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听说“红河”这个地名,我心里就有个疑问:河水的颜色真是红色的?有多红?直到跟来自红河州的四位同学成了同学,我心中的这个疑问才得到了确认。他们说,因为这条河大部分流经热带红土区,水中混有红土颗粒,略呈红色,故名红河。
“万流奔腾,红河雄风。”这个广告语非常大气。我的这四位红河同学,当然也很不错!
他们,分别是来自ML县的彝族小伙李绍平、LC县的哈尼族姑娘张梅、JS县的壮族姑娘谭丽、HH县的哈尼族姑娘杨翠花。
先说说跟我同住一间宿舍的李绍平。
跟我一样,这哥们个头不高、戴着眼镜。不过,仔细一比,差距就出来了。人家长得比我帅、学习成绩也比我好。
看上起斯斯文文的他,众望所归地成为导游45班的学习委员,成了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优秀学生。
学习成绩虽然很好,但李绍平同学为人十分谦和。在教室里,他是一个比较安静、认真学习的人;回到宿舍,除了和我们闲聊几句外,多数时间他都是在看书。两年下来,待人友善的李绍平,几乎没有和同学们起过什么纠纷。
同在一间宿舍的七个人中,除陈旦史、陈德富以外,包括我和李绍平在内的其他五个人,都是彝族。有点尴尬的是,除了我之外,其他四位都多多少少会说几句彝语。为此,李绍平等几位舍友还一度怀疑我的族别。
关于李绍平,似乎只留下这些笼统、模糊的记忆。毕业之后,我俩就失去了联系。我曾经多次向已经联系上的同学们打听他的近况,不过至今仍一无所知。
恍惚之间,那个穿着灰衬衫、系着红领带的李绍平,似乎正微笑着朝我走来。“嗨,李绍平同学,你现在在哪里、这些年过得还好吗?”
提起张梅同学,我现在真想不起更多关于她的事情了。
巧合的是,她跟我的一位高中同学一个名字,除了身高、长相有些差别外,两个张梅都长得苗条、清秀。如果两个张梅都站在我面前,我当然分得清楚谁是谁。不过,在登记她俩的手机号码时,我虽然作了区别记录,但是偶尔给他们打电话或发短信时,还是会整出一些张冠李戴的糗事来。
还记得,张梅同学在写给我的毕业留言中,戏谑地叫我“罗秀才”、自称“大老粗”。其实,这小妮子是谦虚,人家的成绩挺不错的;还记得,这是一位个性有点张扬的女生。哈哈,回想当年,我还有点怕跟她接触呢。当然,也还记得,她和“老孔”曾经是一对恋人。
跟多数同学一样,张梅毕业后在老家绿春找到工作、结了婚、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据她介绍,十多年来,她一直在当地住建局工作。她所在的村镇股,干的就是大家熟知的农村危房改造及有关农村的工作,比如:申报宜居乡村、美丽村庄、省级示范村、传统村落等项目,搞什么针对提升农村生活质量的“七改三清”“一水两污”等等……在当年在学校时一样,张梅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2007年,她还作为第一批新农村指导员下过一次乡,到贫困村驻点开展扶贫工作。
来自JS县的谭丽,也是一位十分好学的女生。刚来导游45班那会儿,谭丽浓重的乡音,的确给我们之间的交流造成了不少困扰。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这个问题已基本解决。
由于所学专业的原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都会相互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在谭丽的口中,朱家花园、文庙历史悠久,燕子洞风光旖旎,去建水一定要去这三个地方。看得出来,这也是一个热爱自己家乡的人。
由于性格的原因,我和班上的大多数女生的交往似乎都不深。也正是因为性格上的原因,我对班上的许多事情似乎也不那么“八卦”。如此一来,我肯定漏掉了不少班上发生的奇闻趣事。这其中,当然也包括谭丽的那些部分。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真想回到曾经的导游45班,与同学们嬉笑打闹、谈天论地,努力做一个性格活泼的有心人。这样,就不至于为如何写好现在的这个文稿而焦头烂额了。
中专毕业后,谭丽在春城昆明当过一段时间的导游。再后来,她回到老家建水当了一名教师。2012年,我和导游45班的几位同学在昆明相聚。其中,就包括谭丽。大概是因为事业耽误的缘故吧,谭丽当时还没有当上妈妈,甚至是否单身也不太清楚。当时,她没说,其他几位同学也没有追问。
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不知道活跃在三尺讲台上的“谭老师”,现在过得怎么样?
记忆中的杨翠花,长得似乎有点像唱甜歌的杨钰莹。关于这一点,不晓得导游45班的同学们是否有不同的意见。
这是一个怎么看都像一个邻家小妹的女生,脾气居然不小。这样的反差,现在看起来其实也挺可爱的。只可惜,在导游45班,我们之间的交流实在太少,没能打听到更多她在班上发生的事情。
这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当了一名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她应该给自己的学生讲了不少动听的故事。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2004年至2007年,我在YN师范大学读函授大专。在风景优美的云师大校园,我们不经意间相遇了!当时,她还邀请我去她的一个亲戚家作过客,还和她的丈夫喝得微醺微醺的呢。大概是两三年之后,她在QQ上还是微信上告诉我:她离婚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唏嘘不已。说真的,如何维系一段感情、一段婚姻、一个家庭,对我们而言,的确不容易。
现在,不知道杨翠花同学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