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49000000007

第7章 法则与意志

自然中每一种东西都依照法则运转。惟有理性的存有独有一种“依照对于法则的想法,即,依照的法则,以行动”的机能,就是说,它有一个意志。因为“从原则推演或演生行动”这样一个存有的诸行动,被认为是客观地必然的,也是主观地必然的,就是说,意志是一种机能,它只去选择那“理性独立不依环境爱好而认为是实践地必然的”,即认为是“善的”。但是,如果理性以其自身不足以决定意志,如果意志也服从于那些“不常与客观条件相一致”的主观条件,总之,如果意志本身不是完全地依照理性,则那些“客观地说来被认为是必然的”诸行动主观地说来则是偶然的,而“对于这样一个意志依照客观法则而决定”的决定便是所谓责成或强制,那就是说,客观法则对于一个“不完全是善”的意志的关系可被思议为是:“对一个理性存有的意志由理性原则而决定”的决定,但是这些理性的原则,意志以它的本性而言,并非必然地服从。

一个客观原则的表象;当它对意志是责成性(强制性)的,即被称为理性的命令,而此命令的公式则被称为律令。

一切律令都为“应当”这字表示,因此它们都指表一个客观的理性法则,对于这样一个意志即“从其主观构造而言,它不是必然地为这法则所决定”,这样一个意志的关系,这关系就是强制的关系。这些律令说“作某事或不去作某事”这必是好的,对于这样一个意志,即“它常不是作一事是因为这事被认为是好的,所以才去作它”,但是,正是那实践上是善的,它决定这意志,其决定是因理性概念而决定,因而结果也就是说,它不是从主观的原因而决定的,只是客观地决定,那就是说,依据“对于每一理性存有都有效”的那些原则来决定。这“实践上是善的”它与“愉快”截然不同,愉快就像那只通过感觉从纯然主观的原因而影响意志,这主观的原因只是对此人或彼人有效,并不如理性原则,理性的原则是对每一人都有效。

所以一个完全地(圆满地)善的意志,也必同样服从客观法则(善的法则),但它却不能因此便被思议为是被责成着(被强制着)去依法而动,因为完全地善的意志本身,从其主观的构造来说,它只能为善的表象所决定。所以在神意上,是没有律令可言的;在这里,“应当”是没有地位的,因为“其意志之”决定本身早已与法则混融而为一了。所以所谓律令,只是一种公式,它表示一切决意的客观法则对于这个或那个理性存有的意志,例如说人类意志主观的不圆满性的关系。

现在一切律令,其发命令或是偶然的或是定然的。前者是把可能行动实践的必然性,表象为“去达到”一人所意欲的某种其他事物手段。后者即定然律令则必是这样一种律令,即“它把一个行动表象为其自身即是必然的,而并没有涉及任何其他目的,就是说,把它表象为客观地必然的”这样的一种律令。

因为每一实践法则就可把可能行动表象为善的,因此,对于一个依理性而为实践地可决定的主体而言,又可把它表象为必然的,所以一切律令都是公式,即“决定一行动”的公式,这行动是依照一个“在某方面为善”的意志的原则而为必然的。现在,如果这行动的善是只当作达到某种东西的手段而为善,则这律令便是假然的;“但是,如果这行动被表象为其自身即是善,因此,依赖着意志的原则,也被表象为必然的,即在于一“其自身即符合于理性”的意志而被表象为然的,则这律令便是必然的。”

这样,律令是宣布那为我所可能的,什么样的行动必是善的,它并且在关联于一个意志中把实践的规律呈现出来,这关联的意志是这样的,即它并不立即作一行动,因为那行动是善的而作它,所以如此,由于这主体(行动者)并非时常知道那行动是善的,或纵使他知道它是善的,而其标准或许可相反于实践理性的客观原则。

依此,假然律令只说某一行动为善是对某种目的,可能的或现实的,而为善。在第一种情形中,那律令是或然性的实践原则,在第二种情形中,它是实然性的实践原则。至于那定然的律令,即宣布一个行动其自身就是客观必然的,而并没有涉及任何意图,即并无任何其他目的,这样的定然律令,其妥当有效是当作必然性的实践原则而有效。

同类推荐
  •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哲学家们只想在思考中寻找终极真理,但在他们的争吵中,世界却意外地被改变。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一代代哲学家不断思考,并对我们的世界做出形形色色的阐释,而哲学却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那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他们在重复没有意义的活动吗?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热门推荐
  • 葬仙至尊

    葬仙至尊

    重生一世,岂能苟活?上一世,欺我、辱我、讽我者,且看我这一世如何百倍还之!
  • 荒废,青春的邂逅

    荒废,青春的邂逅

    她,是一个万人追捧的冷酷少女;他,是一个幽默搞怪的火爆少男;他们,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她,是爽朗活泼的超级萝莉;他,是率真冷淡的感情专家;他们,是完全不同的风格。在外人眼中,他和她才是天生一对;在外人眼中,他和她才是命中注定;什么,才是青春的最终邂逅?
  • 梦迷唐初

