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7400000058

第58章 论大变局时代与向阳湖文化的内在联系(2)

分析不同类型人在向阳湖不同的表现,离不开他们成长的道路,离不开他们曾经走过的大变局时代。透过这些不同人群的不同表现,可以帮助我们窥见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影子,寻找“过去”与“当下”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读懂与理解向阳湖文化人和向阳湖文化。

具体分析,在“五七”干校期间,向阳湖文化人身上体现出的大变局时代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强烈时代烙的影响

“文革”中有很多典型的行为,如对领袖狂热的崇拜,以最艰苦的劳动为荣等等,对知识分子而言,还多了一项深刻地自我反省与改造。

今天的人们,说起那个时代的狂热往往觉得可笑或者不可思议,如果说红卫兵和造反派们因为年轻气盛,在时代的大浪潮中容易受到鼓动,那么,一批经历了时代变局、见多识广并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他们会是什么状态呢?

离开北京前,大部分“五七”战士都到天安门广场向毛主席宣誓,保证把自己“改造”成毛主席希望的“革命”分子,很多人宣誓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

郭小川在向阳湖干校写的诗中表白:“我们能够,/能够贡献自己的一切,/为了我们的毛主席,/为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能够,/能够改造我们自己,/成为毛主席的真正战士,/成为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

更有一批“五七”战士,在干校真诚而深刻地自我反省,认为过去写的作品带有强烈的“封、资、修”色彩,表示要与过去的自己决裂,郭小川在给家人的信中就认为,自己过去写的诗现在“不忍卒读”。 张光年则对照毛主席的那么多“最高指示”自我反省:怎么差距那么大呢?家人来信,他还主动上交给干校政工组审查。

“五七”战士司徒新蕾回忆,刚到干校的时候,睡觉的地方都紧张,一群女“五七”战士睡一个大的通铺,每人拥有的位置不足一米宽,翻身都困难,遇上孩子放假前来,窄小的位置还要加上一个小孩,就更是拥挤不堪。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时任干校军宣队总负责人的李晓祥回忆,“五七”战士们的劳动积极性很高涨,都想当劳模,争先进,那些年老弱者也不例外。如干校组织集体背粮,年高体弱的张光年还主动要求比别人多背上二十斤,而郭小川则是干校有名的插秧能手。

一方面是个人遭遇的不幸,如张光年到干校的时候,是受中央专案组审查的成员,行动受人监督,还受着失眠、脱肛等疾病的困扰,郭小川在干校也是在大会上受批斗,还有多种疾病缠身。而另一方面却是真诚的自我改造心理和内心的火热。是什么让这些文化精英们如雾里看花一样,跟着时代的浪潮盲目与盲从?

我们不得不回头审视知识分子们走过的不平凡人生之路。苦难中国在经历大变局之后,如涅槃重生般立于东方。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们一直用他们的眼光在审视,而每一次审视,都增加一次对党的信任与深情。少年张光年是在“五卅”惨案的震惊中走上革命道路的,此后,一直在党的领导下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以开书店的名义为党开展秘密联络,参加过大规模的抗战宣传,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同敌人开展过斗志斗勇。郭小川是在日寇进攻家乡热河后,跟随全家逃亡而走上革命道路的。他带着国恨家仇要求抗日,却遭到逮捕,在国民党宪兵用带钉子的皮带抽打下,他悲壮地喊着:“我是东北人,我就是要抗日!”卢沟桥事变后,郭小川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选择:参加八路军。1941年,他奔赴当时爱国青年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此前,张光年也迎着大西北呼啸的寒风,迎着抗日的烽烟到了延安。

