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4200000006

第6章 约瑟夫·寇德卡 Josef Koudelka

第一印象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是在当时所站的位置先拍下它再说,如果情况许可的话,才做任何需要的修正。

新一代的大师

瑞士的Camera 月刊是世界上历史最久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本摄影杂志,定期以英文、法文、德文三种版本发行了整整有六十一年之久,终因财务不支于1982 年停刊。举凡当今的摄影名家们,无不是经这本薄薄的月刊(连封面加起来才五十页)介绍之后,才由地域性迈向世界性的领域。Camera 代表着半世纪多来的摄影指向。

年近六十岁的约瑟夫· 寇德卡被Camera 介绍过五次之多(1967.11 /1970.03 / 1972.02 / 1975. 12 / 1979.08),而最后一次是以整本的专辑形式刊出。从此寇德卡一跃而成摄影新生代里名气最大、地位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以他的功力而言,成为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是指日可待的。

这位出生于捷克摩拉维亚省的摄影家很是特别,从他出道起就拒绝上照、拒绝访问、拒绝解释自己的作品、拒绝发表艺术观,几乎除了发表作品之外,他拒绝了一切。因此对一般人来说,尽管十分熟悉他的作品,却对他这个人非常陌生。有关他的创作背景、思想,大多仍是在二十多年前接受Camera 主编亚伦·波特访问时所披露的。他说:

我不会以其他摄影家说什么来判断他的照片,我是以照片来判断他们,而我也希望自己能得到同样准则下的判断。

寇德卡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评论家沙伦纳夫曾这么说他:

寇德卡的离群独居令人想起卢梭(1712—1778)—一个热爱人类但厌恶与人交往的人;充满着对不可能重返的黄金时代的向往……这位来自远方的清教徒有着先知般的名字,留着一把先知的胡子。神永远把自己显露给先知的灵魂。

这种恭维实在稍嫌过火,不过倒是可以看出在迷寇德卡照片的人的心目中,他无疑是摄影艺术的一座新里程碑,就像摄影界有史以来最有声望的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创造了被奉为经典的“决定性时刻”一样,寇德卡的照片因为透露出全新的观点而被肯定。他所拍的街头人生,就像舞台上的戏剧一般,每个人物在一刹那间将一生火花点燃发亮。

由飞机设计室走进吉卜赛人的生活

寇德卡原本学的是和艺术完全搭不上边的航空工程。二十三岁时,他由布拉格技术学院一毕业,就投入航空工业做了七年的工程师。其间,他利用空闲在每月演出一次滑稽讽刺剧的剧院里,客串剧院摄影师。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他觉得无法制造一个维持最起码安全度的飞机引擎,而放弃了这个职业,开始全心地转向摄影。

寇德卡最早的摄影专职工作是替布拉格的Za Branou 剧院拍摄舞台剧照。这个工作深深影响了他日后的拍摄手法及作品风格,他说:

剧院的导演准我自由自在地在排演时去拍照,我在台上的演员中走来走去,把同样的景物用不同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拍摄下去。这件事教导我拍摄时,如何在一个已经存在的情况下,达到最圆满最完美的地步。至今我仍继续使用同种方法工作。

我摄影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围绕着每年都会举行的祭典、盛会之类的场合进行。这些事件的过程或多或少都是固定的,因此我很准确地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我知道那些演员,我知道那个故事,我知道那个舞台,当那些演员和我都处于巅峰状况的时刻,就能产生一张好照片。

有时候,我能立刻达到这个目标,但通常由于各种原因,我就是没办法达到一个情景的最佳状况,因此我就必须不断去拍,直到我成功;同时,重复的努力也帮助了我,使我得到保证,我会达到最完满极致的效果。

寇德卡的这种把人生、街头当成戏剧、舞台的拍摄方式很是特别。而当他把拍摄对象由剧院转向吉卜赛人的生活,几乎一辈子都在拍摄吉卜赛人,这种专情更是稀奇。他走遍捷克境内的吉卜赛人社区之后,将拍摄范围扩大到整个欧洲大陆,包括罗马尼亚、英国、爱尔兰、威尔士、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比利时的吉卜赛人。

寇德卡自从1970 年因避难而离开捷克之后,就变成一个没有国籍的人。他虽然定居于英国,但大部分时间却如同他所拍的吉卜赛人一样,在欧洲大陆各国流浪漂泊。

特异的拍摄手法,流浪的作业方法

寇德卡的初期作品都是用同一个单眼相机的镜头拍的。他在捷克时从一位死去的摄影前辈耶尼切克的寡妇那里买到一只25mm 的广角镜头之后,就爱不释手地使用着。

寇德卡在1961 年、1967 年、1970 年在布拉格的个展以及1973 年英国的个展、1975 年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的个展,所展出的所有照片都是用这只25mm 广角镜所拍的,他那本轰动的《吉卜赛人》专集(美国Aperture、法国的Delpire 公司同时出版)的六十张照片也不例外。

