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王败退三朡国,立足尚未稳当,汤军已入潮水般狂涌而来,将城池似铁桶一般围困住了,风雨不透,水泄不通。
桀王全失霸气,向葛伯侯与三朡侯问策:“诸侯兵势如此,计将安出?”
三朡侯扁,乃桀王族弟,说:“大王放心,小臣府上养着两位异人,可以退敌。”
桀王很是诧异,“异人?”
三朡侯说:“对,此二异人一个叫云差,一个叫雾使,各怀奇术,足能当得千军万马。”
桀王一听,面显喜色,说:“那快去请来。”
工夫不大,两位异人来到。观之,却是连体一处,均生一张阴阳脸。这一个左半边面白右半边脸黑,那一个左半张脸黑右半张脸白。皮肤都像是渔夫似的,茄子色。
桀王赶忙降阶迎接,躬身施礼。难怪,都沦落到这步狼狈田地了,尊驾已然架不起来。两位异人也颇识趣,慌忙还礼,而且还是大礼。
桀王请两位异人落座,问道:“可有办法退却叛军?请两位异人教导小王。”
云使说:“我们兄弟可于军前行起云雾,影响可视。而使王军将士提前擦用明目之水,迷雾之中视物如常。于是,敌方瞧不清我,而我却能看得真彼。王军就机取利,恣肆戮贼,杀敌大败。”
桀王大喜说:“全仰仗两位异人。”
于是,两位异人兴起云雾之法。桀王亲自出马,左有龙甲,右有葛伯侯,千名精悍军师相随,云差、雾使也在同行,攒力杀向汤军主营。汤军倒楣吃大亏,上空阴云,地面大雾,天色如夜,障眼碍目,观察不明,只闻杀声却根本看不到夏军。类同上古涿鹿大战,蚩尤驱雾,黄帝之军起初不利状况,伤亡不在少数。
汤军正遭受厄运,偏巧这时庭芳、博津追索逐杀跂踵、触龙两个贼臣功成,而转赴于这里。见此云雾之状,俱是一惊。
芳大叫一声:“我先去些时候,很快便回。”升空而去。到在河水,向自己的外公河伯借来了驱雾扫云之旗。折身抢回,将旗招展。真是怪了,云雾顿时消散,将一切事物重新暴露出来。
夏军,尤其是云差、雾使,全都傻住了,以为汤军有上天护佑。而汤军也不明所以,均认为是上帝怜悯,使自己逃过一劫。连老天都偏向这边,汤军将士无不变起初的惊惶而格外振奋并信心百倍,开始向夏军展开反击。夏军兵少力寡,不能够抵挡,心下恐慌,深陷困境而为人宰割,局势遂逆转。夏将龙甲丧命。桀王仗着猛力,最终杀开一条血路,归至三朡城下。但是,城内也已经混乱。汤兵乘他并仅有的少量精兵被困在外,突破城郭。
葛伯侯赶来,说:“大王,可走往南巢城暂避,臣来护驾。”
桀王于是转向。未有几里,汤军裹围上来,又一阵厮杀。葛伯侯措手不及,被汤将康定一剑斩讫。桀王拼死命透出重围,单人单车(为之驾驭者已死)逃至南巢城。而云差、雾使两位异人不及脱阵,被五“星”联手击杀。三朡侯投降。
汤武王欲迫南巢,捉拿桀王。伊尹劝谏说:“不可以。现在桀王犹同困兽,迫之无益。可以纵放于他,不予追灭,而容其思悔改过,也显我王宽怀。况且国不可一日无君,我主可同众诸侯回兵,入帝都以正大位,安抚百姓。”
汤武王依言,即传令众诸侯进入帝都。安邑百姓家家户户皆排摆香案,贴大红,净水泼街洒巷以迎接。汤武王命安抚百姓,开仓府赈恤老幼贫苦,同时犒赏三军。捕斩奸佞官吏与恶暴之人,消除隐患,快慰大众。
汤武王大排筵宴,大会诸侯并自己的重臣。
众诸侯齐声说:“汤武王仁义布于四海,恩德著于天下,今与民除却大害,宜立为帝君,以正大位。”
汤武王闻此,面有愧色,说:“不可。天下非一人一家之有,惟有德者可以居之。履一德薄才疏,难承帝位。况且从前尧、舜以天下让贤,而我以征伐并有天下,后世必然籍以口实而言我不德,所以于心终有不安。”
商臣仲虺在座(下座),说:“上天生下人民而给了爱、恶之欲,若是没有君主则会相争纷乱,于是上天又命令聪明的人来治理他们。夏王作为天下主宰,却反行混乱,假托天命迷惑他的人民来顺从自己的昏正,陷置黎庶于涂炭。上帝因此看不惯他的行为,赐我王勇智,并命令以您的端正为诸侯的表率和楷模,秉承禹从前好的政法,遵循他的典常,继而取代桀的地位,易替天下。
“开始的时候,我邦比夏国,就像是大田里头生长不良的禾苗,粟米之中不饱满的籽粒,势小力弱。国众无不担忧哪一天会不小心惹得桀王相仇疾而为自己招来灾害。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夏国,有赖于大王的英明领导。而大王所具有的英明则得益于平素的修养与德行。大王不近声色,不聚货利欲己一私。隆师好问,认真矫正自己的过失,摒除一切不好的东西。从不嫉妒和疑忌有才能的人。德高者,给予他们高官。功劳大的人,一定能得到厚赏。知人善任,使得良材各得其所。临民之际,宽而不失于纵,仁而不失于柔,恩泽四海,孚信天下万庶。
“自伐葛国开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都说,‘为什么不先来拯救我们?’凡我师尚未到达的地方,人民翘首期待,若大旱之望雨水。所往伐的地方,家家室室互相庆贺,说,‘终于盼到汤武王的军队来了,我们破云见日得获重生了。’近在当前,远至夷狄,他国之民心目之中无不奉我王为人君,而天下的爱戴归往于商,归位于大王,已经在很久以前,并非一日啊。
上帝、诸侯、兆民都认为惟有大王才具资格主持天下,您何必违命推辞呢?”
诸侯们也都说:“公仁德昭著,功绩盖世,今辞不王,谁敢为王?”
汤武王三让而诸侯不允。众望所归,他只得即天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