当年,热血青年一批批地奔向延发,“是以‘回家’的亲切感觉而扑向母亲的怀抱的。”“把延安当成一个梦想,一个天国来奔赴的。”周巍峙、冯牧、严文井、李季、韦君宜等一批向阳湖人,都相继奔向当时心中救国的一盏明灯——延安。韦君宜称,当她看到拥兵数百万的国民党丢失了祖国的大片领土,而区区几万人的共产党部队却在一天天发展壮大,她更是把一颗红心整个交给了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知识分子看到,平民百姓宁可让自己的孩子挨饿,也要把仅有的一点粮食留给解放军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一个不再受百年来的各种帝国主义欺压的独立的中国,1949年炮击长江中的英国军舰,五十年代出击美国于朝鲜,六十年代又彻底与苏联决裂,确实证明中国已不现可轻侮。百年来帝国主义给予中国的耻辱一扫而光。1949年的胜利带来了一个空前统一的中国/从黑龙江到西藏,中央的指示令行禁止,级级奉行,畅通无阻,不再是五十年来的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割据局面了/这是充满了理想与希望的开国时期。”“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让百年以来最深切感受民族屈辱、有着国家统一与民族兴旺强烈诉求的知识分子们而言,决心真诚地委身于新的政权,追随新的领袖,并不自觉地把国家与民族的大业看得高于个人。

所有这些,对知识分子而言,除了紧紧跟随,他们有什么理由去怀疑或者抗拒党?正如韦君宜所讲“毛主席领导我们得到了胜利,我们全心全意拥护他,他是我们真正的领导袖。”既然多少年以来在潜意识中设置了一个“党和党的领袖不会错”的前提,那么在党和党的领袖要求大家在“五七”干校接受改造就是应该的,真诚地自我反省也是自然的。那种“在冰天雪地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拼出一个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天不怕、地不怕,千难万险踩脚下的先进集体。”的精神也就可以理解了。

回顾当年那种狂热的追随,牛汉说:“1949年前后全身心为革命,这不是真正的简单,而是个性没有解脱,是宗教献身式的,是作为工具出现的。当时没有意识到,现在回过头来看,真是愚昧。”

然而,处在当时的环境下,有多少人能够以超越时代的眼光,感受到自己的“愚昧”?相反,在行为举止不自觉地染上强烈的时代烙印倒显得十分自然。

二是从“斗士”精神的缺失看大变局时代对向阳湖文化人的影响。

如果说郭小川等人在干校的狂热带有明显的历史印记,那么,另有一批人的行为则让人感动得匪夷所思。

冯雪峰是在革命处于低潮的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左联”发起人之一,鲁迅与共产党及毛泽东本人交流的桥梁,参加过长征,曾在国民党上饶集中营被关押两年。“文革”之前,被无端开除党籍,后被打成叛徒,1969年下放咸宁“五七”干校,此时,他年纪很大而且身体很差。

在“五七”干校,他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劳动十分积极,派他去放鸭,“他领任务之后,就马上去鸭群边寻找自己的岗位。尽管当时鸭子已吃饱,在水洼边睡觉,他还是蹑手蹑脚地往鸭群边靠,死死地盯住它们,生怕它们一展翅就飞跑似的。一会儿,鸭子纷纷醒来,在水洼里戏水,冯雪峰更显得紧张,围着水洼来回跑,任我怎样制止也无效。看来他将我交给他的任务牢记在心,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另一方面,他通过各种方式争取恢复党籍却未能如愿。1976年,在生命弥留之际,他的家人还代他最后一次向党组织提出了恢复党籍的申请。

冯雪峰的行为不仅仅是让人感动,甚至让人不解。一方面,在上饶集中营的时候,他遭受着非人的待遇,病了,用刻图章的小刀做手术,被抽去两根烂掉的肋骨,用竹片挖去胸口的烂肉和脓血,即便如此,他至死不屈服,始终严守党的机密,还在狱中开展秘密串联活动、办壁报,表现了坚强的斗争意识与顽强的反抗精神。可是,面对“五七”干校无理而不讲人性的管制,他的反抗精神荡然无存,反而服服帖帖。

另一方面,他在人们纷纷脱党的低谷时期加入党组织,为了党的事业出生入死,最后却被无端开除党籍。然而,开除党籍的当天,他就召开家庭会议,嘱咐家人不要因为他的遭遇动摇对党的信念。此后,他从不抱怨,相反却以最虔诚的态度,争取重新回到党组织怀抱,至死不渝。

