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77800000031

第31章 清端陨落

一、离世前跟敌人的最后一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八月,清军正式攻入台湾,郑成功之子郑克爽率领残余投降。郑氏家族与大清的战争彻底宣告失败,台湾被收复,全国统一。虽然台湾已经完全被清军占领,但台湾周边部分岛屿,仍然存在反清势力,这股反清余孽若不及时清除,日后也将会危及沿海各省。所以,清廷将会对其一举歼灭,斩草除根,永无后患。

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朝廷下令,命令两江总督治下的江口左路水师迅速组织战船一百多只,兵丁数千,在总兵张杰的率领下,与浙江水师会合,准备向台湾附近海域进军。

出征之前,于成龙还修了一份讨贼檄文《檄示剿海行兵方略》,下发给总兵张杰等人,希望他们按章执行。于成龙提出:“用兵之道,无论贼之多寡,总贵谋出万全。故为将者每事谨慎,自不难于克敌奏功。”

于成龙还指出,这次作战,是临阵调兵,会合将士相互之前并不是太熟悉,而且军队也没有经过战前训练,所以,这次作战要防止敌军浑水摸鱼,混入到我军阵营之中。于成龙建议,待战船和将士们都聚集起来的时候,各部将军、总兵要对其战船和兵士拟出一个名册,一式三份,总兵保存一份,江南省和浙江省双方各一份,以作核实之用。一旦有上级或者军机处下发的公文,一定要认真核实,以辨真假。除此之外,每天晚上的值班士兵,还需要有口号,这个口令需要保密,如果有提前就变换口号或旗号的,需要提前通知,传达到各部。临阵前,各部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御敌,切不可内讧,将领之间切勿相互猜忌,这样都是兵家大忌。另外在出征前,还需要拟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军法,一旦有违军法者,将严惩不贷。于成龙虽然是个文官,一介文人,但是打起仗来却不含糊,曾经在黄州期间,就赢得过很多战役,虽然是文官,但是他足智多谋,不会上阵杀敌,还是能够指挥战役的。

这次征剿台湾反清余孽,于成龙并没有亲自带队,毕竟他是两江境内的最高行政长官,并且年纪一大把,看起来这来日也不多了,他已无力再亲自带队杀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后应工作,战争期间,于成龙还亲自带领两江的文武官员到妈祖娘娘庙为将士们祈祷。此时的大清正值鼎盛时期,威仪四海,台湾的部分余孽,见清军来此,他们闻风丧胆很多都是不战而降,这倒省了清军很多力,终于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三月六日,大战告捷,台湾余孽彻底被清除,捷报传到紫禁城,康熙皇帝龙颜大悦。“海寇”伪将军房锡鹏、周云龙,伪都督阮继先等率伪官一百余名、兵四千一百余名向清军投诚。

这次战争,也是于成龙临死前参与的最后一场大战,他见证了清军是如何在弹指之间将台湾贼寇一举歼灭的。这又将是于成龙出仕以来的又一次壮举,为国家的统一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为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康熙二十三年(1684)春,距离于成龙去世,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了。年老力衰的于成龙再次向康熙皇帝请求退休,他意识到官场风云变幻,一天一个样,前段时间遭小人诬告,要不是康熙皇帝英明,于成龙差点就身败名裂、晚节不保。都这把年纪了,于成龙还是想要光荣退休,肯定不愿意被朝廷被皇帝罢黜,虽然说是清者自清,但一些小人总喜欢找茬,嫉贤妒能的他们,难免会再次对于成龙下手,都说五十知天命,于成龙都快七十了,知道自己来日不多,气数将尽,只想在临死前退休,回家看看家中老小。

于成龙再给康熙皇帝的奏章中道:“无奈两目久昏,两耳不聪。自去秋染疟之后,复得怔忡之症。每办事午夜,心胸惊悸,辄不能寐。焦思愈集则精神愈惫,精神既竭则事务糊涂,势所必然。臣勉励之念虽切,而艰大之任自揣万不能胜。是臣无裨两江之治化,实负期望之圣心。将来再有贻误,纵睿慈曲加矜全,臣有腼面目,尸位素餐,将何以砥砺僚属,统驭士民耶?”

