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30400000026

第26章 西羌水文化(1)

民族活化石

长江上游,居住着我国最古老的民族羌族,有人称之为“真正的民族活化石”。

徐中舒所著的《羌族史》称:“羌族是古代西戎牧羊人。”

早在远古的传说时代,羌人就已经出现,如传说代表羌族的姬姓黄帝一族与代表氐族的姜姓炎帝一族(氐羌同源于羌族)世代通婚,组成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又传说炎帝生于姜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岐山东),因此为姓,炎帝被视为羌族早期的代表人物等等。当时羌人生活于岷江两岸直抵今青海祁连山南麓的广大地区。到距今3000多年的殷商时代,羌人已经十分活跃,甲骨文中已有很多关于羌人的记载,多称羌方,殷王朝常常俘虏羌人作奴隶,当然也有一些羌人首领在殷朝为官。元前11世纪前后,武王以周人为主,联合羌、蜀、巴等部落,组成了军事联盟,推翻了殷纣王朝。

受周册封后,活动在青海河湟地区以及甘肃和陕西西部的羌人,一部分向东发展,战国时成为齐、许、申、吕等国,并与华夏族融合、同化,一部分人向西南迁徙,迁徙到岷江上游、大渡河安宁河流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与当地土著融合,逐渐成为藏、彝、纳西等先民的组成部分。现今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的羌族,也是羌人的子孙。

考古证明,四川盆地的西部和北部盆周山地,从远古时代起就开始成为民族迁徙的大走廊。川西高原5000年前便出现了大量新石器文化,以后,文化的走向一条是向东向南扩展,大致上是沿川西高原河谷运动;另一条是缘秦岭、大巴山地区及汉中盆地向东迁徙。著名的三星堆文化很可能是夏文化在长江上游地区的集中代表。

据《四川古代史》载,岷江上游的羌人,系秦汉以来从河湟一带迁来的羌人与土著融合而成。

汉代以后,西北的羌人又有两次较大规模的迁徙,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次是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岷江上游已经定居着被称为“西山诸羌”的部落——“西山”并不是单指哪一座山,而是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的统称。由于吐蕃势力迅速扩展,河湟一带的羌人便继续内迁,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到了岷江上游茂州一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羌族的主体。

据《羌族简史》称,自隋唐至宋代,羌人除了在岷江上游还有一些聚居的村寨外,其他地区大都发展为藏缅语系的民族,还有一部分则融合于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

如今,羌族人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州的汶川县、茂县、理县、黑水县和绵阳市北川县等地,这些地方仍然主要是岷江流岷河谷。

几千年过去了,虽然历经风雨,历经磨难,但是古老的羌族仍然存在,仍然在努力实现祖先们追逐美好生活的梦想。

沿岷江河谷行走,随处都可以看到美丽的羌族村寨和高高的羌寨碉楼。这些碉楼古代称为“邛笼”,高达10余丈,全部是用片石和黄泥砌成的,没有地基,也没有柱子,建筑时既没有图纸,也没有吊线,全部靠目测、靠经验用手工砌成,不但雄伟壮丽,而且十分牢固,确是建筑艺术的瑰宝。碉楼平时储藏粮草,战时则变成了坚守和瞭望的堡垒。

现在羌寨中保存的碉楼多半是明清时代建造的,已经历二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风雨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茂县叠溪发生7·5级地震,当时称为蚕陵重镇的叠溪顷刻之间沉沦,但县境内的碉楼却巍然屹立,没有一处崩塌,真可以称作建筑史上的奇迹了。

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索桥(古代称为“笮”)和悬崖峭壁上的“梦之路”——栈道,也是羌族人民的发明,羌碉、索桥和栈道可以说是羌族人民给人类文明史奉献的三朵奇葩。

如今,从四川省会成都市出发,沿国道213线前行约120公里,便可以来到岷江河畔依山而建的“西羌第一村”。现国内仅存两处布瓦黄泥的群碉和古羌人的繁衍聚居地,这里是其中之一。由于这里的羌族妇女心灵手巧,擅长刺绣,因此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羌绣之乡。

