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是笔者的家乡。它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扼南北海上交通要冲,长期以来为海防要地。如《民国平潭县志》所云:“闽在岐海之中,海定,闽元不定。闽之门户,又以平潭为要区。内而襟带浙粤,外而控制台湾。平潭定东南,半壁之海无不定矣。”由于平潭地理位置的特殊,从而成为历代朝廷所重视的海防战略要地。宋初,朝廷曾遣兵防守。嘉祐四年(1059年),福清县海口巡检司便移设于平潭,管理船舶和海上防务。至明初,为防倭患在平潭主岛海坛岛上设立游营屯驻水师。万历年间增设水寨并在县城构筑炮台。清兵进军福建后。南明水师提督周鹤芝移兵海坛,建总镇署。后来,清规戒律军夺取海坛后,建立水师其地。民国时期,先后设立省水上警察署及其他驻防机构。
特殊的地理区位,注定了必然成为兵家争夺之目标。查平潭县志,自明初倭寇犯境始,至解放战争结束,四百余年来,发生在平潭及周围海域的大小战事不断,其主要的战事有:明初的抗倭战争,清初的海坛海战,民国时期的抗击日伪军的战事,解放战争时期地下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以及解放大军最后解放平潭的壮丽一幕。配合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事,岛上也相应地增添诸如营寨、炮台、烟墩、碉堡和防空洞壕之类的防御设施。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些“军事遗存”时,不免发问:身居海防要区的平民百姓,又是如何适应这种烽烟不息、枪声不断的特殊环境呢?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军事氛围,为平潭造就了一批尚武精英和彰武世家。查考县志,自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平潭设水师海坛镇署起,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的160多年间,就产生了6员提督与10名总兵,兹列表如下:
衔称 姓 名 籍 贯 职 务 任 职 时 间
提督 蔡 炳 县城渡船头 江南琼州提督 康熙年间
提督 黄有才 县城杨厝壑 广东提督 乾隆年间
提督 施国麟 县城右营 广东虎门提督 嘉庆年间
提督 詹功显 县城五福境 浙江水师提督 道光二十三年
提督 施得高 县城右营 福建水师提督 道光三十年
提督 陈应运 县城五福境 虎门水师提督 道光年间
总兵 张启业 县城夏致街 台湾镇总兵 康熙四十一年
总兵 詹殿擢 县城五福境 温州镇总兵 乾隆年间
总兵 施 恩 县城右营 温州镇总兵 乾隆年间
总兵 黄有才 县城杨厝壑 定海镇总兵 乾隆年间
总兵 施国麟 县城右营 竭石镇总兵 嘉庆年间
总兵 施得高 县城右营 金门镇总兵 道光年间
总兵 孙大刚 浙江宁波迁平潭 海坛镇总兵 道光年间
总兵 陈应运 县城五福境 南澳镇总兵 道光年间
总兵 黄进发 县城福兴境 福宁镇总兵 道光年间
总兵 江继芸 县城右营 南澳镇总兵 道光年间
陈上述外,清代,平潭人任职为副将、参将、游击、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不同职衔的尚有60余名。提督为地方最高军事武官(从一品),比文职巡抚高一级,与加尚书衔的总督抚并称“封疆大吏”;总兵为二武官,是绿营兵高级武官,受提叔节制,掌理本镇军务。清廷经营海坛镇压两个世纪有余,客观上促使许多优秀儿郎择行伍为业。他们中间多数人熟悉水性与海疆的气候地理环境,往往在亲朋戚友的行伍经历的影响下,踏上军旅征途,在履行保结、面试等手续后,入补清军水师;然后在防守海口、巡哨洋面、缉私捕盗中建立军师而获得“逐级荐升”的机会,能够晋升为总兵、提督,当然荣耀至极、很不简单了。在6员提督和10名总兵中,有两个人值得一提:一是提督詹功显,一是总兵江继芸。
詹功显(1772~1854年),出身将门,其父詹殿擢任职温州镇总兵,于乾隆末诰封“武功将军”。功显于嘉庆元年(1796年)入清军海坛镇压总兵。由于其良好的海战素养和指挥才能,特别是鸦片战争中的良好表现,战后被清延誉为“福将”。道光二十三年擢任浙江水陆提督,三年后告老还乡。
江继芸(1788~1841年),少时习武,及壮加入清军水师,因屡立战功,累迁千总、守备、参将、副将等职。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代理南澳镇总兵,次年擢为海坛镇压总兵。道光二十一年,英国侵略者屡犯广东、厦门、继芸调任金门镇总兵。当年8月,英军船舰再犯厦门。危急关头,继芸沉着指挥,与敌搏斗,击沉、击伤敌船舰6艘,后因守土官兵伤亡殆尽,遂投海殉国。道光二十三年,朝延颁诏赐葬成为名登青史的民族英雄。
海防要区的尚武环境,无疑地使许多择行伍为业的有志青年,逐步成长为水师中骨干分子、精英之辈,进而通过他们的“发酵”作用,形成一个又一个“彰武世家”。那时、祖孙、父子、兄弟同时入伍而效命疆场者,已属屡见不鲜。以詹功显为代表的詹氏家庭,在近两百年中,绵延六代,每一世系都有成员入伍水师,从而成为很典型的彰武世家。
据县志载,清代平潭入口不过四五万,经济落后,文化也不发达,但却为水师造就了一大批英才、勇士,成为地域人文中一道特殊“景观”,的确令人赞叹,启人深思。穷岛瘠地,磨砺着人们的吃苦精神;大海风涛,锤炼着人们的顽强意志;烽火硝烟,考验着人们的气魄、胆略;海防要区的特殊“水土”,哺育着军旅所需的特殊人才。从他们身上,不驻发现海岛人的执着、顽强、朴实、骠悍的品格,而这些正是尚武者所应当具备的。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尚武环境,自清代至民国时期,优秀军人层出不穷,特别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在平潭这个小小的岛县,涌现出大批不畏**,甘洒热血的志士仁人、英雄模范。限于篇幅,不作详述。倘若我们将这种极具地域人文特征的现象放在民风相沿、传统相承的角度上来观察,就不难理解海防要区何以会场不断地造就出尚武英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