这次请求退休,仍然没有得到康熙皇帝的支持,于成龙很无奈。不仅如此,于成龙这次上奏退休不但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准,还把他另外两个手下都调走了,余国柱和徐国相,他们两个一个升任湖广总督,一个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两江的二把手都被皇帝调走了,由于没有新任巡抚,这两江的担子落在了于成龙一人身上。于成龙之后的几个月,公务更加繁重,加之他年老力衰,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以说是废寝忘食。这段时间,他还是坚持每天吃青菜,营养跟不上,身体自然严重透支。此时的于成龙身体出现了各种老年突发病,眼睛也看不清了,听力也下降了,就连走路也不是很稳当。

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十八日的凌晨,彻夜失眠的于成龙再次从床上走下来,穿上衣服,来到办公桌前,批阅之前没有批完的公文。于成龙体力透支,加之身体本有顽疾,就连握笔杆子手都有些颤抖,此时的于成龙可以说是已经油尽灯枯。就这样依靠在椅子上端坐而逝,手中的笔杆子也掉了下来,于公的眼睛从此合上了,他累了,他为了百姓,为了国家将自己最后的岁月都捐献出来了,就连临死前见家人最后一面的机会也没有。

江南距离北京相隔甚远,于成龙去世后几天消息才传到北京。这天,康熙皇帝玄烨正在书房里批阅奏章,内阁大学士张英突然来见,他来的很匆忙,像是前方发生紧急军情一样。

康熙皇帝批阅奏章正认真着,张英急匆匆的闯进来,还没有来得及等太监总管通报,他一筹莫展的道:“启奏皇上,微臣刚刚收到消息,说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于成龙在康熙二十三年四月,也就是前几天突然在总督府里暴毙!”

康熙皇帝一听到这个消息,如同受到晴天霹雳的打击一般,他最喜欢的清官离他而去。康熙皇帝一生求贤若渴,刚刚提拔起来的清官,还没有真正为朝廷所重用就这样离去了。

康熙皇帝眼泪夺眶而出,他很少为大臣哭过,于成龙的突然离世对他的打击很大。他手中的毛笔连同眼泪一起落在了奏折上,让眼泪和墨迹湿透了奏折。

康熙皇帝站起身来走出来,来到张英的面前,痛心不已的道:“张爱卿啊,这于成龙是朕最器重的清官,他一生为了百姓,连家都难得回一次,就在他去世的前些日子还向朕告老还乡,朕始终没有批准,没想到他用自己的生命报答了朕,报答了百姓,朕要命人为他立传,将他的廉洁、德操传至后世!张爱卿啊,你看给于公一个什么谥号为好啊?”

张英犹豫了一下,道:“皇上,于成龙乃前朝举人,虽入我大清为官,但在我大清朝终究无功名在身,若贸然给他一个谥号肯定会受到朝中大臣的集体抗议的。鉴于于成龙并未入我大清的翰林院,所以自然不能以“文”谥号,就给他一个......”张英思索了一下道:“就给他一个清端的谥号吧,这也算皇上对他天大的恩赐了!”

康熙皇帝沉思了一下,道:“清端。清正,端正,好,就叫清端,为官清正,做人端正,这也倒符合于公的为人,那张爱卿就快快拟旨吧。”

张英道:“臣遵命。”

说罢,便退出了御书房。

康熙皇帝突然叫住了他。

玄烨痛彻心扉道:“张爱卿啊,就再给于公一个太子太保的封号吧,朕对不起他!”

张英有些犹豫,见康熙皇帝如此眷顾于成龙,他有些嫉妒,吞吞吐吐道:“皇上,你这.....这.....这不合适吧,太子太保只有本朝的一品以上且有功劳在身的官员才能得以殊荣啊!”

