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9900000005

第5章 人生的困惑(5)

我不否定乐天主义的集大成者——莱布尼兹在哲学上的功绩,也无暇深究他的“单子论”和“预定调和说”是否一致。他的《新悟性论》不过是些摘录,以订正洛克的名著《人类悟性论》为目的,但其中虽有详细的批评,内容却失诸贫弱。他的反对洛克,正如他写《关于天上动力的原因的试验》——反对牛顿的重力学说一般,最后仍然招致失败。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即是特别为反对莱布尼兹的这种哲学而执笔,对它的论点是攻击性、甚至是破坏性的,但与洛克和休谟则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今天的哲学教授们,对莱布尼兹各方面都推崇备至,一心一意复兴他的“蒙蔽术”;另方面,对康德则尽可能贬抑并且排挤他。究其原因,不外是为生活问题。《纯粹理性批判》认为,犹太神话不能与哲学并称,它们甚至轻率地把灵魂当作实存之物。这种说法必须要有所根据,以科学态度来证实这种观念,不能轻下断论。但是,在我们这个生活第一、哲学次之的哲学界,却只有埋葬了康德,捧出了莱布尼兹。——因此,莱布尼兹的《辩神论》虽将乐观主义作系统化而广泛的展开,然而从其性质来看,它只不过替后来伏尔泰的不朽名著《纯洁》造成契机而已,此外并无任何贡献。由莱布尼兹再三对恶的世界所作的并不完美的辩解中——恶有时会促成善的实现——最后得到的却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结论。伏尔泰在他书中主角的名字里,已暗示着:为了认识乐天主义,我们必须要有诚实的态度。实际上,在这散布着罪恶、苦恼和死亡的舞台上,乐天主义所表现的姿态委实很奇妙,如果正如前所述,乐天主义的秘密源泉(伪善者奉承地说,那是成功的信心)已被休谟无情地揭发出来,认为他们对其起源并不能作充分说明,那么乐观主义也许可说是对人类灾难作一种讥刺的嘲弄了!

对莱布尼兹那种明显的诡辩中所说的,这个世界是“可能有的世界中之最佳者”,我可以举出更堂而皇之的理由,来证明这个世界是“可能有的世界中之最坏者”。因为所谓“可能有”并不是以人的幻想杜撰出来的,而是本来即已存在的。然而,由于过去人类历史所显现出来的无非是永无休止的烦恼和无可疗治的哀伤,如人的生老病死等,我们可以知道,这世界的构成早已为痛苦的存在做了最好的准备,比它更坏的世界似乎是不可能存在了。所以我们说,它是“可能有的世界中之最坏者”。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因为不但行星会互相碰头——行星的运行会产生移动现象,两个行星间会因相互影响而使其中之一逐渐失去平衡,严重的话,还可能使二者互相碰撞,所以也许世界不久后也将寿终正寝。虽然一般天文学家认为那些不过是偶发现象,其主要原因由于运行时相互间的不协调产生,他们还费尽心血推算出今后或许可能顺利运行下去,以及世界应该可以继续照常存在的理由,但牛顿却持相反的意见。当然我们也希望天文学家的计算并无错误,行星系统的机械式的永久运动能与其他系统相同,得以永无休止地运行下去!——而且,行星的坚硬外壳下还潜藏着无数强烈的自然力,如因偶然的触发,给予了它们活动的余地,必会破壳而出,而使地球止的一切生物毁灭。这类事情在我们的地球上至少已经发生过三次,今后恐怕还会接二连三发生。里斯本和海地的地震,以及龙贝的毁灭,只不过是对于它的可能性给我们一点开玩笑似的暗示而已。化学方面,无法证明的空气的一点点变化,也都可能成为霍乱或黄热病、黑死病的原因,轻而易举的攫取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如果再发生稍大的变化,也许会灭绝一切生命了。再者,上苍赋予动物的器官和力量,不管如何努力,充其量也仅能勉强供应自身使用,以及哺育幼儿而已,所以,动物的手足若失其一,或者不能充分利用它,大抵都非死不可。人类虽然具备所谓“悟性”和“理性”两种强力工具,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却都消耗在与贫乏的挣扎中,经常站在破灭的边缘,痛苦地保持身体的平衡。可见,不论就全体的持续或个体的持续而言,上苍所赋予我们的条件都不完备。因此,个人的生命只有为生存而不断斗争,而且,破灭的危险还一步步向我们逼近。正因为这些危险成为事实的例子极多,所以,我们必须妥为照顾自己的幼儿,总不致因个体的灭亡而引起种族的灭绝。对自然而言,真正重要的只有种族。因此,若世界仍宜于存在的话,恐怕没有比这更坏的世界了,其实例不胜枚举。——曾经住在地球上的任何动物化石,都可作为我们推算的蓝本,它们的持续已成昨日黄花,这正可向我们提供:比“可能有的世界之最坏者”更坏的世界的有力明证。

