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128100000213

第213章 因果相报

公元前198年,赵王张敖被废,如意被封为赵王。按理说如意要到封国去,可是刘邦舍不得,将如意留在身侧。

戚夫人也知道只有华山一条道了,要么如意当了陛下,自己就是太后,要么吕后掌权,这女人心狠手辣,定不会放过我。戚夫人屡次向刘邦请求立如意为太子。

刘邦犹豫,我怕群臣反对。

戚夫人说,你还是陛下呢,这是你的家务事,臣子怎么敢管你呢?

刘邦想想也是,于是对群臣说,我想立如意为太子,你们看如何?

没有一个支持的,汹汹当朝,就算支持的也不敢站出来当靶子了。

群臣中,萧何、陈平等慑与刘邦,就算劝还是委婉的,张良闭门不出,自然不趟混水,偏偏御史大夫周昌是个狠人,站出来说,陛下废了太子不对,我不敢奉诏。

周昌是当年随刘邦入咸阳的老臣,当年刘邦从荥阳逃走,周昌的哥哥周苛镇守荥阳。城破后,项羽劝降,周苛不从,反而劝项羽归降刘邦,被烹杀。就算看在周苛的面子上,刘邦也不好意思对周昌下狠手。

后来周昌去拜见刘邦,见刘邦和戚夫人在嬉闹,不开心的拂袖而去。刘邦见了,一把上前抓住周昌,骑在了他脖子上,问他,怎么刚来就走啊,看你生气的样子,是不是以为我是昏君啊。

周昌说,陛下就是桀、纣一样的昏君。

见周昌生气了,刘邦也索然无味,让他走了。

吕后听后万分感激,朝廷之上墙头草太多,如果没有周昌据理力争,陛下独断专行的话,那么大事去矣。吕后召来周昌,以皇后之尊向周昌跪拜,说如果不是你,我母子性命不保。

可见当时吕后岌岌可危到了何种地步。

可是刘邦还是想废太子,这就没办法了。现在形势已经明朗了,萧何、陈平是不会出头的,周勃、灌婴、曹参只能精神上支持,樊哙、周昌孤掌难鸣。以刘邦的手腕,只要打击吕后势力,拉拢中间派,那么戚夫人还是很容易上位的。

刘邦是开国皇帝,而且是第一个以平民的身份上位的开国皇帝,能挣到今天这份上,他对权谋的运用、对局势的把握、对臣子的控制,都是超一流的。

太子刘盈何以到今天的地位,吕后何以成为皇后,根源都在刘邦身上。戚夫人说的,想让谁接班,是陛下的家事,群臣怎么敢多嘴呢?

吕后惶恐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此时有人对他说,为今之计,只有一个人能让陛下回心转意了。

是谁呢?

留侯张良啊。

张良侍奉刘邦,屡出奇谋,之后就功成身退,在家闭门修道。陛下向来喜欢听他的话,如果他肯为太子说几句话,那么陛下定会回心转意。

吕后派遣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吕泽去见张良,说了来意。

张良摇头,当初陛下处于危难之中,这才听从我的计谋。如今天下都定了,陛下想要换太子,那是家务事,即便是一百个张良,又能如何呢?

张良很识时务,知道刘邦为何肯听自己的话,所以能够抽身而退。很多人,执迷于过往的恩情,认为以前如何如何,现在还应如何如何,于是死在了刀剑之下。

吕泽也很固执,生死存亡之刻,还讲什么礼仪,赖在张良家中,我不管,你一定要给我想个主意,否则我没办法回去交差啊。

不得已地时候,死缠烂打才是王道。

张良无奈,吕泽肯这么低三下四的求自己,无非是穷途末路了,世人总是到了这步才肯听别人的话,否则你就是给他出了主意,他也不听。

于是张良说,陛下之所以要换太子,是他认为自己凭借着自己的威望压服群臣,趁太子还没有羽翼丰满的时候,换了太子。如今,你们可以派人去请商山四皓,他们是四个贤人,如果太子由他们辅佐,那么陛下就会收回成命了。

吕后派人去请商山四皓,还真请来了。

刘邦在举办宴会的时候,忽然发现太子身边多了四个白头发的老头,于是当庭询问,你们四个是谁啊?