康熙皇帝觉得他有些罗嗦,使了一个脸色,催促道:“快去吧,人都死了,一个虚名难道张爱卿你还不愿意给他嘛!就按照朕的意思办吧!于公的家人一定要好生照顾。”

康熙皇帝与众大臣商量之后,最终决定给于成龙“清端”的谥号。“清”字就是清廉的意思;“端”字就是端正、正直,不为势利所趋的意思。

也只有这个谥号,才能充分的体现出于成龙的一生。

于公被授予太子太保衔,这是只有正一品大员才能享此的殊荣。太子太保虽然是一个荣誉,但是这个荣誉并不是谁都能得到的,就连乾隆年间的大学士纪昀纪晓岚也不过是得了个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属于是东宫官职,其主要职责是教授太子。康熙皇帝追封于成龙这么一个太子太保衔,其用意可能在于以于成龙为师表影响太子吧。

太师是皇帝的恩师,太子太保则是太子的老师,所以,皇帝在授予这个荣誉的时候是非常谨慎的,并不是轻易、随便授予某人这一荣誉。

三、清端节操永留人间

于成龙去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江宁府(南京)的大街小巷,百姓听闻于成龙逝世,是痛哭流涕。江宁城出现“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这是何等景象,于成龙对江南百姓的影响竟会如此之深。

康熙二十三年冬天,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南巡期间,他顺便探听了于成龙在江南时候的政绩。

康熙皇帝带着一帮大臣微服江南民间,见街市一居民家中供奉着于成龙的塑像。并每日朝拜,于公的塑像正放在他家的客厅正中,所以康熙皇帝和大臣们一眼就能看到。康熙皇帝和大臣们也产生了好奇心,便直入该居民的家中。见这老汉一个劲儿地给于成龙上香磕头,康熙皇帝一行也不便打扰,直到他磕头完毕。

康熙皇帝才走到老汉的身后,好奇地问道:“老人家,我们是从外地来此旅游的人,正好见你在此叩拜这名官员,所以就冒昧的进来了,想必你拜的这名官员应该就是本朝的于成龙于公吧?”

老汉应道:“正是于大人!”

康熙皇帝就更加好奇了,于成龙就是再怎么深得民心,也不至于让百姓如此对他吧。便接着问道:“既然是于大人,那又何必将他做成塑像当作神灵供奉在家里呢?还对他三拜九叩,焚香祷告!”

老汉叹了一口气,感恩戴德道:“公子你有所不知,于大人可是我们一家的恩人呐。我们一家老小本不是地道的江南人,而是客居在此,早年在三藩之乱的时候,兵荒马乱,我们一家四处飘零,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又开始闹粮荒,我们一家就快要饿死了,是于大人将他身上唯一的几两银子拿出来送给我们,救了我们的命,听说他自己却是以粗糠粥充饥。是于大人让老汉一家得以活下来,所以,我们一家决定世世代代供奉于大人,老汉有一天死了,就由儿子、孙子代替!”

康熙皇帝大为惊讶,想不到于成龙却如此深的民心。

这次微服出巡,玄烨看到在江南的街道上,甚至有酒家为了纪念于成龙,将自己店里的酒命名为“于公酒”。

此次出巡,康熙皇帝才真正的了解于成龙,他清廉的程度远比他想象的还要清廉。之前朝廷大员对于成龙的举报纯粹是诬告,是一些奸佞之臣对于公的诽谤,好在康熙皇帝始终都是相信于成龙的。康熙皇帝通过这次在江南民间的明察暗访,充分确信了自己的决定,于成龙的为人他是深信不疑的。

康熙皇帝在心里已经感到很自豪,自己信任之人终究是忠于国家的,是忠君的。南巡完了以后,康熙皇帝回到紫禁城,当众向大臣表扬了于成龙,对于成龙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下诏:“国家澄叙官方,首重廉吏,其治行最著者,尤当优加异数,以示褒扬。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朕巡幸江南,延访吏治,博采舆评,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应从优褒恤,为大小臣工劝,其详议以闻。”

