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字翁伯。解姊子为人所杀,其姊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称字本应示敬,然此处郭解姊本不当称字,称字是其姊故意反语相激,大有愤恨讥刺之意。然郭解纵为游侠豪倨,而于人自称则必自名:“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见《游侠列传》)
汉魏以后,这种自称称名,称人称字的谦敬用法在书信格式中已成定式。现存比较可信的最早书信是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的郑国子产写给晋国赵盾的一封信,在此信中,子产自称称“侨”表谦。现存书信中,最早有开头语的是司马迁《报任安书》,自名司马迁开头,且对任安亦未称名,称其曰“少卿足下”。魏晋以后的书信,开头语以自己称名,名后缀“启”或“白”字的格式最为流行,如曹丕的《与吴质书》、曹植《与杨祖德书》、刘琨《答卢谌书》等。而且,在此前文献中用于第三人称,即不是面称而是背称语及第三者时,似乎可以称字,但也可以称名。但在此后的书信中,对第三者则必称字表敬。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语阮籍则曰阮嗣宗,司马相如则为长卿,张良则为子房,诸葛亮则为孔明,徐庶则称元直,华歆则为子鱼,管宁则称幼安。
(2)谦称和敬称
谦称敬称均属称谓,其功能在于指称。只不过谦称是一种表谦的称谓,敬称是一种表敬的称谓。由于我国自古有自谦尊人的礼俗,所以就把谦称用于自称,而把敬称用于称人。自谦和尊人是相辅相成的,自我谦下,就意味着尊敬别人;而尊敬别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自我恭谦。
①谦称
谦称是把自己说得不好,所以谦称大多采用贬义词;或者在称谓词或其它名词前边加上贬义词构成。较其大类如下:
甲、愚拙类
愚、愚陋,愚昧。单用,可以作第一人称代词的谦称。如诸葛亮《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还可用在其他称谓或相关词前构成谦称,指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
愚臣,臣下对君上的自称。
愚兄/弟,对同辈年长者或年轻者的自称。
愚意、愚怀等,是对自己想法意见的谦称。
遇忠、愚诚等,是对自己忠心诚意的谦称,如李密《陈情表》:“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拙,笨拙。不能单用,只能加在其它词语前边,谦称与自己相关的事:
拙作、拙稿,对自己作品或文稿的谦称,此外还有拙撰、拙著、拙笔、拙诗等的叫法。
拙制,拙言、拙技、拙见等,是对自己的制品、言语、技艺、见解等的谦称。
拙荆、拙夫、拙女,是对自己妻子、丈夫、女儿等的谦称。
乙、鄙陋类
鄙,眼光短浅,见识少。加在其它称谓或名词后边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事:
鄙臣、鄙生、鄙子,是臣下对尊上、学生对老师、或晚辈对长辈的自谦之词。
鄙制、鄙作、鄙文是自己文章作品的谦称。
鄙怀、鄙概、鄙计、鄙况等,是对自己的心愿、气量、计谋、状况等的谦称。
陋,知识浅薄,见识狭隘。用在相关词前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事:
陋才,谦称自己的才能。曹植《叙愁赋》:“荷政绂之令服,非陋才之所望。”
陋忠,谦称自己的忠心。《战国策·秦策》:“愿以陈臣陋忠,而未知王心也。”
陋见、陋宗、陋目、陋制等,都是对自己见闻、宗族、眼光及制作等的谦称。
丙、卑贱类
卑,卑下,地位低贱。不单用,与其它名词连用可表与已有关的谦称。
卑人,旧时戏剧小说常作自谦之称。
卑吏、卑职、卑弁、卑官、卑目、卑微等均为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的自谦之称。
贱,卑贱、下贱、地位低。用在其他称谓或名词前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
贱子、贱夫,谦称自己。杜甫《赠韦左丞丈》:“贱子请具陈”
贱臣,臣下对君上贱称自己。《国策·赵策》“非贱臣所敢任也。”