领头的说,江湖人送外号,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都是秦国博士,学习黄老之术,通古今、辨然否、典教职,是当时著名的隐士。

刘邦大惊,说我多次请你们辅佐我,你们都不来,缘何过来辅佐我儿子了。

领头的说,陛下傲慢辱人,我们是以不来。听闻太子仁厚,礼贤下士,四方之民莫不仰望,所以才来辅佐太子。

刘邦说,甚好甚好,以后太子就由你们辅佐了。

估计宴会是家宴,太子离开之后,商山四皓也走了,都走了。

刘邦叫来戚夫人,指着商山四皓说,太子羽翼已成,我也无能为力,以后吕雉就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听后泪雨霖铃,于是为刘邦跳了一支舞,唱道: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弓矢,尚安所施!

刘邦未雨绸缪,派如意去赵国担任赵王,而后招来周昌,任命他为赵国相国,让他一定辅佐好如意。

周昌受命,于是到了赵国。他确实是很好的托孤之臣,对如意悉心教导,防止吕后加害如意。

到了英布反叛的时候,刘邦不想领兵,于是决定让太子刘盈领兵。

不知道是不是戚夫人的枕边风,吕后那边如临大敌。商山四皓认为太子不宜领兵,赢了没好处,输了有坏处,于是吕后亲自求情,碍于夫妻之情,刘邦这才领兵攻打英布。

事实证明,此次出征确实很险,连刘邦都受了伤,太子过去,估计就是英布的下酒菜。

戚夫人没有放弃,到了最后一刻,她还是成功的鼓动起刘邦。

樊哙是太子势力的支柱,又是刘邦倚重的臣子,竟然能让刘邦动了如此杀机,可见必定是受了极大地刺激。

如果刘邦死了,樊哙有没有必要领兵杀死戚夫人和赵王如意呢?

没有必要。事实证明,吕后掌权之后,戚夫人的日子就很不好过,赵王如意在赵国,吕后也没有发兵攻打,而是用了更巧妙的办法。

吕后、樊哙的计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不过能够鼓动刘邦的人,一定是戚夫人。

后宫斗争,你死我活。戚夫人很有觉悟,不趁着刘邦还活着的时候拼一把,将来必定没有好下场。吕后的为人之前介绍过,笑里藏刀、心狠手辣,戚夫人不可能不害怕。

戚夫人既然是宠妃,而且受宠长达十年之久,还生了儿子赵王如意,那么必然有一些投机的大臣投奔她门下,宫中也有不少人听从戚夫人的指挥。

争嫡这类事,从来都是两股势力的较量,单个人是没可能参与其中的。

不过戚夫人还是失算了,吕后玩的很绝,陛下一死,自己势单力孤,除非铤而走险,否则只能坐以待毙。

而此时的吕后,非常谨慎,警惕着戚夫人势力的反扑,一心等着儿子继位,大局已定,这才能高枕无忧。

陈平、周勃奉命去杀樊哙,吕后心中已经将此二人划为了戚夫人的人,倍加提防。

陈平聪明,从刘邦的死中,明锐的察觉出未央宫的权利斗争已经接近了尾声,自己要是错过了最佳的时候,那么轻则失势,重则性命难保,以吕后的个性,还不株连三族啊。

陈平立刻跑回去,说是致哀,其实是见吕后。

见了吕后之后,陈平详细的说了自己和周勃的心理活动,为的是剖白自己,陛下有令我们不得不从,可是我们也有自己的顾虑,并不是戚夫人一帮的人。

吕后听其言,察其行,知道陈平不是自己的敌人,于是松口气,说辛苦了,你早些回去休息吧。

陈平是未来丞相的人选,吕后不会动他,意思是你回去等任命吧。

等什么任命?

萧何、曹参死后,王陵当丞相,那时你来辅佐王陵,王陵死后,你和周勃在接班,就是这种任命。

不出意外的话,陈平会被闲置,何况吕媭因为丈夫的事恨他入骨,顶多官复原职,还能提拔你不成!

此时不给自己捞好处,不站队,什么时候站队啊?