事后,康熙皇帝还亲自给于成龙作诗、撰写碑文,以作表彰。诗文是:服官敦廉隅,抗志贵孤洁。江上见甘棠,遗爱与人说。

康熙二十四年(1685)二月十五日,康熙皇帝亲自为于成龙撰写了碑文,内容是:朕读周官六计廉吏,曰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吏道厥唯廉重哉!朕用是审观臣僚,有真能廉者,则委以重寄,赐以殊恩,所以示人臣之标准也。尔于成龙,秉心朴直,莅事忠勤,而考其生平,廉于尤善,以故累加特擢,皆朕亲裁。盖拔自庶官之中,洊受节钺之任,尔能坚守夙操,无间初终。古人脱粟布被,或者嫌于矫伪,尔所谓廉,本于至诚。闻尔之风,可以兴起。乃本慭遗,忽焉奄逝。日者有方察吏,南及江表,采风谣于草野,见道路。思清德在人,于今不泯。唯尔之廉,天下所知。朕俯合舆情,载褒劲节,既考名副实,谥曰清端,葬祭以礼。又晋之崇秩,赐予有加,恩恤尔子。呜呼,人臣行己、服官、事主之道,尔可谓有始有卒者矣,顾不可以风世也!

直到康熙四十六年,康熙皇帝再一次南巡,见江南百姓仍然在纪念于成龙,康熙很是感动,也很欣慰,随即写下了一副对联:“历仕甘棠随地转,两江清节至今传。”

于成龙的去世,康熙皇帝是痛彻心扉、痛心疾首,为此黯然神伤了很长一段时间,于成龙的子孙受祖上福荫,相继入朝为官,孙子于准最后竟做到了贵州巡抚,虽然不及祖父于成龙,但是贵州巡抚也算是封疆大吏了,也是从一品大员,于准跟他祖父于成龙一样,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清官,这些大概是受到了于成龙的影响,跟于家的家教有关。

不管怎么说,于公的一生都是精彩的,都是伟大的,他享年六十八岁,但是真正出仕是在四十五岁的时候,为官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时间,相当于他人生的三分之一还少点。四十五岁以前,于公是个怀才不遇的文人,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报效国家,渴望拯救黎民,好在老天开眼,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即便是大器晚成,想必于公也该知足了,他为官二十余载,但足以羞煞那些为官一世的平庸之辈,他不为势利所屈,不畏强权,不为名利,一心只想为百姓谋福祉。

几百年过去了,于公在百姓心中的形象依然没有丝毫的模糊,仿若刚刚离开人世一般,几百年时间里,于公的清风亮节一直在影响着后人,仿若一盏灯,为盲目的官吏,照亮一条光明大道,清端之光辉,足以照耀世人,千秋万代、永垂不朽。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李自成第六卷:燕辽纪事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风雪多瑙河

    风雪多瑙河

    他不是冒险家,却有着冒险家的无惧;他不是侠客,却有着侠客的肝胆;他不是慈善家,却有着慈善家的爱心。这就是欧洲著名侨领张曼新的真实写照。这部长篇传记,运用独具特色的艺术架构和表现手法,浓墨重彩而又生动地再现了九十年代初张曼新挈妇携子勇闯东欧以及他出国前后种种奇特的生活遭际和天方夜谭般的传奇。本书,将带给您一个充满独特情感世界的精神领域!
  • 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李嘉诚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

    李嘉诚的坎坷经历不少,辛酸处亦罄竹难书,一直以来靠意志克服逆境,一般名利不会形成对内心的冲击,自身一套人生哲学对待。但树大招风,是每日面对之困扰,亦够烦恼,不过明白不能避免,惟有学处之泰然的方法。本书的重点为不是重复李嘉诚一般的成功经验,而是解析其敢想敢干的超人胆识,并以观点和个案相结合的方式对这种胆识作全面细致地研究,以便充分展现一个大商人的成功之处。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 曾国藩成功全集

    曾国藩成功全集

    曾国藩是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之一。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本书从修身、处世、治国、治家、识人、用人、为官、养生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本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作品,是学习曾国藩的权威资料,是喜欢曾国藩的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值得大家珍藏!
热门推荐
  • 学院里的传说

