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他最爱的人不见了,那是她的年龄还不大,就这么的,失踪了……有人说是被绑架了,有人说是走丢了,更有甚者说他的她已经不在人世……可是他始终不相信,直到有一天,他无意间看见了一条关于她的信息,一切,再一次的变了……
  • 热情校花的真情校草

    热情校花的真情校草

    本作品写的是校园里的女主人公因一次偶遇认识了一位风度翩翩的男生,竟没想到他竟然是跟自己在一个班,而后发现自己竟爱上了他……
  • 恋中:物语

    恋中:物语

    读书之时,正是青春挥洒的时候。可是,我们却......穿越了!说好的只是舞台剧呢?!怎么就真的穿越了?!算了,还是乖乖待着吧......
  • 一品天才

    一品天才

    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年轻高手,一块能预知未来凶吉的古朴龟戒……韩飞不知父母是谁,跟随邋遢吝啬的韩老鬼在鹰魂山生活十二载,练功采药打野兽之余,总是梦想着做件大事。机场抛弃韩老鬼,火车上却捡到一位痴呆老太太,好心照顾,却引来无边麻烦,阴狠对手纷至沓来,校花总裁警花眼前缭绕……于是,史上最牛又最悠闲的一品天才出现了。
  •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小品

    当代学生经典必读:一生必读的名家小品

    当今世界是个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电视、网络、报刊传播媒体填满现代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今天的中学生,可以花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是越来越少,而读书、读优秀的作品、读名家的经典作品,是青少年成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将来,读书作为一种更主动、更理想、更有利于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而获得知识的方式,都不曾改变,也不会改变。读书塑造人的品德,读书陶冶人的理想,读书培养人的情操,读书使人成才、使人获得力量。读书成就了历史的所有的伟大人物,也成就了当代世界的亿万富豪、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