进入“西羌第一村”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突兀矗立的羌碉,它似乎在向每个来访者述说历史上的风雨沧桑,也似乎在表达着羌族人民抗争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踏过横卧在河上的吊桥进入羌寨,眼前出现的是一个神秘而又有趣的古城堡,地面上既有巷道相连,房顶上还可以家家相通……英俊的小伙子们穿着姑娘们赠送的爱情信物“云云鞋”——前后帮缝上卷云形的獐子皮,绣上美丽的羊角花(杜鹃花);姑娘们穿着鲜艳的上衣,衣领、衣襟和袖口上绣着美丽的花边,腰上系着绣有“喜鹊闹梅”、“凤穿牡丹”、“团花似锦”等图案的围裙,还配上一条精致的挑花腰带和一双钩尖绣花鞋……寨子四周有茂盛的核桃、苹果、樱桃等果树和一丛丛花椒树。春天,鲜花盛开,把整个村庄打扮得花团锦簇;秋天,果实累累,一片丰收的景象,顺着独木雕成的梯子爬上房背,满眼便是秋天的金黄和秋天的喜悦,漫山遍野的玉米,随风飘洒着醉人的甜香,随风吹来的还有悠长的羌笛和欢快的羊皮鼓的声音……

羌族人十分热情好客。欢迎客人时常常会双手棒“红”,将鲜红的布条拴在客人身上,然后再给客人递上咂酒、端上腊肉和洋芋糍粑……客人要走,全家人都要表示挽留;离开时,热情地送到寨子外后,还要久久地站在那里,注视着客人的身影。

羌族人能歌善舞,在庆丰收的夜晚,他们往往会点燃篝火、跳起锅庄、豪放地大声歌唱。在举行“祭山会”的时候,他们会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对上苍和神灵顶礼膜拜,祈求丰收。

在信仰方面,羌族属于多神崇拜。一是崇拜自然界诸神,即天神、太阳神、山神、树神、地神、火神、羊神等;二是崇拜家神(历代祖先);三是劳动工艺神;四是地方神(社神)。其中对树神和白石的崇拜尤其突出,在羌族的史诗《羌戈大战》中,曾描写了关于树和白石的故事。

故事说,羌族首领带着族人从西北草原南下,准备寻找新的牧场和土地,建立新的家园,但当前锋到达松潘草原时,就和当地的戈基人发生了战斗,并被打败。以后,他们被迫辗转迁徙到今天的茂县一带,但仍然受到戈基人的追赶,双方多次发生战争,羌人屡战屡败。后来他们得到了天神木比塔的帮助,决战时,天神教他们用木棒作为武器,打败了手执麻杆的戈基人;当戈基人逃跑时,天神又教他们用白石砸去,戈基人终于溃败……于是从此羌人就崇拜树神和白石。

与白石崇拜相联系,羌族人民认为,山神能确保平安,因此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规模盛大的祭山仪式;树神被称作生命神,它既能遮盖山神的躯体,又能保护入森林者的安全,因此对神树、神林必须严加保护,并要按期祭祀。

羌族各村塞附近的山上都有一片主要由茂密的老树组成的神林,一般的树种是柏树、杉树或青冈。神林中严禁打猎、放牧、砍伐乃至攀摘枝叶,所有的树都让它自由自在地生长,自然而然地枯萎。这一习俗保护了不少古树名木,北川县太洪小学后面的“铁坚杉”,树龄已在千年以上,虽然长在大路边,但即使“大炼钢铁”时也只被砍去了部分枝桠(当地人还传说砍伐的人都遭到了报应);都坝皇帝庙的“扁柏树”,树龄也已有几百年……

神林中供有象征山石的白石,树林边通常都留有一块大草坪作为祭祀的场所,一年一度的祭山活动便在这里举行。祭祀期间,采樵、狩猎等活动都全部停止。

由于树神被视作生命神,因此羌族人生了男孩后,便要栽上一棵小树,俗称“花树”,这是孩子的守护神。逢年过节或孩子生日,都要在树下礼拜,把红线或红布条系在树枝上。患病或受到伤害时,孩子要向树神祈祷和许愿还愿。族人保护这棵树也如保护本家孩子一样,不让受到任何伤害。除此之外,为保吉祥平安,还有不少孩子拜寄给神树,称树为干爹,逢年过节和生日时都要礼拜祭祀。

羌族还有一种祈雨活动,当地俗称“搜山求雨”,即遇干旱时必进行“搜山”——禁止上山打猎、砍柴和挖药等。

羌族对山神、树神的崇拜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活动,客观上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禹的故乡

沿岷江河谷考察时,一路都可以听到关于大禹出生地和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中,羌族人民培育出了自己特殊的水文化。

蜀西诸羌生活的岷江上游,地处海拔600多米的川西平原和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过渡地带,高差变化显著。由于青藏高原还在继续隆升,致使一部分高山峡谷极易发生滑坡和断裂,暴雨时更常常诱发泥石流。再加上地质结构又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这里是著名的地震危险区,地震以及地震诱发的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特别频繁,历史上岷江上游曾多次受阻形成海子,酿成水灾……在这种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羌族特定的民族文化——治水文化——便诞生了。