    学院里的传说

    一个叫林峰的男孩子,该上初中了,本以为平静的生活却陷入了一场又一场恐怖事件,,,,,
  • 诗品校定本

    诗品校定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徒命之血

    徒命之血

    什么是神?什么是战争?什么是主角?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但却有无数人试图改变他的命运。襁褓中的他伴随着异象降临在这片大陆上便注定了他的不凡。或许来到这片大陆不是他原本的命运,但他却在这里得到了太多……
  • 胆小爱无敌

    胆小爱无敌

    只想谈一场小小的恋爱,却好死不死地与警局第一美男子纠缠不清。好吧,看在他可爱如SD娃娃的分上,就勉为其难地答应他交往吧?选谁知却陷入了无底的深渊。这个男人明知道她胆小怕事,却还把她调入重案组,那些血肉模糊的现场照片害她吐得不亦乐乎。
  • 踏上未知的领域

    踏上未知的领域

    茫茫宇宙,生命之地何其多。天衍大陆,一位少年从弱到强,最终踏上的是未知的领域。
  • 末日之星火燎原

    末日之星火燎原

    一颗陨石划破天的星际。从此,风云涌起,全球异变。一条路,我欲破除世俗的眼光;一颗心,我为伊人战九天。如若不强,怎能为王。
  • 丘比特之箭:谁是萌娃的爹

    丘比特之箭:谁是萌娃的爹

    两个长相很是漂亮的娃娃第一次见到他就问了他这样的问题:小男孩:“你是我妈咪的初恋吗?”小女孩:“那你很有可能会是我们的爸爸了?”易予泽只觉莫名其妙,若不是这两个小家伙长的很是漂亮可爱,他肯定没有闲暇停下来听这个。小男孩对小女孩说:“他不是爸爸,他只是妈咪的初恋。”他无心再听小孩子的无稽之谈,却不想下一秒竟是听到了熟悉的名字。小男孩:“你认识米叔叔吗?他叫米勒,是妈咪的好朋友。”初恋、米勒,易予泽只觉得脑海里有什么信息流过......
  • 封神榜上有我名

    封神榜上有我名

    天庭重开封神榜,屌丝男袁野有幸和姜子牙一起封神,小姜带队,谁敢来战……封神榜在手,三百六十五路诸神任我碾压。在你的心中是否曾有一道伤?那曾是梦想沉陷的地方,我有封神榜在手,可借你三百六十五路诸神的力量,让你的梦重新启航……一百块钱封一个神,这么优惠,还等什么?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一朝成神,只在今夕。不要你法力无边,不要你肉身成圣,更不需要你斩三尸渡劫。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就有可能成为天庭的神邸,玉帝的坐上宾。从此一人成神,鸡犬升天,告别苦逼生活,成为天庭公务员,福利好,薪资高,保你一百年不失业。
  • 那些激荡的青春

    那些激荡的青春

    父母是天,朋友为地。同进退共辉煌,哥几个永远并肩前行。袁成杰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此文可以说是作者的生活回忆录,讲的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主要描述的是兄弟之间的情义。朋友们可信可不信,看着开心就好。(文中会少许提到风水事宜,这只是作者的亲生经历,不过稍带了一点修辞。此文不是风水文,也不是玄幻异能。)
  • 无头骑士与公主

    无头骑士与公主

    没有任何金手指的男主穿越到异界活了二十年还是被魔物娘扭断脖子死了,死了又被转职成了无头骑士,可惜惹恼了主人头也被带走了,被逼着开始游历大陆和附属位面寻找传中中的圣杯。在冒险家工会选择注册为召唤师,带着他的一群来个各个位面的召唤生物们,游历这光怪陆离的世界,感受着人情冷暖。“master,饥饿是大敌!”一根金色呆毛在舞动着;”提督,钢没了!“,”先把嘴里的钢条吃掉“;”吾乃堕天圣黑猫,区区邪王真眼!“,”啊“,”啊呜“,”吃饭了!“。”十花,怎么又是意菜?······好吃好吃!","夜夜卡哇伊,卡哇伊!",”别过来压我,啊!“”小剑吃完饭就去砍人吗,你看起来好高兴啊。”,“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