陈平非要担任宫中卫戍,意思是我知道现在戚夫人的人想对你不利,我愿意尽忠职守,想要对你动手就先跨过我的尸体。

当此危难之际,正需要拉拢人,陈平的出现正和吕后心意,于是嘉许了一番,任他为郎中令,表示我儿子还需要你多辅佐。

陈平在关键时候,先申明了立场,保全自身,后表明态度,捞取资本。他和吕后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让自己从嫌疑人成为了自己人,怪不得他能笑傲到最后,真人杰也。

其实吕后担心的不仅仅是一个戚夫人,还有刘邦那群桀骜不驯的手下。

《亮剑》中,赵刚是燕大的学生,当了李云龙的政委,被他传染的张口就骂娘,脏话脱口而出,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李云龙开导说,军队里都是粗人,骂人能让人提劲。你说二营长,一个钟头把碉楼给我拿下,拿不下我处分你,这说的多没劲。你要说,二营长,一个钟头不把碉楼给我拿下,我剁了你狗日的。听着就提起,部队一听都嗷嗷叫的。

后来李云龙的手下在医院打人,赵刚虽然不在部队了,可上去就是一顿打一顿骂。部下揉揉屁股走开,心中反倒觉得被老首长骂骂打打关系近乎了。

刘邦发迹于农民军,军中多的是那种脸比城墙厚,子弹打不透的人,对付他们,知识分子的文雅是不行的,你要震得住他们,说话就要大声,说不过就打,打服为止。

刘老兄年纪大、威望高,说话做事很有一套,所以下面的将领们都心服。可是刘盈不同,读的是老子孔子,张口就引经据典,将领们面上称是,心中可就不那么爽了。

吕后于是秘不发丧,召来审食(yi)其(ji),对他说,先帝的将领都是好生事的人,未必肯臣服刘盈,不如我们将他们都杀了。

审食其同意了,于是找到吕释之做帮手。吕释之的儿子吕禄将消息告诉了好友郦寄。郦寄的父亲郦商是刘邦老臣,当初帅四千多人投奔刘邦,得到重用。

郦商听后大惊,连忙拜见吕后,对她说,千万不可杀,如今好不容易天下安宁,如果一开杀戒,将领必反,天下震荡,杀不得。

吕后权衡再三,最后还是放弃了杀人,将领们也没有造反,算是都渡过了最可怕的一关。

公元前195年,刘盈即位。

秦末汉初的15年,将整个中原大地打得千疮百孔,死伤要比春秋战国都得多得多。

国家惨到什么份上,连天子的车驾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驾车,处处民生凋敝,千村万落生荆杞。

一打仗,就要征粮;一运粮,就要征调民夫、牲畜;一场大仗下来,就要补充兵员,征发戍卒。

而且战争不是只在一地发生,全国到处都在打仗,刘邦一样聚集上万人就能成为一股势力,攻打县城。打来打去,只有秦国本土还算安宁,百姓们丰衣足食,而楚、齐都伤痕累累,最惨的是赵国,争斗从来就没有断过。

刘邦尚且保护不了妻小,韩信、彭越动不动就被诛族,谋士常被扔进锅里煮,人杰们都是这种待遇,百姓们更是惨。天下震荡,连安生种粮食的地界都没有,百姓们流离失所,死于刀剑的十之二三,死于颠沛的十之二三,死于饥饿的十之一二,剩下来的也不过十之三四。

民心思定,厌恶打仗,连士兵、将军都烦了,什么时候是头啊,都想过几天安生日子。

如今终于安稳了。

汉初最流行的学说,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就是说,不用你政府操心,老百姓自然知道耕种、养蚕,你收税就好了。

打完仗后,功臣们封了侯,都有了自己的地界,自然要经营好自己的地方。土地太多没有人种,那就招募流民,免税三年,鼓励生育,减轻赋税,一切自然而然。

萧何做的很好,他上承秦国法度,制定规章制度,按照郡县制来治理汉朝的国土。诸侯王都是刘氏的,他们自然不会造反,于是诸侯国那边都在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天下安定。

吕后开始报恩,首先就是夏侯婴。夏侯婴当初救了她一双儿女,那是怎么报答都不为过的,吕后将离王宫最近的府邸给夏侯婴,起名为“近我”,咱们是自家人的意思。

夏侯婴为刘邦当了一辈子车夫——太仆,如今又为刘盈驾车,这还不算完,刘盈死后为吕后驾车,汉文帝来了,又为汉文帝驾车,之后寿终正寝,谥号文侯。

夏侯婴,皇家唯一指定车夫,你值得拥有。

而后就是张良,他已经不能称为人了,而是半仙。半仙辟谷不食,想要轻身成仙。

盘古开天辟地,清而清者上浮为天。道家修仙,讲究仙气,不接地气。江河湖海都是浊,所以修仙的喝露水,喝雨水,那是天上的清水。

问题来了,喝水可以解决,吃饭怎么办呢?

