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2700000020

第20章 安禄山的骚动(4)

王銲交了一个和他一样脑袋发热的朋友,名叫邢縡,两个人又结交了一些禁军士兵,然后就三天两头在一块策划,准备刺杀禁军将领,夺取兵权,发动政变,目标是刺杀李林甫、杨国忠、和当时另外一个宰相陈希烈。

没有人知道王銲这么干的动机是什么,也许他是以为,把这三个人干掉,他老哥王鉷就能当上宰相了。可他也不用脑袋想一想,一旦他发动政变,就算成功诛杀了李林甫等三人,可他老哥和他就全都成逆党了,还当什么宰相?如果说他是准备挟持皇帝,号令天下,玩一把曹操模仿秀,可就凭他这几十号人,又怎么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看,王銲准备发动的这场政变都像是小孩子在玩过家家,毫无逻辑,毫无常识,毫无道理!或许我们只能说,这个宝贝王銲和他那帮可爱的哥们,都是用脚趾头在想事情的,若非如此,就是他们的脑袋通通被驴踢了。

精明强干的王鉷居然有这么一个活宝弟弟,也活该他倒霉。

由于王銲策划的这场阴谋只是过家家的水平,保密性太差,所以未及动手就被人告发了。

这一年四月九日的朝会上,玄宗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告状信交给了王鉷,然后面无表情地下了一道命令,让王鉷亲自带兵,由杨国忠配合,一起去缉拿乱党。

王鉷登时傻眼了。

居然有这样的事?!

可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没用了,当务之急就是想办法保住王銲一条小命。王鉷立刻暗中派人通知王銲逃跑,然后故意磨磨蹭蹭地拖到了日暮时分,才和杨国忠一起率兵包围了邢縡的家。邢縡慌忙带着几十个党羽突围。他知道这回八成是逃不掉了,情急之下脑袋忽然开了窍,于是一边突围,一边命他的党羽互相喊话,说:“不要伤了王大人。”

很显然,邢縡的目的是想让官兵误以为王鉷和他勾结,因而不敢放手追击,让他有机会逃出生天。

果然,杨国忠一听就中计了。他本来和王鉷就已经势不两立了,眼下王鉷要是真和乱党勾结,那自己岂不是就危险了?!

杨国忠疑心一起,追击的力度自然就弱了。邢縡一帮人且战且退,眼看就要逃之夭夭了,可就在这时候,他们被另一队禁军堵住了去路。

这是高力士率领的四百名飞龙禁军。由于玄宗不放心王鉷,所以特地派高力士前来压阵。至此,邢縡一帮人是插翅难飞了。没两下,邢縡就被砍了脑袋,其他党羽也全部被擒。

杨国忠回宫后,向玄宗汇报了整个经过,最后咬牙切齿地说了一句:“王鉷必定参与了这个阴谋!”

此时玄宗仍然信任王鉷,就说:“他受了朕那么大的恩遇,没理由参与谋反。”一直在冷眼旁观的李林甫此刻赶紧发话,也赞同天子的判断,认为王鉷肯定不知道他弟弟的事情。

李林甫之所以力保王鉷,首先当然是为了随顺玄宗,但最重要的是——一旦王鉷就这样被除掉,杨国忠接下来肯定会把目标转向他,所以他必须保住王鉷,让他来制衡杨国忠。

最后,玄宗决定不追究王鉷的责任,但为了维护法纪,希望王鉷做得漂亮一点,主动上表请求将王銲治罪,这样大家都有个台阶下。他让杨国忠把这个意思传达给王鉷。

如果王鉷识相的话,这时候绝对是要就坡下驴、丢卒保帅了,可他居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回了一句让玄宗和李林甫都目瞪口呆的话——我不忍心对亲弟弟下手。

玄宗勃然大怒。

给脸不要脸,你王鉷真的是活腻了!