汶川县发掘出的大量文物证明,早在8000年以前,古羌人已经在这一带的江河湖泊边靠打鱼为生,在距今约4350~4200年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一次变异,从寒冷期进入了短时的温暖期,大量冰川雪岭消融,伴着倾盆的暴雨,终于引起洪水暴发,江河泛滥,天下沉渍,九州阏塞,四渎壅闭,五谷不登,巨大的水灾发生了。

治理水患、疏导江河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已经与水奋斗多年的古羌族人身上。于是蜀羌之一的部落首领“禹”便脱颖而出,率领全国的治水大军,长期奋战,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彪炳千古的治水英雄,并由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大国——夏王朝。

当然,也有人认为,“禹”只是神话中的一个人物,“夏”也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对于岷江上游的羌族人民说来,却宁愿相信,大禹和“大禹治水”都是确实存在的。

大禹到底是不是西羌人?

目前发现最早记载大禹出生地的是《竹书纪年》:“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巳……修巳背剖而生禹于石纽……”(《竹书纪年》是晋代出土的周代竹简书,比《尚书》、《春秋》、《左传》更早,是我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编年史书,上面的许多记载已经被近几十出土的文物印证。)

《史记·六国年表》:“禹兴于西羌。”

西汉杨雄《蜀王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其地名刳儿坪……”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禹“家于西羌,地名石纽……石纽,在蜀西川也。”

汉皇甫谧《帝王世纪》:“伯禹夏后氏,姒性也,生于石纽……长于西羌,西夷人也……”

三国谯周《蜀本纪》:“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地名刳儿坪。”

晋常璩《华阳国志》:“石纽,古汶山郡也。崇伯得有莘氏女,治水行天下,而生禹于石纽刳儿坪。”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沫水出广柔徼外,县有石纽乡,禹所生也。”

……

石纽又在哪里?大量的古书典籍注明,石纽在石泉县。近年来,陕西省石泉县县志办对“石泉”又进行了认真考察,发现了一些极有趣的现象。

全国名为“石泉”的地方,被发现的共有六处,其中湖南、河南、黑龙江的“石泉”,只是一些小地名,没有县的建制,也没有发现大禹的任何遗迹。而以“石泉”作为县名的,山东、四川、陕西各有一处。山东的石泉县仅存在了180多年便被撤销,也没有发现任何大禹的遗迹,剩下值得研究的只有陕西和四川的石泉县了。

陕西的石泉县位于陕西南部,北踞秦岭,南跨巴山,汉江横贯中部,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52年)定名为石泉县,一直沿用到今天。这里有大禹的传说和遗迹,有雄伟华丽的“禹王宫”和神秘的“禹穴”。

四川的石泉县呢?是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设置的,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名为北川县了。境内有湔江(石泉河)横贯,也有大量大禹的传说和“禹穴”、“禹王宫”等遗迹,但更重要的是,四川这个石泉县历史上曾被称作“广柔”,而且境内有石纽山,陕西的石泉既从无“广柔”之称,也没有石纽山。

于是,陕西石泉县志办的工作人员们认为,大禹应该降生于四川的北川,而陕西的石泉只是他曾经憩息过的地方,浙江省的会稽是他的葬身处,湖南的衡山是他藏书的地方……

但是争论并没有结束,同处岷江上游的北川县和汶川县都有石纽和刳儿坪,都以六月六日为禹的生日,都有大量关于大禹出生和治水的传说。北川的石纽山腰巨石山有阴刻汉隶“石纽”二字,相传为西汉杨雄所书,至今仍然清晰可见;禹穴沟金锣岩上有楷书“禹穴”二字,“大径八尺”,相传为李白所书。但汶川飞沙关洞顶岩石上也有横刻行书“石纽山”三字,字大盈尺,此外还有刳儿坪、禹王宫、涂禹山、禹碑岭、禹王庙、禹穴等史迹,唐代大诗人杜甫游汶川时曾为禹王庙题诗:“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云气生虚壁,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挖三巴。”

20世纪80年代以后,北川县史志办的工作人员们围绕夏禹的出生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出版了《禹生北川》一书,1991年成立了“大禹研究会”,1992年又举行了大禹及夏文化研讨会,为大禹生于北川提出了一些新的证据……

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到底出生在哪里呢?