乐观主义其实就是世界真正的创造者——求生意志的自我陶醉,在自己的作品中自我欣赏而得意忘形。这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学说。因为乐观主义对人生的状态表示欢迎,并把幸福列为它的最高目的。每个人似乎都相信他有要求幸福和快乐的权利。但,通常世上这些东西是不会赋给任何人的,因此人们转而认为自己碰上霉运,甚至还以为自己的生存目的有了错误。——实则,劳动、缺乏、穷困、苦恼以及最后的死亡等等,把它们当作人生目的,才是正当的(婆罗门教、佛教以及纯正的基督教,均做如是观)。为什么呢?因为惟有如此,才能把我们引导向求生意志的否定。新约圣经中形容世界是“眼泪之谷”,称人生是一种净化的过程,基督教则以拷问的道具(十字架)作为象征。所以,当莱布尼兹、夏夫悌斯伯利、柏宁布洛克、波普之徒搬出乐天主义时,却换来一般世人的激愤,主要即在于乐天主义和基督教的基础不能并立。伏尔泰在他那篇出色的诗集《里斯本震灾赋》的序言中,亦述及此,该文坚决反对乐天主义。这位备受德国下三滥文人诽谤反对、而为我所钟爱赞美的伟人,他的学术地位毫无疑问应该凌驾于卢梭之上,理由是他达到了以下的三种见解,表示出他的思想极为深刻。(一)确信恶的绝对性大小和生存悲惨的见解。(二)有关意志行为之残酷的必然性见解。(三)把洛克的命题——在物质中亦可能有思想——当作真理的见解。相形之下,卢梭只具有一个浅薄的新教牧师哲学。他在那篇《沙波亚牧师的信仰告白》中,拼命批驳伏尔泰的上述几点;同时,又在1756年8月18日寄给伏尔泰的信函中,以肤浅错误的逻辑,对上述优美的诗句大肆攻击,而表示拥护乐天主义。尤其,卢梭哲学的特征和他的根本错误是在于:他说人类本来是善的、是无限而完整的,却因为文明及其结果而使人类陷入邪途。他以此来取代基督教教义——原罪和人类根源性的堕落,作为他的乐天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基础。

如伏尔泰在《纯洁》以诙谐的作风向乐天主义挑战,而拜伦亦以其严肃悲壮的作风,在不朽的杰作《凯因》诗集中展开相同的宣战。为此,他也光荣地招致反启蒙主义者费德利希·薛林格的诽谤辱骂。

从历代伟人的言论中,我们不难找出许许多多反乐观主义的名言,他们都看出这个世界的悲惨,而以发人深省的语句叙述出来。在这里,我想引述其中的几则,以作为我的见解的诠释和佐证,并作为本文最后的点缀。先说希腊,希腊人的世界观与基督教及亚细亚高地人大异其趣,尽管他们是站在坚决主张意志的立场,但仍深刻地感到生存的悲惨,因而才有悲剧的发明。另一个证据,出于海德洛斯所述,而且常被后人引用。他说,特拉基亚人往往以伤感的心境迎接新生婴儿,对着他们喃喃历数其前途中所有的灾祸。同时又以欣喜和玩笑的心情埋葬死者,因为他们从此以后可免除许多大苦恼。在普鲁塔克所保存的美丽诗句中,这样写道:

所以感叹生者,是因为他们要面对许多灾祸,

所以为死者欣慰和祝福,

是因为他们今后可免除许多苦恼。

据说,墨西哥人当婴儿降世时就对他念道:“我的孩子!你的诞生是为了忍耐,所以你必须忍耐、烦恼、沉默。”该地与前面所述的国度,远隔千山万水,民俗上该不致有历史上的渊源,因此这种雷同可以归之于道德观念的一致。正是这种心理,所以史威夫特从孩童起对自己的生日就不当作是欢喜的日子,而以一种悲哀的仪式来纪念,每逢这天他必定反复阅读圣经约伯记第三章中的一节(事见史谷脱编著《史威夫特传》),这一节是写约伯诅咒自己生日的情形。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辩护》书中某一节曾谓:死亡虽永远攫夺了我们的意识,但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最聪明的人不求最幸福的日子,但求没有酣梦的睡眠。这一节必早为世人所熟知,由于篇幅太长,在此不必阐述。

海拉克利图斯的格言也说得妙:生命之义一如其名,而死亡是它的事业。

特库里斯也有如下的一段名诗:

对人而言,最善之策是不要出生,

不要看到太阳神所惠予的光。

生存中人!

莫若尽早进入黄泉国度之门,

走向地下吧!