陈白尘 “文革”期间从南京被无端押送北京,先住“牛棚”,后又作为“中央专案组”的审查对象下放向阳湖。在向阳湖,他不仅没有通信自由,行动还要受人监视。

与冯雪峰一样的是,在解放前,陈白尘也曾蹲过国民党的监狱,那时候他也一样充满斗志:“但在我被捆住两臂,直立阶下,尚未用刑时,那位团副冷笑了一声说:‘陈斐(陈白尘在狱中的假名)呀,已经被绑上十字架了,你愿意做殉道的耶稣么?’我感到好笑:这家伙是在知识分子面前故意卖弄哩,便也冷静地回答道:‘你把我当作耶稣来恭维,不敢当。’”可是,在“文革”中,面对不公正的个人命运,他对党、对领袖一直保持着炙热的情感,他在《牛棚日记》中记载:“晚七时全机关开表忠心大会,即清队的动员大会。我和401室的人都去参加……这是把我们加入到群众中去的开始了,极为兴奋。开会前歌声不绝,听到几首新作的歌颂主席的曲子,不觉泪下。”1971年7月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党的五十周年生日。作为一名党员,被排斥在党的一切活动之外,心中是不能平静的。”1972年1月11日,他的日记内容如下:“晨听广播,忽闻陈毅同志逝世的消息,顿然泪下。主席亲自参加追悼会,是无上的哀荣。”

冯雪峰也好,陈白尘也罢,都只是“五七”战士的缩影和代表,曾经的民主革命的“斗士”,如今成了民主的“俘虏”,自觉自愿地成了顺从的“羔羊”,而且还是对党心怀真挚情感的“羔羊”。

需要提出的是,陈白尘当年在国民党的监狱,还可以写文学作品,然后寄出狱外发表。如今,被“自己人”管制,他的家信都要受到审查,写日记更是秘密行动。

个人境遇与外在表现的反差,在“五七”战士中极为普遍。当年领导过著名西战团、又创作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周巍峙,早在1934年,反运当局禁止发行他的歌集的时候,他不仅不退缩,反而改名“周巍峙”(与旧社会巍然对峙)后继续发行。可是,“文革”开始后,他被迫每天指挥夏衍、王冶秋等人唱《黑帮歌》:“我是黑帮,我是黑帮,我有罪,砸个稀巴烂!”唱完之后就跪下,把胸前挂的牌子举过头顶,口中念着“我是黑帮周巍峙”。遭受这样令人发指的人格侮辱后,他下放到向阳湖放鸭,劳动态度却堪称一流,为了提高鸭的产蛋率,竟然去厕所掏蛆,冲洗干净后用来喂鸭子。

一个个不可思议的逆来顺受、随遇而安,让人们不得不思索。我们甚至容易读懂离我们更远的李白、苏轼,却读不懂离我们更近的冯雪峰、陈白尘。比如李白,无论是身居皇室,还是沦为囚徒,他的狂放都是一如继往,不曾发生过改变;苏轼无论位居三品还是成为一介农夫,他的自信和乐观也不曾下降;杜甫无论身在皇帝身边还是逃荒在外,他的鄙视叛军和忠于皇室从不曾动摇。但是,一个面对国民党的屠刀高高昂起头的读书人,会对“五七”干校专横的军宣队服服帖帖;一个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知识分子,会在不断的盘问与责难中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所有这些,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再一次把眼光投向中国的大变局时代,以及大变局之后继续的巨变对文化人的影响。可以说,文化人在向阳湖行为举止上的不可理解,正是因为他们更深地理解了他们曾经走过的时代,更深地理解了当年拿生命做赌注、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奋不顾身追求的人生信仰,以至在惨淡的现实面前,他们宁可选择做“羔羊”,也不可以违背多年来自己的一腔热血。