远古的许多史实如今已隐藏在历史的邃雾里,扑朔迷离,无法探寻,关于大禹的许多传说和故事我们也许永远也无法证实,也无法弄清它的本来面目,但西羌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却一直保存下来并发扬光大。事实上,关于大禹的许多传说和争论,难道不正是水文化的一种反映?

同类推荐
  • 如何维修小型拖拉机

    如何维修小型拖拉机

    本书以问答的方式为小型拖拉机驾驶员和修理工在使用与维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包括保养、修复等方面的内容。
  • 密码之谜

    密码之谜

    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干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
  •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实践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研究与实践

    浙江省道路运输业抓住历史机遇,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呈现快速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和贡献度不断提高,支撑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客、货、维、驾全面推进,涌现出诸多具有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 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路基路面

    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路基路面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速公路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宁夏在内的各省区在建设管理、投资效益、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探索和尝试,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使高速公路建设工厂化作业、标准化施工成为可能,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 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

    宁夏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速公路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宁夏在内的各省区在建设管理、投资效益、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探索和尝试,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使高速公路建设工厂化作业、标准化施工成为可能,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禅帝

    禅帝

    华夏仙门弟子,雷禅,魂穿到异世,还未等享受重生的喜悦就赫然发现上一世的死敌邪帝竟站在他的识海里冷冷地盯着他,满眼杀意……玄明世界,武力为尊,魂穿而来的雷禅凭借腐朽之力、弑天玉塔,从帝国第一废物一步一步逆袭而上,一路披荆斩棘,终成无上帝尊!这是一段热血的传说,这是一部传统的玄幻。咳咳,不扯了,说点正事……求收藏,求推荐!
  • 女相攻略

    女相攻略

    穿越回民国,成了娇俏小师娘。靠人赏饭不好吃,女扮男装闯江湖。遇美男,进豪门,拜师父,学技艺,办茶馆,收徒弟——虽说困难不少,但是前途光明,且看她怎么把日子越过越滋润,生意越做越红火。
  • 流星密码

    流星密码

    一场变故,我的男友离开了我,我的身世浮出水面,但一场流星雨,流星密码,神之密码
  • 大妖尊

    大妖尊

    吾有大道一条。上可屠仙,下可斩妖除魔。待吾破开这万丈深渊,重见天日之时,尔等伪仙尽情颤抖吧!欢迎加入洞庭老鸟书友群,群号码:543261921
  • 千变神君

    千变神君

    给我一抔土,我就能变出个地球!……一个有点小猥琐的宅男罗泊意外的获得了一个可以千变万化的变形芯片,于是他的生活就变得精彩了起来!罗泊的口号:给我一杯水,我就能变出一片海!给我一朵云,我就能变出一片天!想我变成龙?那你先给我找块龙鳞过来,哪怕是化石也成……不过罗泊的最爱,是变成一只可爱的小动物,在美女的胸怀之间磨蹭……
  • 偷天有路

    偷天有路

    你知道掉进神窝的感觉吗?你见过满地的神器吗?你体会到过偷天的酸爽吗?少年黎明,于绝望之时误入偷天之路。于是,之后的很多年,在那神魔之地,一个凡人少年,总在偷偷的向着凡界偷运着神器。?有的路,可达高官厚禄,享尽富贵荣华;?有的路,直通京城魔都,看尽城市繁华;还有一条路,直达神界绝巅,偷尽仙宝神器。偷天之路,将带你走向神的巅峰!让你拿宝拿到手软!!
  • 弑天魔心

    弑天魔心

    天才因魔鬼变成‘废物’,又因魔鬼嗜血崛起……
  • 文明交接

    文明交接

    玛雅人传说历史上分为5个太阳纪,每个太阳纪代表一代文明。当5个太阳纪过后我们迎来的是毁灭?是重生?新的地球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
  • 打通世界

    打通世界

    《异世之救世主》的续作,精神风貌更和谐
  • 离央歌

    离央歌

    “这世间的可悲,在于你爱着我,却愿意放弃我。”她是在无尽怨念,杀意,煞气中幻化而生,引得六界之人的抢夺,为护她,他隐秘于空谷,与她朝夕相处三千年,为了她违背天命,只为了那一句回家之诺;而她却不顾一切的爱上了从不过问这红尘俗世的他,与他相伴不过数十载,却甘愿为了他上刀山下火海,原本亦正亦邪的她从一懵懂无知的纯净女孩变成了这世间最可怕的存在,可依旧不想伤害他,自毁命脉,杀掉任何想伤害他的人,宁愿背上千古骂名,也不愿他受到一丝伤害,他是她的劫,殊不知,她是所有人的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