贱品,谦称自己的出身。南梁刘潜《为王仪同谢国姻启》:“实臣素里庸族,蓬衡贱品。”
贱姿,谦称自己的资格品质。唐权德舆《与陆州杜给事书》:“驽薄贱姿,诚不自意”又可称贱质,北周昙积《谏周太祖》:“贫道余年贱质”。
贱辰,谦称自己生日。顾炎武《与友人辞祝书》:“明府将以贱辰光临赐祝。”又曰贱庚、贱降、贱诞、贱日等。
贱事,谦称自己的工作,事务。司马迁《报任安书》:“会东从上来,迫于贱事,相见日浅。”
贱疴,谦称自己的病,清朱之瑜《与片山益庵书》:“贱疴稍可,即当趋侯。”
贱嗜,谦自己的嗜好。韩愈《秋怀诗》:陈迹竟谁寻,贱嗜非贵献。”
贱术,谦称自己的谋略、计策。王安石《读诏书》:“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
微,卑微,职位低微。苏轼《上执政书》:“盖人微言轻。理自当尔。”作谦称不单用,用在其他词语前,指称与自己相关的事:
微力,谦称自己的能力。崔融《西征》:愚臣何以报,倚马申微力。”
微命,谦指自己生命。王勃《滕王阁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微衷,谦称自己的诚心。唐俞简《行不由径》诗:“一示遵途意,微衷益自精。”
微节,谦指节操。《后汉书。循吏传》:“私立微节,不敢苟私乡曲。”
微素,谦指自己的想法、意见。唐姜公辅《对直言极谏策》:“俗申微素,进退忧惶。”
微功,谦称自己的功劳。《后汉书。班超传》:“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
下。职位卑贱,处在下位。作谦词不单用,总是附在相关词语前指称多事:
下臣,臣下对国君的谦称。《礼记。玉藻》:“凡自称,上大夫曰下臣。”孔疏:“上大夫卿也。自于君之前称曰下臣。”
下官,本为对上级长官的自谦之称,后泛指谦称。南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下官每读其书,未尝不废卷流涕。”
下情,谦称自己的心情或境遇。《晋书。陆纳传》:“欲与公一醉,一层下情。”王安石《谢孙龙图启》:“瞻望门阑,下情天任。”
末,微末,末位。只用于相关词语前表谦称:
凡官吏自称,多用末臣、末官、末朝、末僚等。《昭明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序》吕延济注:“末臣,延之白谦也。《晏子春秋问下十》张纯一校注引黄以周曰:“末朝,谦词,犹下文云‘下吏’。”
末学,晚学、后进用以自谦之称。苏轼《与封守朱朝清》:“使末学稍窥家传之秘,幸甚,幸甚。”
末席,谦称自己所处位置。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何由叨末席,还得叩玄扃。”
末议,谦称自己的见解议论。司马迁《报任安书》:“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小,与其他词构成谦称:
小人,面对地位、官职比自己高的人,对自己的谦称。《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也可自称小于,小生、或小妇。余如小女则谦称女儿,小儿则谦称儿子,小婿则谦称女婿,小文则谦称自己的文章。
丁、浅薄类
浅,浮浅,浅薄,不单用,与其他词语配合,可作有关谦称:
浅见、浅闻、浅衷、浅学、浅知等,只有自称方为谦称,指自己的学识浮浅,见闻不广。孙奭《(孟子正义)序》:“今辄罄浅闻,随赵氏之说,仰效先儒释经,为之正义。”
薄,浅薄,微薄。用于有关词语前,谦称与自己有关的事:
薄技,谦称自己技能微薄。司马迁《报任安书》:“使得奏薄技,出入周卫之中。”
薄才,谦称自己才能低微。杜甫《奉赠鲜于京兆》:“且随诸彦集,方觊薄才伸。”
薄田、薄业、薄产,谦称自己的田产、家业微薄。宋刘克庄《谢傅侍郎举著述启》:“杜曲桑麻,粗有先人之薄业。”沈佺期《答魑魅》诗:“上京无薄产,故里绝穷庄。”
薄具、薄酌、薄馔、薄设,谦称酒肴饭食菲薄,不丰盛。司马相如《长门赋》:“修薄具而自设兮”。
薄礼、薄物,谦称自己的礼物。
薄躬、薄身、薄躯,谦称自己的身体。明陈宗之《汉道》诗:“乾坤虽浩广,无隙置薄躬。”王粲《从军诗》:“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刘基《吊岳将军赋》:“捐薄躯以报主兮,乃忠臣之素心。”
菲,菲薄,微小,常用在相关词语前,作谦称:
菲德、菲才,谦称自己的德才。《梁书·武帝纪》:“朕以菲德,君此兆民。”明王鏊《震泽长语》:“余以菲才谬登政府,虽不久,秩一品。”