随后,玄宗立刻命人逮捕了王鉷,让杨国忠取代了他的京兆尹之职,并让杨国忠和陈希烈会审王鉷。

既然是让杨国忠来审,那结果就毫无悬念了。王鉷不但被坐实了谋反罪名,而且连同以前杀任海川和韦会的事情也都被抖了出来。玄宗旋即下诏,赐王鉷自尽,然后把王銲绑到朝堂上活活打死,党羽全部诛杀;同日,王鉷的两个儿子被流放岭南,数日后就被杀死在了流放路上。后来,有关部门派人查抄王鉷的家产,居然一连数日都清点不完。

王鉷一死,杨国忠就彻底熬出头了。

天宝十一年五月,玄宗把原属王鉷的二十几个职务,如御史大夫、京畿采访使、关中采访使等等,通通给了杨国忠。

不出李林甫所料,杨国忠取代王鉷之后,立刻就把枪口掉过来对准了他。

杨国忠利用王鉷的案子大作文章,指控李林甫和王鉷兄弟暗中勾结,并且和突厥叛将阿布思也有瓜葛。阿布思是突厥降将,曾一度归顺大唐,后来因与安禄山有隙而再度叛回漠北。

为了彻底扳倒李林甫,杨国忠还怂恿陈希烈和哥舒翰一起出面指证。对于杨国忠等人的指控,玄宗当然是不会轻易采信的。可尽管如此,从这个时候开始,玄宗还是逐渐疏远李林甫了,转而把全部的信任和恩宠都给了杨国忠。

至此,杨国忠入相已成定局,而李林甫也成了他必欲拔除的眼中钉。“国忠贵震天下,始以林甫为仇敌矣……”(《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在这场激烈的政治角斗中,杨国忠很可能会笑到最后。

面对如此恶劣的形势,李林甫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临深履薄之感。

他生平第一次感到了恐惧。

这个位极人臣、势倾朝野、主宰帝国政局长达十多年的一代权相,生平第一次感到了一种强烈的恐惧……

李林甫把自己吓死了

综观李林甫十九年的宰相生涯,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属于“锋芒初露”时期,时间是从开元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在此期间,他千方百计整垮了张九龄,登上了首席宰相的宝座;第二个阶段属于“固权保位”时期,时间大致是从开元二十四年到天宝五年,在此期间,他运用“口蜜腹剑”的高超权术和“罗钳吉网”的高压手段,铲除了一批又一批对他构成威胁的政敌,牢牢把持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柄;第三个阶段属于“权势熏天”时期,时间大致是从天宝五年到天宝十一年。

也就是说,差不多从李适之罢相、陈希烈入相开始,他的权势就逐渐臻于全盛了。

陈希烈,睢阳郡(今河南商丘市)人,由李林甫引荐,于天宝五年四月以门下侍郎衔入相。此人精通老庄之学,为人柔顺谦和,专以神仙符瑞之说讨好皇帝,除此之外毫无过人才干,李林甫以其“柔佞易制,故引以为相”。陈希烈入相后,果然成了牛仙客第二,对李林甫唯命是从,“政事一决于林甫”。(《资治通鉴》卷二一五)

依照旧例,宰相每天在朝堂办公必须到午后六刻(下午一点半)才能下班。李林甫此前也一直严格遵守这个上下班制度,从未迟到早退。并不是说他很敬业,而是因为不待在朝堂上他不放心,怕其他宰相私自揽政,把他架空。可自从天宝五年陈希烈来了以后,李林甫就完全放心了,他给玄宗打了份报告,声称当今天下已经太平无事,他也不用老是守在朝堂了。

从此,李林甫每天巳时(上午十点)便打道回府,命三省六部将一切军国要务直接送到他府上,然后就在家里办公,把所有文件都批复了,最后再让有关官员拿去给陈希烈过目。当然,陈希烈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在李林甫批复的意见后面签个名字而已,这样就算走完宰相联署办公的法定程序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玄宗对李林甫的宠幸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不仅加封李林甫为开府仪同三司,赐食邑三百户,而且还把京城内外最上等的宅邸、田庄、园林、别墅,以及天下各种奇珍异宝大量赏赐给他,“前后赐与,不可胜纪”。(《旧唐书·李林甫传》)

那几年里,李林甫的权势达到了巅峰。凡是没上朝的日子,文武百官都会争先恐后地往他的家里跑,一个个忙着向他请示汇报,以致台省各级主要官员普遍都不在岗,经常只剩下陈希烈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朝堂上。对此,《旧唐书》评价说,李林甫“久典枢衡,天下威权,并归于己”,“宰相用事之盛,开元已来,未有其比!”