    梦迷唐初

    新文求关注求推荐求收藏~~
  • 回忆沦陷

    回忆沦陷

    一夜春雨,划过美好的时间,洗涤着过往尘埃。在岁月情牵的日子里,伴随着岁月和青春的成长,人生道路上总有人要遇见,总有人或物要离别,这些人与物便是生命中别有韵味的风景,一些遇见,注定会牵挂,一些离别,注定会回忆。他,不经意间出了车祸,殊不知祸福相倚,被一灵物寄居其身体内,醒来后发现自己有着不同寻常的能力,经过事物的历练后他还会解不开在心中的一块心结么?爱是一泓清泉,带着清澈和甘甜温润着心灵,爱是蓝天白云自由自在的相拥,是徐徐清风和鸟语花香的无尽缠绵。她,高冷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需要被爱和关怀的脆弱心。每一颗孤单的心,都渴望着被爱,渴望着用爱去滋润着自己干涸的感情。部分内容根据真人真事进行改编。
  • 穿越惑美男:第一妖妃

    穿越惑美男:第一妖妃

    小白+雷文不会写简介,偶把文里的对白拿出来了。“嫣儿,不要哭。前一世你因为呆在我的身边,我给了你无尽的痛苦。可是我要看到的是你的笑容,你和苍廉在一起的时候灿烂的笑容。可是那时候的你连一丝的笑容也吝啬给我。嫣儿,不要哭!我想这一世我是做到了,至少我在你的心底是已经留下痕迹的对不对!那我能不能再贪心的让你许我来世,来世让我彻底的占据苍廉的位置,来世你只属于我一个人,好不好!”“嫣儿,我要的不是勉强把自己的影子塞进你的心底。前一世,你说我有天下的责任所以不能爱我,可是这一世我已经卸下了责任,可是你还是没有爱我。或许对我来说这是最好的结局。你许了我来世,许了我希望,那我以后的日子就有了期盼。如果颜儿这一世不能把你的心交托给我,那就让我离开吧!来世如果我不再是苍国的王,来世我没有了责任,嫣儿是不是就会爱上我!”
  •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2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2

    史上最废柴的道士——马力术,是一个以贴小广告为生的“文化工作者”。他出生在一个历代都有一个有通灵能力传人的道士世家,而这一代的通灵能力又刚好遗传到了马力术身上,于是他继承了他爷爷的二叔的大爷的曾孙子留给他的一座二层小楼,开始了他的道士生活。这座二层小楼位于极阴之地,里面住着一个大舌头吊死鬼、一个男人头、一个没舌头的小鬼、一个狐狸精、一个画皮妖,还有一个神兽——貔貅,这些鬼和妖各自都有一段既纠结又爆笑的故事,请听马力术为您娓娓道来……
  • 把职业当事业,把企业当家

    把职业当事业,把企业当家

    为什么同样在一个公司,有的人受到上司的赏识,成为公司的骨干,有的人却被企业解雇,四处找工作?为什么同样的能力在工作几年后会有不同的结果?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企业优秀员工和普通员工的差异?这就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 三生三世神坠之凡游

    三生三世神坠之凡游

    该在远古之地逍遥自在的苏浅上神,却因和仙帝梓陌的一时贪玩,而坠入了轮回道,三生三世积满功德再可返回远古之地,那么没有记忆没有法力的苏浅又该何去何从!?片段一:“梓陌,我们去玩吧!”“好啊,浅浅,我带你去九重之巅”片段二:“亚楠,对不起”“呵,对不起,哈哈,承夕你也会说对不”片段三:“梓墨,梓墨,你快点!”“小颖,慢点,小心脚下。”片段四:“伊凡,你记着是你先负我的。”“郁研你算什么东西,现在离开我的视线,我不想再看到你”
  • 通达江湖路

    通达江湖路

    孤儿陆通达和他的师傅陶峰、师妹陶二妹,隐居山林,这一日忽然在大门上,发现一枚印有笑脸的圆形铁饼,陶峰知仇家上门寻仇,为保陶二妹一生平安,陶峰传授陆通达《元一功》,并要陆通达发下誓言,要保陶二妹一生平顺。第二日陶峰被极乐帮主杀害,而陶二妹被人救走,陆通达侥幸逃得性命后,该如何找寻陶二妹的踪迹,又如何查清师傅陶峰被害的真相?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一入江湖惹是非。”身处江湖之外,隐居世外桃源,乍一踏进江湖,陆通达的江湖人生,又该是怎样的呢……
  • 传仙

    传仙

    wangxiangzhengjiuzenzhi