菲仪、菲敬,谦称自己的礼物。杨万里《罗氏定亲启》:“菲仪仍守于旧规。”
寸,比喻微小,微薄,用于相关名词前,谦称有关事物:
寸心、寸意、寸志、寸衷,均谦称心意、情意。钱起《逢侠者》:“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寸名,谦指姓名。陈亮《再上高宗皇帝书》“以终前书之所言而附寸名于竹帛之间,不使邓禹笑人寂寞。”
又,凡书信均可谦称寸函、寸禀、寸笺、寸缄、寸楮等。
戊、贫寒类
贫,贫穷,困乏。与其他词语组成谦称:道、僧民均可称为贫道、贫僧、贫衲、贫尼、贫姑等;自己家宅可谦称贫宅、贫舍、贫家、贫栖等。读书人谦称自己可用贫生,妇女可称贫妾,儿子可称贫儿,均可作第一人称代词。
寒,贫寒。读书人谦称自己为寒生。陆游《与本路郡守启》:“某潦倒寒生,沉迷薄宦。”谦称自己妻子为寒荆,谦称自己家庭为寒族,谦称自己家宅书舍为寒舍、寒家、寒门、寒斤、寒邸、寒斋等。韩愈《答张彻》:“勤来得晤语,勿惮宿寒斤。”
己、王侯自谦之称
《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梁章钜《称谓录》:“《曲礼》:‘庶方小侯人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日子,自称曰孤。九州之长于内自称曰不穀,于外自称曰王老。’《孔疏》谓凡常诸侯皆称寡人,《僖四年》齐桓公对屈完称不穀者,谦也;《庄十一年》宋灾,鲁往吊之,宋闵公称孤者,《传》云,列国有凶,称孤,礼也。据此则孤、寡、不穀皆诸侯自称。
孤,少德之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用为第一人称代词的谦称。《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桓公十四年》:“楚子曰:‘孤之罪也。’”
寡,少,少德之人。春秋战国时诸侯自谦之称。《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战国策·齐策》:“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寡一般不单用,只有寡人才是第一人称代词的谦称。寡君则不用为自称,是诸侯国大夫谦称自己的国君。《礼记·孔子闲居》:“故称人之君曰君,自称其君曰寡君。”《左传·成公三年》:“对曰:‘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庚、臣下自谦之称
臣,《礼记·少仪》注:臣谓囚俘。囚,取也。《广韵》:男子之贱称。古时君王之下,一切人均可对君上称臣。《诗·小雅·北山》:“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故臣可作自己之谦称。《左传。隐公元年》:公子吕曰:“欲与大叔,臣请事之”《汉书·商帝纪》:“臣少好相人。”注:张晏日古人相与语多自称臣,自卑下之道也。
下臣,一般只用于臣对君的自谦,《左传·昭公三年》:“寡君命下臣来继旧好。”这是作为臣下的叔弓,面对晋君的自称。
累臣,是被俘的人自谦之称。《左传·成公三年》:对曰:‘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这是晋知蕾对楚王的自谦,知蕾在卹之战中被俘。
陪臣,《礼记·曲礼》:“列国之大夫人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左传·僖公十二年》管仲辞日:“陪臣敢辞。”
外臣,也是士大夫面对别国国君的谦称。《左传·成公三年》:“以赐君之外臣首”《国语·鲁语上》:“外臣之言不越境。”
仆,役使之人,《广雅·释诂》:“仆,使也。”后为自谦之称,广泛运用于人们相互之间第一人称的谦称。司马迁《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吴均《与顾章书》:“仆春月谢病,还觅薜萝。”
②敬称
敬称是把别人说得好,对别人表示尊敬。自古礼仪,敬称只用于自己以外的人,而不能用于自己。所以敬称大多使用褒义词,把褒义词使用在对别人的称呼上,即把褒义词加在相关名词或称谓前构成。
甲、尊贵类:尊,尊贵,高贵,用在相关名词前,敬称别人或与别人有关的人或事。
询问别人姓名,表示敬称则用尊姓、尊名、尊字、尊讳、尊号等。
敬称别人父亲则有尊公、尊甫、尊府、尊君、尊翁、尊侯等。
敬称他人母亲则有尊堂、尊萱、尊慈等。