天宝六年岁末,临近春节之时,天下各郡县进献的所有贵重贡品先后运抵尚书省,玄宗命文武百官前去参观。可还没等众人看够,玄宗就忽然间大手一挥,命人把贡品全部装车,通通拉到了李林甫的府上。

百官们面面相觑。

原以为皇上叫他们来是要发年终福利的,没成想只是让他们过了一回眼瘾。

这不是拿咱耍着玩吗?皇上,您也忒偏心了吧?

作为玄宗一朝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个宰相,李林甫虽然表面上权倾天下、威风八面,可实际上他的内心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之中。

因为在他眼里,这个世界就是一座丛林,每一个角落很可能都隐藏着敌人,而且随时会跳出来咬他一口,所以他必须时刻小心提防。

他总是用尽一切手段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直到只剩下一双眼睛和一对鼻孔,然后冷冷地窥视着丛林的每一个角落,小心翼翼地嗅着每一种危险的气息……

到了天宝中后期,由于权宠过盛,树敌太多,李林甫的儿子李岫经常有一些不祥的预感。有一次,父子俩在后花园散步,李岫忽然指着那些正在埋头修葺亭台楼阁的工匠杂役,忧心忡忡地对李林甫说:“父亲大人,您久掌大权,怨仇满天下,倘若哪天灾祸降临,恐怕连做一个像他们这样的杂役都不可得了。”

李林甫当即面露不悦之色,说:“势已如此,将若之何?”(《资治通鉴》卷二一五)

此时的李林甫绝对不会想到,儿子李岫的这句话最终竟然会一语成谶。因为结怨太多,李林甫总担心会有刺客暗杀他。于是白天出行,他总要带上一百多名步骑兵,分左右两翼护卫,而且命令巡防京城的金吾卫提前开道,数百步外的前行卫队所到之处,就算公卿百官也要赶紧回避,更不要说普通百姓了。

由于经常处于警觉状态中,所以李林甫不仅白天紧张兮兮,连夜里也总是无心睡眠。

每天晚上,李林甫的府邸四周总是岗哨林立,而且宅邸中到处设有重门复壁和暗道机关。每天夜里,李林甫都要换好几个地方睡觉,以至连他的妻妾子女都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换言之,李林甫晚上的大部分时间都不是在睡觉,而是在换床,频繁地换床。

李林甫或许可以如此宣称:每天晚上,如果我不是在这张床或那张床上,就是在这张床到那张床的路上……

自大唐开国以来,许多有能力的朝臣都是先外放为边帅,取得战功后再入朝为相的,玄宗一朝尤其如此。李林甫很早就意识到,如果不封死这条“出将入相”的通道,自己就很难长久把持朝政。所以,早在开元后期,李林甫就曾向玄宗提出了一条重大的人事建议,他说:“文臣为将,不敢身先士卒地抵挡敌人的弓箭炮石,不如起用那些出身寒微的胡人为边防将帅。这么做有两个好处:其一,胡人勇猛善战,远比文臣更适合驰骋沙场;其二,这些胡人没有显赫的门第,势单力孤,难以在朝中交结朋党。因此,陛下若能以恩义感召他们,他们必定能为朝廷效死。”

玄宗闻言大悦,觉得李林甫说得很有道理,当即采纳了这项建议。于是,自开元末年以至天宝年间,一大批胡人迅速被提拔为帝国的高级将领,并纷纷出任边镇节度使,成为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这其中,除了高仙芝、哥舒翰等人外,还有一个即将改写唐朝历史的重要人物,当然就是安禄山了。

在唐玄宗之前,大唐朝廷为了防范胡将,一般都会用德高望重的名臣来加以控制。如突厥降将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人,虽然骁勇善战、对大唐忠心不二,但朝廷还是没有委以大将之任,而是“多以重臣领使以制之”(《旧唐书·李林甫传》),足见对胡人的防范之严。除此之外,朝廷还有三条不成文的规定制约边帅,即:不能在一地长久任职,不能在朝中遥领远地,不能由一人兼统多镇。

这就像三条绑在边帅身上的绳子。有了这三条无形的绳子,帝国就不会有强枝弱干之虞,朝廷也不会有尾大不掉之患。

然而,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却亲手解开了束缚边帅的这三条绳索。

从开元后期开始,边防将帅在一地长年任职的已经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而朝中宰相遥领远地的也已屡见不鲜(如萧嵩、牛仙客、李林甫等),节度使兼统他镇的更是习以为常(如王忠嗣、哥舒翰、安禄山等)。

由此可见,正是因为李林甫的自私和弄权,加上唐玄宗的自负和麻痹,才导致了“诸道节度使尽用胡人,精兵尽戍北边,天下之势偏重”的危险局面,使得中央与地方的军力对比产生了严重失衡——从“居重驭轻”“强干弱枝”一变而为“外重内轻”“强枝弱干”!

