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靠自已的能力打拼出来了,他本是陇西临洮人(今GSZ县父亲做过小官(注引《英雄记》),年轻的时候他曾经到过羌族居住区,和各部落首领都很要好。后来回到家乡种地,有部落首领来找他,董卓就把耕牛杀了招待他们,令这些首领极为感动,回去后,这些首领也收取胜了各种牲口共一千多头来回赠董卓。
因没有袁绍、袁术、孔融等具备显赫的家世,也没有何进、何苗的裙带关系,更没有机会在大儒身边学习,所以董卓是没机会被举为孝廉的(为仕进者必由之路)。
但董卓也不简单,他膂力过人,可配带两个弓匣,能骑在马上左右开弓。这种高难度的技术活一般人可做不到。
所以董卓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为羽林郎(皇帝之护卫,守卫建章宫),羌胡、黄巾之乱发生后,董卓很快就离开了皇宫参与镇压羌胡的战斗。
董卓第一次随中朗将张奂征并州就立了功。拜为郎中(公元167年),赐缣(细绢)九千匹。董卓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对手下非常慷慨。他毫不吝啬地将缣全部分给了部下。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董卓被任命为东中郎将,代替卢植与黄巾主力张角战于下曲阳,此时黄巾军气势正强,董卓很不幸,被黄巾军打得大败,被撤职赶回到了老家,又成了平民百姓。
坏就坏在在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一年后的春天,北地先零羌在边章、韩遂的统领下叛乱,数万骑兵逼近皇家陵园,朝廷又想起了能左右开弓的董大将军,再次起用董卓为左车骑将军随战功赫赫的皇甫嵩一起平叛。
几次交战,汉军始终无法击退边章、韩遂。朝廷失去耐心,撤下皇甫嵩改任司空张温为主将,执金吾袁滂为副,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在张温统一指挥下,共出动步骑兵共十余万,驻扎于美阳(今WG县北),以确保皇家陵园不受破坏。
边章、韩遂也进兵美阳,两军多次交战都以汉军失利告终。好在边章、韩遂也无力扩大战果。这样一直僵持到十一月。
某天夜晚,静悄悄的夜空突然出现了光长十余丈的流星,强光全部照在边章、韩遂的营中,营中的驴和马都鸣叫起来。敌军认为天有异象,不吉利,想回去。董卓听到后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个天赐良机,力邀鲍鸿等人合兵夹击。
先零羌的大部分士兵正想着怎么撤退回家,军心不稳,在董卓和鲍鸿率部冲击下,顷刻之间遭受重创,死伤无数。董卓大获全胜;边章、韩遂只得败走榆中(今GS省LZ市金城县中部)。
此次大胜彻底解除了京城的威胁,充分体现了董卓的聪明才智(所以说大奸大恶之人,必是聪明才智之士,是万万不能小看的)。但很快汉军就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张温随后命董卓和周慎各率三万人乘胜追击,以图彻底消灭边章、韩遂,(《三国志》记载为六路大军,但没有记载失败过程。)汉军的这次行动是一次极大的冒险,金城、榆中主要是羌人的居住区,边章、韩遂退回榆中后,采取分兵游击的方式对付汉军,很快切断了周慎的粮道,周慎害怕,慌忙丢弃辎重逃跑。边章、韩遂趁势掩杀,汉军大败。
董卓的部队也在望垣北河边被羌兵包围,军中已无余粮,无法脱身,羌人仗着人多,想困死董卓的军队。
危急之中,头脑灵活的董卓急中生智,命令士兵在河中筑一堤坝,截断上游的流水,然后分派士兵在水中捕鱼。
羌人以为董卓是想捕鱼为食,并没在意,可是,很久都不见动静,羌人才感觉不对,急率部队赶到河边,哪里还看得到汉军的影子。
原来,董卓筑坝的真正目的是迷惑敌人,以此作掩护。他假装要捕鱼,实是在水中筑坝拦水,待坝下的水已可以过人时悄悄地带领部队从坝下逃走,并迅速决坝。羌兵赶到时,河水已深,根本无法渡河。董卓成功地全身而退,而且是汉军中唯一没受损失的部队。
此后,大部分汉军返回,董卓屯兵扶风(今SX扶风),逐渐成为抵抗羌军的主力。
188年,韩遂杀了一同反叛的边章,统领了西羌所有的部队,拥王国为主,率兵十余万,再次进犯陈仓(今BJ市CC区面对来势汹汹的西羌大军,朝廷马上拜董卓为前将军,并州牧,与左将军皇甫嵩一起率兵共救陈仓。韩遂无法攻下陈仓,士兵疲惫之下,又遇精力充沛的大批汉军,被汉军大败,再次败走榆中。
董卓的地位逐步提高,董将军的脾气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涨。甚至数次抗命不遵。
中平三年,汉军击退边章、韩遂之后,张温以诏书召见董卓,可董卓过了很久才来,张温极为生气,责备了董卓几句,董卓素来蛮横,对这个位高权重的领导并不尊敬,出言顶撞,但董卓可能并不知道,张温身边有名猛将孙坚,这一次和以往不同,差点掉了脑袋。
孙坚向以行事果敢著称,十七岁就曾只身击败一众匪徒,黄巾起事之后,孙坚29岁,他不愿在下邳碌碌无为地消磨时光,被当地官府举荐为佐军司马随中郎将朱儁讨伐魏郡起事的黄巾军。
官府并没派给他一兵一卒,孙坚就自已召募、组织了近千人的人马,其中既有自愿跟随的下邳同乡青年,也有路上召募的的商旅行人和淮水、泗水一带的精壮青年,孙坚就带着这些人义无返顾地和朱儁汇合,合力同黄巾作战。
孙坚的身体里永远都是流着勇士的血,战场上极为勇敢,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汝南郡、颖川郡的黄巾军被打得走投无路,逃到宛县城里固守。
孙坚负责独自带队攻打一面城门,作为指挥官,本应在后面指挥,但孙坚却更喜欢冲锋陷阵,他冲在队伍最前面,冒着枪林箭雨,登上城墙,率先攻入城内,在他的的带领下,部众就像蚁群一样紧随其后,把宛县城固守的黄巾军打得大败。
孙坚的勇猛不仅为朱儁所欣赏,而且通过朱儁的呈报,得到了朝廷大员张温的认可。
在来征边章之前,张温就呈表奏请孙坚参与军事,屯兵长安。而此时他正把孙坚带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