常言,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五谷在道家里面已经是浊物了,更浊的是酒肉,所以修道之人大多不沾荤腥,厉害的就练辟谷不食。大概是坐在一处冥想,减少身体的活动,一步步的减少饮食的摄入,最后一连多少天不吃饭,也不感到饥饿。

半仙修炼途中,被吕后拉住了。

张良拒绝吃饭,使得家人担忧,吕后听说了,叹息一声。

在吕后看来,哪有什么神仙啊,写书的多半是自己骗自己,张良如此聪明的人竟然相信这种话,也着实难以理解。

她见张良身形消瘦,亲自端着汤饭到张良面前,对他说,人生苦短,怎么能放着富贵不享,这么委屈自己呢。

吕后以为张良自虐,张良何尝不以为吕后是俗世中人呢。不过吕后身份尊贵,她亲自端来饭,张良还是给面子吃了。

公元前186年,半仙张良去世,他再也没卷入朝堂上的争斗,也有说云游升仙了,谥号文成侯。

张良的两个儿子在吕后当权时都非常受重用,小儿子十五岁就成了朝中侍中,也算恩典吧。

不过最让吕后纠结的恩人,还是周昌。

这位老哥油盐不进,当初帮了太子,吕后很感激,如今铁了心保赵王如意,吕后很头痛。

有恩必报,有仇必戮,这是吕后的本性,很多人都是。

吕后解决了外部问题后,将心思放在了戚夫人身上。

刘邦死后,吕后让戚夫人去舂(chong)米。所谓舂米,是秦国的一种刑罚,男子犯罪后一般被发配去修城墙,女子犯罪,就让她们舂米。

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歌,想着在赵国当赵王的儿子,希望自己的歌能够传唱开来,让儿子听到,能够救自己脱离苦海。

吕后是个凡事做绝的人,她之所以留着戚夫人,为得就是赵王如意还活着,她不敢轻动。

为了赵王如意,吕后一年之内三次派遣使臣招赵王如意回长安。

赵国相国周昌始终不松口,就说如意很忙。

吕后只好退而求其次,让周昌回长安,然后厉声斥责。周昌面对刘邦都那么强硬,何况对吕后,当初我保太子,因为那是应该的,如今要保赵王,也是应该的,如果我今天不保赵王,当年也不会保太子。

吕后无奈,撤了周昌的相国,让他在长安任职。

公元前194年,赵王如意终于被招到长安了。

此时的如意不过10岁,年纪小,也不太懂人情险恶。

刘盈知道母亲恨戚夫人,他读的书告诉他要厚德待人,于是他很照顾自己的兄弟姐妹,尽管如意当初跟自己强位置,可毕竟是大人们的事,如意又不知情。

儒家推崇舜,说弟弟象和父亲瞽叟这么害他,他还对他们好,那是至德之人,难怪天下归顺。刘盈看来,事情已经过去,自己要以圣贤为师,那就要对身边的人不计旧恶。

那时候诸侯王是要定期来见天子的,刘盈于是说,如意是我弟弟,我们吃穿睡玩都要一起,将如意带在自己身边,防止母亲下狠手。

吕后恨得牙痒痒,不孝子,老娘都是为了谁啊。

刘盈则表示,事情都过去了,何必赶尽杀绝呢。

不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刘盈早起外出打猎,如意年纪小,不愿起床。刘盈不以为意,就自己出门了,等回来的时候,才知道如意已经毒发身亡,悔之晚矣。

吕后是母亲,刘盈再怎么也不能跟母亲为敌,于是认了。

刘盈的心思全在朝堂之上,对戚夫人未必有什么好感,他还没加冠,也就没有娶皇后,后宫的事都是母亲做主。

吕后将戚夫人挖眼、割舌、刺耳,砍断了双手双脚,仍在厕所里,让她受尽屈辱。

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没有舌头,说不了话;耳朵聋了,声音也听不到;四肢残废,动也动不了。

但是人的意识还在,戚夫人自杀也自杀不了,最后的人生一定很惨淡。

戚夫人想要用自己的美貌,为儿子争取皇位,从而和吕后不死不休,可见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起码是妹喜、妲己、褒姒、骊姬一类的人,若是如意上台,吕后和刘盈也必死无疑。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不过,吕后志得意满,强加暴行,其实不期望她宽恕,能给人一个痛快就好,可是她终究还是选择了最残忍的方式来报复。