从这个意义上说,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罪魁祸首,无疑就是李林甫和唐玄宗。

然而,如果没有后来杨国忠的擅权乱政,安禄山也不会那么快就狗急跳墙。事实上,在李林甫当政期间,安禄山对他一直是又敬又怕、甘拜下风的。不要说让他起兵造反,就算让他跟李林甫过过招,恐怕他都没那个决心和胆量。

安禄山这个人,外表粗犷豪放,大大咧咧,其实内心细如针尖,既狡黠又阴险。从心机、城府和谋略上来说,满朝文武没有一个被安禄山放在眼里,可唯独李林甫是个例外。

说李林甫是安禄山的克星,恐怕也不算夸张。因为安禄山狡猾,李林甫比他更狡猾——“安禄山以李林甫狡猾逾己,故畏服之。”(《资治通鉴》卷二一六)

对付安禄山这种人,李林甫自然有他的手段。

每一次安禄山入朝,李林甫都会盛情邀请他到府上聚会,宾主之间经常就共同关心的话题互相交换看法,而且会谈也总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可是,往往是在宾主双方言谈甚欢的当口,李林甫总会冷不丁地冒出一两句话。就是这一两句话,常常会一举道破安禄山心中某种隐秘的想法。

每当这种时候,安禄山脸上的表情总是颇堪玩味。

久而久之,安禄山就不得不在心里说——服了你了。

他终于不得不承认,在李林甫面前,自己几乎就是个半透明体。

从此以后,凡是宾主双方再次进行亲切友好的会谈时,安禄山总是战战兢兢、如坐针毡,乃至大冬天里也会冷汗直冒。(《资治通鉴》卷二一六:“虽盛冬,常汗沾衣。”)当然,作为一个热情而又体贴的主人,李林甫对客人的关怀一向是无微不至的。每当看见安禄山又不知何故暴汗不止了,李林甫总是会“抚以温言”,并且“自解披袍以覆之”,也就是脱下自己的袍子披在安禄山的身上,给他送去春天一般的温暖。

不知道安禄山披上袍子后,是感觉到温暖还是感到更加寒冷,反正他的表情是相当的受宠若惊和感激涕零。而且,自从披了一回袍子后,安禄山就不拿自己当外人了,从此不再称呼李林甫为“大人”,而是十分亲切地叫他“十郎”(李林甫排行第十)。

此后,每逢安禄山派手下入京办差,他总会特地吩咐手下人一定要来拜见十郎。手下回去后,他就会忙不迭地问:“十郎都说什么了?”

如果李林甫给了他几句鼓励的话,安禄山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要是听到手下转述李林甫的话说:“告诉安大夫,一定要好自检点!”他就会吓得脸色苍白,口中喃喃自语:“完了完了,这回我死定了!”

在李林甫当政的最后几年,他就是以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把安禄山收拾得服服帖帖。基本上可以说,只要李林甫在相位上一天,安禄山就一天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到了天宝末年,随着杨国忠在帝国政坛上的强势崛起,李林甫独揽朝纲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

同类推荐
  • 情趣大明

    情趣大明

    草长莺飞白驹过,半部秦淮半红楼。本书讲述一个服装设计系毕业的男生穿越到贾宝玉身上,在明朝末年贩卖情趣内衣的故事。爱情,友情,亲情,情情入骨深似海;雅趣,智趣,奇趣,趣趣走心乐开怀。友情提醒:小纯洁请在粑粑麻麻指导下阅读。
  • 乱六合

    乱六合

    晨雷奉老师遗命,周游列国,并致力于止战事业。参与多场大战,建立自己的威名,并且深入了解各国形势。364年2月晨雷助陌国退敌,陌国君主不信任他,苏浅自愿为质。胜后陌国君主以苏浅宁寂性命威胁晨雷出仕己国,结果手滑没威胁好,苏浅失踪,宁寂死。后果很严重。失去妻儿的晨雷坚定了统一六国的志向,于是投效原驷,开始统一六合的大业。
  • 清官