走过新文化运动,经历了“左联”岁月,经历了与鲁迅的交往到对鲁迅精神的护卫,经历过集中营的非人磨难,经历了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茫然,又在党的营救中脱离苦海,对当年毅然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冯雪峰背负着山一样的情感,这座情感的大山压得他和周巍峙等人宁愿在“自已人”面前俯首帖耳!也让陈白尘可以抛弃所有个人委屈,为党的事业心潮澎湃。

韦君宜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家呀 我们对得住你 你愧对了我们。”这个家,指的就是党。而她的先生在续诗中这样写道:“不管家里把我们当作外人 我们也是家里的人 就是死了也愿意——葬在家里的地 就是变做杜鹃 也住在家里的屋檐……因为打不掉也抹杀不了的——一颗共产主义的心”读了父母的诗后,他们的女儿说:“可是我的爸爸妈妈,在他们才二十多岁时,在他们曾经日思夜想、为之奋斗、无比崇敬的自己的‘家’里,是怎样地强忍住内心最大的悲愤,是怎样地以宁可化自己为乌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人格为乌有的代价,维护了这个‘家’的呀!/哪怕在深夜扪心的呻吟中,还要虔诚地自我讨伐。”

《红岩》的作者杨益言在走出渣子洞后,又在“文革”中被造反派关押,在自己人的监狱中,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为的是将来为党为人民做更多的工作。而此时,《红岩》的另一个作者罗广斌已经死于造反派手中。无论什样残酷的现实,都不曾动摇这样一批共产党人对党的信念,只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做出的选择。

同类推荐
  • 岁月流情

    岁月流情

    文集记录了作者随建设队伍辗转大江南北、亲历水电建设工地的火热朝天,以及对爱情、亲情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西北风情和丰厚的人生积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有情致有感染有打动,真实质朴读的文字令读者与她同呼吸共感受。
  • 为爱种一片森林

    为爱种一片森林

    本书作者通过描写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人生的大道理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与那海洋般深邃的智慧来一场思想的交流,从而掌握人生的大智慧。相信,只要细细品读,它必能用智慧的光芒照亮你的人生之路。
  •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温馨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修订——温馨小语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依依柳岸

    依依柳岸

    未名湖是镶嵌在燕园中的一颗绿宝石。环湖垂柳,柳荫小径,塔影婆娑,波光潋滟。月下观湖,静若惺忪着睡眼的处子,微风花影,则是一杯轻漾的春醪。
  •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乌有”之义——民国时期的乌托邦想象

    本书通过爬梳和归纳民国时期有关乌托邦思想特质的文学现象,探察乌托邦作为一种思想类型,进入民国时期小说文本后所呈现的叙事形态及其想象方式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以期从文学的角度切入乌托邦功能和意义的研究。
热门推荐
  • 三生劫:痴情

    三生劫:痴情

    第一世,他为了她,修为散尽;第二世,她为了他,尽遭反噬;第三世,她成了魔,他跳了诛仙台。她本该笑看天下,却为了他,终消于六界;他本该逍遥一生,却为了她,痴苦一世。三生的情,原不过是她的劫,是他的劫。
  • 枪魂空间

    枪魂空间

    在俄罗斯旅行的枫影将要回到中国,正在他要返程的那天,世界性的危机凭空降临,人类世界瞬间将要变成一片火海。阿卡斯生物文明由异空间进攻人类,可他们攻击的手段却是生化幽灵,阿卡斯生物究竟是什么,这真的是一次外来入侵吗?世界没有沦陷的各国成立了“反抗阿卡斯生物军区司令部”,人类与生化幽灵以及阿卡斯生物的战争即将打响。(此文为半同人文,会涉及到《穿越火线》的一些元素)
  • 我回来了,你还在吗