她选择这种方式,是为了让别人害怕。旁人确实害怕了,见到吕后战战兢兢,却并不尊重她。

吕后也为自己的行为买了单,有过有选择的话,想必早就后悔了。

事情可以做绝,但起码给个痛快。

同类推荐
  • 敦煌文物流散记

    敦煌文物流散记

    震惊世界的大发现、千载谜谁解说、丝路文物被盗的历史背景、斯坦因敦煌劫宝藏、“汉学大师”取菁华、姗姗来迟的橘瑞超等内容。
  • 古城女子的命运

    古城女子的命运

    在古代有些古城的公主因事故而陷进时间回轮,时间因此改变来到了现实的社会,她会怎么样呢,请观看
  •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本书广泛搜集中、日、法等多国史料,以19世纪后期的国际格局巨变为背景,以日本入侵中国台湾、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三大事件为波峰,穿插李鸿章主持的内部变革,强调从大历史与大战略的双重视角,全新解读这段似乎国人已经非常熟悉,其实依然陌生的往事。
  • 霸汉铁骑

    霸汉铁骑

    看!鲜卑人正在屠杀着我们的兄弟!看!一个个美丽的姐妹正在被羌人奸淫!看!一个乌丸人的枪上挑着一个幼小的婴儿!英雄的大汉男儿们!拿起你们的刀枪,用锋利的刀锋、锐利的枪尖告诉他们: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征的军号吹响了......
  • 古代民族史

    古代民族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某科学的驱动构装

    某科学的驱动构装

    和煦的阳光透过摇曳的树叶在石砖路上映下斑驳的光影,秀一微皱着好看的眉目,目光落在那留着茶色及肩短发的倩影上…
  • 赤羽神话

    赤羽神话

    先秦皇子秦牧被镇压千年,千年之后再度出世,却发现沧海桑田,万事巨变,曾经熟悉的大秦不复存在,为了寻求真相,秦牧再度踏上修行之路,于天地之间,走出一段属于自己的赤羽神话。
  • 那些年我们的时光

    那些年我们的时光

    这个小说说的是关系很好的一组人,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并经过无数波折后,回到故乡的故事,书中还穿插许多的仙侠元素,值得一看。
  • 抗日之英雄本色

    抗日之英雄本色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不务正业但有一身绝活的混小子,如何在波澜壮阔地抗日战争中淬炼成长,扬中华利剑,壮我军威的战斗历程。
  • 地城领主

    地城领主

    被用神器级的召唤卷轴召唤到异界的林克,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个巫妖的主人。为了回家,为了爱、正义与和平,林克走上了地城领主的不归路。
  • 殇夭梦

    殇夭梦

    殇夭梦,梦回千年。在忽然惊醒的夜里,挨着秋天的衣袖,独坐楼台。夜雾缭绕,弥漫星空,相思已成疾——是什么将我的双眸捂上?我的思念,是你前世遗忘采撷而无法成熟的青果。静默.........一壶茶,一杯酒,一轮明月,一份忧。一盏灯,一颗星,一缕寒风,一点愁。夜把悲人托明月,轮回欲乘风奔流。月把相思寄孤夜,殤夭千年梦相忧。
  • 唯愿不相遇

    唯愿不相遇

    ”她从没奢望过自己要如此去爱一个人,爱得这么义无反顾,竟不给自己留一点后路。在西双版纳,她第一次见到他,那年,她十二岁,他十四岁。因为他,她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南京、天津、青岛、武汉、无鍻……不停变换的城市让她的生活和时间脱节。十三年后,她和他再次相遇,没想到竟是一生的疼痛和留恋。爱,放在哪里才最恰当?才不会有任何个人被伤害?如果有来生,她和他,只愿不再相遇……”
  • 醒名花

    醒名花

    《醒名花》十六回,系清初小说。书叙才子湛翌王与梅杏娘婚姻事:已故梅御史之女杏娘,自号醒名花,独居别墅园中,湛翌王慕其名而欲结情缘,因杏娘之兄妒害,颠沛流离。因大盗贾龙的救助,梅杏娘得于尼庵避居;湛翌王被淫尼匿藏庵中经年。后湛翌王随陶药侯平寇立功,终与梅杏娘成为夫妻。
  • 灵宝五经提纲

    灵宝五经提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杀途

    杀途

    杀手的路,终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杀手本应无情,但人又怎能无情?冷血的杀手,热血的感情,杀手之路,究竟该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