    清官

    一念回清,志在为官,虽为清客,不为清官——【清官】夏峰,误入歧途的年轻人,胸无大志的他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他出身不明,却无人问津。他扳倒权贵,却毫发无损。他颠倒朝纲,却不思悔改。他投机取巧,却左右逢源。他身为清官,却不思忠君。小人物的奋斗史,故事从一八九五开始……
  • 纪连海点评《汉书》(全2册)

    纪连海点评《汉书》(全2册)

    《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与《三国志》《史记》《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纪连海点评<汉书>(套装上下册)》从《汉书》一百二十卷中,选取“纪”10篇,点评了刘邦、刘盈、吕雉、刘恭、刘弘、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刘奭、刘骜共12位人物;选取“传”41篇,点评了陈胜、韩信、季布、萧何、张良、贾谊、李广、司马相如、司马迁、东方朔、杨雄、王莽等共131位人物。
  • 犹豫为王

    犹豫为王

    一段我要为王的人生经历,一段痛苦的挣扎。梦想的破灭,是失落,是恐惧,是犹犹豫豫!
热门推荐
  •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契约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契约

    本书分十二章,内容包括:社会背景分析与研究结构设计、心理契约的理论基础——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契约的概念分析、心理契约的结构分析等。
  • 黑咖啡与白牛奶

    黑咖啡与白牛奶

    [花雨授权]看一看,瞧一瞧,一杯黑咖啡,一杯白牛奶,尹家两朵性格迥异的孪生姐妹花;一位商界帝王,一位黑道霸主,两只各据一方的超级大金龟;怎么配?黑白配喽。现代爆笑爱情喜剧,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持续叫卖中……)!
  • 混沌真王传

    混沌真王传

    人死为鬼,鬼若想往生便要投胎,成人后人修炼成仙.仙修炼成神.神堕落成魔.这是个循环,称为轮回,轮回万物,万物轮回这就是从混沌之初便存在的法则.
  • 芙渠

    芙渠

    那日她十里红妆,却比不过一袭白衣胜雪,而大雪埋没的,是她的心……一诏圣旨,当今太子被迫取京城捕快的女儿芙渠为妻。大婚之时,一身红装的她亲眼看自己的夫君拉着她曾经的好友进屋拜堂。凄然、苦楚,即便如此,她又能如何?直到有一天她爱了半辈子的夫君,亲手扼杀了她原本破碎的心……
  • 平凡女孩之爱上tfboys

    平凡女孩之爱上tfboys

    本小说是tfboys同人文,偏二源,小凯和千玺也有。内容嘛……自己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 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任正非

    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任正非

    狼是自然界中最具有生命力的动物,狼凭借着它天生的本性在残酷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狼性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现代企业所缺少的东西。华为被认为是最具有狼性的公司,它像狼一样思考、像狼一样行动,并以狼的凶犯迅速膨胀了自己的努力。为了保持狼性,任正非敢于“顶风作案”。他是中国企业家的“带头大哥”和标杆。《中国最具狼性的总裁任正非:马钧品任正非》以大师的视角来圈点中国标杆的管理与决策。
  • 奈何十月心

    奈何十月心

    连十月,就算你是被尼姑养大的,可你不是尼姑啊!你的心呢,心呢!?本皇子就不信奈何不了你!哼!——本是天之骄子的六皇子,奈何在这个假尼姑面前总是如此暴躁
  • 伤城往事

    伤城往事

    一个坚强的女性从民国到九十年代的一生情感经历。她从童养媳成长为一个成功的女商人,再到一位受人尊重的长者。回首往事她的一生波澜起伏,更沧桑历尽。
  • 智脑重启

    智脑重启

    一场超级大地震的发生,让这艘本就残破不堪的星舰直接破碎。与此同时,首都地下,“能源当量0.7%,需尽快补充,自动寻找目标符合人选。”随着微弱的言语,在王明懵逼的表情中,当选为文明的重建者。从此,昔日辉煌的超级文明,将重现它的光彩。
  • 武凌战纪

    武凌战纪

    天运城千年以来最年轻的武师,季家子孙季辰,因遭人算计,气海被废,受尽冷眉横眼,看少年一颗不屈的心如何一步步逆天改命,踏上巅峰!一朝祸来随风起,不屈之心证千秋!睥睨万古谁人论,武凌战纪逆天命!我季辰所失去的一切,我会亲手一点一点拿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