直到他觉得自己的作品有点重复的感觉时,才开始改用双眼相机,但仍然偏爱广角镜头,从未使用过长于50mm 的望远镜头。

要想看寇德卡近期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老是拍照,而把好几年积蓄下来的上千卷底片,找一个时间一口气冲洗出来。他从没有一个固定的家,没有一间固定的暗房,所以他最近的工作成果,往往要五六年后才会发表。

寇德卡不放照片则已,一放就是五六千张。他不放那些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而那些失败之作对他更有意义,他说:

意外与错误对我而言是同样有趣的,它们可以指示我:是不是有可能再进一步地发展下去。我极需要这些坏的照片的帮助。

寇德卡时常将一大堆照片全部贴在墙上研究,一天一天地从它们之中取下那些经不起久看的照片,最后留在墙上的就是好作品。

加入马格南摄影集团

寇德卡最早得助于捷克有名的女艺评家安娜·法罗娃,每有外国艺术界人士前往布拉格访问时,她就向人大力推荐寇德卡,而使他的名气开始传向西方,这些有名的访客包括亚伦·波特、亚瑟·米勒、女摄影家殷加·莫拉特(马格南摄影集团的一员)等人。

对寇德卡最重要的是,他在无意中遇见了布列松并得到他的欣赏与肯定。

1970 年寇德卡由英国赴美接受罗伯特·卡帕纪念奖时,再度碰到“马格南”的总裁摄影家艾略特·欧维特,而于次年被邀请加入“马格南”。自此寇德卡和这些提携他的摄影前辈,并列为当今世界重要摄影名家。

一向不接受商业委托或杂志社邀请而拍照的寇德卡,在“马格南”集团里有充分的自由,他高兴拍什么就拍什么。他说,他只为自己而拍照,并且认为“摄影没有什么不可打破的法则”,或者说:“摄影只有一个法则,你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拍,那就怎么拍。”

寇德卡的一大堆自己要怎么拍就怎么拍的照片,都可看出相当完整的构图与恰到好处的机会,他的观察方式有一种直入事件核心的震撼力量。他说:

第一印象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是在当时所站的位置先拍下它再说,如果情况许可的话,才做任何需要的修正。

在拍照时,我并不总是用眼睛来瞄准目标,如果照片的框框不是很精确,那我就会在放大时做剪裁。

寇德卡的照片颗粒都很粗,反差也很大,有明显的抢拍味道,但它们的构图却是相当严谨的,像是经过深思熟虑等待的结果,而非即兴式的意外发现,这两种互相矛盾的效果相加起来,使他的作品有种强烈的个性—既粗犷又精致,在冷冷的黑白调子中散发出狂炽的激情。

寇德卡如同一个不干涉演员的导演,只是在一旁冷冷地等着人、事、物自行组合而成一幕戏时才按下快门。他感兴趣的是戏的发展,而不只是一个演员或者舞台而已。

不愿被过去绑住的人

寇德卡在被布莱因·坎贝尔选入《当今世界二十五位摄影名家》一书而不得不说一些创作感受时,依旧重复十几年前讲过的老话,不过在文末却多说了这么一句令人玩味的话:

我现在所说的有关摄影的探讨是属于现在以及过去的,明天也许就不一定是确实的了,我不希望为他人列下一些法规,也不期望自己被任何一个阶段所限制,我的生活以及工作都不断在改变……

这位逃离捷克之后,一直到苏维埃政权解体、捷克独立之后才返国的流浪者,当时正在拍些什么照片,要等五六年后看到作品发表时才会揭晓,而那时又不知道他正在朝哪个方向创作了。

布列松拍过一张寇德卡的照片,那是他低着头在草原上行走的背影。风吹着他那一头“先知的长发”,却看不见正面那一把“先知的胡子”和五官表情。这张照片充分表现了寇德卡特立独行的个性,以及他近二十多年来流浪生涯的心境。

同类推荐
  • 德川家光第二部:奇正相生

    德川家光第二部:奇正相生

    德川家族不朽的治世传奇,再度席卷而来。《德川家光》延续了山冈庄八作品一贯的恢弘气势,是集史学、商经、权谋为一身的鸿篇巨制。松下幸之助、中曾根康弘等日本政商界成功人士,无不将德川一族的王者奉为自己一生学习的典范。
  • 安德鲁·卡耐基自传

    安德鲁·卡耐基自传

    这是一个成功者的传奇故事,一位伟大的传奇人物的不凡经历。安德鲁·卡内基,13岁来到美国的时候,他是一个苏格兰穷孩子;多年以后,他成为了美国钢铁大王。他从小爱好学习,争强好胜,力求自立,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他乐观地笑对困难,因为“乐观的性格比财富更值钱”。他以给家人和朋友讲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写出了这部自传,书中主要介绍了父母和童年、邓弗姆林和美国、匹兹堡和工作、安德森上校和书籍、电报公司、铁路司、主管、内战时期、造桥、铁厂等内容。因此本书读起来朴实自然,真实可信。我们仿佛在听他娓娓道来,听他讲述富于传奇的精彩故事,从而获得一种难得的阅读快感。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张爱玲情传