敬称对方的妻子,则有尊阁、尊阃、尊壶、尊正等。阁、阃指内室,妇女所居,借指妇女。壶本宫中道路,引申为内宫,后泛指妇女内室也是借指。
所以称尊表敬的人事很广泛,方法就是在这些需要表敬的相关人事名称前加尊即可。尊庚、尊齿、尊寿是敬问人家年龄;尊行是敬问行辈;尊介、尊使、尊纪是敬称别人仆人;尊门、尊阀是敬称家族门第;尊府、尊寓、尊居、尊宅是敬称对方家或住宅;尊意是敬称意见;尊恙是敬称疾病;尊颜是敬称仪容;尊撰是敬称著作;尊赐是敬称对方的赠赐。
贵,高贵、贵重。与尊字一样,贵可以广泛运用于所要表敬的人或事的称谓、名词之前,用来表敬。贵职是敬称官职;贵地、贵乡是敬称别人乡里或住地;贵属是敬称对方下属;贵冗是敬称他人事务。
高,尊贵,高上。仍然可以广泛加在所称事物之前表敬。加在姓名前敬问人家姓名。高明、高驾是直接敬称对方的,如《汉书·萧望之传》:“是以天下之士,延颈企踵,争愿自效,以辅高明。”沈佺期《拟古别离》诗:“离居久迟暮,高驾何淹留,”高见是敬称他人见解;高论是敬称议论;高迁、高就是敬称他人升任更高职位;高情、高义是敬称对方的情谊;高鉴是敬称对方对事物的明察,如南齐张融《答周颐书》:“未知高鉴,缘何识本?”高闻、高听是敬称对方的听闻,如王勃《与契苾将军书》:“虚承厚滕,不副高闻。”《宋书·颜延之传》:“而言不入于高听,人见弃于众视。”高会,敬称他人与己会面,如范仲淹《答赵元昊书》:“某与大王虽未尝高会,向者同事朝廷。”
宝,《说文》:“宝,珍也。”后指贵重之物,又用于天子事物敬语,如帝位为宝位,帝诏为宝训,帝车为宝辇等;又用于佛教事物敬语,如佛家寺院则称宝刹、宝宇、宝阁、宝殿等;佛像为宝相;佛塔为宝塔;佛灯为宝灯;僧人钵盂敬称为宝钵;也可用于道家事物敬语,如宝章、宝诀、宝篆等。也有用于对一般人的敬称,如宝店、宝号;敬称对方信件则曰宝札;敬称眷属则曰宝眷。
乙、清雅类
清,有高洁、高雅的意思,故可以加在相关名词前表敬。
清才、清士是敬称品行高洁的人,《史记·伯夷列传》:“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清言、清论、清谈是敬称言论高雅,陶潛《咏二疏》:“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晤。”杜甫《送高司直》:“清谈慰老夫”。
清风、清格,是敬称品格,刘勰《文心雕龙诔碑》:“标帝盛德,必见清风之华。”
清诲是敬称别人的教诲,《后汉书·赵壹传》:“冀承清诲,以释遥悚。”
清虑是对人思虑的敬称,陆机《吊魏武帝文》:“纡广念于履祖,尘清虑于余香。”
清范,称人高洁的风范,王维《祭沙陁鄯国夫人文》懿此清范,夫人之则。”
清颜,对人容颜的敬称,《南史·孔休源传》:“不期忽觏清颜,顿祛鄙吝。”
清誉,对人声誉的敬称。
雅,高雅,经常用于相关动词前,敬称对方某种言行的高雅。
雅惠,敬称对方给予的赠施,也作雅贶,李商隐《重祭外舅文》:“雅贶或比于侨吴”
雅望,称人期望的敬称,钱谦益《授承德郎制》:“勉副雅望,服此训辞。”
雅论,称人议论的敬称,葛洪《抱朴子对俗》:“若为雅论,宜不验也。”
雅鉴,称人明察审辨的敬词,苏舜钦《上杜侍郎启》:“非惟损明府之雅鉴,实亦隳风化之一节也。”
雅度,称人度量的敬称,孙绰《颍州府君碑》:“茂才亮拔,雅度恢廓。”
雅意,称人好意的敬词。明唐顺之《与田巨山学提书》:“多谢雅意。”
雅思,敬称别人的才思。应璩《与广川长岑瑜文书》:“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
丙、华芳类
华,华美,华丽。用于相关词语前,敬称有关事物。
对方来信敬称华翰、华缄、华笺,如徐陵《答周处士书》:“仰披华翰,甚慰翘结。”
敬人诗文谓之华篇、华章,毛泽东《和柳亚子先生》:“落花时节读华章”。卢照邻《乐府杂诗序》:“泉涌华篇,岷波连于碣石。”
敬人生日谓华诞,明史谨《寿达夫次韵》:“螺杯献洒逢华诞”。
敬称他人声誉谓之华问,韩愈《赠孤独府君墓志铭》:“朋游益附,华问弥大。”
芳,香美芳洁,加于相关名词前表敬称,多为与女性相关的事物。如敬人信函常谓芳札、芳翰、芳信、芳缄、芳词、芳讯等,韦应物《寄子西》诗:“伤离枉芳札”,白居易《喜萧侍御书至》:“忽惊芳信至”,唐玄宗《逍遥楼》诗:“一览遗芳翰”。
女性名字敬称芳名。
女子年龄,敬称芳龄,清蒋士铨《家祭》:“芳龄早逝,吉梦未符。”
女人容颜谓芳颜,芳容。但也有称男人容颜的,如刘大櫬《祭张闲中文》:“既谠论之不闻,亦芳颜之莫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