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事事要留个有馀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者,不生内变,必招外忧。
[译文]不论做任何事都要留有余地,就是不要做得太绝,这样造物的上帝不会嫉妒我,鬼神也不会伤害我。假如一切事物都要求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一切功劳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即使不为此而发生内乱,也必为此而招致外患。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杯子太满了,就容易溢出水来,而留有空间就不会;气球吹得太大容易爆炸,而留有空间就有弹性得多。说话也是这样,人说话也不能说死,要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给对方一个面子,自己也可从容转身,进退自如,否则,一旦说死,而又发生了以外,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一位朋友在企业工作时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一天,处长把一项采购工作交给这位朋友,这件采购工作有相当的困难,处长问他:“有没有问题?这件事办砸了可是要扣工资的哟!”他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包君满意!”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处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虽然处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工资还是一分不少地扣了。
还有一位朋友和同事闹不愉快,他向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说完话还不到两个月,他的同事成为他的上司,我的朋友因讲过重话,也就只好辞职。
上述两例都是因把话说得太绝,以致最后让自己造入窘境的例子。把话说得太绝就像杯子倒满了水,再也滴不进一滴水,再滴就溢出来了;也像把气球灌满了气,再也灌不进一丝丝的空气,再灌就要爆炸了。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绝,而且也做得到。不过凡事总有意外,使得事情产生变化,而这些意外并不是人人能预料的,话不要说得太绝,就是为了容纳这个“意外”。
通过电视看各国政府开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新闻发言人面对记者的询问,都偏爱用这些字眼:可能、尽量、或许、研究、考虑、评估、征询各方意见……诸如此类,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们之所以如此,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为了留一点空间好容纳“意外”,否则一下子把事情说死了,结果却发生了意外,就会很尴尬,说得难听点,就是自己抽自己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