    我回来了,你还在吗

    大学期间叶惜佳对易续一见钟情,展开猛烈追逐,成为易续的女朋友。张衣因为张恒礼在成长中给与的帮助、包容和巨大的无私也暗生情愫。大学毕业后,叶惜佳在父母的安排、易续的支持下独自留学德国。两年后满怀憧憬地回到长沙,易续和张恒礼却先后遭遇重创……在苦难面前,人与人的自私与无私、城府与单纯、冷漠与温暖都像被甩在白纸上的黑色、红色一样凸显无疑,由于亲情、友情、爱情与残忍的现实相碰撞而产生的慌张、扶持、奉献和选择也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撞击着四个人的心灵。叶惜佳和张衣,这两个从娘胎就认识的女孩,当心爱的人陷入绝境时,对“爱”、“家”和“归宿”也做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
  • 射雕之叶青青

    射雕之叶青青

    叶青青:啊,我掉水里了,快来救我啊!陆冠英:青青,我不会水啊,怎么办,快来人啊来人啊!陆乘风:救你?先把这几年吃我们家的粮食还给我!初九:青青,我来啦!!【噗通】啊啊!!我忘了我也不会水了,救我啊!!黄蓉:青儿姐,你坚持住!靖哥哥也掉水里了,我先去救他。叶青青:TAT总之,就是叶青青在射雕的苦逼生活……
  • 宋末天骄

    宋末天骄

    两宋之际,风云迭起。朝廷党争、阶级冲突、民族大义、宗教蛊惑、异族崛起……凡此种种,把华夏气运跌宕到谷底:汴京城破尽荼毒,徽钦二帝劫狼虎……郓哥儿,《水浒》里的孩童(郑重声明:本书非水浒同人文,开篇只是个引子,水浒人物不过是些点缀,主要写北宋末年官场),被现代穿越宅男秦穆借尸还魂,二世为人,原本想学其他穿越人物般跟着武松混草莽以便保住小命,却不想事与愿违,融不进草莽。不想东方不亮西方亮,帮助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无意举动惹来了各方关注,让他不但在阳谷挖到了财源与人手,甚至在草莽与读书士林间得到了最初的声望,更得到了三个看似白给却玄妙重重的官职,为他打开了大宋仕途的道路,叫这个原本两辈子都平凡无奇的小子好运连连,左右逢源,在大宋末世呼风唤雨。而这个转世的七杀星亦逐渐走出内心迷茫,只手补天,为华夏铺出一条康庄大道。此生功业,后人呼为“天骄”。
  • 傲武狂徒

    傲武狂徒

    末世超级进化者秦牧,穿越到永恒大陆,觉醒先天宝典!被家族抛弃的废物,摇身一变为万中无一的绝世天才!武道?我一晚上能连升十级,越阶踩人!丹道?九品丹药我一般当糖果吃!阵法?九天困龙阵,可坑杀万族强者!圣人预言,天降大难!且看秦牧如何执掌风云,碾压诸神道统!
  • 笑傲时空

    笑傲时空

    本小说写的是主角和爱人及亲朋穿行各种宇宙和时空国度的故事!穿行多种宇宙和各种国度的时空的结果对于平飞来说,是一种责任,因为他需要修复被葫葫芦芦抑或因为最后的自己的决定而捣乱的时空;穿行时空对与梦雅来说是找到一种方法和平飞有个孩子,因为她是金属生命体,而平飞是肉体生灵;对于龙宝来说则是猎艳寻宝探险盗墓……,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能行侠仗义和英雄救美便更好了;而对于龙贝来说,他是为了修炼,他想要更强,因为他的宿敌很强很强!我们要游到宇宙之边,时间尽头,调理一下与我有缘的不平之事!我不杀生,只是若把握逼急了,我会把它丢进宇宙漩涡黑洞之中,让它连离子都做不成!
  • 异魂歌

    异魂歌

    关于异能,和一群异能者,以及他们的契约者的故事。
  • 无相生死诀

    无相生死诀

    所谓神魔为何物?不过如土狗焉!那时的他如是说!
  • 魔尊圣主

    魔尊圣主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不容我,我便弑天我欲杀生成魔,以魔欲天,化身于天之诸法,成就吾之大道吾之道即天之法,天道我主,尔等莫敢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