索福克里斯名著《在科罗那之伊底帕斯王》也有几句简短的话,叙说前述的观感:

不生,是最善的事,

至于生者,

应尽速回到原来的场所,

即为第二之善。

尤里匹地斯也说:

悲惨充满人的一生,

永无尽期。

同时,荷马也说:

世上没有比人更悲惨的——

在地上呼吸步行的一切东西中。

连普利纽斯都说:“任何人内心都有‘得救第一’的念头,所以自然赋予人类最大财富,无过于取得适当时机而死。”

莎士比亚也让老亨利四世说:

噢!

人们若能读出命运的天书,

若能看到时间的回转,看到命运的嘲笑,

看,“虚幻无常”化为形形色色的美酒、倾满一杯杯不同的杯子。

现在处身非常幸福的青年,

若回头眺望,

他曾摆脱多少危险和苦难,

他也许将寂坐迎接死亡。

最后,我再举拜伦的诗为证:

试数数看你一生中所有的欢欣,

再数数你没有烦恼的日子究竟有多少?

纵使你现在拥有些什么,

但最善之策是不要存在。

以目前而言,讨论此问题最彻底、最根本的应推雷奥帕地,他的脑海永远充满这些思维,他的著作完全在强调:世界到处都是生存的嘲笑和悲惨;翻开他的每一页作品,无非是以各种形式和表现来叙述这些,并且比喻非常丰富,读起来不惟不感厌倦,还可以说很能引人入胜。

同类推荐
  •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全鉴(第2版)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道德经》新评赞:老子领导成效最优化解“极”

    全书讲的是领导成效总体和方方面面最优化的哲学,老子明确提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到底如何使领导成效实现最优化呢?这一问题“玄之又玄”,他自己解“极”。本书或明确或隐晦地揭示了他的答案,以免“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热门推荐
  • 贞女传

    贞女传

    战国后期,刀光影,马嘶鸣,饿殍遍野,一个穷乡女子,立志以自己的力量救人济世,保卫一方平安,数十年后,她又如何做到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她和始皇帝有着怎样的纠葛,在她华丽的身后又有着怎样的宿命?感谢创世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
  • 家庭医生

    家庭医生

    有健康,人生才有希望,事业才能发达,家庭才能美满幸福。社会进步,民族的兴旺,才有切实可靠的保障。
  • 湘雨楼词钞

    湘雨楼词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深爱一个人但是她不爱我

    我深爱一个人但是她不爱我

    我深爱着她,一个叫晶晶的女孩。她很美,很白,很单纯,很直接,很坚强,很勇敢,很善良,很好,什么都好,就是不喜欢我。我很奇怪,很矛盾,很坚强,很浪漫,很有骨气,很平易近人。我不穷,不矮,不丑,不怕伤害,不小气,不怕任何困难,愿意倾城以待。她就是不爱我,我不知道原因,我希望知道她是怎么看我的。如果真的我还能改,我就改。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如果,我为她写了几百万的文字,我挑选一些出来,不能白写了。就让剩下的多余文字都随风而去吧!我不能不爱,这个是没有选择的。
  • 补天之神

    补天之神

    不明身世的酒店小伙计入仙门却不得修行之法,受尽百般冷眼嘲笑,昔日的青梅竹马也恍若路人。不过他却迎着冷眼与嘲笑,誓要向这个世界证明自己并非废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世界毁灭时

    世界毁灭时

    “我不会让我的同伴被杀!”当年麒翔如此说着,可是现在麒翔的周围,却躺满了同伴的尸骨。两行血泪挂在脸上,无从祭奠,唯有悲伤的呢喃着:“我不做死神好多年,也不爱世界的毁灭,不要逼我想念,不要逼我流泪,否则我会解开封印,翻脸的!”
  • 大风九歌

    大风九歌

    这里是一个只有武者的大陆,而李煜却因心脉缺失不能修炼。寿元不多的他将一切都沉醉于编撰书籍之中,在他编撰的书中有着能移山填海的仙,诡异莫测的魔,有着万丈身躯的妖······当某一天李煜发现书中的一切都变为现实,那么长生的愿望会实现么?
  • 再见可能是再也不见或者好久不见

    再见可能是再也不见或者好久不见

    谢谢你教会了我相信爱情,谢谢你给我一个很好的初恋,谢谢你的理智,谢谢你懂我的感情,总之谢谢。再见,可能是再也不见,或者好久不见
  • 娱天记

    娱天记

    这里是娱乐的纪元,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玄幻世界,只有繁衍到巅峰的娱乐事业。新书等级制度:艺者,艺匠,艺宗,艺王,艺皇,艺帝,艺圣。PS:这是一个资深网络书虫,爱动漫的宅男,对未来娱乐的大胆妄想,是一本让你无语的升级流娱乐大作。
  • 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我和世界只差一个你

    已朋友的名义爱着对方很多年,你爱她却不能给她一个家,你依赖他可不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