    张爱玲情传

    张爱玲生命中的男人的共同之处,是他们都在她一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虽然张爱玲遭父亲毒打后逃离了家庭,从此与父亲如同陌生人,但是张爱玲却摆脱不了自己的恋父情结。父亲张廷重对张爱玲的写作影响巨大。《张爱玲情传》讲述张爱玲笔下和生命中的那些男人,讲述一代才女张爱玲如何介入这些真实和虚幻交替的男人世界,以张爱玲的性格为主。苛责男人是一部分,还是要在张的作品里挖掘对世界和对男性的看法。其实她是一个缺少关爱的人,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领土扩张、强国之道、情感世界等。
热门推荐
  • 活在南朝娱乐圈

    活在南朝娱乐圈

    南吴朝的名士们地位很高,如果你是女子,那就向着女公子的地位努力吧!不过我们的历史中没有南吴朝,所以这里自然也没有李白苏轼梅兰芳...于宁说,这就是个古代版的娱乐圈!
  • 黑暗异能大时代

    黑暗异能大时代

    G病毒爆发,人类文明遭到严峻挑战,世界变成丧尸的乐园,更有变异生物横行,叶天因为一次意外,基因链条发生变化,称为异能进化者,行走在这孤独的末世,叶天坚信黑暗过后便是黎明,他正在等待黎明的到来!
  • 沙卡利曼之琉璃殇

    沙卡利曼之琉璃殇

    一个是沙卡利曼的公主,放弃一切,只身寻找心中唯一的光。以自己的方式靠近他,默默守护,慢慢成长,历经心酸,几经生死,才明白那不仅仅是崇拜,那是爱情。却面临艰难选择,国家责任和爱情之间,她该如何抉择?一个是世界唯二的黑道王子,一直认为自己喜欢的是美丽医生,毫无愧疚的享受别人的守护与付出,直到失去才明白自己的真爱。再遇见,原来她还活着。他是去追逐还是放弃?对于爱情,有幸福欢乐,有悲伤守护。经历成长的青春疼痛,在黑暗滋生的世界,有谁对爱是真的虔诚?有谁用生命去赌注一场爱情?究竟爱人与情人之间有多远的距离?究竟要怎样的相遇,我们才不会错过?
  • 朝三暮四女子

    朝三暮四女子

    和朝九晚五相对,北京有这么一群朝三暮四的女子,来历不明,衣着光鲜。生活轨迹是早上三点回家,下午四点起床。约会、跳舞,衣锦夜行,然后散场。她曾经是她们其中的一员。她一直想有一天她会写一本关于这些女子的书。这些别人眼睛里时髦漂亮的都市女子。她们心里的秘密花园。她们甜美笑容下的眼泪和害怕,她们洋洋自得的小聪明,她们不为人知的大委屈。
  • 最强嫡女

    最强嫡女

    凤释天凤家嫡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只是一个无星无月的血夜!却夺走了她的一切!于是她剔骨换髓,她修习至强武技,忍辱负重。当第二次金环日蚀再现的时候!她手执长剑,立于高高的天地山!从此最强嫡女凤临天下!
  • 悠扬旋律

    悠扬旋律

    一个无良小资女的幸福奋斗史,坚信事业第一爱情第二。直到遇见他,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生活开始乱了。。。爱情占据了上方,可是男人为什么总是那么忙。。。
  • 魂动狂潮

    魂动狂潮

    狗族颁布了《独立宣言》,鼠族发布了《灭人檄文》。若不是因为爱上了自己的主人,他不会成为神王至尊。
  • 你好1992

    你好1992

    我叫陈虎今年40岁,在这个充满金钱与物质的时代,我和诸多单身狗身处同列。?虽然有车有房但身上全是贷款。至今未婚无儿无女,有个喜欢的人但我和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最后被她残忍的抛弃了。我有个哥哥,但因为生活的重重过的也并不快乐。?今天刚出门和我好了半年女人给我提出了分手,原因是我养不起她。傍上了个高富帅,而我就笑了。原来爱情在金钱面前一文不值,社会就是这样······
  • 多面夫君

    多面夫君

    白领穿越不稀奇,悲剧的穿到了一个不受宠的庄主夫人身上就苦逼了!她还没结婚,怎么就成了小产的孩子妈了?想要休了这个不爱的男人却遭遇威胁!啥,嫁给鬼王?只要能离开他,她嫁了,不过到了王府她才发现,这男人怎么跟自己前夫长得一模一样?
  • 亲亲老公们不许跑

    亲亲老公们不许跑

    在二十一世纪生活地快快乐乐的她,意外发生车祸,竟见到了传闻中的月老!老天啊,不要和她开玩笑呀,干嘛把她踢到古代去,还说她是神马仙子?算啦,反正闲着无聊,她就跑到古代闹个够!古代滴美男帅哥们,你们等着她魏紫嫣的大驾光临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